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344章 赵之挽歌(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白宣:“拜李牧为师的是哪三个。”
    那三人拱手回答:“回君侯,是我们三个。”
    白宣:“可知罪?”
    三人:“知罪,我等三人认罪伏法。”
    白宣:“来人,拿本君牌子送这三人回咸阳送入九嵕书院。”
    “喏。”
    白宣:“你等三人从此以后不再是黑冰台之人,乃是大秦九嵕书院武经院首届弟子,本君为你等座师。不要忘了你们师尊的教诲,好好用功,胆敢辱没李将军威名者,本君严惩不贷!”
    三人泪流满面跪倒在地齐声答道:“谢恩师。”
    白宣的转头对另外三人说道:“一入黑冰台,世代为黑卫。这规矩本君知道,今天破个例。本君不为难你们,直接跟魏缭要人。”
    那三人答到:“君侯高义,卑下感激不尽,若无他事卑下等告退。”
    白宣:“去吧,你等虽然没被李将军看中,但也是我大秦的英雄,大王不会忘记你们的。”
    “喏!”
    白宣再也不看那三人,翻身跳上火云喝到:“白泽,速速传令,大军集结!”
    秦王政十三年五月,李牧死后仅十天,大秦君侯白宣命三路秦军猛攻邯郸。
    此时赵军主将颜聚因为得不到粮草兵员补充,便自作主张命赵军后撤三十里构筑防线。可以说这是一个大胆大到无知的命令,面对摩拳擦掌随时都可以发出致命一击的强敌时,突然放弃固有的防线全线后撤,引起的后果就是一场灾难,赵军等于把自己的致命之处暴露给了秦军。
    颜聚命令刚刚下达,赵军刚刚撤出防线,秦军的就发起了迅猛的攻势。
    王翦所部以王贲为先锋,蒙恬、李信为左右两翼兵出信都直奔邯郸杀去,所过之处犹如狂风扫落叶一般,只留下身后一片尸横遍野,血色汪洋。
    杨端和所部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顺利渡过漳水绕过南长城,一步步逼近邯郸。
    羌瘣所部十万秦军从贺兰山出发一路狂飙势如破竹,追着赵军狂杀三天三夜,至第四天凌晨,羌瘣所部将士已经看到了邯郸的城墙。
    与此同时,王翦所部攻克邯郸的最后一座屏障东阳城,坚守东阳的赵军主将颜聚兵败惧逃被蒙恬斩于邯郸门外三里村。
    至此,三路秦军会师于邯郸城外,邯郸成为一座孤城。
    四十万秦军将邯郸围了个水泄不通,秦军连营黑压压一片一眼望不到头。邯郸城上的守军以及民夫青壮见了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恐惧在邯郸城内蔓延开来。
    沙丘宫内一片愁云惨淡,赵王迁根本坐不住了,他把众臣召集起来挨个问着该怎么办。
    赵王迁:“你说,是打还是降?”
    大臣甲:“这个,投降有辱祖宗,打又没有大将统兵,一时之间这个这个这个。”
    赵王迁:“滚!”
    大臣甲:“臣告退。”
    嗖,大臣甲跑没影了。赵王迁气得揪住大臣乙的脖领子大声吼道:“你说!”
    大臣乙浑身哆嗦着连喷到脸上的唾沫星子都不敢擦一擦。
    “大大大,大王。臣,臣愿意去秦军大营面见君侯白宣,臣定会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凭借臣三寸不烂之舌说动白宣,让他羞愧难当主动退兵。”
    赵迁:“你去,若是不能退兵,寡人杀你全家。”
    大臣乙:“喏,臣告退。”
    大臣乙出了沙丘宫一溜烟的逃出邯郸城,直接去了秦军大营。到了秦军大营门前大臣乙摘了高冠跪在地上喊到:“我是来投降的,我知道邯郸城内兵力是如何布防的,我要见君侯!”
    沙丘宫内,赵王迁气得大声咳嗽着,大臣乙临阵投敌的举动让邯郸军民的士气下降到了可怕的程度。赵王迁再次召集众臣商议,可来到沙丘宫的除了郭开等十几个人外,就在也没其他人了。
    赵迁有气无力的问郭开:“相国,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郭开:“大王,秦军势力强大,赵国兵微将少,与之抗争无非是以卵击石。以臣之见,不如献城投降,或可保住满城百姓,保住赵家祭祀不断。”
    赵迁一听这话顿时嚎啕大哭,可是哭有什么用呢。摆在赵王迁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降秦去国等着嬴政大发慈悲。二是亲自披挂上阵和江山社稷满城百姓一起和秦军拼命。这第二条路,赵迁连想都没敢往那上面想,别看他哭得撕心裂肺痛苦难当。但是郭开知道,赵迁最终还是会选择投降的,郭开太了解赵迁了,所以郭开连问都不问就在赵迁的哭声中替他写了降书。
    国开把降书放在赵迁面前说到:“大王请用印吧。”
    赵迁双手捧起赵王印哭到:“自烈侯(赵烈后赵籍)至今,大赵立国将近二百年,不想今日竟要亡于寡人之手,这叫寡人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啊!”
    郭开:“大王若不愿,臣愿意陪着大王和秦军血战到底,你我君臣共赴国难,为国而死便是。”
    赵王迁:“这,相国,秦王真的不会杀了寡人吧?”
