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9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小福贵的金厨具居然落到你手里了?”
    “好么,这丢都没法丢,一有人出手,就知道是你的刀了。”
    “这是中式厨刀?”
    一旁的郑鈞注意到了隋便话中的名词。
    “对啊!”
    隋便点头。
    “逸哥,你这不是西式厨刀?”
    吴垒听到了这话,有些惊讶:“我一直以为这是西式厨刀,这些刀,有长有短,大小都不一样,不是西式厨刀才是这样的吗?”
    “我也以为是西式。”
    赵金麦也好奇问:“中式菜刀不是长方形的那种吗?什么都能做,一刀多用。”
    “谁告诉你们中式厨刀只有一种了?”
    李逸笑道:“平时咱们家里做菜,的确只用一把刀就够了。
    那种刀叫片刀,是中餐烹饪时候用的主刀。
    片刀的面积大,重量合适,可以很轻松的把瓜果蔬菜切成薄片,细丝,但不能剁骨头。”
    “诶?我家的菜刀就能剁骨头呀?”
    赵金麦用手比划了下:“我妈都是用刀的后半截剁的。”
    “那叫文武刀。”
    李逸解释:“文武刀的刀刃前半截比较薄,比较锋利,适合切菜切肉。
    后半截的刀刃比较厚,适合剁骨头。
    这刀能文能武,所以叫文武刀。
    普通家里有一把片刀,一把文武刀,基本上就够用了。
    但专业厨师用的刀,要更多一些。
    比如桑刀、拍皮刀、片皮刀、斩骨刀、剔骨刀、猪肉刀、烧腊刀、雕刻刀、九江刀等等,而且各有各的用处。”
    “原来是这样。”
    吴垒恍然点头:“我还以为只有西式厨刀才有那么多刀,原来咱们的中式厨刀也有这么多讲究。”
    “那是自然。”
    李逸笑道:“刀的种类和烹饪过程中,对食材的处理方式有直接的关系。
    而对食材的处理,中餐是独一档的存在,任何食材都能处理得千变万化。
    肉能切块,切丝,切片,切段,切墩,切沫,菜也能做同样的处理。
    哪怕是带着骨头的整鸡整鸭,也能用刀把肉完整的剔下来。”
    说着,他就指了下隋便手中的柳叶薄刀:“这把就是剔骨刀,刀身极薄,极软,又极锋利,很难用的。”
    “庖丁解牛,用的就是这种刀。”
    隋便笑着说了句,随即伸出了一根食指,放在了刀刃和刀柄的连接处,然后松开了手。
    柳叶薄刀稳稳的架在了他的食指上,很是平稳。
    他又轻轻点了一下刀刃,刀刃在他食指上晃了几下,很快就恢复了平衡。
    “重心很均衡。”
    他满意点头。
    跟着,他抬起食指,让刀刃和自己的视线平齐:“刀身厚度……不超过一毫米,的确很薄。”
    他仔细看着刀刃,有些疑惑:“刀刃微微偏左,这刀是给左撇子厨师订做的吧?”
    说完,他看了眼李逸,随即想了起来,刚刚李逸切丝的时候,就是左手持刀。
    李逸笑着点了点头,表示承认。
    隋便见状,就换上了左手,握住了刀柄。
    “嚯!舒服!”
    他握着刀,做了几个切削的动作,赞叹:“好刀!不愧是订做的,真是不一样啊!这手感,绝了!”
    一旁的郑鈞闻言,点头道:“我们那以前关西的刀客,用的刀都是订做的,左手刀和右手刀都不一样。”
    隋便又挥了几下刀,才依依不舍的把刀放回了案板上。
    “不行,左手刀我来不了。”
    他笑着赞叹:“宝刀配英雄,也只有你这么好的刀工,才能配得上这套刀了。”
    这时,一旁的刘艺菲忽然插话:“是这么好的刀,才配得上逸哥的刀工。”
    隋便一愣,赶忙点头:“对,对。”
    刘艺菲忽然听到了几声憋气的笑声,扭头看去,却发现吴垒和赵金麦在那里偷笑。
    见她看过来,两人赶忙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
    第108章 这就是顶级刀工的美学啊!
