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七章 武林高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从元霞洞回来,书春的心情好像好了许多,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二人在紫竹林中。折了几条春笋出来之后,又爬上山坡上的望江亭去。
    元霞洞掩映在一片密林之中,只有这座望江亭视野开阔。在这儿,可以望见元江白帆点点,清水长流。可以望见对面山野嫣红姹绿,一派春意。
    书春站在亭上,痴痴望着山坡下一片山桃。见花儿正艳,鸟啼声声,蜜蜂嗡嗡,不觉涌出一阵伤春之感。她走下凉亭,望着桃花,口中说:“问君何须求月老,三月桃李九月红……”
    子文爬上树折了几枝桃花,递给书春,拉住了她的手说:“待到秋来九月八,满城尽带黄金甲。”书春望着他说:“你是说,要等到人生之秋,才肯娶我回去?”子文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那尼姑怎么也说三月桃李九月才开呢?真是怪事。”书春说:“这不是怪事,这是命……不过,我会等下去的。我会等到带黄金甲的那天。”
    子文猛然抱住了书春,说:“春,我的书春……我不知该怎样对你说……我恨自己,恨自己不该生在赖家,枉赖家有钱有势,枉我是家里的长子,却不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我……我对不起你。”书春已是泪流满脸,她咬着牙,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她懂得子文的心,懂得他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她相信总会有一天,老天爷会可怜她,让她嫁到赖家的。
    二人情意绵绵,难舍难分,在山上玩了半天,直到下午时光,才走下山坡,师爷已在船上等候多时了。回去的时候,船上多了几个人,是江铁头和他的父亲大烟管,还有一个是跛章。
    江铁头父子今日回元江峡,搭赖家的顺风船回去。江铁头世代在元江峡上打渔为生,祖宗都葬在元江峡山坡上。江铁头父亲原来叫江大头,因他时常拿支五尺长的大烟管抽烟,人们叫他做大烟管,久而久之,也没人想起他是江大头了。
    大烟管貌不惊人,却是个武林高手。相传大烟管年轻时在元江峡打渔,有次官兵追杀一伙强盗,一个强盗被击伤落河,正遇大烟管的船经过,把他搭救上船,治好他的伤,那人感激不尽,说大烟管救命之恩,无可报答,自己是个武林高手,如果大烟管愿意学,可以将武艺传授给他。
    大烟管便跟武林高手进山学艺,大烟管长年撒网打渔,练得一身力气,更兼他悟性高,很快将武林高手的本领学到手。学成之后,武林高手对他说:“学武之人,要先修德,后学艺。要与人为善,百忍成金。回家之后,可寻个正事,万不可学我误入岐途,不成正果。”
    大烟管回去之后,便不再打渔,到元城里想找个事做做。人们见他是个身长腿短,屁股奇大的渔家佬,都看不起他。大烟管本想在店铺钱庄寻个保安干干,但老板不常识他。只好在码头上帮人抬抬货,在街巷上替人拉拉车混顿饭吃。
    有一次,大烟管拉一个客人去赌钱,赌场上,那客人赌运亨通,连赢三回。几个常在赌场上出千的无赖,想整人家一把,却输得血本无归。无赖输红了眼,要抢人家的钱。大烟管看不过,就说:“赢钱要赢得光明正大,要讲良心:”无赖见一个黄包车夫竟敢站出来说话,拿起屋角的一条木棍,就打过去。
    大烟管没有还手,只是瞪眼望着他们。无赖以为大烟管软弱可欺,一齐上前打他,慌得客人连声说:“别动手,别动手,钱银你们尽管拿去。”
    无赖动手拿钱,大烟管大喝一声:“慢着。”突然转身在墙上取出块砖头,递给无赖说:“你们别用棍棒,用砖头打,打倒我才能拿钱。”
    无赖看得目瞪口呆,你望我,我望你,不知如何是好。他们实在不明白,这渔家佬是如何从一面墙上取出砖块来的。大烟管见无赖不敢动手,就说:“打吧,打死我不用赔命。”见他们不敢动手,就双手拿砖在额头上一击。“扑”的一下,砖块变成两截,而大烟管却无事一样,
    无赖吓得屎出尿流,落荒而逃。
    赌场人们围了过来。纷纷伸出大母指赞:“好功夫!好功夫!”大家想不到平日这个其貌不扬的渔家佬,竟有如此本领。那客人要将赢得的钱送给大烟管,大烟管说:“如果我收你的钱,别人以为我帮你是为了报答。”坚决不收。
    那客人正是年青时的赖长生,见大烟管武艺高强,且人品正直,便带他回赖天庐让他当了护院家丁,一干便是十多年。后来,专门在金铺钱庄里巡看。贼人都知道大烟管厉害,不敢前来与他作对。
    大烟管替赖府办事,本来挣了不少钱。可惜后来染上了烟瘾赌瘾,把钱财都花光了。几乎无力娶妻,还是赖府老夫人心慈,替他娶回一个渔家女,在兴隆洲里建了间简易房子成了家。兴隆洲原先是没人居住的,自大烟管在那儿建屋之后,元江峡打渔的亲友又搬来了几户,从此成了兴隆洲的开山土著。兴隆洲原名叫剃头洲,只因它的形状像一把剃头刀,才有了这个不雅的称号。剃头洲上死过许多人。那是当年太平军攻打元江县城,后被朝廷派来的官兵追杀,八百个太平军被堵在剃头洲上。他们据守在岛止顽抗,官兵一时无计。当地有人献计说:“要消灭这些太平军。很容易,只需围住他们不准上岸,现在是洪水季节,不日元江发大水,太平军自然会被洪水冲走。”
    官家依计而行,调重兵在岸上把守。不到十日,果然江水暴涨。淹没沙洲。八百个太平军,被洪水冲得一个不留。“剃头剃头,一个不留”元城平日老百姓的顺口溜,说的说是这件事。
    剃头洲上八百阴魂不散,每年洪水泛滥,元城时常有人听见洲上有呼救声。民国初期,元城乡绅筹资在剃头洲上做了场法事。超度太平军阴魂。事后,县长在城里贴出告示,宣布把剃头洲改成了兴隆洲。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