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我在修仙界长生不死 第19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周易目力自是极好,遥遥望见了巨大的钟摆,矗立在街道的尽头,阳光照耀下泛着钢铁的光泽。
    “道长,请出示度牒。”
    说话的中年男子裹着藏蓝短打,黑色长裤,头戴皂隶巾。
    “房屋去哪里买?”
    周易手张了张,空荡荡没有任何物件,在男子眼中浮现了他印象中的度牒。
    男子推了推眼镜,看清楚白云观真人印章,语气愈发恭敬:“牙行在昆仑大街甲十二号。”
    周易拒绝了男子带路,问清楚怎么走,不疾不徐的在街上漫步。
    京城是变革的中心,比起北疆城池先进了许多,那些更多更大的烟囱,以及空气中飘荡如雾的烟灰就是证明。
    烟囱,钟摆,胥吏,牙行……
    诡异又和谐的融合在一副场景当中。
    周易走进铜钱标志的店铺,见到半人高的柜台,由于没有座位只能猫着腰,有人将金元银元存成票据,或者反过来兑换。
    观察片刻离开,取出银锭轻轻揉捏,成了崭新的标准的银币。
    银币正面铭刻的人像并非皇帝,而是盘膝打坐的道士,反面铭刻高山峻岭,云雾缭绕,设计精美。
    昆仑大街。
    贯通京城直达皇宫的主干道,宽度二十余丈,完美延续了大就是美、多就是好。
    甲十三号。
    牙行与当年变化不大,或许还遵守某种故老相传的规矩,然而听着座钟叮叮当当的响声,也不知行业传承还能坚持多久。
    周易刚进门,衣衫就落入中年牙人眼中,当即将手中客人交给徒弟,走过来恭敬询问。
    “不知道长需要买什么?”
    周易说道:“一间店铺。”
    “道长请来包厢详谈。”
    牙人躬着身子领路,大周自太祖至今崇道,再加上道人多富裕,在寻常人眼中值得敬重。
    包厢布置的古香古色,红木桌椅,山水画卷,檀香袅袅青烟。
    双方落座,牙人询问:“道长,不知要什么价位的宅子?”
    “宁德坊,价钱无所谓。”
    周易储物袋中多的是金银珠宝,任意拿出来就是数百上千年的古董,只要活的足够久,当年几文钱的瓶瓶罐罐也价比黄金。
    接过牙人递来的目录,逐个店铺查看过,选了距离故居较近的一处,作价两万五千两。
    一个时辰后。
    衙门立过字据,更换户主姓名,钱货两讫。
    周易发现白云观道士身份,在大周颇为好用,省去了诸如排队之类的麻烦。
    于是化假为真造了个度牒,身份就是随师尊久在山中修行,初入凡尘俗世历练。
    又施了个幻术,从衙门拿到了户帖。
    宁德坊。
    庭院。
    周易捏断锈成一体的铁锁,推门进去见到遍地灰尘落叶,墙皮斑驳脱落,正屋和东厢房已经塌了。
    “贫道这千年故居,历经四个朝代,竟然没让人占了去。”
    “如此看来,一些凡俗故人还有传承!”
    第211章 有间酒馆
    铛!铛!铛……
    悠长的钟声回荡,唤醒了沉睡的京城。
    春风楼渡夜的老举人,半裹着长衫跑出来,再晚些时辰又要花钱,出门见到急匆匆上工的百姓,唾了口唾沫骂骂咧咧。
    “泥腿子活该累死!”
    无所事事的在街上闲逛,遇到相熟的文人,凑在一起聊天叙话。
    壮志难酬,心生愤懑。
    总是避免不了说人心不古,机器之害遗祸无穷,接着就怀念开国之初文人治天下,说到激烈处恨不得去撞宫门死谏,转眼见到巡街胥吏走来。
    当即掩面而逃,还不忘回头招呼。
    “与兄言谈甚欢,晚上春风楼再叙!”
