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4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张意驰:“……”
    好半晌,张意驰忍不住道:“他们想的真美。”大雁还在天上飞,就为是蒸着吃还是烤着吃打个你死我活了,恕他理解不能。
    “不过呢,”龙向梅的语气轻快了起来,“你梅姐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爆表,悄无声息装摄像头在前,扁担暴力打击在后。凭他杨盛军是什么段位的二流子,不也老老实实的屈服在了我的淫.威之下么?”
    张意驰无奈:“损失是实实在在的啊!”
    龙向梅在张意驰怀里转了个身,双手搂上了他的脖子,而后俏皮的眨眨眼:“你真这么认为?”
    张意驰的脑袋上,缓缓打出了个问号。
    龙向梅笑着揉了揉张意驰的脑袋,怜爱的道:“宝,摄像头原本是威慑,我偷偷装它干什么呢?”
    张意驰蓦得瞪大眼,就听龙向梅无情的吐出了四个字:“钓鱼执法!”
    龙向梅嘴边溢出一丝冷笑:“何况,人性本贱。任何事,发展太顺利了,难免有人会狂妄。我没有货源,所有的腊肉都来自于村民的供货。别看他们今天义愤填膺,跟我一条心。再卖两个月,他们能拿捏着原材料,跟我往死里提价。合作共赢,不存在的!”
    “所以,杨盛军他们既撞上来,我收拾他们一顿,杀一儆百的同时,也是告诉合作方,他们梅姐带着大家伙一起发财,可特么太不容易了。分析起来,跟我上学时看同学们追星,那些明星虐粉固粉的套路差不多吧。就那么回事。”
    当然,对于村民的管理,企图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大家团结一致共同致富是妄想,最好的方式是挑起他们的矛盾,让他们彼此牵制、竞争,她才能有真正致富的可能。只是这话太厚黑,她没必要说出来。不是怕张意驰多想,而是大多数“生意经”能做不能说。对外人不泄露半句,对自己人也不必讲太细。能懂的多看看自然懂,如她,历史课本上王侯将相勾心斗角的故事,扫几眼,该懂的全懂了;没有厚黑天赋的,摁着脑袋往他嘴里灌帝王术,大概率只能收获一脸茫然或者一根杠精,所以说了也白说,说多了是浪费生命。
    张意驰就属于没有厚黑天赋的,光听龙向梅说出来的部分,已经目瞪口呆!
    “怎么?”龙向梅挑眉,“白衣天使接受不了?”
    “倒也不是……”张意驰捋了捋思绪,才接着道,“我不管你有多少九曲十八弯的心肠,我只信我观察到的。他们因自己的恶念,伤害了你的利益。你有准备也好,事后想办法把坏事变成好事也罢,厨房停工了;大家的心血被毁,你们的愤怒也是真实存在的。”
    “对,然后呢?”龙向梅笑眯眯的问。
    张意驰噎了下。
    “万事万物不可能只有一面。有光必有影,有好必有坏。得利时要警醒自己付出的代价;受害时,也同样要想办法挖掘剩余价值。不然怎么办?气死自己?”
    张意驰服气了:“你可真想得开!”
    “不是想得开,而是……我们劳动妇女通常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龙向梅笑得清脆,“这点,你不如我。再聪明都不如我。因为只有社会毒打,才能百炼成钢;你只被家庭毒打过,还是个宝宝。”
    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张意驰细细品咂着。他曾在课本上学习过,也在历史人物传记里看到过,但仅是浮光掠影般的一闪而逝,从未放在心上。此刻听龙向梅拉家常似的随意说起,顿时如一根楔子重重的砸进了心底。比他父亲的任何训斥与教导,都要来得鲜明深刻。
    良久,他神色复杂的道:“我从村口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怎么说服你,带你去广州。”
    龙向梅惊讶的看着他:“怎么突然冒出个新打算?”
    张意驰垂下眼:“觉得村里很烦,做点事碍手碍脚。与其跟傻逼们斗智斗勇,不如正经去我家搞宅斗。平台更大钱更多。”
    “你想什么呢?我斗不过你爹啊!”龙向梅好笑,她客观评价到,“大城市的确比村里好混,但仅限于打工。一旦做起生意来,哪都差不多的。人脉、资本、契机、货源、销售渠道,样样刀山火海。
    我在村里是困难,可我扛着脱贫致富的大旗,谁跟我过不去,就是跟村里过不去,跟苏党过不去,跟县里摘帽子的政绩过不去。于是,我自然而然的有了一群拥趸。有帮我打架的,有帮我找政策的,有帮我喊警察的。我只需要出点力气,搞搞暴力威慑就够了。到了广州,你说我有啥?”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广州我举目无亲,你家里不是我助力,反而是我对手。换我是你爸,这么个混蛋玩意拐我宝贝儿子,摁死了先!”龙向梅半是调侃,半是认真的道,“我们做生意的人,心特脏。我不能在你爸的主场跟他干,我得在我的主场把他干趴下,明白?”
