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六零之囤货强手 第14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81章 除夕祸事
    ◎干旱初显◎
    楚沁嗦粉嗦得汗流浃背。
    手工制作的地瓜粉软糯弹滑, 携带着酸辣鲜美的汤水,顺着舌头和食道下肚,汗水便不由得从毛孔中分泌出来。
    或许是上辈子过得太艰难, 她特别喜欢重口味的食物。酸辣粉中放了大量的辣椒和醋,完美戳中楚沁的喜爱点。
    油滋滋的炸丸子浸泡在汤汁里,吸满酸辣味的汤, 她一口一个,吃得又畅快又满足。
    一碗毕,楚沁没再多吃,她晚上还有涮锅吃。
    家里没有铜锅, 楚沁就用陶汤锅代替。
    这是她特意买的陶汤锅, 比一般的陶汤锅要大许多, 楚沁甚至可以直接把它放置在火塘里。
    她今晚的年夜饭是打算在亭子里吃的, 毕竟火塘方便。
    楚沁开始熬汤底, 用的是羊骨汤。
    她炖羊汤很有一手, 炖完后完全吃不出来羊肉的膻味儿。
    炖完后直接倒在汤锅里,火塘旁边摆放着她切得薄薄的羊肉片和牛肉片,还有荤素两种炸丸子, 再加上白菜野葱以及冻豆腐, 已经很算丰盛了。
    村里开始有鞭炮声传来。
    楚沁看眼天色,这会儿大约是傍晚四点半, 天已渐渐暗沉。
    今年多数村子的年夜饭都是在食堂吃的,但高树村却没有。
    这也正常,毕竟高树村和多数村子不同, 其他村子在分粮时是直接把粮食分到大队食堂的仓库去, 队员手里并没有粮食。
    而高树村却是直接发放到队员的手中, 只每个月按照家里人头收取固定的粮食。
    这样其实有个好处, 粮食在队员自己的手上,队员们对粮食的多寡知道得一清二楚。
    不至于放开肚皮吃,甚至怕自己吃不过别人而抢着吃,吃到最后对仓库里的粮食还剩多少一点感觉都没有。
    据说静水庄一开始也是如此,后来杨兵发现这样不行,找韩队长取经后就立刻将粮食发放到队员的手中,可见大锅饭的弊端不少人都发觉了。
    只是发觉了,为何还不及时止损?这也是楚沁想破脑袋都想不通的一点。
    楚沁又哪里晓得,这是其他地方的高产量给了他们自信心。
    一亩地能种出万斤粮,这是报纸上说的,在他们看来能上报纸,还是全国最大的报纸的新闻肯定真到不行,绝对不可能如自家大队那般弄虚作假。
    在许多人看来粮食往后不用愁了,温饱问题已经要解决一半了。
    即使他们放开肚皮使劲吃,吃到自己大队没有粮食也没关系,国家政府总不能看着他们活活饿死吧,迟早是要发放救济粮的。
    该说不说,这种说法挺多人信。
    就是高树村都有人嘀咕,说韩队长节省粮食节省到最后反而会吃亏。
    楚沁少有和人交流,自然不晓得出现了如此“强有力”的说法来。
    阴天天黑得早,才傍晚四点半,就已经看不见对面层层叠叠的山了。
    楚沁拉开门,开始燃放鞭炮。
    “噼里啪啦——”
    点燃引火线,鞭炮声音终于带来年味儿。
    她又去给原主父母的牌位上柱香后才开始吃年夜饭。
    菜谱上说,说吃涮锅要用蘸料,用的还是芝麻酱。
    楚沁家里不缺芝麻,自然做了芝麻酱。
    本就香的芝麻在炒制且捣碎研磨后更是香醇无比,再加上芝麻油和盐,香味霸道到酸辣粉的味儿都盖不住它。
    楚沁舀两勺芝麻酱到碗里来,用水搅和搅和稀释开来。
    又准备一碗辣味蘸料,等羊肉汤烧开后,就开始吃。
    她刀工好,羊肉牛肉都切得极薄。
    先用筷子夹起羊肉片,在滚烫的汤里烫几秒,肉片变色卷起,再放到芝麻酱里沾沾,入口的那瞬间,楚沁眼睛比手电筒还亮。
    她没想到会这么好吃!
    羊肉鲜嫩,有膻味但是不重,外表裹着的芝麻酱太加分了,楚沁分在遗憾自己前二十年竟然没吃过这般好吃的东西。
    她又烫了牛肉,因为部位的原因牛肉要老些,只是牛肉的本身味道更合楚沁心意,于是楚沁烫牛肉的频率并不低于羊肉。
    这顿注定是要吃肉吃到爽的。
    楚沁把两盘的肉全给吃了,只是肚子不过才半饱。
    又吃两碗的烫炸丸子,“嚯嚯”两声,楚沁被烫得呲牙咧嘴的。
    冻豆腐在锅里煮完后更是烫,本身寡淡的冻豆腐沾了辣味蘸料后就都是蘸料香。
    辣味蘸料是用辣椒野葱和芝麻油调的,再加点生抽白糖和陈醋,吃多了倒觉得比芝麻酱蘸料好吃。
    汤锅热气腾腾,楚沁加了几回的热水,从傍晚四点半吃到将近六点。
    天已经完全黑,楚沁吃得嘴皮发麻。
    她太饱了,直接惬意地靠在椅子上,完全不想站起来。
    雪又开始下,楚沁暗骂这贼老天。
    这几日的雪量足足抵得上上个月全部的雪量了,这是要把明年的雪一口气全下光吗?
