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38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逸笑着打趣。
    “有!当然有!你当大股东!”
    绵羊开玩笑:“干脆你来当代言人,用头像当商标,肯定生意火爆!”
    “你这是逮着一只羊薅啊!”
    李逸说笑着,一边看着锅中翻着小气泡的糖浆。
    指着锅中糖浆,李逸开口叮嘱:“如果糖浆在冒泡,就说明还没到火候。
    这个阶段的糖浆温度只有105c,会持续一定的时间。
    等到它颜色开始微微变黄,气泡开始变小,冒出来的数量变少,速度变慢的时候,就算是转化得差不多了。”
    “微微变黄?”
    绵羊好奇问:“是熬到拔丝的状态吗?”
    “差不多,但会更粘稠一点。”
    李逸解释:“熬好的糖浆,会有点像麦芽糖,但更稀一点,不过要比拔丝的状态更稠,因为它用柠檬酸转化过,质地会介于两者之间。”
    “两者之间……”
    绵羊思索着,脑海中没有概念。
    李逸见状,就示意:“待会儿熬好你就知道了,你在这里看着火,我去调馅儿了,看到火候到了就喊我。”
    说完,他就来到了烤箱这边,刘艺菲正在配着五仁馅儿要用的干果,已经配满一桌的托盘了。
    看到她不声不响的配了这么多馅儿,李逸上前按了下她的肩膀:“歇一会儿吧!起来站站,别太累。”
    “没事儿,还剩一点就配完了。”
    刘艺菲不以为意:“配点干果而已,又不累,对了,前面几份配好的我让麦麦送烤箱里去烤了,差不多快好了,你去拿出来吧!”
    李逸闻言,就去了烤箱前,果然看到里面放着几个摆满了五仁干果的托盘。
    叮!
    十分钟的烘烤刚好到时间。
    李逸戴上隔热手套,就把托盘取了出来。
    这些干果的烘烤是为了烤干表面的水分和潮气,激发干果的油脂香气,尽量出香。
    烤制的效果显然不错,打开烤箱门后,一股浓郁的干果香气就涌了出来。
    核桃仁,杏仁,瓜子仁,芝麻仁,橄榄仁五种干果的香气混在一起,成为了一种奇特的浓香。
    这股浓香的气味,主要来自于橄榄仁,而橄榄仁,也是传统五仁里最为重要的一类干果了。
    它的含油量高,有着一股特殊的香气,如今一直都是按照高档零食干果来售卖的,价格最低也在两三百一斤。
    所以,很多五仁月饼的生产厂商,都舍不得用橄榄仁来做五仁月饼,都是用花生来代替。
    但花生的香气和橄榄仁还是比不了的,香度上就差了几分。
    所以,为了还原最传统的五仁月饼,李逸特意买来了最好的西山榄仁,才烘出了这股浓香。
    香气弥漫,很快就吸引了后厨所有人的注意。
    杨韶越她们已经闻着味儿过来了。
    “这是什么?好香啊!”
    杨韶越嗅着香气,好奇的打量着李逸端出来的干果。
    “这是五仁馅儿要用的干果。”
    李逸随口解释。
    “这是五仁馅儿?”
    杨韶越更惊讶了:“我吃过的五仁馅儿,根本没这么香啊!”
    “那当然了。”
    李逸笑着从托盘里拿起了半粒烤得酥香的橄榄仁,丢进了口中:“你吃的五仁月饼里,应该没有榄仁。
    榄仁是五仁月饼的灵魂,没有榄仁的五仁月饼就像是不放辣椒的油泼面,不放花椒的麻婆豆腐,完全没有灵魂。”
    看到李逸吃得香甜,杨韶越好奇的伸手也拿起了半粒橄榄仁,低头嗅了嗅,惊讶的咦了声:“就是这个味道啊!好香!这是什么?橄榄仁?”
    她打量着榄仁,有些惊奇:“我只知道有橄榄菜,还没吃过橄榄仁呢!”
    第439章 西山榄仁
    “差不多。”
    李逸笑着解释:“橄榄菜里面的橄榄,和五仁馅儿里用的榄仁,都来自一种乌榄。
    橄榄菜是潮汕地区的吃法,是用当地的老咸菜和乌榄一起熬,熬到酥化,用来佐餐。
    广府菜一般是把乌榄做成榄角,加盐和酱油腌制,当调味品用,去腥增香效果很好,蒸鱼和蒸排骨的时候放一点,会很好吃。”
    “怪不得,我就觉得这个香味有点像橄榄菜,但要香好多倍。”
    杨韶越嗅着香气,忍不住将榄仁塞进了口中,一口咬下。
    咔沙!
