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6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金麦吓了一跳,惊讶问:“你不怕烫吗?”
    “还好,现在豆浆没沸腾,表面只有七十多度,只要速度够快,就不会太烫。”
    李逸说着,就把豆皮放在了架子上。
    刘艺菲看着他从锅里不停的揭着豆皮,好奇问:“你到底是要做豆腐,还是做豆皮啊?”
    “这两样都是一锅出的东西。”
    李逸解释:“豆皮是豆浆里的天然脂肪凝结成的油膜,要把这些天然脂肪都提取出来,剩下的豆浆才更容易结块。”
    “原来是这样。”
    刘艺菲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一旁的赵金麦又开口问了句:“那我们平时吃的干豆腐,是不是也是这样从锅里揭出来的呀?”
    “那倒不是。”
    李逸解释:“这是油豆皮,干豆腐是豆皮,这俩不是一个东西。
    油豆皮是油脂,是从煮开的豆浆里凝结出来的,就像牛奶里的奶皮一样。
    豆皮是豆腐,和豆腐的做法差不多,都是压制出来的,只不过压得特别薄。”
    “好吧,反正我都喜欢吃。”
    赵金麦吐了吐舌头,笑问:“你这次要做豆腐皮吗?”
    “做。”
    李逸点头:“我要做素鸡,素牛肉,素火腿,这些都得用豆腐皮做。”
    “肉还有素的?”
    赵金麦懵了。
    “有的。”
    刘艺菲解释:“在一些寺庙里,会做一些素斋,里面有素鸡,素肉之类的菜,但都是用豆腐做的。”
    “这样啊!”
    赵金麦点了点头,随即吐槽:“既然都吃素了,干嘛还要做成肉的样子?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这叫仿荤菜。”
    李逸一边挑着豆皮,一边解释:“东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我国。那时的佛家极力提倡修炼苦行,主张佛教徒食素,但没推广开,那时候即便是僧人也是可以吃肉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的梁武帝因为笃信佛法,所以颁布了《断酒肉文》,主张佛教徒吃素,并规定僧人必须严格执行。
    所以从那以后,国内的僧侣就全部吃素了。
    但《断酒肉文》里有要求,祭祀用的三牲,也得全部改成素的。
    老百姓没办法,祭祀不能用真肉,又得保证三牲能保持原来的形态,所以就尝试用豆制品制作成肉的样子,后来渐渐就演变成仿荤菜了。”
    刘艺菲听得好奇:“仿荤菜能做出真肉的味道吗?”
    李逸看了她一眼,笑道:“当然可以,凡是你能想得到的荤菜,都能做成仿荤的版本,保证你分不出真假来。”
    第70章 南北豆腐
    在揭了十张豆皮之后,李逸就停了下来,关了火,冲吴垒示意:“去储物间把木桶拿来,准备点浆了。”
    “哦。”
    吴垒应了声,就去储物间拿桶了。
    赵金麦闻言,好奇问:“油豆皮不揭了吗?”
    “不揭了,够了。”
    李逸将搭着油豆皮的架子拿到了后方的烤箱里,这烤箱是赞助商提供的,有烘干的功能。
    把架子放进去,李逸设置了烘干的功能,就关上了烤箱门。
    刘艺菲凑到近前,数了数油豆皮,有点惊讶:“才十条啊?这么一大锅豆浆,只能做十根腐竹?”
    “按照正常做法,只能做这么多。”
    李逸解释:“一锅豆浆,煮出的前三张油皮是最好的,营养价值最高,晒干以后,还会呈现出漂亮的金黄色。
    但到十层之后再往下揭,油皮就会渐渐变成褐色,颜色不好看,营养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按照正常流程制作,100斤的豆浆,最多也就出三斤的油皮。
    要想再继续取,就得加一些增筋剂了。”
    “增筋剂?那是什么?”赵金麦有些吃惊。
    “一种食品化学原料,外观是白色粉末。”
    李逸解释:“增筋剂主要是由乳化剂、单甘脂、大豆胶体酶、复合磷酸盐等一些食品级的原料复配成的。
    它可以给腐竹增黄提亮,抑制褐变,增加产量。
    加了增筋剂以后,一般可以揭到三十层左右,但加了增筋剂以后的豆浆就没办法做豆腐了。”
    听着李逸的解释,刘艺菲不由得吸了口凉气:“我们平时吃的腐竹里都有这么多化学成分吗?好吓人。”
    节目直播间里,观众们也有点被吓到了。
    “我的天!现在还有什么能吃的?连腐竹里都有这么多化学成分?”
