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二十五章 天眼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二十五章 天眼
    鲁平看着那天然形成的“眼睛”,沉声道:“咱们挖开这黄沙看看。”
    鲁平从背包里面取出一把工兵铲,我笑道:“鲁大哥,还是我来吧,我年轻力壮,这些粗活交给我。”
    在鲁敏面前,我怎么好意思让鲁平动手。
    鲁平微微一笑,将工兵铲交到我手里:“以后不能叫我鲁大哥了,叫我叔叔。”
    我“嘿嘿”一笑,知道鲁平的意思。
    我转头看了看鲁敏,只见鲁敏脸上还是一副淡定从容的模样,似乎没有听出这句话什么意思。
    我转身拿着工兵铲,在月光下奋力挖了起来。我挖了不到半个小时,已经挖到坑底。
    这坑底有一块圆圆的石头。我看了看,感觉这圆石就像眼球一样。
    鲁平让我将这坑底黄沙全都清理干净,这样好看看坑底其他地方有没有线索。
    我按照鲁平的吩咐,又挖了半个小时,这才将这坑底黄沙全都清理干净。
    月光下,我看得明明白白,这坑底只有这么一块宛如眼球的圆石。
    鲁平缓缓道:“这个石头应该是人为所致。”
    我嘀咕道:“难道是个机关?”
    鲁平目光闪动:“咱们试一试就知道了。”
    鲁平随即伸手抓住那圆石,按照梅岭机关的开启顺序依次转动。谁知道那圆石一动不动。
    鲁平苦笑道:“看来这个方法并不奏效。”
    我摸了摸鼻子,也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鲁敏走到圆石前,沉声道:“我试一下。”她双手抱住圆石,使劲往后一拉,那圆石居然被她拉得向后动了一下。
    我和鲁平都是大喜。
    鲁平道:“看来这圆石需要蛮力。王看山,咱们三人一起上。”我答应一声,走到圆石的另外一侧,鲁平站在我旁边,我们三人同时发力,那圆石被我们推开了!
    圆石推开之后,坑底立刻显出一个黑黢黢的洞口。
    我们三人喜出望外。鲁平将那工兵铲抵在圆石下面,随后对我们道:“咱们下去看看。小敏,你在这里给我们守着,那陈彼得等人来了,立刻通知我们。”
    鲁敏点头道:“好。”
    鲁平想了想,取出鲁班矢递到鲁敏手中,低声道:“你拿着这个鲁班矢,万一陈彼得他们来了,你就赶紧跑,找这附近镇上的陶木匠,陶木匠家里开着一个厂子,有几十个工人,你给他看这鲁班矢,看在鲁班爷的面子上,他一定会出手相助。”
    鲁敏再次点头:“我知道了。”
    鲁平取出手电,向洞里面照了一下,只见这里其实是一口竖井,竖井足足有十七八米深。竖井靠着南面的一侧,有一排斜斜向下的石阶。一股股阴寒的气息从洞里涌了上来。
    鲁敏将长绳绑在石头的一端,另一头垂到洞中。
    过了五六分钟之后,待洞里面的寒气散发得差不多了,鲁平才抓住长绳,慢慢溜了下去。我等鲁平双脚站稳,也抓着长绳溜到洞底。双脚踏到地面的瞬间,我只觉得寒凉刺骨。
    这洞里竟像是冰窖一样。
    我知道沙漠里面昼夜温差很大,但是想不到这地洞之中竟如此寒冷。
    我搓了搓手,感觉双手暖和了一些,这才跟在鲁平身后,沿着那倾斜向下的石阶慢慢走了下去。
    石阶差不多有一百多级,石阶的尽头是一间耳室,耳室里面摆着两张冰凉的石床。穿过耳室,则是一条长长的走廊。
    走廊两侧每隔十来米便是一间石室。我数了一下,这两侧的石室竟然有二十四间之多。
    每一间石室里面都摆放着两张冰冷的石床,其中第五间靠着东面的石床上还摆放着一根长长的锡杖。
    鲁平将那锡杖小心翼翼地拿了起来,仔细看了看,然后指着锡杖上的两个字对我道:“我知道那石头的来历了。”
    我看到锡杖上雕刻着“天眼”二字,心中一动,缓缓道:“难道这里是天眼寺的旧地?”
