肉宅屋

03.波士顿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三天以后,苗苗从c市直飞加拿大,孔见青如约赶到机场送她。
    姚海峰鞍前马后地替苗苗换登机牌、托运行李的时候,苗苗把孔见青拉到一个僻静的地方,眼一闭心一横:“你想问什么就问吧。”
    孔见青沉默了一下,道:“你知道什么?”
    苗苗摇了摇头:“我知道的不多,就只是见到了他而已,没有聊什么。你知道的,以前我跟韩应就是因为你和姚海峰才勉强有些交集的,不算熟,他那种人,不会跟我说什么真心话。”
    孔见青垂下眼眸,他还真是。
    不仅他是,她自己又何尝是那种会和朋友或亲人倾诉心事、寻求开导的性格?从小到大,她遇事都靠自我调节——当然,在她青春期之前的十几年里,她过得简单又充实,也没什么需要调节的烦恼。
    青春期之后,敏感如她、骄傲如她,渐渐开始有了关于前途、关于朋友、关于心动的困惑,可那时候,她身边有韩应。在韩应面前,她好像从来都不需要伪装什么,因为他见过最狭隘、最虚荣甚至最虚伪的她,甚至,他比她自己都要了解她。不用她说一句话,他就能用最犀利的目光看破她的心事,用最直白的话语令她醍醐灌顶。
    不知不觉间,她好像已经太过依赖他,依赖到,当韩应不在身边的时候,她既不具备向朋友求助的本事,也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
    于是她索性不调节,反正也不会死,反正日子也是一天一天地过。
    所以哪怕是最崩溃的那几天,她也没有向任何人倾诉过。
    因此,苗苗知道韩应家里出事,还是从姚海峰口中得知的。
    前两年,姚海峰、赵睿、聂帆、金佳华、李莱茵,甚至还有梁书源,所有人都在联系韩应,但他的qq头像再也没有亮起过,他的电话号码早就变成了空号;两年后,大家渐渐开始放弃了尝试。
    孔见青什么都没有说过。只不过,在微信已经普及的现在,她还坚持登着手机qq,每天都会上去查看那个沉寂的头像和名字;大学入学时三大通信运营商都对新生推出了极其优惠的学生卡,她却不肯办理,这么多年都坚持付着昂贵的月租,用着她原来那个长途漫游的归属地为l市的手机卡,等一个再也等不到的电话。
    苗苗也试图联系过韩应,但发的消息都跟其他人一样,如泥牛入海。
    至于在美国见到韩应,只能说纯属偶然。
    苗苗在加拿大待的时间久了,时常会跟朋友自驾去隔壁美国玩耍。也是巧,那趟出行,她跟朋友刚巧就去了韩应所在的城市,波士顿。
    中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课本中明确提到过,1773年,美国历史上发生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最终引起了著名的美国独立战争。因此对于大部分土生土长的中国学生来说,他们一生中,都是先知道“波士顿倾茶事件”,后知道“波士顿”。
    波士顿是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也是美国最古老、最有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孔见青知道的更多一点,她还知道,举世闻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都坐落于波士顿都市区。
    苗苗接下来果然说道:“韩应现在在麻省理工。”
    麻省理工啊……孔见青听闻以后,竟有种意料之中的感觉,他还是他,那么厉害的他。
    “然后,他学的是什么专业来着?他跟我说了,好像是电气工程?electrical engineering?反正是个什么engineering。”
    孔见青突然轻声说道:“mechanical engineering,机械工程。”
    “对对,就是这个,”苗苗点完头,奇道,“你怎么知道?”
    孔见青惨淡地笑了笑。她怎么会不知道啊?那是他一直想做的事情。
    她不仅知道这个,她还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机械工程学科,世界排名第一。
    她替韩应骄傲,但同时,心里像被什么东西捏住收紧了一般难受——原来他在国外过得那么好,意气风发,睥睨天下,未来可想见他会成为怎样优秀而强大的社会精英;原来囿于过往、无法自拔的,只有她一个人。
    苗苗没留意孔见青情绪的翻滚变化,她微微皱起眉头,喃喃说道:“但是他现在好像才念大三,比咱们低了一届,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他那时候去的仓促,入学材料准备花了点时间,错过了当年入学,毕竟麻省理工可不是好进的。”
    她就是在麻省理工碰见韩应的。
    与她同行的朋友要去麻省理工探望熟人,苗苗跟她们一起在学院里溜达的时候,同行的人突然兴奋地小声叫道:“喂,快看,那边正在买咖啡的男生,好帅啊。”
    谁不喜欢看帅哥啊?苗苗也乐呵呵地朝帅哥望了过去。
    彼时波士顿正值冬季,又刚落了一场大雪,屋顶和草地都是一片银装素裹,雪白的天地之间,一个高大的男生正在旁边的露天窗口买速冲咖啡。天寒地冻的,他穿了件黑色的加拿大鹅经典款大羽绒服,裹在裤子里的腿修长而笔直,他通身都是黑的,唯有脚上的鞋带了抹亮色,而他的头上戴了顶厚厚的浅灰色毛线帽。
    嗯,帅,虽然还没有看见他的正脸,但是光从打扮和身材就能断定是个大帅哥无疑。
    三个女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帅哥的侧背影看,一边默默祈祷,转过来,转过来看看正脸啊。
    或许是上天听见了女孩们的心声,又或许是……帅哥的咖啡拿到了手,转身打算离开,当然,显而易见是后者,总之,帅哥拎着咖啡正朝她们的方向转过头来。
    苗苗的两个同伴就差尖叫出声了。
    “果然很帅,是不是?”