    张意驰道:“我不懂生意,不发表意见。勾心斗角的事接触过一些,跟我们学生关系不是很大,我没经验。你既然思路清晰,我尊重你的想法。但是……我早晚要离开,或留北京,或回广州。你……”他顿了顿,“会放下村里的基业,跟我走吗?”
    夜色深沉,星空如洗。夜风吹过树梢,树枝轻晃,沙沙作响。不远处的厨房里,杨盛军等人累的满头大汗,有心偷懒,却看到龙向梅站在小土丘上,一边监工,一边搞对象,气的血气上涌,又不敢上前挑衅。只好互相推诿,埋怨着彼此。
    麻将声远远传来,劳累一天的农民们,终于有了消遣的空档,聚在一起娱乐;也有留在家里看电视的,因村里多半是留守老人,听力不好,电视机的声音一家比一家的夸张。
    但这些乱七八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龙向梅与张意驰二人的身旁时,已被山风混合的朦朦胧胧,让人更觉夜凉如水,静谧空灵。
    张意驰没得到龙向梅的回答,忍不住追问:“或者说,你想过以后,怎么去大城市生活吗?”
    风吹起了龙向梅的发梢,良久,她听到自己回答:“不知道。”
    张意驰的心沉了沉。
    “不过,”龙向梅神情奇怪的道,“你一个医学狗,跟我讨论未来不觉得太早了吗?两年博士,三年规培……只有国家才要造五年计划,我们小本生意,不需要的。”
    张意驰差点一口老血,论插刀,他梅姐真是专业的!
    “所以我现在没法回答你,因为我无法预测将来有什么变化。”龙向梅踮起脚,在张意驰脸颊上落下一吻,“但你放心,我不会轻易放弃我们的感情。何况,对我而言,换城市,换路径,都不是什么为难事。我只是需要这两年,让我能够放手去尝试自己心里的构想。至于你……”
    龙向梅用手指戳着张意驰的胸膛,毫不留情的又补了一刀,“规培过后,你还要住院总。啧,吃在医院食堂,住在医院值班室,你跟我聊什么将来?你应该感恩老天我有自己的事业,不然贵专业住院总分手率难道不是接近100%?”
    “别说了!”张意驰痛苦的单手捂住了脸,“要哭了……”他当年为什么要那么傻,被亲爹忽悠的上贼船。近700的高分,学计算机拿百万年薪他不香吗?说多了都是泪。
    又是一阵风吹过,夹着春日里特有的水汽,让人没来由的感觉到身心清明。张意驰圈住龙向梅的手臂再次紧了紧,轻声问:“梅梅,你真的不生气了吗?”
    龙向梅沉默了好几秒,道:“你提醒我了,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想开!”说毕,她拎起扁担,冲向她的厨房。不多时,鬼哭狼嚎之声响彻山谷。不知谁家的搓麻将的声音倏地一顿,很快又哗啦哗啦响了起来。
    刚把厨房勉强复原的杨盛军和周立峰等人,在扁担下抱头鼠窜。差点想打110喊警察来□□除恶了!他们错了!真的错了!村霸惹不起啊啊啊!
