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372章 东瀛武林二三事(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我本来只是想挑动柳生一郎的怒火,好打起来轻松点。
    没想到他听了我的话以后,居然只是沉思片刻,然后认真地点了点头:你说得很有道理,我会考虑的。
    我忽然觉得自己不是太能理解东瀛人的脑回路了。
    大哥,我是在骂你,是在鄙视你啊!
    你这个顺水推舟的说话方式算怎么回事啊?
    事后我才知道,这种在中原武林被大家所鄙视的做法,在东瀛却是非常普遍的做法,称之为斗口。是在正式的决斗开始之前,通过言语来打击对方的信心。
    柳生一郎看起来武学修为不会比我稍差,一路走来自然也是身经百战,我这种层次的嘴炮根本无法撼动他的心灵。
    我无语地擦了一把头上的汗,说道:废话不多说,来战个痛快吧!
    柳生一郎闻言神色一动,兴奋地提刀问道,不知道二位大唐来的先生,谁先上来赐教?
    呃?
    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无心人魔,却只见他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夜幕。
    感觉到我的目光,他无所谓地挥挥手,你把他打发了吧,我感觉还有高手要来。
    我点点头,然后看向柳生一郎,淡淡道:想要挑战赵大神,先过了我这一关!
    好!
    柳生一郎话不多说,一个在中原武林中绝不多见的腾跃,就轰然落在了我的面前。
    中原武学中,讲究站桩如扎根,下盘的稳重,是每一个门派的武学都优先强调的。
    所以在中原,你很少会看到高手做出这种毫无意义的跳跃,就连轻功三要素中:轻、灵、纵,其中所谓的纵,也就是跳跃的高度,同样是被排在最后的。
    但是柳生一郎硬是这么突兀地跳了!
    他不但跳了,在跳跃轨迹最高的位置,他又猛地沉腰坐马,使出一招类似于中原武学中千斤坠的功夫,从最高点直线砸下,双足深陷,轰隆一声,将我面前的地砖砸得粉碎!
    好俊的功夫!
    当他脚下的烟尘散去,我才明白,自己有些小看人了。
    在他脚下,不仅落脚处的地砖被踏的粉碎,以足迹为中心,前后左右各有四块地砖也同时破裂。
    这就是真功夫了。
    须知倭人都是变态,他们的房子烂得跟纸糊的似的,但是地上铺的石头却又硬又厚,如同石砖。
    想要以一脚之力踏碎落脚的石头很容易。
    但是要更进一步,让传播开去的力量把周围的地砖也震碎,这就等于是用血肉之躯撼动大地,非得把外家硬功夫练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不可!
    这样的人,无心人魔可以不在乎他,甚至完全不放在眼里,但我却决不能疏忽。
    否则一个不小心,阴沟里翻船就惨了。
    哈咿!
    柳生一郎吐气开声,大喝一声,雪亮的刀光朝我当头剁下。
    这一刀之下,我仿佛看到了滚滚瀑布被一刀两断的幻象,在强烈的危机感刺激下,解剑术自动发动,大宝剑巨大的剑身像一把蒲扇一样从旁边拍上去,一下子把柳生这一刀荡开了去。
    兔起鹘落的交手完毕,这时他的一声怪叫,传进我的耳朵里:
    迎风一刀斩!
    是这一刀的名字吗?倒是很般配呢,什么都一刀两断的决心。
    我在心里默默想着,手上却半点不慢,礼尚往来嘛,转守为攻就是一剑当胸递了出去!
    在我的想象中,柳生一郎手中那把断刃似刀非刀、似剑非剑,用来劈砍刺杀都是极好的,唯独用来防御,根本不可能挡得住比它沉重好几倍的大宝剑。
    不能挡,剩下的选择自然就只有躲避了。
    一旦柳生开始躲避,给了我轻功的发挥空间,那要杀要剐就都只能随我拿捏了。
    然而让我大跌眼镜的是,柳生一郎虽然没有用自己手里的断刀去格挡大宝剑,但他同样也没有如我所愿躲闪这一剑,而是摆出一副悍不畏死的架势,完全无视了我的剑锋,又是大喝一声,当头一刀劈下!
    你妈叉,这是切磋吗!
    我被他这种摆明了是不惜同归于尽的打法,气得肺都要炸了,一边撤剑回防,一边当场就破口大骂出来。
    你妹的,小爷我行走江湖大半年,还真就没见过这么蛮不讲理的刀法!多大仇啊?见着个人就要拉他共赴黄泉?
    嗯?
    柳生一郎听到我的骂声,脸上露出一刹那的疑惑表情,但很快跳步上前,反手又是一刀。
    我当然不想和他同归于尽,无奈之下,只得再度横剑招架。
    只是这一逼一挡之下,我的气势立刻就被柳生一郎给压制在了下风。
    他的刀法得势不饶人,洋洋洒洒地挥洒开来,居然刀刀都是硬拼,一时间砍得我的大宝剑上火花四射。
    不过我心里也明白,虽然这时自己看着场面比较难看,好像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但真要说起来,柳生一郎想要一鼓作气杀败我,那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的。
    现在我之所以不忙于反击破局,其实也存了想看看东瀛武学和中原武学究竟有哪些差异的打算意思在里头。
    还真别说,这一观摩,还真让我品出点门道来:
    柳生一郎现在施展的刀法,完全可以用毫无章法来形容,就是最简单的跳步、斩、跳步、斩……
    但就是这种毫无技术含量,也看不出任何招式痕迹的武学,却把我死死压在下风。
    这一套刀法确实有点真材实料。
    在中原的武学中,也不是没有重意境不重招式的武学,而且这种武学往往还都比较上等。
    像天剑门的剑术,就不屑拘泥于固定的套路,而是以鲜明的剑意制霸天下。
    但是,这些东瀛倭人的刀法,却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他们看重的是节奏,是气势。
    说白了,就是用敢于拼命的气势,把你死命往他们自己的节奏里带,然后带着带着,就给你带沟里去了……
    此时此刻,每当我想要反击的时候,柳生一郎就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刻,用玉石俱焚的打法逼我回防;
    而如果我一心防御,他又会在我习惯了他单调的一刀一刀劈砍之余,突出辣手,搞得我手忙脚乱……
    如果不是解剑术中蕴含的奥妙,远超东瀛人的想象。每每都能在最危急的关头,将他的攻势化解于无形。恐怕我还真的有可能一不小心就着了道,被他这种简单粗暴的刀法给斩于刀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