    “是亚洲面孔哎,你们猜他是国人还是韩国人?”
    而苗苗看见他的脸时,顿时愣住。
    “我猜是韩国人,苗苗,你呢?”
    她不用猜。
    “中国人。”她口气确凿,不容置疑。
    旁边的人奇怪地看她一眼:“为什么这么肯定?”
    苗苗朝她俩嫣然一笑:“等我一会儿,我过去搭个讪。”
    说着,也不顾两人的疑惑,已经自顾自地朝咖啡窗口的方向走去,截住了拎着咖啡、穿着加拿大鹅正要离开的帅哥。
    她笑了笑:“好久不见啊。”
    “韩应。”
    在这种环境下冷不丁听到字正腔圆的母语,男生脚步顿住,目光落在眼前这个从斜拉里杀出来的程咬金身上,第一反应是觉得眼熟,眼熟过后,一秒、两秒……他有些不确定地道:“苗苗?”
    “还以为你贵人多忘事,早不记得我们这些人了呢。没错,是我,我是苗苗。不知道能不能劳驾您抽个时间跟我聊聊?”她的语气里充斥着浓浓的不友好。其实初中那会儿她挺怕韩应的,要放在以前,她断断不敢用这样的态度跟他讲话,但此时见到他,积压多年的愤怒早已盖过了对他的畏惧,她只想替姚海峰、替孔见青好好骂他一顿出出气。
    韩应幽深未明的目光在苗苗脸上来回逡巡,却没有聚焦,仿佛隔着她看到了什么画面似的。停了一会儿,他才不冷不热地笑了声:“行啊。”
    仍是从前散漫、嚣张的模样。
    只这两个字,顿时便把苗苗拉回到七年以前初中的时光里,她都有些恍惚了。待她回过神来,韩应已经先她一步朝温暖的咖啡馆过去,找了个座位大剌剌坐了下来。
    她跟过去后,韩应把手里纸杯装着的热咖啡推给她:“刚买的,喝吗?美式。”
    不知道为什么,她觉得韩应的气场已经强势回归,她便有些气短,再没有刚才的盛气凌人。
    韩应见她摇了摇头,也不跟她客气,又把咖啡端了回来,掀开盖子自己喝了一口:“想喝什么自己去点,算我的。”一边把自己的会员卡掏出来丢在了桌子上。
    苗苗跟孔见青讲这些细节的时候,孔见青不自觉有些想笑。
    他就是有本事在几秒钟之内把场子完全拿回来啊。
    笑完后眼睛却开始发涩,喉咙也发苦。
    后来,诚然如苗苗所说,他俩根本没有聊什么实质性内容。两个七年前就不算熟的人,七年以后在异国他乡的咖啡馆里,苗苗初见他时的激动和愤怒早已被他冷漠的眼神和语气击得溃不成军,两人之间,沉默之中还是沉默。
    几分钟后,苗苗豁然起身:“我去买杯饮料。”
    她拉开椅子才刚走了一步,便又回来,把桌子上他的卡摸到手里,雄赳赳气昂昂地朝吧台走去。
    她不差这几块钱,但不知道为什么,她觉得这杯咖啡就是得韩应来请。
    再次坐回到韩应面前时,苗苗终于做好了心理建设,开始询问韩应的情况。
    他很明显不是很想跟她聊,但许是碍于同学的关系,还是耐着性子,她问什么,他答什么,除此之外不多说一个字。
    这场对话进行得着实艰难,但苗苗总算得到了一些信息:比如说他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在读学生,专业是什么engineering,离本科毕业还有一年多的时间,不出意外的话会继续留在这里读个硕士,硕士是两年制的……
    至于更多的……
    两人的聊天节奏逐渐顺畅的时候,苗苗再也忍不住,轻声劝他:“韩应,大家都在找你,你为什么不跟……”
    刚才还懒洋洋地靠在沙发上的韩应,眼神顷刻冷了下来,嘴角虽然还带着笑,语气已经结了冰:“你要是问这个,可就没法聊了。”
    “……”苗苗咬着嘴唇,闭了闭眼睛,又睁开,“好,我不问你的事情,那我跟你讲讲我知道事情怎么样?你知不知道孔见青她……”
    话还没说完,韩应已经豁然起身,幽深似海的目光冷冷地扫了她一眼,一句话没说,扭头便走。
    “韩应!”苗苗冲着他的背影大吼,“那我回去就跟孔见青说,让她别等了!她以后,再也不会等你了!”
    四周的顾客纷纷朝她投来疑惑和不满的目光,他们不明白这个亚洲女孩子在愤怒些什么,他们只是对她在公众场合大吼大叫的行为很愤怒。
    但苗苗对周围的目光浑然不觉。
    隔了三两张咖啡桌和氤氲的热气,她看得并不真切,但总觉得她说完那句话的时候,正要推门离开的韩应动作僵了一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