    第74章 村里最靓的花       “嘿——呦!嘿……
    “嘿——呦!嘿——呦!”粗犷有力, 节奏明快的搬运号子在村中响起,正是帮龙向梅搬运材料的力工。除去搬运工外,还有好几个健壮的汉子在厨房处忙碌。
    龙向梅与杨文忠来来回回的协调, 袁美珍周季喜等一起做生意的抽空来帮忙。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
    张意驰开着直播,镜头对着工地。网友们通过直播间,能看到身着迷彩服的农民工们正在抬着块铁板往屋顶上送。网友们有些看不懂, 纷纷发出疑问。
    【铁板上房?是什么新鲜科技吗?】
    不用张意驰开口,立刻有其他网友热心回答【彩钢瓦片, 轻便廉价。多用于工地、车库、工厂等场所。但是隔热不好,驰宝记得提醒梅梅喷隔热油漆哦!】
    张意驰笑答:“会喷的, 油漆都买好了。内部还会装隔热材,顺便隔音, 不然下雨的时候太吵了。”
    【哈哈哈,你们很懂嘛, 放心了。】
    【彩钢的棚子比之前的毛棚子好看多了。】
    【但是我觉得之前的茅草屋更有风情唉!】
    【风情有什么好的?既难打扫又不防火,这里是梅梅给我们炒菜的地方, 当然越先进越好!】
    于是张意驰顺口道:“是的,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本来梅梅打算搞个钢筋混泥土建筑。但一来造价高,二来工期长。所以根据我们书记的建议, 最终决定盖个铁皮亭子。围墙用铁栅栏代替,反正厨房总是有火, 即使没有墙,冬天也不会冷。”
    【那看起来不就像个铁笼子?】
    张意驰愣了愣,随即哂笑:“还真像个铁笼子。不过厨房嘛, 外表不重要,干净卫生炒出来的菜好吃才是考虑的重点。”他没说出来的是,铁笼子不仅防贼, 更能避免有人无声无息的投毒。不是龙向梅疑心重,而是人心不可控。既然鱼塘鸡舍被投毒的事频频发生,那给人下毒也并非不可能。
    村里是打算把龙向梅的厨房当重点脱贫项目去做的,自然谨慎为上。
    网友们不懂这些,还在七嘴八舌的议论铁笼子与木栅栏在审美上的优劣,两拨人马吵的不可开交。张意驰没去管,自顾自的介绍着工程:“大家看到了那个长管道没?那是商用抽油烟机,强力排风,配合管道把油烟远远排出去,最大限度的保证厨师的健康安全。毕竟长期处在重油烟的环境,对肺部损伤很大的。”
    网友们的话题立刻被带歪,纷纷善意的调侃起了张意驰疼老婆。
    不想,张意驰十分严肃的道:“在厨房里炒菜的不止我老婆。厨房规模会扩大,尽可能的解决村里阿姨们的就业问题,达到脱贫的目的。相当于企业雇佣,那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是应有之意。另外,任何抽油烟机都不能百分百抽走油烟,我们会统一配备n95的口罩。一方面保护厨师的呼吸道,另一方面也是保障菜品的干净卫生,让大家吃的放心。我们每天都会随机直播厨房炒菜的场景,欢迎大家一起监督!”
    食品安全是网友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听到张意驰的介绍,直播间里一片夸赞之声。这些话是昨晚他和龙向梅一起商议好的内容,她们的厨房与饭店有异曲同工之妙。饭店既有苍蝇馆子,也有干净卫生的。讲究点的饭店运营成本的确更高,但无疑更有发展潜力。所谓病从口入,吃进肚子里的东西,谁不想要更好的?
    本来熏腊食品已经很不健康,不建议多吃了。再弄的脏兮兮的,也对不住一直以来关心他们的网友不是。
    施工其实没多少趣味性,网上关于盖房子的视频,基本都是快进,网友们可没耐心一直看着工人们搬砖。于是略显无聊的网友们开始发散思维,有人提问【驰宝,你们这厨房叫什么名字啊?平时厨房厨房的叫吗?】
    张意驰噎了下:“厨房还要起名的吗?”
    【那当然!你们的厨房是商用的唉!万一以后别人学你们开厨房,你们没有名字,很容易被人窃取胜利果实。到时候弄个差不多的,在网上一挂,不明真相的群众肯定上当。到时候你们辟谣都不好辟的说。】
    张意驰猛然一惊,还真有可能。同村的未必会这么干,但别村的看见他们发财,绝对会跟风。本地的山形差不多,弄个山寨版,外人根本分不出来。被抢了生意是小事,怕的是他们图省事,菜品不干净,把网友们弄个食物中毒什么的,那他们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于是赶紧打电话,把龙向梅叫了过来。此时弹幕里已经自觉的帮龙向梅取起了名字,文艺点的有“竹喧”“终南”,乡土点的有“四月乡居”,还有什么“龙嘉花开”等等。
    没什么文艺细胞的龙向梅看着都好,只是觉得跟脱贫致富的政策不贴合。正在弹幕里挑着名字,一手拎着两只鸭子的何丽琴在远处大声喊:“梅梅,你要的鸭子我给你捉来了!现在杀吗?”
    龙向梅连忙答应了一声,掉头就对直播间的网友们道:“为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字就叫‘小康厨房’吧。脱贫致富奔小康,一颗红心向太阳,没毛病!”
    网友们齐齐【……】
    神特么脱贫致富奔小康,那你叫脱贫厨房好不好!
    奈何朴实的龙向梅听不见网友们的心声,随意打了个招呼,朝何丽琴飞奔而去。徒留网友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好名字,在寒风中萧瑟。
    不多时,龙向梅拎着四只鸭子晃了回来。何丽琴给的四只都是母鸭子,嘎嘎的叫声震天。她后手抬了抬,把手里的鸭子递到了镜头前,对网友们笑呵呵的道:“上好的麻鸭,田里养的,肉质劲道香甜,一点肥肉都没有,吃了不怕胖!”
