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20章 秦楚联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修鱼大捷意味着五国合纵伐秦之战的彻底失败,同时也宣告始自苏秦的合纵联盟彻底结束。这一战大秦可谓倾尽所有拼死一战,大秦上下同仇敌忾,秦军将士死不旋踵,大秦民间爹娘送儿上战场,妻送夫郎保家国的景象比比皆是,大秦从上到下只有一个信念,胜利!
    反观五国合纵从会盟开始就各怀心腹事,做为合纵之长的楚王熊完从始至终都没这次合纵伐秦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熊完主持的整个会盟仪式如同儿戏一般。合纵之长尚且如此,其他各国君王当然也不会多上心。
    这五国若是是都像大秦那样举国而战,别的不说出兵百万绝不是妄言。若能拥兵百万就算不用什么奇谋妙计,只把百万大军集结在一起一点点的往前平推,也能攻克修鱼进逼函谷关。就算不能攻克函谷关,那至少被大秦占领多年的关外之地也能全部收回,到时候只要派重兵封堵函谷关出口大秦想再次出关就难了。
    但实际上五国总共出兵五十万,齐国更是只派出了押运粮草的部队,作战主力根本就没上战场。赵国其实也是可以出兵二十万以上的,但赵王偃没当上合纵之长心里不舒服,琢磨着就算打败秦国也捞不到太多好处所以也就出兵十五万摆个样子。燕国就不用说了,出兵三十万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因为燕王派和太子派之间的争执,让燕王喜的注意力放在国内,虽然燕国参加了合纵,但却只出兵十万。
    魏国实际上咬咬牙也能出兵十万以上,可会盟之后魏王就知道就算自己把全国的百姓都送上战场,其他那几国的君王也照样当魏国不存在。魏王也不傻,知道自己如果把本就不多的魏军精锐都送去当炮灰,那魏国就完了。即便是能打败秦国,可那对于魏国而言不仅不会改变衰微的命运反而会让魏国更加快速的灭亡。这就好比打跑了一只虎换来好几只狼一样,想灭魏的可不仅只有大秦一家。与其被那几只狼给分巴了还不如直接让那之虎吞掉来的痛快。基于这个考虑魏王就继续泡病号,随便拍了五万老弱残兵充数。不过,魏王的病可不是装的,那是真正的病入膏肓了。
    所以说各国各有打算、人心不齐才是这场合纵伐秦之战失败的真正原因。
    从战术上而言联军主将庞暖的确属于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他的渡河奇袭咸阳的计策都不能说是兵行险着,只能说他是勇者无畏。
    想想看,从秦国占据关中设函谷关之后,关东列国和秦国打了几百场战斗,从春秋到战国这几百年的时间内涌现出的名将也不少了,可是有谁像庞暖那么干过,难道那些名将不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吗?反过来说难道大秦就不知道这是一个防御上的漏洞吗?显然不是,虽然史料上没记载,但一定有人干过类似的事情或者实地看勘察过因为行不通或者难度太大才不去干。而庞暖却用悲壮而惨烈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这种冒险行的后果有多严重,也给后来的将军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猎例,明确地告诉后来者,奇谋和异想天开之间的差距很大很大。
