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43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把洗好的鱼翅和刚刚飞好水的鸡块和猪肘一起放回瓦钵里,又把蒸箱里蒸发的干贝连汤一起也倒进瓦钵里。
    随后,李逸往里倒了小半瓶花雕,将清水填至九分满,调好了盐口,就放到了灶台上。
    用旺火烧开后,他就将瓦钵换到了小灶上,用微火炖了起来。
    接下来的四个小时里,微火会用温度一点点将鱼翅煮到软烂、浓香、柔软。
    在古代,这个过程是最熬人的,因为要时刻保持微火,避免煮沸,就得靠人盯着,四个小时里都不能离开人。
    但现代的燃气灶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大节省了人力。
    因此,将瓦钵放到小灶上后,李逸就开始着手制作起了下一道菜。
    带着小张三人,李逸去到储藏室内,取了一堆食材出来。
    沈涵也跟在后方,李逸每取出一样,他都在清单上打个记号。
    看着李逸取出的食材,沈涵忍不住感叹:“为了买这些东西,我把我十几年不用的前女友都联系到了。”
    “是吗?”
    李逸笑问:“是哪儿的?浙省还是桂省?”
    “浙省。”
    沈涵笑着解释了句。
    “哦。”
    李逸笑着打趣:“那我待会儿多放点香菇。”
    在采购清单里,李逸特意要求,要买庆元的香菇。
    庆元是浙省ls市的一个县,也是人工栽培香菇技术的发祥地。
    当地栽培香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生于建炎四年的一位名叫吴三公的当地农民之手。
    据说吴三公年轻时在采集野生菌蕈的过程中,发现倒下的阔叶树皮层被刀斧砍伤的地方会出香菇。
    于是,他就在山里搭棚建寮砍树试验,最终总结出了砍花制菇的技术,传授给了当地乡亲,他也因此被后人尊为了“菇神”。
    这一过程被记录在了宋代嘉定元年的《龙泉县志》里,里面还记载了一种惊蕈术,是通过敲击震动菇木,让菌丝发育良好,但却不出菇的菇木出菇的方法。
    这种方法一直沿用了数百年,到现代也还在用。
    甚至在霓虹国的江户时代,还传到了霓虹国,被当地学者写成了一本《惊蕈录》,成为了当地菇农的增收宝典。
    而在庆元当地,香菇栽培也成了八百多年以来,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几百年里,当地的香菇也一直作为贡品,被皇室享用。
    李逸在御膳房里用的香菇,就是庆元的香菇。
    因此,李逸才特意要求沈涵从庆元买来了这种香菇。
    除了香菇之外,李逸还让他从桂省荔浦买了当地的芋头和荸荠。
    荔浦产的这两样食材,品质也是冠绝全国的。
    “别忘了我们绥宁的玉兰片。”
    沈涵拿起了架子上的一包玉兰片,冲李逸提醒。
    “忘不了,昨天就泡上了。”
    李逸拿过了架子上的一个小盆,里面是满满一盆泡发好的玉兰片。
    将食材都拿好后,李逸就回到了灶台前。
    灶台隔壁,董海强已经开始处理腊肉了。
    看到李逸带着一堆食材出来,董海强扫了一眼,忽然咦了声问:“你要做玉麟香腰?”
    “对。”
    李逸点了点头,将手中的猪肉放在了案板。
    看着李逸将五花肉切片,梅花肉切块挂糊的操作,董海强嘴角忽然浮现出了一丝略显僵硬的笑意。
    “这是我们湘省酒席定席的头碗菜。”
    他笑着冲身后的帮厨解释:“这道菜以前是曾国藩大宴士兵的菜,按照每席八人配置,一共得摞八层,每层的食材都是八块,摞成宝塔的样子。
    后来传到民间,就成了各种宴席上的头碗菜了。
    我小时候那会儿,只有到了有人婚丧嫁娶,跟家里人吃席的时候,才能吃到这个菜……”
    看着他微笑的样子,身后的帮厨们面面相觑,一时间有些懵。
    他们跟了董海强这么久,还没见董海强这么笑过。
    董海强没继续往下说,但原本严肃的面容却缓和了不少。
    看着李逸,他眼神中难掩赞许:“不容易,现在的年轻人肯做这道菜的很少了,你这小孩不错。”
    李逸听到他的话,回头看了眼,笑道:“等我做好,你尝尝看是不是你小时候的味道。”
    董海强嘴角笑意扩散了几分,点了点头:“好!”
