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12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逸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回忆着离开梦境空间前的记忆,那会儿他是正要给和珅做菜的。
    如果菜品能让和珅满意,他就能去和珅府上当差了。
    这么来看,这一次的任务,应该就是应在饰演和珅的王钢身上了。
    “对了,还有美食品鉴官的人选也确定了。”
    赵金麦又补充了句。
    “是谁啊?”
    李逸顺口询问。
    “这次不是专业厨师,不过也是美食类的视频博主,好像是一个团队,名字应该是叫盗月社。”
    赵金麦解释了下。
    “哦,好,我知道了。”
    李逸应了声,就说道:“我们已经往回走了,大概一个小时后回去。”
    “好,我们这边再有半个小时就要开播了,恬姐说开播以后,就把你们那边的信号串进来。”
    “行,知道了,挂了啊!”
    说完,李逸就挂断了电话。
    确定了任务目标后,那事儿就好办了。
    距离下一期节目录制还有三天的准备时间,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
    仿廉菜要想做到外廉内奢,做工方面自然需要外简内繁。
    【仿廉宴】中的很多菜都是相当废功夫的,麻烦至极,必须要提前准备才行。
    于是,在回去的路上,李逸就开始做起了规划,统筹着今天的准备工作。
    今天要做的,就是食材的预处理。
    比如这些鸡雏都是用来制作【清水挂面】的,需要提前进行风干晾晒,烘烤研磨,非常废时间。
    【镶银芽】要用到的豆芽,他也得亲自泡发。
    整体看下来,今天的工作任务反而是最重的。
    因此,回到餐厅后,李逸没有休息,就直接带着众人开始忙活了起来。
    他先去储藏室把发豆芽用的黄豆先泡了起来,然后就开始炒腌制鸡雏的五香盐。
    在他的指挥下,《中餐厅》所有人都开始按部就班的忙活了起来。
    和前两天录制时的手忙脚乱相比,今天的大家已经开始有相当的默契度了。
    第132章 茄鲞
    李逸理想中的默契度,是指他随口说个菜名,帮厨就能帮他把所有原材料备好。
    但显然大家还达不到这种要求,只能按照他的吩咐,来执行指示。
    于是乎,整个后厨很快就变成了一场名叫“逸哥在哪里”的游戏。
    “逸哥?这个怎么弄?”
    “逸哥!我是不是把它搞坏了呀?”
    “逸哥呢?”
    一上午下来,李逸的太阳穴已经开始隐隐作痛了。
    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带着一队鹅宝宝出街的鹅爸,但凡走得快点,都会引起一阵惊慌的叫嚷。
    虽然他是总指挥,可忙了一上午,他反而是最累的一个,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这边,他刚刚来到前厅接杯水喝,吴垒就跟着屁股跑出来问:“逸哥,厨房蒸箱停了,怎么办啊?要重新打开吗?”
    “不用,别管它,我马上来。”
    李逸说完,喝了两口水,就重新迈步回到了后厨。
    后厨里,大家都在忙活。
    刘艺菲和赵金麦正凑在一起,各自捏着一根绣花针,在练习穿豆芽。
    【镶银芽】要用的豆芽得当天现穿,靠李逸一个人肯定来不及,所以这道菜的食材,就得由刘艺菲和赵金麦负责了。
    吴垒在盯着蒸箱,一脸期待,见李逸回来,就让开了位置。
    李逸来到蒸箱前,拿出隔热手套,就冲吴垒提醒:“小心蒸汽烫啊!”
    说完,他就拉开了蒸箱的门,然后后退了一步。
    一股灼热的水蒸气涌出,蒸腾而起。
    李逸看着蒸汽,说道:“学厨的学徒,被蒸汽烫伤的概率远大于被火,锅烫伤的概率,仅次于油崩。”
    “为什么呀?”
    吴垒顺口问了句。
    “因为很多人不知道蒸汽会有那么烫,掀锅盖、掀蒸笼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被烫到了。”
    李逸说着,就将手伸进了蒸箱里,将一个装满了汤汁的圆盘拿了出来。
    盘子里是一条条盘在一起的茄子,浸泡在下方散发着浓厚菌菇鲜香味的高汤里,吸满了汤汁,看上去饱满而又不失柔韧。
    看着出锅的茄子条,一旁的刘艺菲两人也凑了过来,好奇的打量着问:“这样就可以做茄鲞了吗?”
