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你钓过鲨鱼吗 第3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话风不对,另几人大眼瞪小眼,本想同仇敌忾的共谋对策,老板的态度却变得难以捉摸。
    “您……被那个新来的女经理一套一套的说服了?”唐进气道,“她是做这一行的,当然把前景吹得天花乱坠!”
    “不尽然。”
    小穗有她以柔克刚的一股韧劲儿,周望川的耳根子却没有那么软。
    “经验胜于雄辩。我联系了一些客户和圈外已经上市的朋友,这件事上争议比较大,意见几乎是两个极端。”
    一部分人追捧,一部分人痛斥。圈钱得道者,欣喜若狂。解禁期一到,团队大规模套现,以致摊子散了的人,和他狂骂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的立场不左派不右派,现在更偏向于居中的位置。
    “上市之后业务上规模效应更明显,和上游工厂、下游客户的议价权将显著提升。而反面,在战略决策权、团队管理权、业绩自主权方面,削弱的效应也很明显。”
    周望川总结两句,问另两个研发经理,“廖总谈的时候,说别的了吗?”
    两人摇头,不明所以。唐进听出了门道,也问:“股权激励的事,廖总一句也没提?”
    两个研发经理又点头。唐进骂了句难听的,愤愤不平:“资本家的心都tm是黑的!”
    只让马儿用尽全力跑,不想着给马儿多喂点粮草。
    廖驰刚上任那一年,年底总结会,他上台做全年工作报告。给公司所有骨干提下一年要求的时候,大屏幕上他只总结了一句,“马不扬鞭自奋蹄”。鞭策管理团队自律自发的努力奋斗,在公司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很好的一句话,可被底下人诟病得也不少。
    扬鞭?我又不是你家的长工。奋蹄?奋蹄靠的是什么,不光是团队的自发性,还要靠公司的考核激励好吗。
    周望川看了唐进一眼,奇怪他脑子何时转得这么快了。
    “不是我想到的,昨天听别人说的。小廖总也谈了俞总那边,俞总提了没有我不知道,但听说生产那边有中层当场说了股权的问题。”
    “这话谁传的?”
    “车间的人传出来的。”
    周望川想,俞总当然不会提,韬光养晦谁也比不过他。一对一的面谈,有人能放话出来,更说明他下面的人也不一定真提,没影的事。
    “你们怎么想?”
    唐进一脸惋惜:“研发是公司的重中之重,我认为这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回避解决不了问题。”
    一说起股权激励,唐进一肚子苦水。云驰刚创业的时候,大家拖家带口不敢出钱,周望川买车买房一个人凑了全部启动资金。
    慢慢架子搭起来,新产品上马,恰逢国外厂商倾销打价格战,公司入不敷出。当时征求过员工的意见要不要入股。大部分人信心不足,只有几个老人胆大出了些钱,可根本填不了公司的窟窿。
    等老廖大手笔地注资进来,当时也给过八折的优惠,员工买的仍是不多。
    后面一轮一轮新的融资,估值高到个人投不起,老人手里的股票也被摊薄到没几个点。
    “我真后悔,没在最开始的时候听您的,能多买就多买一些,驰援公司度过难关……”
    当时的缺口如果补上了,没有廖家什么机会。管理层日渐式微,正是从廖家作为大股东入股开始。
    “打住。”周望川做手势,“多年前的事了,多说无益。而且当时的盘子很大,我也没有奢望光靠管理层出钱就够。现在呢?你们什么想法?”
    唐进搓搓手,换了个坐姿,很是踌躇:“明天小廖总要和我谈,我想和他闹一闹。期权最好,出钱买的股票也行,总要给团队点积极性。”
    这也是他一定要把和周望川的会面约在今天的原因,“我知道,这事您不好表态……”
    老李如果在场,一定劝周望川这时该明哲保身。双方已经图穷匕见,别参与到对他没什么切身好处的乱子里去。
    周望川手里有原始股权,整个管理团队,对股权最不在乎的人应该就是他。再做股权激励,对他只是锦上添花,新增的份额和他的原始股相比九牛一毛。再说,廖驰肯不肯给他,还是未知数。
    “没什么不好表态的。从长期的团队稳定性和贡献奖励上考虑,确实应该有。”
    周望川斩钉截铁的话,给了唐进一颗定心丸。
    这是一句公道话,可敢说的老板没有几个。即使明知会动股东的蛋糕,周望川说这话的时候,亦是坚定不移。
    公司近千人的员工,光研发部门员工占了七成。庞大的队伍,对应着庞大的成本。生产部门只有几十个人,他们向廖驰提与不提,掀不起大浪来。
    给团队股份,势必要股东割肉让利。在这个上市项目已经启动的前夕,股东马上就要面临资产成倍升值的巨额回报,还会把他这些骨干当回事吗?
    两位研发经理听完满脸喜色,只有唐进知道,他这句话的分量。
    周望川一锤定音:“提吧,我给你们背书。”
    公司行政下发通知,从三月一号开始,恢复工作场所内50%比例的正常办公。
    小穗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原则上不受限制。手头事情多,她每天一早先去办公室里转一大圈。
    云驰公司的独栋小楼共六层,第六层挑高最高,广阔明亮,是公司最高层老板们的办公室所在地。
    小穗连着几天,去周总的办公室门口打卡。可是,一直没见着人。
    守株待兔没有用,六层其他人倒是混了个脸熟。这天照例又去,碰到老李路过,给老板送文件。
    “鬼鬼祟祟的干嘛呢?”
