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六零之囤货强手 第5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任凭楚婶儿怎么解释都没用,大家似乎更认定经过润色后的流言。
    楚沁还能说啥?只能说超出预期……无所谓也行吧。
    倒是吓得杨大姨亲自赶到高树村来,带着半只老母鸡给她炖了压压惊。
    甚至还和楚婶儿跑到流里村的周家门口又骂一通,几人差点打起来。
    直到冬日来临,气温明显降低时流言才渐渐冷却。
    因为受人瞩目,楚沁思来想去后还是没敢去大岩山捡松子。
    她现在越发胆小了,主要也是“集体”的概念慢慢加深,挖集体墙角是很严重的事。
    于是捡松子的事就拖到十一月底,这日是十一月的最后一天。
    —
    天气渐寒,比去年还要寒冷。
    楚沁有记录气温的习惯,虽然都是靠猜的,但她猜气温确实有一手。
    “能比去年这时候低个三四度。”她把今日气温记录在笔记本上,嘀咕道。
    楚沁望着远山叹息,用铁钳拨了拨火盆里的炭火道:“所以今年冬天要怎么过呢?”
    去年已经很冷了,勉勉强强能用火炉和厚被子支撑。
    今年……楚沁思考:要不要盘个炕?或者砌个火炉?
    她把笔记本往上翻几页,这页记录着她这几个月抽到的东西。
    其中,砖头又多出400块。
    这些完全够了,加上之前抽到的,都能同时建火炕建火炉了。
    奈何砖头出处不好找,楚沁只能暂时先搁置。
    除此之外,还抽到些其他东西。
    两个带盖铁桶,楚沁用来装豆子了,平常就放在卧室角落里,给爆满的橱柜去去负担。
    四块大石板,这是真的大,不枉它让楚沁使用了四次周抽。
    石板铺在院里,只铺从堂屋到大门口的那段路刚刚好,楚沁总算不怕下雨天时脏了鞋。
    还有两个大缸。
    这次抽到的大缸深得她心,比她买的米缸还要大,再过一段时间拿来酿酒很不错。
    以及一把菜刀,一瓶酒精,一瓶碘伏,一管外用抗生素,其他的就是灯泡挖耳勺等暂时无用或小用的东西了。
    楚沁明显感觉到抽到的东西都是一波一波来,像是游戏系统有什么强迫症似的。
    之前是种子,现在是外伤药。
    也挺好,都是能用得上的东西。
    楚沁目前粮食压力轻,虽然知道灾荒再过一年就要来临,她也不太着急,所以这段时间过得很是痛快。
    吃吃喝喝的,把家里那点野猪肉都给解决得差不多了,她才琢磨着最多再过半个月就杀猪。
    其实猪还能再养养的,现在有钱,她甚至能再去抱养两只小猪崽。
    边吃着烤板栗,边规划着接下来两个月的事儿,楚沁心里渐渐安定,起身拍拍手,戴上背篓准备去大岩山。
    她发觉村里好像真没人去捡松子,也不晓得是不是那个位置暂时无人发现。
    村里最近很闲,闲得一张张牌桌支起来,村里的婶子们似乎忍到极限,楚婶儿甚至连再打要报警让公安来抓楚小叔的话都说了出来。
    楚沁纳闷得紧,打牌到底有啥好打的,这么多人能沉醉其中。
    她绕路来到村口,躲避人群,一路上确实没碰到人。
    紧接着从小路爬上大岩山,半小时后来到那片松树林。
    冬日来临,枯叶铺满山林。
    许是最近都没有雨,天气干燥的原因,落在地上的松果都挺好的,没烂。
    采松子其实很麻烦,要把坚硬的松果给打开,里头的松子才会出来。
    这活消耗时间,在深山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危险的,于是最好是连着松果一起带回家去,等回到家了再取松果。
    可一般人没法接受,松果太占地方了,而且相对来说还重,而楚沁这种有背包空间的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烦恼。
    楚沁只需把松果放背篓中,装满背篓后再把背篓里的松果放空间中,如此循环往复。
    这片松树瞧着像是华山松,楚沁看的那本关于农业的书里边有介绍,华山松的松子吃着很不错。
    因为只捡松果捡得很快,大约只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楚沁就把这片的松果给捡完了,树上的也没有放过。
    回家路上,随手摘些猪草,这时候也是最后一茬了,等再过段时间猪就只能吃菜地里的白菜,心疼着呢。
    回到家中。
    松果放在后院,楚沁整整用了两天的时间才把松果里的松子全部取出来。
    松果取好后放于水中浸泡一小时,把皮给泡软了才能上蒸笼蒸。
    蒸笼还是她用竹子新做的,做了两层,为的是往后蒸包子馒头和各种蒸菜时能方便点,没想到最先用上的是松子。
    松子只需蒸半小时,蒸完了放在院里风干,等待炒制。
    楚沁现在还没称斤,风干后,把松子放入铁锅中炒,勤勤翻动,等松子差不多都开口后就可以盛出来了。
    盛出后称称,竟然有36斤!
