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锦绣的科举日常 第19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事实上,三天前,程家,冯家,还有元家的几位姨娘一起到了明安府,一群人进了明安府,样子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也差不多,瞧着什么都新鲜。
    刚开始男人们还稍微矜持些,在自家女人问这是什么,那又是什么,这个做什么用,那个为何长相那般奇特时,还假做思考,然后脑内快速跟儿子的来信对上号,煞有介事的给家里婆娘介绍一番。
    后来。
    后来就算了,有那闲功夫,还不如听自家儿子给介绍呢,儿子讲的清清楚楚他不香吗?
    三家人在城门口分道扬镳,元家的几位姨娘进了知州府衙,元老爷和元夫人就等在那里。
    刚一见面少不了抱头痛哭,互颂衷肠,结果到了第二日,在元夫人的带领下,几位姨娘跟着姐姐在明安府探险,到处走走,算是彻底开了眼界,一个个将锦绣快夸出花儿来了,从小时候木木呆呆都是在天上受神仙训导,到现如今能有这班奇思妙想,将明安府治理的如此好。
    幸好锦绣本人没听见,要不要他定要以为是进了什么夸夸群。
    还是以给人洗脑闻名的那种夸夸群,能夸的让人失去理智,丧失人性。偏那几位姨娘是真心实意这般认为,根本就没法儿把人家的想法给板正过来。
    元夫人听得美滋滋的,像是在夸她一样,高兴之下,最后直接将人领到城外的住处。
    这一去,几位姨娘是彻底不愿意回来了,不仅不愿意回来,还和锦绣申请直接在城外过年。
    这哪儿成啊?
    听说过谁家的知州过年的时候不在府衙坐镇,而是自个儿给自个儿放假,跑去外地休假的?
    既然这样不成,那让人给我们在城外也准备几间那样的屋子?我们不要太大,不能让人说你的不是,抓你的把柄,就和普通百姓住的那样小院子就挺好。
    锦绣算是明白了,他这是被几位姨娘给套路了,先提出一个不可能满足的条件,逐渐降低要求,让锦绣不好不答应下来。
    锦绣都要被几人给逗笑了,于是果真就笑了:“姨娘,我猜我娘她一定没告诉你们一件事吧?”
    姨娘们懵了:“什么事啊?”
    锦绣笑眯眯道:“就是我特意让人在城外给你们留了住处的事儿啊,就在我爹娘他们住的那一片儿,按照你们的喜好让人装修好了,回头拎包入住就行。”
    元夫人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似的,笑呵呵道:“好久没见你们这般着急,瞧你们为了城外的房动脑子的样子,觉得还挺乐呵,没忍住多瞧了一会儿。”
    这是多瞧一会儿的事吗?
    几位姨娘:“……”
    不明白自家稳重的大姐为何会变成现如今这般……活泼。
    第205章 蛋糕     过年
    也不是人活泼了, 就是生心态开始年轻。锦绣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这件事情,对此,他乐见其成。
    人心态一年轻, 整个人的状态就开始不一样。家里长辈的状态有时候会影响到他自己的心态。
    他见到长辈们健健康康的, 自己心里那种长辈们已经老了,他还不能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的焦虑感就会降低很多。
    不仅是自家父母,就是几位姨娘也是一样的,锦绣还记得几人刚来明安府的那天,身上暮色沉沉,像是来见他们最后一面的。
    见完这一面人就可以放心的走了,人生就死而无憾一般。
    但谁又能真的死而无憾呢。
    这才过了几天,在元夫人的带动下,几个老姐妹游山玩水, 和旁人家的夫人一起打叶子牌,抱怨抱怨家里不争气的儿女和丈夫。
    当然最主要的是他们自己有了想做的事情。
    见到明安府有许多女子可以出门做工养家, 在家里的家庭地位也很不一般,像是可以直接追着丈夫在街上抽打, 旁人顶多瞧个稀奇, 却并不会说什么。
    这要是放在他们老家, 这样的女人早就被闲言碎语淹没了, 夫家更是能得理不饶人扬言要休了那样的妇人让她没脸见人。
    所以说,明安府那些可以在街上自由行走的女人, 给了四位一辈子呆在后院的女人另一种新鲜感,让他们看到了女人一辈子可以拥有的另一种选择。
    虽然辛苦, 但是自由。
    其实这在锦绣看来,都是人生常态,有能力的人可以选择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没能力的人总是被迫随波逐流。
    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
    所以他并不会对几位姨娘说什么,一切都随着他们乐意,再这小小的明安府内,锦绣自信拥有让他们选择的能力。
    年前,小区街道那边的主任特意上衙门来告诉锦绣,锦绣家在城外的别墅门口道路,被前来感谢的乡亲们拿来的瓜果蔬菜馒头塞得满满当当。
    街道主任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问问锦绣的意见,那些东西要怎么处理?