    隋便虽然没能上手,但能摸到这种级别的厨刀,也让他很是开心。
    李逸拿起刀来,就重新开始切起了木耳丝。
    看着李逸游刃有余的刀法,郑鈞看得起劲:“这刀法,真牛,要是放在古代,肯定也是个响当当的刀客。”
    “是啊……”
    吴垒应了声,刚想开口,却忽然像是发现了什么,向着他这边嗅了嗅。
    郑鈞有些心虚的向外挪了下,但吴垒还是闻出了味道。
    跟着,吴垒就一转身,赶忙跑去一旁的操作台上,掀开了一个上面盖着盘子的小碗。
    碗底只剩下几片红红的花生米皮,里面的油炸花生米已经空空如也了。
    “啊?哥你都吃完啦?”
    吴垒欲哭无泪:“不是说好了一人一半的吗?”
    郑鈞尴尬的砸了咂嘴,不好意思的嘿嘿笑了声,随即摆出一副不以为意的模样:“不就吃你几个花生米么?等会让李逸给你再炸点不就行了?”
    吴垒幽怨的瞅着他,却也只能无奈的端着碗走了回来。
    这边,李逸已经将准备好的木耳叶,全部都切成了细可穿针的龙须丝。
    看着一根根晶莹剔透的木耳丝,郑鈞冲隋便调侃:“隋老师,你的十万块好像白花了。”
    隋便笑着摇了摇头。
    怎么切木耳龙须丝的方法,李逸已经完完整整的给他演示了一遍。
    但他看完以后却发现,他压根就学不会。
    他没有李逸这么好的刀,而且就算有这么好的刀,他也未必能有这么好的刀工。
    叹了口气,他像是给自己打气一般摆了摆手:“不白花!能看到这么强的刀工,这钱也花的值了!”
    李逸的刀工,是隋便这辈子见过最强的。
    即便是他师傅,也没有这么猛的刀工。
    这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才能达到的境界。
    但隋便忽然想起了一件事。
    貌似李逸的炒功,也是他见过最强的!
    最强的炒功,和最强的刀工,都聚集在了同一个人身上,这让隋便都忍不住有些羡慕。
    不过羡慕归羡慕,隋便却没有丝毫的嫉妒。
    他很清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技巧的背后,都是无数汗水的付出。
    想要达到如此的境界,绝对不是一句天赋就能概括的。
    李逸绝对为此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将所有切好的木耳丝都装进了碗中,李逸就把刀清洗干净,用厨房纸擦干,就放回了刀箱里。
    接下来就是制作汤羹了。
    太极福寿羹,是将豆腐丝和木耳丝分别制作成浓汤,然后倒进同一个汤盆里,根据流体密度不同的原理,让两份颜色不同的汤,在盆中形成太极阴阳鱼的样子。
    而这道汤美味的关键,同样在于高汤。
    依然是素高汤出马,李逸打开了素山珍汤煲上方的荷叶,鲜浓的香气顿时弥漫了开来。
    “呦!这是你吊的高汤?”
    隋便顿时被吸引了过来。
    他用手在汤煲上方招了招,深吸了一口气,随即有些惊讶的问:“你这里面都放什么好东西了?好香啊!”
    “主要是蘑菇,松茸,口蘑,香菇,羊肚,鸡油,青头,该有的都有。”
    听着李逸报菜名似的报出了一连串菌菇的名字,隋便很是惊讶:“你是真舍得啊!这成本也太高了吧?”
    “有舍才有得。”
    李逸一边用汤勺舀出了两大勺高汤,一边说道:“全靠这一口高汤提味儿呢!”
    盛出汤后,他就把荷叶重新盖了上去,用棉线重新捆紧,避免跑味儿。
    而只是这一会儿,整个厨房就已经满屋生香,满是高汤的鲜味儿了。
    嗅着满屋的鲜香,隋便的心情有些复杂。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