    鲁平点了点头:“我听我师父说起过,但是没想到这世上居然还真的有天眼寺这个地方。天眼寺比较隐秘,江湖上也是少有人知,你是听谁说的?”
    我告诉鲁平,我是听我父亲说起的。
    在一个酷热的夏天,在我老家院子的大槐树下面,我父亲偶然跟我提起天眼寺的事情。
    这天眼寺据说和河南嵩山的少林寺一样古老,那少林寺有七十二项绝技,而这天眼寺据说有八十一门神通。
    那少林寺在河南嵩山,这天眼寺却是在甘肃敦煌,两座寺庙都是在北魏年间兴建,天眼寺的名声一度居于少林寺之上,只不过在太武皇帝灭佛之后,这天眼寺被太武皇帝的手下神麚武士一把火给烧了个干干净净。自那以后,天眼寺趋于衰落,那些未曾在太武皇帝灭佛运动中罹祸的天眼寺僧人,随即于沙漠中一座荒废古城里面,另外造了一座天眼寺。
    很少有人愿意到那黄沙漫天的古城中晨钟暮鼓,每日念经礼佛,因为那大沙漠说不好就将进入其中的来人吞噬。
    天眼寺的僧人越来越少,到最后,已经很少有人听过这个寺庙了。我父亲说,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从甘肃的腾格里沙漠路过,被风沙所阻,在一座沙城之中躲避风沙,无意中结识了几个僧人。一番攀谈之后,知道那几个僧人就是天眼寺的僧人,那些僧人询问我爷爷姓名的时候,我爷爷编了一个名字瞒过他们。
    据说天眼寺当年被毁于一旦,还是源于一个名叫崔浩的人。
    这个崔浩原先就是一个五斗米的门徒,后来他将自己所学的五斗米改良了一下,变成一个天师道。崔浩蛊惑太武帝加入了天师道,其后更是在太武帝的宠信之下,做到了宰相。太武帝自封为太平真君,建立天师道场,更是将年号改为太平真君,成了一个道教徒。太武帝在崔浩的蛊惑下,大肆兴起灭佛运动。
    年深日久,这天眼寺早已湮灭在岁月里,谁也没想到我和鲁平居然在这大沙漠里面来到了天眼寺的遗址。
    我们沿着走廊走到尽头,走廊尽头是一扇石门。我们来到石门跟前,刚要推开石门,鲁平一把拉住了我。
    我这才发现,石门上居然有一只手印。我心里一惊,看样子,这天眼寺里面早就有人先我们一步来到这里。来人是否还在这里面?
    不过看那圆石被黄沙覆盖已经很长时间了,这里又无粮无水,待不了多少时日,应该早就没人了。
    只是看到石门上的那一只掌印,我的心里隐隐地升起了一丝不安。
    因为那一只掌印,居然有六根手指。
    鲁平皱着眉,缓缓道:“这个六指人是什么人?”
    我看着鲁平,迟疑了一下,问道:“鲁大叔,你跟我父亲熟吗?”
    鲁平一怔,道:“你怎么想起问这个?”
    我摸了摸鼻子,有些尴尬道:“就是随便问问。”
    鲁平想了想道:“我和你父亲认识很长时间了,每隔一两年你父亲就会去南昌找我,我们俩就去滕王阁附近一家叫‘滕王斋’的酒楼喝酒。喝完酒,你父亲就离开了。只是有一次他喝多了,才跟我说起你,说这些年对不起你,没有照顾好你。”
    我问道:“那你看我父亲身上有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鲁平眉头一皱:“奇怪的地方?你父亲正常得很啊——”顿了一顿,鲁平迟疑道,“要说有奇怪的地方,那就是你父亲无论春夏秋冬,左手都戴着一只手套。”
    我涩声问道:“你没有觉得有些奇怪吗?”