    在街道主任想来,知州大人什么出身,不可能差那点东西。但那好歹是百姓们的一片心意,也不能随意处置了免得寒了大家伙的心。
    这是他为难的地方,要不然这么点儿小事,他是真不想来麻烦大人,免得让大人觉得他不中用。
    当然锦绣也明白他的意思,于是派了几个人拉着两辆马车将东西搬回家。
    街道主任欲言又止,对着锦绣的背影好几次欲言又止,最后长长的叹口气转身走了。
    锦绣没看到这人的神情。
    但他很快就明白自己犯了一个什么错误,被自己派去了四个人加上两辆马车,在他想来应该将东西拉完,结果回来的时候,其中一个小管事跟锦绣汇报,他们直接在城外雇了五辆马车帮忙装货。
    其中帮忙搬货的都是小区热心居民,大家伙儿一听说这都是给知州大人家搬运的,一个个积极性非常高都抢着干活。
    听到这番话的锦绣和一家人都惊呆了。
    特意出去看了一眼,马车上什么锅碗瓢盆水果蔬菜馒头点心衣服料子狐狸皮兔皮各种肉类,甚至还有大红灯笼,孩子的虎头鞋,虎头枕头,虎头帽,百家衣,百家被子,应有尽有。
    这东西还真是不好处置。
    锦绣想了下,就让厨房将能吃的全部搬过去,这两天全部做了,满府上下一起吃,也不算浪费了别人的一番心意。
    谢六老早就听说锦绣这边老家来了人,一开始不好上门打扰,但等到这边安稳下来,必定要上门拜访的。
    一般情况来说,只不过来了几个元老爷的妾室,确实没必要大动干戈。
    但元家情况不同,谢六自己和元老爷的交情又不同,两人情同父子,元老爷对他的帮助比他亲爹多了去了,谢六这人看着大大咧咧,但这件事情他一直记在心里。
    于是上门这天,特意把媳妇儿冯宛一起带来。
    这个举动不仅让锦绣觉得好奇,就是元家所有人都很好奇。要知道谢六自从成亲后,从没有在任何公开场合和媳妇儿一起出入过,有史以来这还是第一次。
    当然大家也都理解,他和冯宛的情况着实特殊,要是真在外面闹点什么事情,丢人的最后还是谢六,不如不出来呢,免得闹心。
    当然冯宛本人会不会这般想完全是另一回事。
    锦绣见了谢六后,仔细打量一番,发现谢六面色红润,精神奕奕,一副吃饱喝足,想要咸鱼的状态,着实不像个长期被家暴的男人。
    这就奇了怪了,锦绣眼眸微眯想到了另一件事情,于是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最近和嫂夫人过的不错啊?”
    没想到谢六这家伙着实厚脸皮,当即就点头承认了,面上笑嘻嘻的没有一点真心,嘴上说话也四六不着,只不过仔细看的话,耳根子还是有点红。
    整个人强行镇定,稍微对锦绣露出一点害羞的神色。
    “也不是非常好,但比想象中好那么一点。”
    锦绣总觉得从这句话中听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他只能想到一件事,就是谢六这家伙终于把他媳妇给睡到手了。
    呵,男人嘛。
    于是他就更加好奇一件事情,这家伙上次在家里被老嬷嬷打了之后,直接将受伤的媳妇送到了娘家,自己躲到了锦绣这里,这操作太骚,让锦绣不知该如何评价。
    但正常女方家里想必都接受不了谢六这种行事风格。冯家那边难道一点都没跟他闹吗?
    闹,肯定是闹了的。但只有冯婉的爷爷闹了一下,冯家那边嫌丢人都来不及呢,恨不得将这件事死死的捂在自家锅里,怎么可能宣传的人间皆知?