    “都是科技与狠活啊!”
    “真的吓人,现在还有纯天然绿色的食品吗?”
    李逸也注意到了直播间的弹幕,于是笑着冲镜头解释:“大家也不用对食品添加剂这么谈虎色变,其实只要按照国家标准添加,一般对人体还是不会有什么伤害的。
    当然,能吃纯天然食品当然是最好的,纯天然食品的营养物质也更全面,人体也更好吸收。
    但你们也看到了,我这么一大锅豆浆,才只能出那么一点腐竹。
    如果都按照这种工艺来做,那腐竹的产量得有多低?
    产量一低,价格就上去了,那样的话,恐怕腐竹都得变成有钱人才吃得起的奢侈品了。”
    刘艺菲看着烤箱里的腐竹,感叹:“如果一锅豆浆只能产这么一点腐竹,那还真有点奢侈呢!”
    直播间观众听到李逸的解释,心情也很复杂。
    “谁不想吃绿色纯天然的东西?但那得多贵?”
    “一分价钱一分货,但我一个月工资才几分价钱?”
    “我也知道淀粉肠里没有肉,但架不住它便宜啊!”
    “所以为什么贫富差距大呢?人家有钱人吃得健康,后代的发育也更好,那不是吊打我们这些穷人家的孩子么?”
    “也别什么都推到有钱人的头上啊!有钱人想吃健康点也不容易,那些打着绿色,纯天然,有机,健康招牌的东西,卖的一个比一个贵,明摆着是收智商税,为了孩子,你还是得硬着头皮买,好不容易挣点钱,都被奸商赚走了。”
    “还是以前好啊!现在想吃点健康的东西真难!”
    看着直播间里的弹幕情绪有点低落,李逸笑着开口:“大家别失望,这样吧!节目组已经订了一批豆子,回头到了以后,我可以做一些纯手工的腐竹,搞波弹幕抽奖,送给你们。”
    刘艺菲闻言,马上笑着举手:“算我一个。”
    “还有我!还有我!”赵金麦也举手报名。
    听到他们的话,直播间里观众们也兴奋了起来,弹幕汹涌。
    “卧槽!真的假的?”
    “必须支持!”
    “你叫李逸是吧?好!我记住你了,这事儿办得地道!”
    “哇!大厨人真好!路转粉了!”
    “送多不好意思?上链接吧!”
    “把楼上的给我叉出去可以么?”
    “可以写上是谁做的吗?我要我家麦麦亲手做的!”
    “我要神仙姐姐做的!”
    卫星车里,王恬看着汹涌的弹幕,不由露出了一丝笑容。
    现在看来,请李逸来参加节目真是请对了。
    又有手艺,又有节目效果,还知道怎么哄观众开心,几句话就把观众整兴奋了,热度蹭蹭往上涨,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才啊!
    “我回来了!”
    厨房里,吴垒拎着两个大木桶,就回到了厨房。
    “我看到有两个,就都拿来了。”
    他将木桶放在了地上,甩了甩手腕:“哇!这桶好重!”
    这是李逸要求节目组定制的纯木水桶,是用香柏木做的。
    香柏木的木质坚硬,密度高,重量自然也不轻。
    “刚好,就得用两个桶。”
    李逸说着,就从装着调料的柜子里拿出了一个褐色的玻璃瓶,和一袋白色粉末。
    吴垒好奇的瞅着,问:“逸哥,这是什么呀?”
    李逸把两样东西放在了操作案台上,随口解释:“玻璃瓶里是盐卤,也叫卤水,袋子里是石膏粉。”
    “我知道!那个成语怎么说的?”
    吴垒想了想,一拍脑袋:“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对吧?”
    “小学生都知道。”
    赵金麦笑着调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