    楚沁咧嘴笑,她家坚果又添一种。
    松子拿出6斤来,分成三分,分给楚婶儿杨大姨和杨小舅,其余的放入陶罐里装好。
    楚沁寻思着到时候也给大表哥寄去两斤松子,其余的够她吃一阵子了。
    松子制作完成,村里玉米即将收获。
    楚沁又得去上工,她这次明显感觉到村里有些人似乎在怕她,远离她。
    也挺好的,凡事有利有弊嘛,心大的楚沁看得很开。
    玉米成熟期短,而与此同时村里一小片的甘蔗地也已经到了可以收获的时候。
    甘蔗不是用来做红糖的,这些不够,而是用来吃的。
    韩定国还算体贴,觉得村民冬日无水果,于是就种植了甘蔗和马蹄,这两种都是能在冬天放许久的水果。
    于是楚沁没有被分去采玉米,而是被分去挖甘蔗。
    没事,这活她也熟。
    虽然上辈子没种过甘蔗,但这玩意儿不就直接拔吗?
    楚沁力气大,拔的都比别人快些,一个人都能比得上两个人。
    甘蔗要想放的久,就必须连根拔起,这样能防止水分流失。
    在甘蔗和马蹄都收上来不久后,韩定国就把它们分给村民。
    这次没有按工分分,而是按人头来的。也正常,其实除主粮外都是按照人头来的。
    所以楚沁压根就没得到多少甘蔗和马蹄,甘蔗只有两根,韩定国给她挑了好看的。
    马蹄只有一斤,这玩意儿当地都是当做水果生吃,但楚沁不敢,这是从土里挖出来的,谁晓得有没有寄生虫。
    等待第一场雪降临前,玉米也全部收上来了,根据工分,楚沁得到212斤。
    要不怎么说好事成堆呢,她篱笆地旁的地瓜也已成熟,楚沁得到近一百五十斤的地瓜,她想,她可以制作地瓜粉丝了。
    玉米也能磨成玉米面,这样能放得长久些。
    于是楚沁重新规划一番直接来的工作,这个冬天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工。
    加工地瓜和玉米。
    —
    地瓜除了地瓜粉丝外,先得晒些地瓜干才行。
    这个很简单,把地瓜洗干净,去了表皮的黑洞外放到锅里煮,煮熟后切成一块一块的,放到簸箕上晾。
    晾也行,晒更好,反正楚沁挑了几天有太阳时间把地瓜干做完了,最后做出45斤的地瓜干来。
    家里地瓜多,猪又马上要杀了,楚沁便可劲儿地造地瓜。
    地瓜粉丝的制作过程她并不熟练,楚沁还特意去请教了楚婶儿,琢磨透后才敢上手做。
    其实也简单。
    想要做地瓜粉丝,必须先做出地瓜粉。
    红薯磨成浆,倒入纱布中,过滤几次,过滤出残渣后得出淀粉水。
    淀粉水放置一晚,分离出淀粉和水,而这淀粉晒干后就是地瓜粉,楚沁也留了些地瓜粉放着往后吃。地瓜粉有时和水混合后拿去煎了再加蒜苗炒也很不错。
    光有地瓜粉不够,要想地瓜粉成型还得加些米粉去,和没有晾晒干的地瓜淀粉充分揉在一起。
    最后混合地瓜粉就放到漏勺中,慢慢从漏勺里流到滚烫的开水里。
    在水里煮熟后放到院里晒干,得晒透干透后才能收到麻袋中。
    这些地瓜就是楚沁的心病,她想要多多的地瓜,又怕地瓜太多吃不完坏了,如今正好。
    最后楚沁欢喜地得到12斤地瓜粉,50斤的地瓜粉丝。
    至于玉米,蒸几次吃后也顺手磨了,磨完后玉米面用袋子装好放在米缸中,而地瓜干地瓜粉丝都被珍而重之地放入地窖粮仓里。
    初雪飘落,雪花纷纷扬扬。
    寒风中夹带着雪点,楚沁站在屋檐下时伸出去感受它,冷得一激灵。
    啧,她就不适合这种风花雪月。
    她又转去后院,后院里的柿子熟透了,偶尔落在地上没一会儿就被几只鸡给分食干净。
    前段时间柿子每成熟一个她就吃一个,如今全部成熟她也来不及吃,楚沁干脆用工具把它们全部摘下来,不管是给楚婶儿还是存放在背包空间里,总归比给鸡吃了好。
    其实这些鸡也争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