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四十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四十二
    三天后,在展峰的一再要求下,主治医师同意为他办理出院手续。而在这段时间里,展峰提出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两个。
    因为大执事浪得龙的粗暴掌权,贼帮上下都以他马首是瞻,没有人也不会有人敢背地里做偷尸藏尸的勾当,否则小白和串子就是前车之鉴。在老烟枪的帮助下,嬴亮找到打死小白时在场的其他帮众,基本还原了当时的情况,过程跟老烟枪的描述完全一致。
    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只有口供并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还必须要找到相关物证形成证据链。
    刑事拘留有期限限制,老烟枪被关进看守所已有大半月,展峰要在提请逮捕前办完第三件事——开棺验尸。据老烟枪交代,小白的坟就在牛家山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他没有立碑,只是在土堆前放了个黄盆。头几年的初一、十五,他还去烧烧黄纸,祭拜祭拜,可近些年因为时常进看守所、戒毒所,他也就忘了这事。不过好在坟包附近有棵歪脖子松,找到地方并不是难事。在办理了派出所指认手续后,老烟枪带着专案组来到了后山。然而让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他口中描述的土堆,现在竟被彻头彻尾地修缮过,坟包前不光立了无字碑,周边还建起了一圈水泥矮墙。
    嬴亮有些疑惑。“是不是这里?会不会你记错了?”
    被这么一问,老烟枪也有些拿捏不准,他径直走到那棵盘旋而生的松树前,看到当年刻下的标记还在时,他十分肯定地回答:“没错,就是这里。不过……奇了怪了,是谁来修的坟?”
    嬴亮不懂丧葬风俗,随口道:“立的是无字碑,说明对方也不知道里面埋的是谁,会不会是护林员干的?”
    吕瀚海摇头。“绝不可能。”
    鉴于两人在村庄里并肩玩命,嬴亮对他的态度也客气了许多:“道九,你为什么这么肯定?”
    “首先,从经济角度上说,立个碑,修一圈矮墙,最少要花大几千元,除非有财政拨款,否则不会有人干这事。其次,这里可是埋人的坟包,活人本身就忌讳,不是熟人,可能连来都不会来。第三,你刚才有一点说得恰恰相反,立无字碑的人,绝对知道坟包里埋的是谁。”
    吕瀚海在专案组待久了,说话都感染上了专案组的风格,遇到什么推断就上一二三。
    喜欢野史的隗国安抢着问:“道九,快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咱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女皇帝叫武则天,她死后立的就是无字碑。民间有些人得知这事后争相效仿,时至今日有些地方的女子去世后还会立无字碑。所以我推断,立碑的人,至少知道坟包里埋的是名女子。”
    老烟枪心里一沉:“难不成串子真回来了?”
    嬴亮却是一乐:“最好是他,也省得我们跟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找。”
    …………
    再三确认后,展峰指挥专案组成员开始了今天的重头戏——挖坟。他之所以不让当地警方帮忙,主要是因为开棺验尸跟刨坟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土埋,是一种常见的抛尸方式,过程可分解为挖坑、放尸、掩埋三个步骤。因为需要耗费大量的体力,所以通常用此方式抛尸的以男性居多。
    其实从三个步骤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讯息。挖坑的深度,取决于作案时间的长短及嫌疑人对周围环境的熟悉程度。如果凶手对埋尸地很陌生,作案时又很匆忙,那么势必会出现浅坑浅埋的情况。反之又会是另外一种情形。再则根据尸体放置的方式,有时可推断出是不是熟人作案。比如,凶手跟死者若有情感关联,那么在摆放尸体时就不会那么随意,甚至有些人,还会在坑中撒些元宝纸钱等陪葬品。最后再说说掩埋。有的人就要问了,掩埋不就是用土给盖上,这有什么好分析的?其实不然,因为埋尸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防止别人发现,埋得越平整,越不起眼,实为最佳。而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附加动作,如拍土、踩坑等。被翻上来的软土,一旦经过踩踏,很容易留下脚印。那些不讲究的嫌疑人,甚至有一边干活一边吐唾沫的习惯,如果观察足够仔细,类似现场还能提取到dna样本。所以在展峰这位物证鉴定高级工程师面前,开棺验尸是一项细致、耐心的工作,尤其是这种经历了十多年风吹日晒的现场,更要谨慎对待。
    在他的指挥下,嬴亮、隗国安、吕瀚海三人配合度极高,要是换成旁人还真不能保证可以准确理解他的意思。
    就在土堆刚刚清理一半时,专案组就有了重大发现。
    在坟包的一圈,竟埋有六个陶罐。从陶罐的颜色、器型、釉面可判断为现代工艺,并不是陪葬。老烟枪也很迷惑,这些陶罐从何而来,为什么要埋在坟里,他也是一概不知。
    展峰命专案组把陶罐取出,当他打开里头一个封盖时,多根未粉碎完全的指骨及长骨,让他眉头一紧。随后另外五个罐子也被全部打开,经确认,六个陶罐中盛装的,是未燃烧完全的人骨骨灰。每一罐内,都有个体特征较为明显的舌骨、尾椎骨、骶骨,甚至头盖骨。也就是说,每个陶罐,实际上装的是一个人的完整骨灰,六个陶罐,就是六条人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展峰把骨灰样本固定后,继续指挥挖掘工作,直到一副完整的人体骨架被取出,开棺验尸才算是告一段落。经老烟枪对死者衣着的辨认,确定这就是当年被他杀死的小白。“一具白骨,六个骨灰罐”,这种诡异的丧葬方式实属罕见。
    吕瀚海在仔细观察了陶罐的埋藏方位后,给出了解释:“早在殷商时期,古人有一种相当残忍的丧葬制度,叫人殉人祭。西汉中期以后,人殉人祭作为一种社会制度被废除。但‘奴仆殉主、妻妾殉夫’被视为最高美德而长期残存,表彰烈女殉夫的事迹也是史不绝书。明代皇室甚至公开推行人殉制。尤其是少数民族,如汉时的匈奴、唐时的吐蕃,及入主中原前后的女真、蒙古族、满族之类。
    “这种事情一直持续到康熙年间才得以彻底禁止。为什么这种愚昧的制度,会持续这么长时间?主要原因是各个阶层对人殉制度都有不同的理解。权高位重者希望死后仍能富贵荣华,所以需要大量奴仆随他而去。寻常百姓虽没人殉的条件,但也有自己的期望,由此演变出了杀鸡、宰羊等用牲畜陪葬的方法。在流传至今的各种说法中,有一种主流的迷信,认为有人含冤而死,魂魄不能转世投胎,如此一来,就需要用特殊方法镇魂,防止他魂飞魄散。这些方法千奇百怪,有配阴婚的,有用黑狗殉葬的,还有用胎死腹中的婴灵合葬的。我怀疑把陶罐埋进坟里的主要目的,可能就是镇魂。”
    司徒蓝嫣频频点头:“道九的推测是正确的话,那么这个人完全知道小白的死因。当年在场的所有人,除了串子我们都取了口供。贼帮对这事也是严格保密。狗五等六人尸体被盗后,至今没有下落。我们刚好又发现了六人的骨灰,哪儿会有这么巧合的事?”
    “师姐你是说,这一切都是串子干的?”
    “不排除这个可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