    收回视线,李逸继续准备起了【玉麟香腰】。
    【玉麟香腰】和粤省的盆菜有些像,都是把各种食材放在一起,一起烹制的一道菜。
    虽然它的食材没有盆菜用料那么名贵,但做起来一点也不比盆菜简单。
    【玉麟香腰】一共有八层,最下面一层是炸至金黄的芋头,第二层是腌好蒸熟的五花肉。
    在五花肉的上方,是用荸荠和肥肉剁成泥,下锅炸至金黄的荸荠丸。
    再之上的第四层,是用梅花肉挂糊炸制金黄的肉块,在这道菜里的叫法是黄雀肉。
    黄雀肉上方的第五层,是用鸡蛋摊成饼皮,再用剁好的肥瘦肉馅儿铺在上面,卷成蛋筒,上锅蒸熟后,切成的斜片。
    第六层是用桂鱼混合肥肉做成的鱼丸。
    第七层则是猪腰和香菇、玉兰片混炒的腰花。
    最后的第八层,李逸打算用十二根二十头的辽参,做成葱烧海参,码在上面。
    这是一道大工程,光是八层食材的制作,李逸就花了将近一个小时。
    就在他刚要动手炒制葱烧海参的时候,沈涵忽然跑了过来,冲他提醒:“官方领导马上就到了,一会儿要过来,你好好表现。”
    正说话间,消失许久的刘威忽然带着几个穿着厨师服,身材凹凸有致的美女助理回到了后厨。
    “摆这。”
    刘威指挥着,让助理们把带来的食材都放在了后方的案台上。
    拿过几袋包装上写着霓虹国文字的大米,他拆开一袋,就倒在了盆里,开始清洗了起来。
    但在清洗的过程中,他的注意力却并不在米上,眼神不住的往门口的方向飘。
    很快,后厨门外就隐约传来了一阵说笑声。
    听到动静,刘威精神一振,清晰的动作也愈发一板一眼了起来。
    说笑声伴随着脚步声由远及近,片刻间,一行十几个公务员模样的男子就簇拥着两个笑呵呵的壮年男人走了进来。
    第492章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
    当先一位戴着眼镜,略年轻些的壮年男子,热情的引着身旁的国字脸壮年男子,来到了后厨里。
    “冯局,咱们这次一共有六个团队参与竞选。”
    戴着眼镜的壮年男子向着被他称为冯局的国字脸男子介绍着情况:“这次参与竞选的六个团队,实力都很雄厚。
    有咱们湘省本地的实力名厨,也有参加过海外比赛,拿到过国际荣誉的大厨。
    还有在国外的中餐企业传播中餐文化的厨师团队。
    所以这次,咱们是优中选优,要用最具实力的团队,为咱们的客商提供好服务。”
    冯局听着他的讲述,满意点头:“这一届的展会,是历届以来,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
    不光是咱们市官方单位重视,包括省官方乃至商务部都很重视。
    餐饮业是第三产业里最大的支柱产业,是内循环经济的压舱石。
    国内市场现在是全世界最有潜力的新兴消费市场,很多国外企业都想进来,这次展会就是个契机。
    咱们做好服务,不光能让国外企业更好的走进来,也能让咱们的企业更好的走出去。
    所以,姜主任,你得好好把关,可千万不能出岔子啊!”
    “是,我一定谨慎把关。”
    眼镜壮年男人连连点头,一边陪着他来到了后厨案台旁。
    案台后方,帮厨们都在准备着食材,忙中有序。
    冯局视线扫过一圈,最后落在了正在全神贯注,仿佛所有注意力都用来淘米的刘威身上。
    “这位是?”
    冯局抬手指了下他。
    姜主任见状,赶忙上前介绍:“这是刘威,咱们竞选团队其中一个团队的主厨。
    他在高端餐饮方面比较有发言权,他在魔都和京城开了两家高端餐厅,都有米其林一星的评级。”
    “嗯。”
    冯局点了点头,随即迈步走到了刘威的身前,笑问:“师傅,你今天打算做什么菜?”
    刘威听到他问话,这才停下了手中洗米的动作,淡然说道:“菜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炒菜可以填饱肚子,乱炖也能。
    但我相信,吃饱肚子绝对不是这次展会晚宴的目的。
    这次会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前来参加晚宴,这是一次展现我国餐饮文化的绝佳机会。
    所以,我打算借这次机会,向外宾展现一个立足传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求变的新的文化形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