    “请安。”小穗在门口背着双手问他,“你知道,周总哪天来吗?”
    “不好说,他不坐班。”老李把文件倒扣在他桌上,从办公室里出来,“被你们一气之下不来公司了,也说不准。”
    “我不信,领导不会只有那点度量,你吓唬我吧?”
    “谁说的?我们周总远近闻名的记仇、小肚鸡肠、爱给人穿小鞋,你呀等着瞧吧!”
    老李表情穷凶极恶,把小穗一下逗得噗嗤一笑。
    “是有点,小气、爱挑刺、得理不饶人……”
    小穗和他开玩笑的口气,“不过不是他,是你啊李总。”
    两人一起下楼。今天又是无功而返,小穗十分无奈。总要找到一个办法,来打破僵局。
    “我一定要见周总一面。你见他的时候,帮我带一句话好吗?”
    老李眼中浮起疑色,公司里找他暗戳戳地打听周望川行踪的女孩,开头都是这几句。
    “警告你,别整那些歪门邪道的。美人计对我们周总不管用。”
    “……”小穗肩一垮,忍住没给他一个白眼,“他行,我还有难度呢。我最讨厌那一套。”
    “呵呵,没见过周总的,都这么说。”
    花痴的小姑娘,老李见的不是一个两个。
    “见了我也这么说,你放一百二十个心。”
    怕他戒备不信,小穗又说,“我有男朋友,他人很好的。”
    “像廖总一样好?”
    老李这个问题有点突兀的意味,小穗一边感叹中年男人想象力丰富,一边想其他人也有这样的揣测吗?
    莫须有的流言很可怕,所以她适才下意识的说了一句男朋友的事。
    “廖总对我来说,和周总没区别,都是前辈……”为给自己正名,她打开手机相册,伸到他眼前给他看。
    “他们那种型不是我的菜,这才是我男朋友。比他们年轻、比他们帅、比他们脾气好的小哥哥……”
    照片上是个大杀四方的清冷酷盖——老李看了半天,这人好像有点眼熟啊。
    “好吧,我信了。”
    确实比他老板更适合小姑娘的口味。
    能不眼熟吗——照片是小穗前两天刷微博时,觉得衣服有范而随手存的照片,风靡全网的王一博小哥哥。
    蒙同龄人有难度,也就拿来蒙蒙老李了。
    第32章 几亿少女的梦
    小穗郑重的和券商老东家签完合同,文件还热乎着,廖驰白着一张脸下楼来了。
    办公室里包琳和鲁西西都在,正听她讲后面怎么和券商对接的流程。小穗急忙让她们先出去,又帮廖驰关上了门。
    廖驰说:“券商的协议,让他们再改一个细节。”
    “怎么了?”
    “股权激励计划,也让他们一起做了吧。”廖驰口气很差,想了想又说,“还得再找个律所吧?联系德昭问问。”
    小穗把刚签好的老东家合同翻出来,给他看:“原来的服务范围里没有这一项,签完了再加,他们估计会谈涨价……”
    “那就涨。”
    廖驰站在她办公桌前,气得直敲桌子,“你说过分不过分,早不提晚不提,专门卡在这个节骨眼上找事儿。”
    “怎么回事啊?之前说好股权激励暂时先不做的。”
    实际上是现在做太晚了。早几年未雨绸缪准备起来还好,眼看上市时间很近再做,公司财务那边受不了——财报里记的成本会很高,利润表难看得一塌糊涂。
    所以券商的建议是先上市再说,上市后再做也属正常,虽然市面上的先例不多。
    从业内已上市的企业情况来看,百分之八十的公司是早几年就把股权激励放上台面的。
    廖驰把他找唐进的事情,挑重点说了几句,他单约的唐进,谁知他纠结了好几个研发的人一起和他施压。他孤军奋战,很是下不来台。
    场面一度很激烈,有点像逼宫的意思。廖驰做事向来喜欢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动的被人拿捏。
    “不用想也知道,有人在背后恶意撺掇。这群人,胃口大得很,像冬天的饿狼一样。”
    廖驰胸膛起伏,缓了会,问小穗,“我们第一次谈入职的时候我说的话,你还记得吗?”
    冰山一角刚露出水面那会,小穗当然记得。
    “你是说,让我帮你移山的话?嗯,我记得。”
    “这就是我为什么一定要把他移开的原因。他的野心一向藏得深,我早知他绝非善类。这么多年从老头子那里捞了多少好处,以为没人知道。”
    小穗听明白了,这是在怨那位周总,听起来还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
    “我要借着这次的项目,把他手里的东西摸清楚,能拆开的都拆开。最终的目标,仍是我说过的——移山。公司就这么大,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
    他一番话说完,安静了一会,小穗就事论事地说:“这个时候闹着要股权激励,时机确实很不好。在启动项目之前,或者和券商签合同之前,应该说清楚的。”
    这下券商也要分杯羹,一起收费,杂七杂八的成本更高了。
    “一般来说,下一级和上一级都撑得住的话,移掉一个中间层,风险可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