    再从双方将领来看,几乎没什么可比性。秦军主将有蒙骜、王翦、杨端和、蒙武、王贲一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猛将勇将,五国的军队几乎都败在这几人的手下,这还是不算蒙恬、蒙毅、李信、王离等年青一代将领的情况下,若算上这年轻一代,仅从将领的作战指挥上来比较秦军对五国联军就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再看双方统帅,一个是七十多岁的享尽荣华富贵的老帅哥,一个是死里逃生从底层拼杀上来的年青俊杰。一个是日薄西山锐气智慧全部消磨干净的老人精,一个确实是刚刚出鞘的长剑,冉冉升起的朝阳。一个故步自封自以为是,一个运筹帷幄、精心布置、巧妙安排。两相比较谁胜谁负一目了然。
    这场一国独挑五国的大战,五国联军前后被秦军歼灭四十余万人,相当于又打了一场长平之战。而秦军战损接近十万,战损主要是在修鱼战场上出现的,毕竟双方将近五十万人的血肉拼杀,想一个不死那是不可能的,己方战损十万杀敌四十万的战绩,已经远超白起的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中,赵军阵亡四十万,秦军死伤不低于三十万,由此可见白宣已经超越了他的祖父战神白起成为大秦当之无愧的战神。
    修鱼大捷的消息传回关中,暂且不管大秦百姓如何欢呼庆祝,秦军此时还没到高枕无忧的时候。诺大的战场上残敌要搜索,失去的土地要收回,新占的土地城池要接管,而其必须趁着这场大胜再大踏步的将大秦国界再向外扩张。
    燕军暂时住扎在蒲阪等待下一步的指令,王翦率部横扫周边巩固战国威慑赵魏,王贲率军十万赶赴南郡占据蒙恬所部攻下的楚国土地。蒙毅率军进驻阳翟,杨端和、蒙恬、率包括铁鹰军在内的十万大军跟着嬴政、白宣开赴此战的最后战场巨阳。
    秦军一路高歌猛进几入无人之境,走过百多里之后楚国旧都陈城就在不远的地方,而那座高高的五国会盟台就在眼前。
    嬴政本想到那土堆上玩玩,可是一看躺在车里鼾声不止的白宣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嬴政:“一个破土堆有啥好看的,不能因此惊醒大兄。寡人还是骑马吧。”
    嬴政悄悄下了安车上了战马领着成蛟、黄崆、赵高、嫪毐、李信催马来到前军,此时杨端和与蒙恬正在快速部署准备攻城。
    杨端和老神在在的站在战车上指手画脚,蒙恬骑着马大呼小叫,很显然杨端和在倚老卖老把累活都推给蒙恬,还美其名曰指点小恬熟悉攻城之法。
    杨端和:“小恬啊,路指挥骑兵我老人家的确不如你,但是若论排兵布阵攻城守城你就不行了。要知道,你爹当年都是为手把手教出来。”
    蒙恬:“扬爷,我爹的本事是我爷爷教的跟您没啥关系。”
    杨端和:“胡说,你爷爷当年也是跟我学了几招之后才当上将军的。喂,弩炮和攻城弩交错布置,间隔拉开。对喽,就这样。小恬,你用过弩炮吗?”
    蒙恬哭笑不得的答道:“扬爷,这弩炮可是在镇北军榆林塞首先用的,您说我用没用过。”
    杨端和:“啥?原来是你们先用的啊!墨奇那个老东西着实可恶,骗我说是他梦中受了神仙指点制作出来的,这个老家伙好不要脸,居然敢抢君侯的功劳,看我回去不拔光他的胡子!”
    哈哈哈哈,嬴政听他俩说的有趣禁不住哈哈大笑,杨端和一见嬴政很是随意的用右拳捶了一下胸口。这不是失礼,大秦军律,作战之时,军中主将为长,即便是君王驾到也只行军礼不行跪礼。
    嬴政:“杨老将军,蒙恬,多久可以攻下陈城。”
    蒙恬:“回禀大王只需半天。”
    杨端和:“浮躁,年青人有勇气是好的,但不可学庞暖好大喜功。大王,需要三天。”
    嬴政:“这个,为何相差如此悬殊?”
    蒙恬:“大王,杨老将军这叫宽打窄用,战场之上有很多意外,他老人家是在告诫末将应该考虑周详不可草率用兵。但是末将很有把握,只需半天就可攻下陈城。”
    嬴政:“好,寡人就在这看着。”
    蒙恬:“大王,末将开始攻城了。”
    嬴政:“你只管防守作战,寡人绝不干扰你指挥就是。”
    “谢大王!”
