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14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金麦吃出了滋味,也抽出了一双筷子,和刘艺菲一起,你一根我一根的吃了起来。
    直播间里,观众们看到她们吃得这么肆无忌惮,一时间也有些震惊。
    “这么吃辣椒,真的没问题吗?”
    “辣椒这玩意儿,辣两头啊!”
    “嘴上一时爽,明早菊花开。”
    “辣椒不辣还吃个什么劲儿?”
    “炒的甜椒丝儿?”
    “看着有点好吃诶,买一瓶尝尝。”
    看着刘艺菲和赵金麦一筷子接着一筷子的吃得起劲,吴垒都有些懵了:“你们这么能吃辣的吗?”
    “这个真的不辣,你尝尝。”
    刘艺菲把瓶子递给了他。
    “不了不了。”
    吴垒看着红彤彤的辣椒丝,连连摆手:“我连老干妈都嫌辣,这种更不行了。”
    “这个还没老干妈辣呢!”
    赵金麦也向他推荐。
    吴垒见状,也有些将信将疑了起来。
    这时,一旁的黄小明看不下去了,咽了口口水上前来抽出了一双筷子:“我来尝尝。”
    夹起一丝,他尝了一口,马上就冲吴垒示意:“这个你绝对可以吃。”
    听他也这么说,吴垒终于鼓起勇气,夹起一根,吃了一口。
    紧张的表情逐渐舒展,继而化为赞叹。
    跟着,他就掏出了手机,对着瓶子扫了一下。
    滴滴!
    黄小明听到他手机中传出的声音,好奇问:“你在干嘛?”
    “我在下单。”
    吴垒嘿嘿笑道:“这辣椒我得备几瓶,下次回假,我就这么吃,吓我妈一跳。”
    说话间,李逸已经将煮好的米粉放进了锅里,开启大火翻炒了起来。
    呛辣的味道顿时飘散了出来,让一旁的刘艺菲和赵金麦忍不住咳嗽了几声。
    刘艺菲捂着鼻子问:“逸哥,你不是说这个辣椒不辣的吗?”
    “这个辣椒酱用的辣椒应该不对。”
    李逸摇了摇头,叹道:“果然还是不能怕麻烦,这种酱还是得自己熬才行。”
    不过炒已经炒了,米粉也不可能倒掉,他还是将一锅米粉都炒了出来。
    “拿盘子。”
    他回头示意,吴垒已经将几人的盘子都摆成了一排。
    每个盘子里都盛了一勺,刚好分完。
    李逸放下锅,冲他们示意:“凑活吃点吧!这现成的酱还是不太行。”
    赵金麦端起了一盘米粉,夹起了一筷子尝了一口。
    “诶?挺好吃的啊?”
    她有些疑惑。
    刘艺菲也尝了一口,疑惑的看向李逸:“这不是挺好的吗?”
    李逸则摇了摇头:“放在普通餐厅里卖,水平还算好吃,但在我这里,还不算过关。
    你们觉得好吃,是因为有我的炒功加持,如果是你们自己用这个酱来炒,味道就一般了。”
    说着,他也端起了米粉,随意的吃了一口,才说道:“我明天重新炒一份酱,再炒一次给你们尝尝,就知道什么是真正好吃的【西域炒米粉】了。”
    “好!”
    赵金麦点了点头,吃了一口炒米粉,心中有些憧憬。
    连这么好吃的炒米粉,在逸哥这里都不能算及格,那明天逸哥用自己熬的酱来炒的米粉,该得有多好吃?
    第162章 这手艺,多帅!