    这一盘茄子条,是李逸用来制作茄鲞的原材料。
    茄鲞的大名很多人都听过,它是《红楼梦》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美食了。
    它不仅让进了大观园的刘姥姥惊为天人,还让无数看了书的读者垂涎欲滴,对它充满了好奇。
    在场众人也都听过茄鲞的名头,但还从来没吃过,更没见人做过。
    因此李逸说要做茄鲞的时候,大家都被勾起了浓厚的兴趣,很想亲眼看看这道名菜是怎么被做出来的。
    但李逸看着他们的一脸好奇,却摇头道:“还早呢!这才是第一道,要连续蒸九道,才能算是处理好。”
    听到他的话,一旁帮着磨豆腐的黄小明好奇问:“我看《红楼梦》里这段好像只说是用鸡油炒,也没有蒸茄子的步骤啊?”
    闻言,赵金麦也点了点头:“我看这段的时候,好像也没说要蒸茄子。”
    李逸笑着解释:“茄鲞这道菜的原型,其实是茄鲊,是一种用鲜茄子切丝,晒干以后拌上米粉、细盐制作成的腌制菜。
    两湖地区和云贵川地区都有这种茄鲊,回头你们有空可以去云省看看,老昆明人家里基本上都有这道菜。”
    “茄鲊?”
    刘艺菲不解:“那红楼梦里为什么会写成茄鲞呢?”
    “鲞这个字的意思是剖开晾干的鱼,也指腌制的鱼肉,它是一个名词。”
    李逸一边将茄子条从盘子里取出,一边解释:“鲊呢,指的是一种制作食物的方法,也就是鲊菜。
    鲊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了,但那时候的鲊都是用鱼做的。
    从宋朝开始,鲊菜就已经有很大的发展了。
    《梦梁录》里就记载了京师的食肆里,出售有海蜇鲊、大鱼鲊、鲜鲊、子鲊、鲜鹅鲊、寸金鲊等很多种鱼类和肉类的鲊菜。
    包括明代的《水浒传》里,阎婆为女儿阎婆惜与宋江置办的酒菜中,就有一道肥鲊,就是用肥猪肉做的鲊菜。
    《金瓶梅》里,西门庆也是鲊菜的狂热粉丝,他和潘金莲在葡萄架下,婢女送来的下酒菜里,就有一道木樨银鱼鲊,也就是鸡蛋炒银鱼。
    到了清朝就出现了熟鲊,也就是用各种肉制作的鲊菜。
    曹雪芹先生久居金陵,家中富贵,肯定有很多鲊菜可以吃,他显然很喜欢吃茄鲊,所以才写进了书里。
    不过他用的词比较文雅一些,就写成了茄鲞。
    茄子是最吸味的,用高汤清蒸再晾晒,可以让它保存更多的鲜味物质,所以做成鲊菜才那么好吃。
    曹先生这样的富家子弟,对厨艺的了解显然没有那么精深,写不全也是可以理解的。”
    听着李逸的解释,众人这才明白茄鲞的来历和缘由。
    可直播间的观众,注意力却全都放在了《金瓶梅》上。
    “细说葡萄架,我爱听。”
    “那个木樨银鱼鲊是怎么吃的,可以展开说说吗?”
    “逸哥连金瓶梅都有所研究?同道中人啊!”
    “不要帮我们心疼流量!我们要听金瓶梅!”
    屏幕前,李逸已经将盘子里的茄子条都捞了出来,然后递给了吴垒,吩咐:“找个托盘,把它们分开,然后放去那个烤箱里,用风干功能风干,彻底风干以后再拿来给我。”
    “好。”
    吴垒接过茄子,就回身去找托盘了。
    赵金麦在一旁看着,好奇问:“逸哥,如果是你亲自做这个茄子干,会不会更好吃?”
    这些茄子干是李逸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干货,买的时候刘艺菲还在疑惑,为什么要买干茄子,却没想到是拿回来做茄鲞。
    “可能会好一点,但差距不会太大。”
    李逸解释:“茄子干这种东西,没有什么太大的技术含量,好不好吃全在于后面的处理,比如熬高汤这些。
    茄子干只要保证是四五月份的新茄子做成的,就差不多了。
    这东西很多地方都能买得到,没必要自己做。
    我买的就是赣省鹰潭的余江茄子干,质量还是很好的,和我亲手做的也差不了太多。”
    “好吧。”
    赵金麦眨了眨眼睛问:“那中午能不能炒一点我们先尝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