    酥松的口感让她微微挑起了眉毛,嚼了几下后,榄仁独特的清香迸发,她顿时就被惊艳到了:“唔!这个好香!好怪的香!有点像杏仁,又有点像松子,但要清爽好多。”
    “榄仁的香是比较特殊的。”
    李逸解释:“它的果仁里富含对羟基苯乙酮、为蛇菰脂醛素、去氢催吐萝芙木醇等等的化合物,这些都是它香味的来源。
    就是因为这种特殊的香气,榄仁才会被粤式面点归为果仁之王。”
    “真的很香!”
    杨韶越连连点头赞同,但她也有些疑惑:“这么香的干果,我以前怎么没听说过?”
    “因为产量比较少。”
    李逸解释:“现在市场上的榄仁,大多都来自桂省。
    但最好的榄仁,还是来自于粤省的增城一带。
    其中最好的就是西山地区产的西山榄仁了,就是我买的这种。
    在粤菜里,西山就是榄仁的代名词。
    一些菜单里带有西山二字的菜,基本上都是指榄仁。
    比如西山田鸡扣,西山鱼蓉羹等等,都是用榄仁入的菜。
    但榄仁的产量太低了,一颗乌榄树一年也就能产三四百斤乌榄,榄角和榄仁加在一起,收入也就一万多。
    扣掉请人来打榄,腌榄角,砍榄核取榄仁的人工费,基本上本都很难收回来。
    粤省当地经济比较发达,做点其他的都比种乌榄赚钱,所以种的就越来越少了。”
    直播间里,有粤省地区的观众发着弹幕。
    “我家就是增城的!小时候我还跟家里人上山打过榄,好辛苦的!”
    “我家现在还在种,虽然赚不了大钱,但一般不愁卖,都被提前订走了。”
    “增城种的都是油榄,没西山榄好吃,小时候亲戚有买过,我一个人就吃了半斤!结果当晚就拉肚子了!”
    “真正的西山榄真的越来越少了,我家里都是买普宁的车心榄。”
    “番禺以前也有好多种乌榄的,现在一颗都没了。”
    杨韶越一边看着弹幕,一边吃着榄仁,惋惜不已:“好可惜!这么好吃的榄仁,应该多种一些的,平时当零食都好吃啊!”
    说着,她还不忘给身旁的几个姐妹分:“你们尝尝,这个超级好吃!”
    李逸见状,就上前从中挑出了几颗最大最饱满的,放在盘子里,拿给了刘艺菲。
    “谢谢……”
    刘艺菲接过,小声道了声谢,微微笑着。
    杨韶越注意到了这一幕,忍不住嘿嘿一笑,打趣:“好偏心呀!把最大的都挑走了。”
    “人家是伤员。”
    李逸说着,一边背过身冲杨韶越比了个弹脑瓜崩的手势。
    看到李逸的手势,杨韶越顿时想起了昨晚被弹脑瓜崩的疼痛,吓得一缩脖子,不敢再开玩笑了。
    刘艺菲拿起盘子里的榄仁,仔细打量着,有些疑惑:“它怎么长这样?有点像……像……”
    她没好意思说出自己的联想。
    “像虫子是吧?”
    李逸看了眼榄仁上的纹理,笑道:“正常,它本来就长这样的,乾隆年间的《本草纲目拾遗》里就说它肉白有文,层叠如海螵蛸状。
    你尝尝就知道了,它吃起来也有点像炸干的蚕蛹。”
    “啊?”
    刘艺菲有些惊讶,随即笑道:“你这么说,我都不敢吃了。”
    “只是像而已,它本身还是干果。”
    李逸说着,上前拿起一颗,就放入了自己口中,咔嚓嚼着,吃得香甜:“你看,没什么的。”
    刘艺菲见状,也拿起了一颗,咬了一小口。
    咔沙!
    “嗯?”
    她的表情有些奇怪,疑惑的品味了下,才笑道:“酥酥的,吃起来感觉有点分层,有点怪,但你要不说像炸蚕蛹,我还不觉得像,但听你说了,我就感觉特别像了。”
    “这就是顶级榄仁的口感特点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