    直播间的网友顿时兴奋起来,纷纷问询【梅梅要开发新菜了吗?】
    看着屏幕的张意驰替龙向梅回答:“是的,考虑做血浆鸭。不过工序很复杂,今天抓四只鸭子来试水。看炒菜机和人工炒出来的口味差别。如果差别不大,上架的鸭肉会用炒菜机。差别太大的话,只能人工炒了。”
    【耿直的直播间两口子又上线了……】
    【你们卖卖情怀会胖三斤吗?】
    张意驰一本正经的道:“不要情怀歧视,我们工业党的情怀也是情怀!”
    弹幕【……】
    “而且我梅姐坚信炒菜机一定能媲美人工,炒出来不好吃,不是炒菜机的问题,是生产炒菜机的厂家研发能力不够的问题!”张意驰笑道,“她都打算以血浆鸭为实验,给炒菜机厂家提修改意见。要坚决贯彻科技兴邦的理念,打造现代化、规模化的乡村厨房!”
    【我为什么有在看新闻联播的既视感?】
    【我为什么有复习政治课本的既视感?】
    【我为什么有驰宝被梅姐带坏的既视感?】
    张意驰:“……”感觉似乎、好像、的确……思想境界升华了呢!
    说笑一阵,刚好大家看工程看烦了,张意驰拿起手机,跟在了龙向梅身后,往自家院子里走。“小康厨房”起码一周后才能恢复使用,这几天只能窝在自家的厨房做菜,产量理所当然的减少,不过倒正好试验新菜。
    四只鸭子依次排在了院子里的水泥地上。龙向梅进进出出的做着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家的厨房早已鸟枪换炮。大碗柜撤掉,灶台延伸到了墙边,占据了原先碗柜的位置,换上了现代化的燃气灶与洗菜盆,并配备了大容量洗碗机,与对开门的冰箱。之前碗柜的功能,则被吊柜与燃气灶下方的橱柜所代替。
    农村最大的好处是地不值钱。龙家的厨房原本有煮猪食的功能,因此厨房的空间能赶上城里豪宅的配置,尤其的宽敞。两种灶台齐聚一堂,却半点不嫌拥挤。甚至还有空间摆上一台商用炒菜机——自从有了它,龙向梅算是彻底从家务中解脱了出来,家里炒菜全甩给了龙满妹。哪怕有些菜不适合炒菜机,但自己家吃饭没那么多讲究。比起享受美味的家常菜,她更愿意把心思花在赚钱上。创业的人嘛,不配美食,只配盒饭。
    烧水的家伙也有升级。无论是杀鸡杀鸭杀猪,都需要大量的热水。早先只能烧柴煮水,特别的麻烦。现在好了,龙向梅花了200块,搞了台商用大容量汤锅。平时放在不锈钢打造的带滚轮的架子上。这会儿她从主屋里牵了根插线板出来,把大容量汤锅推到院子里,接上电后自动烧水。烧完了还有保温功能,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且不需要花力气舀水,打开下方的水龙头,滚水就落进该去的位置了。
    网友常吐槽她们不搞情怀,可是情怀是有代价的。手工是最昂贵的奢侈品,李子柒出名早,她有资本弄一整个团队来为她传递的情怀服务。但龙向梅只有一个人,村里人的帮忙,称不上团队。唯一的帮手,就是即将离开大圆村,远赴北京读博的张意驰。
    因此,尽可能的机械化,才是龙向梅的目标。也是空心化农村能够去探索、去复制的成功经验。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农村的空心化将持续并且不可抑制的恶化。怎么让留守老人与儿童尽可能的轻松生活,是吃饱饭之后,着重考虑的问题。
    不多久,电热大汤锅发出了烧水特有的嗡鸣声。忽然,一阵更大轰鸣声起,74岁的邻居、苏秋菱老太太的撒农药无人机飞上了天。
    龙向梅寻声望去,张意驰配合的把镜头对准了远去的无人机,以及用语音操控着无人机的老太太。她身边围着好些老人家,有男有女,大声的用苗语说笑着。
    农药均匀的撒向菜地,自己家的、别人家的。老太太里只有她会操控无人机,所以她承包了好几户人家的撒农药的活计。无人机的成本即将收回,以后每一笔收入,都将是纯利。
    龙向梅笑了起来,直播间的网友们也蓦得觉得有股泪意涌上心头。苏秋菱老太太衣衫陈旧、头发雪白,可她操控无人机时那得意的表情与飞扬自信的笑容,让她瞬间有了不输于年轻人的生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用科技装备自己的老太太,就是村里最炫目的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