    郭开:“不会,大王放心。”
    赵王迁叹息一声在降书重重的盖上了赵王印。次日,赵国使节带着降书、赵国地图与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前往秦营献宝请降。
    赵国使臣大礼参拜白宣之后,双手献上降书、赵国地图还有和氏璧。白宣对降书和地图不感兴趣,他伸手拿起了和氏璧。
    白宣:“夕时蔺相国(指蔺相如)完璧归赵,今日秦白宣取璧归秦。由此可见,宝物只有最强大的人才能拥有,为君者心中的宝物不是珠玉奇珍而是贤臣良将和民心也。大秦没有和氏璧,只有贤臣良将和民心,有了这世上最珍贵的宝物,和氏璧又算得了什么。来人,将这三样送往咸阳,献给我王!”
    “大秦威武,我王万胜!”
    中军大帐内众将齐声呐喊,片刻之后雄壮的喊声在秦军大营内响起,赵国使节体如筛糠,低头说到:“还请君侯念在秦赵本为姻亲的情分上关照我王。”
    白宣:“嗯?”
    赵国使节:“下臣说错了,下臣是说请君侯关照赵迁。”
    白宣:“命赵迁明日大开城门,邯郸百姓夹道迎接大秦将士军入城。本君给赵迁一个面子,就让他在沙丘宫等着本君吧。”
    赵国使节:“谢君侯。”
    大王献城投降的消息传遍邯郸城内,恐慌了多日的邯郸百姓总算心中安定下来。正如白宣所说,人心才是君王最应看重的珍宝,赵迁早已经失去民心,因此邯郸百姓对于投降大秦没有表现出多少强烈的反抗情绪。这一方面是因为百姓们觉得为了赵迁和郭开这样的人不值得,另一方面是因为秦军还在围城,一旦反抗秦军是不会手软的。
    王城前十字街念秦斋。
    这些天来,邯郸城内最开心的普通人就属周二牛和如花两口子了。这两口子现在出来进去都是仰着头一脸的傲气,因为现在他们俩可以堂而皇之的跟别人说他们是老秦人了。
    赵国亡了,以后邯郸就是大秦的了,邯郸人和赵国百姓马上就会成为秦国人,为了区分身份高低,周二牛和如花两口子就管自己叫老秦人,而念亲斋的牌匾也改成了念秦斋。
    如花:“当家的,里正让咱们家在王城前候着君侯,还特意嘱咐要给君侯献上美酒。我琢磨着,不如让咱儿子大牛上,万一君侯要是看中大牛了呢,你说是吧。”
    周二牛:“嗯,你说得对,就让大牛去。好歹咱儿子当年和君侯侯家的大女有过交集,君侯看在这个情分上自然会提携一二的。”
    如花:“那成,我这就让咱儿子沐浴焚香等着见君侯。”
    两口子正说着话,吕牵领着一帮商贾打扮的人走了进来。
    吕牵:“哎呀,你们两口子都在呀,里正吩咐的事情可都准备好了?”
    二牛:“准备好了,我们家可是老秦人,办这事你们放心。”
    吕牵:“喏,知道你们事老秦人所以特地带来几位客商照顾你家生意,上好的客房打开不要怠慢了客人。”
    二牛和如花仔细一看吕牵身后这帮商贾,突然发现为首两个中年汉子那般眼熟。
    那俩汉子一见笑道:“二位如今也算小富之家,可忘了当年那晚是谁帮了你们?”
    扑通一声,二牛两口子跪倒在地纳头便拜。
    二牛:“恩人,不对,亲人啊!”
    一帮客商哈哈大笑,为首两人扶起二牛两口子,顺手把一袋子钱塞给二牛。
    “拿去,既然是老秦人就不要客气,你家酒菜不错,快快上来。”
    二牛:“好嘞,各位先坐。如花你倒是吩咐后面准备酒菜呀!”
    如花眉开眼笑的去了后厨,二牛拉着吕牵说啥也不让他走,不一会的功夫,念秦斋内酒肉飘香,笑声不断,过往行人无不侧目而视。
    念秦斋二层,周大牛的卧房内。
    大牛依旧很胖,但他的身体比过去高大健壮了不少,猛一看去就像是一个十七八的大小伙子,实际上大牛今年才十二岁。自从紫烟走后,大牛很是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来他遇到了一个老头儿,这个老头只在大牛面前展示了一下精妙的剑法,大牛就决定拜他为师。
    大牛悄悄跟着老头学剑整整五年,后来老头对大牛说:“为师的本事你学的差不多了,欠缺的就是磨砺。你当不了剑客,但是凭你的本事可以做将军。为师走了,你好好练剑不可懈怠。”
    大牛:“师傅,大牛还不知道师傅的名字呢。”
    “很久之前,有个叫荆轲的孩子想要拜我为师,可是他的三招剑法我怎么也破不了。最后为师不得不送其下山,最后荆轲仅凭三招剑法名满江湖,人称三剑断魂。为师今生别无所求,只想破了那三招剑法,让荆轲拜我为师。为师走了,若是有缘,你我师徒还能再见。”
    就这样,大牛的师傅走了,可是大牛任然不知道师傅到底叫啥,只知道师傅去找那个叫三剑断魂的荆轲比剑去了。
    如今秦军就要进城了,往日和大牛好的跟亲兄弟一样的小伙伴们都不来找大牛了,大牛知道是因为什么。因为他听到过邻居们背着他们一家骂他们是秦狗,大牛很想告诉所有人,他不是秦狗他会成为一个将军一个最厉害的将军。
    为了像所有的人证明,大牛把自己的长剑磨得飞快。他在等,等着秦军入城,等着大秦君侯来到王城前。他并不想伤害白宣,因为他知道,白宣是烟儿的亲爹。大牛只想证明给所有人看,他不是秦狗,他是个勇士,他要用自己的血证明给所有人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