    军令下达弩炮狂轰,陈城城墙之上的守军瞬间被漫天砸下的石弹覆盖。
    咚咚咚咚咚!战鼓擂响,秦军步卒迈步向前,一座座高大的箭塔、冲车咕噜噜的被推向前去。密集的弩箭覆盖了城头,一架架云梯靠上城墙,一支支弩枪狠狠的钉在城墙上,黑压压的甲士顺着云梯冲车箭塔冲上城墙,霎那之间陈城上下杀声震天,硝烟弥漫。
    嬴政看着一波波冲上城墙的大秦勇士他心中不由得豪情万丈,拔出长剑大吼:“冲啊,大秦的儿郎们,冲啊!”
    杨端和立刻伸手将嬴政的长剑按下。
    “大王不可,大王此举无异于剥夺蒙恬指挥之权。您看,中军司马已经举起令旗了,整个中军就要压上去了。传令,全军系听蒙将军号令!”
    嘟嘟嘟嘟!
    战号响起,蠢蠢欲动的中军迅速恢复秩序。嬴政面红耳赤,摸着头上的汗不敢再乱动,他身边的成蛟悄悄地把长剑插回剑鞘,然后摆出一副我很乖,我啥都没干的样子。
    轰隆一声,陈城的大门突然从打开,蒙恬大吼一声:“镇北军,突击!”
    “杀!”
    镇北军精骑催马狂奔犹如一道旋风一般冲进城内,哪用得了半天,两个时辰不到陈城便被攻克。
    杨端和吧嗒吧嗒嘴说:“老夫忘了,小恬是白宣一手调教出来的,陈城里面定然是混进了冷锋,若非如此那城门怎么会突然打开呢。厉害呀,厉害!”
    嬴政:“杨老将军这回寡人可以动了吧?”
    杨端和:“大王随便动,要不要到城墙上感受一下?”
    嬴政:“好!”
    赵高:“启禀大王,赵国使节求见大王,君侯请大王回去。”
    嬴政:“唉,寡人真的很想和将士们一起奋战啊!”
    杨端和:“大王,机会还有很多,请大王速归免得君侯着急。”
    嬴政:“本想让大兄多睡会儿,可终究不行。赵国使节来见寡人不外乎就是为了讨回赵王玺。哼,哪那么容易!我们走!”
    赵王派来的是郭开,此时郭开正跟白宣有说有笑,看样子俩人聊得很是投机。
    郭开:“君侯,此次郭开受命前来还请君侯在秦王面前多多美言。”
    白宣:“那是当然,其实本君也不想这样做,都怪庞暖多事,如不是他那么不给本君面子,本君何至打赵王的脸。本君不过是一时气愤而已,毕竟人活一张脸啊。”
    郭开:“明白明白,我王说了,这一次不仅把寿陵还给大秦周围十座城池也是大秦的,不知君侯意下如何?”
    白宣:“本君无所谓关键是我家大王啊。”
    郭开:“十五城。”
    白宣:“成交!但是还有件事情要麻烦上卿。”
    郭开:“君侯请讲。”
    白宣:“请上卿在秦楚之间斡旋,这仗啊不打了。”
    郭开:“郭开自当从命,只是不知君侯有何条件?”
    白宣:“条件不多,大秦打到哪,那就是大秦疆域,楚王必须承认!”
