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野有美人 第17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那是甚么事啊?”郑媛看向雍疑。
    雍疑憨厚的笑了几声,“这个就要问公子了,臣当时并不在场,所以不知道。”
    郑媛闻言转头就看向了公子均,公子均只是笑,没有说话。那一脸的高深莫测看的郑媛哼了一声。
    *
    楚王今日和往常一样,和那些卿大夫议事。
    “国君,臣觉得郑宋邓国的行人再留在郢都实在不妥,还是让他们自行回去。”公子燮突然道。
    一开始公子燮只是坐在席上听令尹说话,这两人从一开始就不对付,楚王还担心公子燮会在众人面前和令尹交恶,谁知公子燮竟然一言不发,等到令尹话都说完了,才出列。
    “让各国行人回去?”楚王听到公子燮的话有些吃惊,楚国强大,而附庸楚国的诸侯国弱小,所以楚国郢都内也没有人会注意到他们。
    楚王没有让行人们回去,自然还有自己的一份的私心。可是这份私心眼下怎么都不好让别人知道。
    “怎么好好的说起这个?”说着楚王看向了司败,“是不是有别国行人在郢都城中闹事?”
    司败立即回答道,“回禀国君,郢都之内并没有别国行人闹事。”
    楚王听说之后,满脸奇怪的看向公子燮,“既然没有闹事,怎么要急着让他们走?”
    “国君,别国之人在郢都过久,不是好事。尤其这些人只是大夫,不是诸侯,留在郢都言不正名不顺,而且容易生变。”
    “他们在郢都里头,除了他们自己之外,也没有其他人,又何来的生变呢。”楚王打哈哈。
    “……”令尹原本以为公子燮会在军政大事上和他对着干,但是没有想到他说起来的竟然是让各国行人回去的事。
    这种可以说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值一提。只是不懂公子燮为何提起。
    “可是人心不会因为人多人寡而变化啊。”公子燮板着个脸,腰杆听的笔直,似乎他口里说的不是什么小事,反而是领兵出征那样的大事一般。
    “行人们在郢都已经呆了有一段时日,诸侯们也没有开罪楚国,留他们过久,诸侯们不知行人为何滞留楚国不归,心中惶恐不安。以臣所见,还是迅速让行人回国为好。”
    “……”楚王听了公子燮这话,心里憋气的厉害。他做了楚王,可是这位置也没那么好做,因为年少面嫩,所有大事都在卿大夫手里,基本上就没他什么事。如今他想要留什么人,结果公子燮一说,他连反驳的话都不好说。
    啧,真是太令人心烦了!
    “臣也是这么认为,还请国君下令让各国行人回国。”屈瑜见状立刻附议。
    他也是大夫,自然有资格来议政。听到公子燮说的那些话,每一句都说到了他的心口上。
    “……”楚王盯着屈瑜,眉头都快要皱起来了。他想不清楚,怎么屈瑜也搅合进来了?
    “国君?”令尹看向楚王,“国君认为此事如何?”
    “此事留作再议。”楚王直接道。
    “国君,留作再议之事,不是大事,就是难以择决。让诸国行人离开郢都,和这两种完全不一样。”令尹也觉得这不过是区区小事,还用不着再议的程度。
    到底还是个小儿,做事任性,不知道轻重缓急。令尹在心中鄙夷。
    “那么郑宋两国先前对楚颇为不敬。”楚王看向令尹,“尤其是郑,在楚和晋国之间摇摆不定,简直让人厌恶。为何不能施以小惩?”
    公子燮想起那个俊美的年轻人和他说的,想要成就大事,那么就不要让任何碍事的人还在。诸国行人对他来言,就是个麻烦。这些人也不能随意杀了,碍手碍脚,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处。
    他想起公子均说过的那些话,心动不已。
    “郑国的确让人生厌,但既然如此,不如等郑伯前来,国君亲自问罪于他。毕竟郑国行人只不过替君行事,甚至他还不是郑国人。”
    楚王见着公子燮这么急着将各国行人撵出去。他眉头皱了皱。行人们在郢都里头的确不好待久了,一旦待久了难免会有将人扣押的嫌疑。可是公子燮也未免太过急切了。
    楚王看了一眼公子燮,又瞥了屈瑜一眼。
    屈瑜察觉到楚王的视线,立刻底下头。
    楚王没有当场表态,但也没有立刻否定公子燮的提议。不过议政结束之后,他胸中气闷,直接到了宫室外面。
    渚宫依照山体而建,宫室巍峨,站在宫室外,可以清晰的看见远处山体上的云雾缭绕。
    “国君。”屈瑜被寺人领着到了楚王身后。
    楚王听到屈瑜的声音,转过身来,见着他就勾了勾嘴角,露出个笑来。这笑容只是浮在表面上,并没有到他眼里。
    “方才你为何附议公子燮的话?”楚王屏退了左右低声问道。
    “臣只是觉得那些行人在郢都中久了,恐怕不妥,所以才……”屈瑜立刻解释。
    楚王面上的神情似笑非笑起来,“是么?平常也不见子瑾对别国有甚么兴致。”
    “臣只是觉得诸国行人在郢都之中未免也留的太久,如果诸侯的的确确有罪,那么可以扣留行人以示惩戒,可是诸国眼下并没有。”
    “没有?”楚王嘴角勾起来,“难道真的没有?”
    那些附庸于楚国的诸侯,曾经多多少少对楚国都有不敬,甚至也有一些听从齐国或者晋国的调令做出不利于楚国的事。要是真的找理由,恐怕那些诸侯一个都别想逃过。
    屈瑜立刻就摆正了脸色,“国君,此事不可。诸国之中的确有许多得罪楚人之处,但是眼下不宜再翻旧账,不然诸侯人人自危,又有何人敢臣服于楚。”
    “如果想要他们附庸于楚,那么的确是要花费一些心思,不过楚国也不是用周人的那套所谓的德行让他们臣服的,不是么?”
    “可是如果没有楚人的戈戟,那些人又怎么会臣服呢?”楚王笑道。
    “可是想要争霸,仅仅有戈戟,也是不行的。”屈瑜垂首应答。
    楚王眯起了眼,对着他仔细看了好一会。他的视线饱含打量,屈瑜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如同一棵青松。
    过了许久,楚王才收回目光。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