    吃完了午饭后,李逸就回到了餐厅外的空地,动手垒起了馕坑。
    最传统的馕坑是夯土结构的,用粘土混着羊毛砌筑而成,样子像是倒扣的宽肚大水缸。
    西域南部一些地方会选用硝土来做馕坑胚,不过到了现代,西域省大部分地区的馕坑胚,用的都是便宜、便捷的红砖了。
    李逸垒的就是这种新式馕坑。
    但虽然说是新式,只是材质略有不同,但馕坑的形态却和传统的馕坑并没有什么区别。
    他先用红砖铺了个底,然后在红砖底上抹了一层黄泥,再用其他红砖垒成了一个圆筒状的圆柱体。
    红砖间用泥浆粘连,李逸将黄泥填充到了红砖的缝隙中,尽量不留半点缝隙。
    到了该盘坑口的位置时,李逸来到了刘艺菲她们踩的第二袋黄泥堆前,分出了一半,堆成了一堆,然后拿出了一袋跑腿小哥从大兴的活羊批发交易市场送来的羊毛。
    “都来帮忙撕羊毛。”
    李逸把闲着的几人都叫了过来,让他们帮忙,一起把一团一团剪下来的羊毛撕成一丝一缕。
    “为什么要撕羊毛啊?”
    赵金麦不解。
    李逸拍了拍一旁馕坑的坑口,解释:“打馕是从这个坑口的位置,把手伸进去,把馕饼贴在里面的坑壁上的。
    所以这里会经常承受重量,打馕小伙会按着这里,或者跪在这保持平衡,所以这里要尽量牢固一点,馕坑才能用得更久。”
    “还有这种讲究?”
    吴垒撕着羊毛,赞叹:“逸哥,你是不是会说相声?”
    “说相声?”
    李逸没懂他的意思。
    “人家都说,说相声的肚子里有个杂货铺,什么都知道。”
    吴垒笑道:“我感觉你就是这样,好像什么都知道。”
    “……”
    李逸被他的脑洞搞得有点无语,摇了摇头才开玩笑道:“我这不是杂货铺,我这是百科词典。”
    说着,他就蹲下了身来,把撕好的羊毛放进了泥堆里,加了点盐水,开始搅拌了起来。
    很快,羊毛就和黄泥混合了起来,变成了一团满是丝絮的泥浆。
    赵金麦也帮着一起搅拌,一边好奇问:“逸哥,这个泥巴里放了羊毛,就能变得坚固吗?”
    “当然了。”
    李逸笑道:“这种动物毛发、植物丝线都是很坚韧的,以前没有那么多铁的时候,都是用羊毛、棉花来当盔甲的。
    包括现代也有用羊毛做的防弹背心,效果都是很不错的。”
    “太牛了。”
    赵金麦感叹:“感觉古人的好多智慧,用现代科技再研究一下,都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吴垒闻言,在一旁感慨:“对啊!我一直怀疑滑轮鞋的发明,就是借鉴了神行太保戴宗用的甲马符,戴宗说不定穿的就是世界上第一双滑轮鞋。”
    “……”
    李逸无语的看着他:“你哪怕说是高跷,我都算你有点文化。”
    “难道不是吗?”
    吴垒不服气。
    李逸叹了口气:“要真是滑轮鞋,那戴宗的外号就不应该是神行太保了。”
    “那是什么?”
    “神行哪吒!”
    “……”
    一旁的刘艺菲听得一头黑线,很是无语:“你们俩还真是能聊到一起去啊!我以为你会说没有那么好的路况呢!原来是从外号倒推的。”
    直播间观众也被这个话题打开了脑洞,纷纷发弹幕讨论。
    “我觉得有道理,我也一直怀疑轰天雷凌振是穿越过去的!”
    “哈哈!神行哪吒可还行?不过我也觉得最有可能的是高跷。”
    “怎么可能是高跷?平地上都走不稳,爬山过坎不是更完蛋?”
    “这怎么从羊毛聊到水浒传了?这思维跨度也太大了吧?”
    观众在热烈讨论,吴垒却还在缠着李逸问:“那你说,戴宗为什么能日行八百里?”
    “那是小说,是有夸张手法的,你不能当真啊!”
    李逸笑着解释:“不过戴宗是有原型的,就是宋朝一种情报传递系统,叫急脚递。
    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就记录过急脚递。
    原文是: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炫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当年宋高宗赵构用12面金牌,急调岳飞回京,就是通过急脚递传的圣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