    郭开:“谨受命。”
    白宣都谈妥了嬴政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五国合纵攻秦遭遇惨败,秦军主力犹存如今攻打哪一国都还是有余力的。但是有一件十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这一战之后秦国疆域再次扩大,原来的韩国全占领,魏国大半国土处在秦军控制之下,赵国又割让了十五座城池。除此之外秦军还占据了出国大片疆域,南郡此时已经不再是探入楚国境内的前进基地,而是和楚国故都陈城连成了一片,这一大片国土急待大秦消化,而且将近六十万大军远离关中,后勤供应是个极大的压力,是时候结束这场战争了。
    当嬴政、白宣等人赶到巨阳的时候,巨阳城外已经是尸横遍野,各地楚军纷纷赶来勤王,没等聚集在一起就被蒙武分割包围各个歼灭,巨阳城外的楚军至少损失了七八万人。仗打到这个份上,巨阳城外的楚军不再盲目地往巨阳冲,而是主动靠拢准备集中优势兵力和蒙武决一死战。此时可以看出,楚军虽然战力不高,但将士们被逼急眼的时候打起仗来还是有一股狠劲的。
    经过郭开的斡旋,秦楚双方终于休战,楚王和秦王在两军阵前会面开始了和谈。最开始双方的条件差距很大,于是和谈停止战事再起,但是秦军如今有了援兵还占据主动,自然是压着楚军打。楚军打不过秦军只得再次停战和谈,如此反复三次,楚王熊完终于被打得没了脾气坐下来消消停停的跟大秦谈判。
    谈判嘛自然要磨来磨去的砍价,于是作为中间人的郭开就成了楚王眼里的香饽饽,金银珠宝没少往郭开兜里赛,把郭开美的不行不行的。他当然不敢跟大秦要好处,毕竟还得求着秦王和白宣把赵王的公章还给赵王呢,所以郭开就狠狠的帮着大秦跟楚王扯皮,借此捞取好处。
    终于在楚王拿出了一颗八尺高的血红色的珊瑚树送给郭开之后,郭开给楚王出了个好主意。
    “大王,如今秦军占据了陈城,退肯定是退不回来了,可是把巨阳给秦国这是在太有损大王的颜面了。以郭开之见不如这样这样这样吧。”
    楚王:“寡人以为,行!”
    三天后,秦楚在巨阳城下签订合约,大秦占据的包括陈城在内的楚国疆土归属大秦。秦军退回大秦国境,解除对巨阳的包围。秦楚两家从此以后永结盟好,互不侵犯。与此同时,楚王将公主熊诺嫁给秦王嬴政为妃,待到合约全部履行之后,楚国会派遣送亲使护送熊诺公主入秦。
    所有条款经双方同意后就算通过,白宣和项燕各自代表大秦和楚国在合约上签字,最后是嬴政和熊完签字用印。双方又喝了一顿酒,聊了一会天然后各回各家去了。
    楚王熊完一直等到秦军撤离之后才想起一直没看见黄歇,于是命人把黄歇找来先是劈头盖脸骂了一顿,然后把黄歇的封地咔嚓一下砍掉一半,最后夺了黄歇令尹的职务,让他回家待着去。不过楚王却把黄歇的门客朱英请入王宫聊了半天,第二天,楚王任命朱英为大夫,并按照朱英的建议迁都寿春(今安徽寿县)。
    大秦收兵消化新占的土地不提,郭开回到邯郸之后把公章还给赵王偃,赵王偃心里这口气出不去,他不敢跟秦国叫板,看看还剩半口气的魏国也没啥油水。关键是魏国已经是大秦盘子里的肉,动魏国等于是跟秦国抢肉吃,下场不太美妙。而燕国现在跟大秦走得近最好先瞅瞅再说。于是赵王偃把泄愤的目标对准了齐国。
    秦王政四年秋,也就是秦楚签订合约两个月后,赵军攻克齐国饶安(今河北盐山西南),赵国由此有了自己的出海口,赵王偃的怒气才算平息。
    而这个时候,魏国上下一片凄风苦雨,王宫内魏王那撕心裂肺的咳嗽声昼夜不停,据说那喷出的血呀,啧啧啧。
    尽管这么惨,但该来的终究还是要来,一万秦军浩浩荡荡开到了魏国国都大梁的正门前。为首一员大将正是蒙毅,而坐在豪华马车上高冠华服的正是大秦上卿甘罗,而在甘罗身后的车里做着在咸阳当质子的魏国太子增。
    甘罗:“城上的魏军听着,我乃大秦上卿甘罗,奉秦王之命护送你家世子归国,同时将向魏候宣示秦王诏命。快叫你家魏候出来见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