    与此同时。
    宁德坊。
    周易从睡梦中醒来,挥挥袖口,晶莹剔透的宝珠滚出来。
    神识扫过昆仑洞天,灵参娃娃已经开始照顾灵药,很是满意的点点头,世上这么好的打工人不多见了。
    “苦修两百年,在凡俗停歇一段时日,放松心神。”
    周易来到庭院当中,昨天已经收拾干净,从千年枣木、葡萄藤截了两段种在院中,用不了几年就恢复千年前模样。
    烧火,做饭,诵读佛道典籍。
    出门时看了眼身上道袍,挥挥手变成锦衣长衫,哼着少男少女禁止听的小曲,来到昨日买下的店铺。
    临街,二层,屋后有个小院。
    原本做的是钱庄生意,随着昆仑商号负责印铸钱币,并拓展票号业务,大大小小的钱庄成批倒闭。
    前东家怀旧、念老,左右店铺已经铸成三四层高楼,唯有他不愿改造百年前的店铺样式,而且在滚滚大潮中坚持祖传生意,最终赔的倾家荡产!
    店铺中空空如也,柜台都搬出去卖了抵账,却也省的清理。
    周易按照记忆画了些图纸,街上寻了家木匠铺,定做了一批桌椅板凳。
    二楼原是钱庄包厢,负责接待富商巨贾,请泥瓦匠拆了又盖,改成了十来间客舍。
    半月后。
    时隔千年,有间酒馆再开业。
    一楼八张方桌,店中只卖酒,客人要自带下酒菜。
    周易站在柜台后面,低头翻看道经,参悟道藏,有客人来了就招呼一声。
    “梨花白,一两一壶!”
    宁德坊属于京城二三环区域,与皇宫只隔着两个坊市,四周住了不少有钱人家,然而新开业的无名酒铺,有钱也没人愿意做冤大头。
    临近晌午。
    周易昏昏欲睡,琢磨着歇业回家睡个回笼觉,一道声音传来。
    “先生,来壶梨花白。”
    循着声音看过去,说话的是个穿长衫的老者,白发梳理的丝毫不乱,头戴四方巾,左手拄着龙头拐杖。
    “您请坐。”
    周易取了预先定做的瓷瓶,打开酒缸,酒提子正好两提装满,恭敬的放在老者桌上。
    老者拱手道:“老夫陈承业,不知先生贵姓?”
    周易秉承人在江湖飘,必须要戴套的理念,说道:“免贵,姓孙名悟,当不得先生,叫我孙掌柜就好。”
    “原来是孙掌柜。”
    陈承业眼中闪过一缕失望,笑着说道:“孙掌柜莫要自谦,老夫活了百多年,从未见过你这般模样的人。”
    周易诧异道:“怎么个模样?”
    “孙掌柜不似个生人,倒是像那寺庙里供奉的神仙一般。”
    陈承业说着自斟自饮,梨花白入口醇香,入腹如火却柔和不辛辣,回味许久赞叹道。
    “好酒!”
    “客官满意就好。”
    周易回到柜台后,仔细琢磨陈承业的话,明悟自己闭关日久,出尘气息愈发明显。
    “既入凡俗,就该和光同尘!”
    气息迅速沉寂,法力封入丹田,仅剩下清冷气质需要在红尘中磨炼一段时日,才能尽数消散。
    “看得书也得换换。”
    周易收起佛道典籍,取出一册插图话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陈承业喝完酒,来到柜台前付账,见到话本模样双目放光,说道:“孙掌柜,这书册陈某能否过过手?”
    “当然。”
    周易收了银元,将话本递过去。
    陈承业仔细鉴别,确定至少有一千五百年历史,可以追溯到大乾中期,更难得的是保存状况良好,属于世所罕见的古董。
    “孙掌柜,您这话本什么来历?”
    “自是祖上传下来。”
    周易说道:“客官如果喜欢,出个价就卖你。”
    陈承业微微一怔,下意识以为是骗局,又逐页鉴别确定没有问题,试探着问道。
    “五千两如何?”
    “可以,不过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