    冯宛是什么性格?他们家人还能不知道?听说被京城那边的国公府送来的教养嬷嬷给打了,这放在谁家说出去都是没理的事。
    但显然谢六和冯婉他俩就是个奇葩,这夫妻俩的感情完全是打出来的,越打越来劲儿,不打不相识,从初次见面大打一架,到现在替对方挨打,感情慢慢就有了。
    锦绣就觉得这两人都有抖m体质。但人家小夫妻自个儿乐意,他又能说什么?
    送走了谢六,锦绣作为晚辈亲自去程家和冯家一趟拜访两家的长辈。
    小时候锦绣还和这两位长辈一起联手坑过他们家孩子,也算是打小的交情。
    这回锦绣也没有什么目的,就是瞧瞧老家来的长辈都是不是适应了这边的环境。
    但显然两家的长辈还不太适应和身为知州大人的锦绣相处。
    说实在的,锦绣可能是他们俩人这辈子见过的最大的官,还是他们打小看着长大的孩子。虽然见面有了陌生感,但锦绣掌控谈话的节奏能力越来越强,几句话功夫下来,双方已经谈笑自如,有很多话要说。
    这会儿锦绣刚从冯舒年家出来,冯父非要送锦绣到家门口才罢休,锦绣多次推脱无果,只能随他去了。
    看着锦绣的马车缓缓离去,冯父非常感慨的对儿子说:“爹这是沾了儿子的光了。”
    冯舒年随口接话:“那你往后就留在这里得了,想大哥二哥他们的话,偶尔回家去瞧瞧,或者让他们来明安府做客也是一样的,反正你小儿子我现在能养的起你,不会让您跟我娘跟着我吃糠咽菜。”
    冯父没好气的瞪了儿子一眼,天下间父母都是跟着老大过日子的,虽然他们冯家现在还没分家,但日后总要分的。
    尤其是最小的儿子现在也有了出息,看着比两个哥哥将来更有前途,冯父这辈子也算是没有遗憾了。
    按照规矩,将来长子是要分得大部分家产,余下的小部分家产才是给两个小儿子分的。
    自古以来的规矩便是这样,长子分得大部分家产,若还不奉养老人,不仅是他,就是长子也要被人背后非议。
    冯舒年不用问就知道他爹是怎么想的。和小时候一样对着他爹翻白眼儿。
    没好气道:“您这人可真有意思,咱们家关起门来过日子关别人什么事儿?怎么着舒服您自己不知道啊?别人多说两句话,能掉你身上一块肉吗?
    想住哪就住哪,想住哪个儿子家就住哪个儿子家,咱家就是有这底气,旁人不服,只能憋着。”
    冯父被儿子浑不吝的态度气的不行。可这一切丝毫不影响他转身迈入这崭新院子的速度。
    话说这院子改的可真好啊,直接通到厨房的自来水,整个冬天连地板都暖烘烘的房间,听说年后还有什么沼气池改革,到时候就有不用点灯便能照明的灯具,简直叫人想都不敢想。
    问儿子什么是个沼气?儿子自个儿也说不清楚。
    哎呀这混蛋儿子,跟在人家身后办理差事,这一问三不知的态度,简直叫人火大。
    但他还没有理由说,谁叫这儿子目前是他们老冯家最有出息的孩子呢?
    外面光滑平整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的卫生环境,还有价值千金的琉璃窗户,每隔半个时辰路过一次的公交车,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冯父大开眼界。
    刚才儿子说的时候,冯父心意不坚定,差点就同意了儿子的建议,留在这里跟小儿子一起过日子。
    哎呀,可惜不行。
    倒是冯母完全没有这个顾虑,她和儿媳妇儿自从进了明安府的地界,眼睛就不够用了,什么擦一下就着的火柴,上百种不同口味的果子酒,用脚瞪着就能飞奔的自行车。
    对了还有儿子昨天拿回家的那个爆米花机,爆出来的米花家里大孙子可喜欢,一口气吃了两碟子,晚饭都吃不下,肚子撑得溜圆。
    冯母的想法就非常简单,她想跟着小儿子一起过日子。帮儿媳妇带孩子,这里的环境多好啊,什么都方便,附近的乡亲热情的很,知道他们是冯舒年大人的父母,着实夸了他们好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