    鲁平道:“我好奇心不是很大,我交朋友都是交心。不过,我也问过你父亲,你父亲说他的左手得了一种病,只要暴露在太阳之下,那只手就会痉挛,所以他左手经常戴着手套,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不论什么场合都不摘。”
    我心里复杂难言。我该不该告诉鲁平我父亲其实就是六指人?他的左手就是六指,这石门上的掌印,正是左手。
    想到这掌印极有可能是我父亲留下的,我心里又是紧张又是激动,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跟鲁平说这个事。
    我沉默了很久,这才鼓起勇气告诉鲁平:“鲁大叔,我父亲左手就有六根手指,这石门上的掌印,有可能就是我父亲留下来的。”
    鲁平一怔,喃喃道:“原来如此。”但他随即宽慰我道,“这世上六根手指的人还是有很多的,说不定只是你想多了而已。”
    鲁平伸手推开石门。
    石门只是虚掩着,一推就开。
    我和鲁平迈步走了进去。抬眼望去,只见这石门背后赫然是一间大殿,大殿正中供奉着一尊菩萨。
    菩萨两侧的石壁上刻着一副对联:
    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鲁平念了一遍,这才道:“这是地藏王菩萨。”
    我点点头:“这天眼寺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看来是取这个‘地藏’二字。”
    鲁平沉声道:“是啊,这天眼寺饱经忧患,居然还能在这大沙漠里面存活下来,这忍耐便远非常人所及。而且又在这荒无人烟、人迹罕至的大沙漠里面藏身,可谓是用心良苦,就是不知道他们天眼寺还有没有后人留存下来。”
    我摇摇头:“恐怕很难,这天眼寺应该只是一个遗迹。”
    我们沿着大殿走了一圈,除了发现地上有杂乱的足印之外,并未发现有其他异常。
    大殿的东面有一个角门。推开角门,后面是一条狭长的走廊,走廊尽头又是一间石室。
    只是这石室里面放置了一排排书架。
    书架上满满的都是书籍。
    那些书籍用手一摸,立时变成齑粉。
    我们慢慢退出,来到地藏王大殿中寻找线索。
    我琢磨了一下,告诉鲁平:“咱们看看这地上的足印,估计能够找出一些线索。”
    地上足印杂乱,但细看下来,好像除了我们,只有两三个人的足印。这些足印在大殿里面绕了几圈之后,有的回到了来时的走廊中,但是,其中有一个人的足印在地藏菩萨的背后转了三四次之多。
    我心中一动:“难道这地藏王菩萨身上有什么古怪?”
    我来到地藏王身后,仔细查看,发现地藏王菩萨身上居然也有那六指人的掌印。而且地藏王菩萨的基座之上似乎也有转动之后又复原回来的印迹。我忍不住告诉鲁平:“鲁大叔,这地藏王菩萨似乎可以转动,说不定就跟那圆石一样,下面另有乾坤。”
    鲁平眼睛一亮,走了过来,跟我一起抓住地藏王菩萨的一侧,先是从左往右发力,试图转动地藏王菩萨,但地藏王菩萨一动不动。
    我们换个思路,这一次从右往左发力,那地藏王菩萨果然转动了起来。片刻之后,地藏王菩萨向一侧移开半米左右,原来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四四方方的洞口,一架绳梯绑在洞口下方的铁钉上。
    这绳梯看上去年深日久,不知道是什么人遗留在此的。
    我和鲁平对望一眼,一颗心怦怦跳动。
    此时此刻,我们二人急切地想要知道下面的情况。
    鲁平先抓着绳梯试了一下,发现这绳梯虽然年代久远,但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居然很是坚韧,并未损坏。
    我和鲁平这才大着胆子下到洞底。抬眼望去,这下面赫然是一个开阔的洞窟,洞窟左侧石壁上有密密麻麻的字。
    这些字像是刀刻在上面的一样。