    她又不禁庆幸,庆幸自己在冬日来临前特意把房梁和屋顶给检查了一遍。
    接着又想到其他人家,再这般下雪,怕是得压塌一些房屋呢。
    但这些问题不归楚沁管,村支书和韩队长自会解决。
    她今天准备的菜吃了个精光,一片叶子都没剩下。
    甚至锅里的骨头都被她敲开,把骨髓给吃了,楚沁差点就得扶着墙走路。
    还是前18年饿得太狠,导致楚沁在吃上很是执着。好吃的东西吃到饱是不够的,得吃到撑才满意。
    除夕的夜晚要守岁,但楚沁没这习惯。
    她极少熬夜的,一直以来能早睡就早睡,洗完澡又把衣服洗了,再将前几日的未干衣服放到烘笼里烘烘,这般忙活下来时间也已经到了晚上九点。
    楚沁披着衣服,再给原主父母的牌位上一柱香,看着点点香火光,想起前世的爷爷,她不禁有些恍惚。
    幸而一阵冷风吹来,把楚沁吹回神。
    她先去检查大门有没关闭,再将堂屋门给关了,回到卧室中,感受着房间的热气,楚沁闭上眼睛睡个好觉。
    今夜,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注定是无眠的一夜。
    因为是除夕,村支书也没去管着有没有人打牌了,索性让他们这些赌鬼放纵一晚,否则说不准又得固态萌发,跑到村外去打。
    而韩队长则有些担忧,他与村里那些岁数大的老人聚在食堂里,讨论明年天气的事。
    “尽量多屯点粮吧。”徐太爷说道。
    他是猎户出身,对有些事还更敏感些,看山里水流量减少就能猜得出是要旱几年的。
    又有人道:“明年春耕提早些?还好咱们村挖了水渠,等雪化后就接着挖吧,最好再挖两条水渠出来。”
    韩队长摇摇头:“明年怕是没时间,公社说还得继续砍树,加上炼钢和水库的事……没办法顾及咱们村的水渠了。”
    “那咋整?”说话的是韩队长的堂叔,过完这今天他就85岁,在村里算德高望重,“啥事儿都没有粮食的事儿来的大,要不就给推了。”
    韩队长苦笑:“这能咋推,得被批评的。都是任务,炼钢铁和水库还有咱们村村北烧的那些都是上面要求的任务。”
    韩堂叔:“公示那位书记不是要走了吗?”
    韩队长:“是要走了,但人家在位一天就必须得……”
    韩堂叔苦口婆心劝说:“我又不是让你跟他对着干,他安排烧的村北那个啥炉可以先停下来的嘛,你管他晓不晓得呢,反正我听说最多明年四月份他就要离开咱们扬子沟。”
    那玩意儿闻着真挺呛人的,而且挖得满地都是坑。
    “唉!早晓得村北那片地早就养好了,今年都准备种地瓜的,又遇上这事儿。”
    真是可惜。
    “别叹气了,明年再是干旱,咱们村有水渠总会比其他村好许多。”徐太爷说道,“特别是联通上溪河的那条道已经挖好了,还好当时定国你做了这个决定,要不然咱们这会儿就只能发愁了。”
    韩定国解释:“这事是楚沁去年提的,这孩子在有些事上看得比我还清,聪明得紧。”
    徐太爷惊讶:“是吗。”
    楚沁有这本事?她也算自己看着长大的了,一直就挺胆小,还能找韩定国提建议?
    徐太爷虽有些不信,但也没说出来。
    韩定国说完不知想到什么,忽然道:“我又记起一件事来。水量下降的事儿楚沁也是跟我说过的,咱们村有水渠,总会不会最先断水,但是她说得防备着流里村。”
    “流里村?”韩堂叔皱眉,吸吸烟,“这有什么说法吗?”
    徐太爷瞪着浑浊的眼睛道:“流里村在咱们村旁边,上溪河得先经过咱们挖的水渠,才能流经流里村附近。”
    “她这是怕流里说咱们截水呢!”徐太爷斩钉截铁道。
    韩定国点点头:“这孩子想事周全,咱们村和流里村都不想静水庄一样,有上溪河从村里穿过。只是,流里村离上溪河原本还比咱们村更近些,咱们这水渠一挖,现在跟静水庄也没啥两样了。
    要明年真有干旱,流里村肯定是不会上罢甘休的。”
    这其实也正常,毕竟若是换成流里村截了部分水流,他们高树村也得气的不行。
    但……在这种紧要关头,还是抛弃一些换位思考等等的良好习惯吧。
    韩队长一时之间就想了很多,心里主意一个一个往外冒。
    夜渐渐深了,许多人都回到家中。
    今天晚上有条件的人家蜡烛要彻夜点,在许多人终于受不住,准备睡觉时,楚沁已经进入深度睡眠。
    房间寂静,唯有壁炉燃烧的声音。
    壁炉中的火柴燃烧时发出轻微的噼啪声,完全不吵人,反而助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