    石壁刻字下面,一个穿着大明朝武官衣服的中年男子背靠石壁,坐在地上。大沙漠里面水分流失严重,这武官年深日久,也就成了一具干尸。洞窟南面则是一扇厚重的石门,石门上用利刃刻着一首诗。
    诗曰:
    金木水火土已终,奇珍异宝此门中。后世子孙太平日,鲁班尺废鬼推星。
    我心里嘀咕:“这一句诗里面怎么还有鲁班尺和鬼推星?那不是我王家的两个传家宝物吗?这首诗前两句似乎是说门后面便是那宝藏所在,后面两句连在一起,就不太明白了。”
    我看了一会儿,随即走到那石壁跟前,抬眼望去。
    看完之后,我心中巨震,竟似感觉一个湮灭在历史之中的谜团,徐徐在我眼前展开。
    原来这个武官乃是当年建文帝的亲信,名叫尚世宝。
    这尚世宝为人精明能干,深得建文帝宠信,年纪轻轻就做到一品带刀护卫。
    建文帝即位之后,便着手开始削藩。一年之内,便将周王、代王、湘王、齐王、岷王尽数拿下。
    其后,燕王朱棣在道衍和尚的推动下,发起了靖难之役。
    随着战事进行,建文帝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于是就秘密派遣士兵将后宫大内里面的黄金铸成金砖,带到一个安全稳妥的地方。
    当年负责安置这批金砖的就是尚世宝。
    尚世宝随即带着一队人马来到这玉门关外,千辛万苦找到了当地的一个僧人,这个僧人就是当年天眼寺的后人。
    尚世宝从这名僧人的口中得到了天眼寺的地址。
    随后尚世宝带着一众下属,找到了这传说中的天眼寺,于是就将这金砖悉数埋藏到了这天眼寺里面,以备日后建文帝复国所用。
    埋葬之时,尚世宝竟然发现这天眼寺下面另有一座宝库,里面藏满了奇珍异宝,而这些奇珍异宝居然是当年太祖爷留下来的。
    当年太祖爷派人设计了机关,然后派遣工匠将这宝藏用巨型石门封住。
    这石门乃是一块断魂石,只有朱家子孙才能通过器具开启,其他人,万万无法打开。
    尚世宝随即将那些金砖封存起来。
    将这金砖尽数埋藏好了以后,这一队人马则被尚世宝在一个晚上尽数毒死。那名僧人也被尚世宝下了毒。
    尚世宝随后赶回了京城,却发现建文帝已经逃走,下落不明。而他自己则也被划入了朱棣追杀的名单里面。
    朱棣登基之后,始终放心不下建文帝,于是就命令郑和带队寻找。郑和七次下南洋,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寻找建文帝。
    朱棣第二个寻访目标就是尚世宝和他所藏匿的黄金。
    尚世宝见朱棣追杀自己,无奈之下,逃到了玉门关,随后暗中潜入天眼寺,就此绝食而死。
    尚世宝也算是为主尽忠。
    我看完之后,唏嘘不已。
    鲁平皱眉道:“看来石门上的那个掌印应该是尚世宝的。”
    我走到尚世宝跟前看了看,发现尚世宝的左手果然是六根指骨。
    我心里这才一阵放松,只是心里又浮起一个疑惑:“这石门后面如果是太祖爷的宝藏,那么尚世宝藏起来的那些金砖又去哪里了?”
    我看向四周,这洞窟里面空空如也。
    我抬起头,看到上面绳梯,绳梯尽头,隐约可见洞孔里那一尊地藏王菩萨的巨大身影。
    我心中一动——地藏……地藏——这洞窟里面既然是藏匿金砖的地方,那些金砖也绝对不会不翼而飞——莫非是藏在这地面之下?
    我蹲下身去,然后招呼鲁平用手电给我照着,随后我伸手在地面上划拉了两下,地面尘土之中,竟然透露出一丝暗金色的光泽来。
    我又惊又喜,对鲁平道:“鲁大哥,你看——”
    鲁平咽了口唾沫,道:“想不到那尚世宝将金砖全都铺在这地面上了。”
    鲁平随即取出一把匕首,将一块金砖撬了起来。
    这块金砖下面还是金砖,也不知道这下面铺了几层金砖。
    我站起身来,四处望去,心中暗道:“这洞窟的地面如果全都铺的金砖,那么这洞窟里面金砖数量之多,可真的是超乎想象了。”
    鲁平将金砖放下,随后站起身来,看着那石门,缓缓道:“石门里面,那些奇珍异宝,恐怕更加难以想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