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72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曾顺紧锣密鼓的做了个试播片,李逸看过之后,就让刘晓丽找央视购片部负责人谈了。
    刘晓丽对此有些忐忑,因为她很清楚央视购片的标准都很高。
    虽然曾顺剪的试播片看起来还挺像那么回事儿,但这说白了还是一部拍全国老百姓吃饭的纪录片。
    这种片子,央视能要么?
    然而,她的担心在把试播片给央视购片部主任放过以后,就烟消云散了。
    购片部的焦主任在刚开始看的时候,还有些心不在焉,但看到一半时,他就坐直了身子,凝气精神,连眼睛都不眨了。
    等到片子放完之后,他才意犹未尽舒了口气,问:“还有么?”
    得知剩下的内容还在制作,他就马上把同事叫来一起又看了一遍。
    这还不算完,在看完之后,变得激动起来的同事又叫来了其他同事,还有几个部门的领导。
    几十号人围在放映室里,又看了两遍,一边看一边赞叹。
    “厉害啊!这构图,这文案,有水平。”
    “太有生活气息了,这就是到群众中去啊!”
    “给我看饿了,这个真可以。”
    “诶?一套不是早就说想丰富一下节目内容了吗?这个就可以啊!”
    “我觉得可以,之前我打报告说想放些纪录片,但领导说都是引进的片子,以前放过,观众认为没意思,要是这个,观众肯定爱看。”
    “民以食为天嘛!不过这个拍得确实好,要是后面的内容都能保持这个水平,绝对可以撑起来收视率。”
    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刘晓丽既兴奋又疑惑。
    这片子真有那么好吗?
    经过一番讨论后,焦主任给刘晓丽报了个价,一套的负责人还找到刘晓丽询问后续打算拍摄几季,他打算新开一档栏目,专门放映这部片子。
    要是制作资金方面有困难,台里也可以投资。
    面对着这些天上掉馅饼似的条件,刘晓丽一时间有点被砸懵了。
    她不敢答应,用上厕所当借口,来到卫生间外,给李逸打了个电话,讲了下这边的情况。
    李逸对此倒并不意外,听完后就表示:“那就签呗!”
    但刘晓丽却依然感觉有些不真实:“能签吗?这里面不会有什么坑吧?人家央视专门为咱们的片子开个新栏目?我怎么不敢相信呢?”
    李逸听乐了,笑道:“你就在央视大楼里怕什么?”
    “这条件也太好了点吧?”
    刘晓丽赞叹连连。
    “这不是好事么?条件好说明咱们的作品好,说明央视的人慧眼识珠。”
    李逸说笑了几句后,就表示:“合同你放心签吧!就跟他们说,这片子我们计划拍三季以上,同类型的片子三部以上,保证不低于试播片的质量。”
    听他这么说,刘晓丽这才放下心来,回去签了合同。
    而签订合同之后,央视这边也紧锣密鼓的准备了起来。
    半个月后,周六,刚好是端午节,央视一套也正式开启了《舌尖上的华夏》第一次的全国首映。
    第844章 收视率大爆!
    郝仁加完班回到出租屋已经快十点了。
    把外卖放在桌上,他先脱了个精光,只穿着条内裤,就坐在椅子上,寻找起了下饭的节目。
    每次吃饭,找一部心仪的电视剧,一部好看的综艺,或者一部新番下饭,已经是他的习惯了。
    这样可以让他在陌生城市的夜晚里,有种被陪伴着的温暖。
    但找了半天,他都没找到一部能看的新番,在追的几个节目和新剧也都没更新。
    难道又要重看一遍上一季《中餐厅》下饭?
    想到上一季《中餐厅》,他忽然想起了中午在群里刷到的一张截图。
    那是李逸发的一条微博,微博里说,他制作的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华夏》,会在今天晚上的央视一套首播。
    郝仁看了下时间,好像差不多就是这个点儿。
    这个得看一下啊!
    翻箱倒柜的找出了电视机遥控,换上空调电池,他打开了从入住以后从来没看过的电视,找到了央视一套。
    上一季《中餐厅》是他最喜欢的节目了,重看过十几遍。
    每次找不到合适的下饭节目,他都会把《中餐厅》翻出来,随便挑一集,进去就看,从不会失望。
    他一直在等新一季《中餐厅》的拍摄,但没等到《中餐厅》,却等来了《舌尖上的华夏》。
    这部纪录片他早就听说了,但一直没怎么关注过。
    他向来认为,术业有专攻,李逸既然是个厨师,就应该好好做菜,而不是跑去拍纪录片。
    而且,美食怎么拍纪录片?
    在他的印象里,纪录片都是那种用冷峻的视角拍摄自然,人文,动物,像是造物主俯瞰整个世界一样,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
    当然,这只是他的印象,他唯一看过的纪录片,就是小时候的动物世界。
    除此之外,他几乎不怎么看纪录片。
    所以,对于这部美食纪录片,他根本没什么概念。
    当纪录片开始播放的时候,他甚至以为是在放广告,直到刘艺菲温柔的声音从电视中传出时,他才知道原来纪录片已经开始了。
    “华夏拥有着众多的人口,也有着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
    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
    任何一个国家,都没用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随着刘艺菲不疾不徐的讲说,华夏大陆的山川湖泊逐一出现。
    但宽广的视角只是匆匆一掠,很快就收回到了细微处。
    沉甸甸的麦穗,树上繁密的蘑菇,湖水中潜藏在翠绿的荷叶中的莲花,红彤彤的辣椒……
    看着一样样闪过屏幕的食材,郝仁忍不住耸动了下喉结,随即就伸手把外卖拿到了面前。
    紧跟着,像是在配合他一样,屏幕中的画面切换到了刚出锅的茭白炒肉丝上。
    随后就是油煎马鲛鱼,水煮花蛤,炸藕夹……
    一道道美味的菜肴出现在了屏幕上,郝仁一边看着,喉咙一边剧烈耸动,解外卖塑料袋的动作也急躁了起来。
    这商家绑的袋子怎么这么紧?还让不让人吃了?
    等到屏幕中出现了清炒笋片时,他再也忍不住了,猛一用力,就把塑料袋撕开了。
    一把掀开外卖盒,他抽出一次性筷子,往桌上一戳,把筷子叼出,丢开包装袋,就往嘴里扒了一大口饭。
    舒坦了!
    大口嚼着,他盯着电视屏幕,眼睛眨也不眨,看得认真。
    原来这就是美食纪录片吗?
    好看啊!
    下饭简直无敌!
    与此同时,全国范围内,电视机前正有无数观众,都被播映的内容吸引了注意力。
    美食永远是受众最广的内容种类之一,永远都不会缺观众。
    当一份份热气腾腾的食物出现在电视中,哪怕是三岁小孩,都被馋得口水直流。
    与此同时,在央视的数据监控中心,大屏幕上也在实时显示着当前的收视率。
    屏幕显示,从《舌尖》一开播,央视一套的收视率就像是坐上了火箭,开始匀速攀升,很快就破了1%。
    要知道,对于央视这种覆盖全国的频道而言,哪怕是1%的收视率,都已经相当恐怖了。
    就连八点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也就不到2%的收视率。
    对于一部纪录片来说,开播就破1%,这已经属于大爆了!
    但这只是开始,五十分钟的第一集播映时间内,整个频道的收视率都在持续上升。
    等到第一集播映结束时,收视率已经逼近2%了!
    看到这个数据,央视后台所有人都心中大定。
    这片子稳了!
    此时的华夏大地上,无数人的手机都开始叮咚响了起来。
    各个微信群里,都在热烈讨论着刚刚结束的节目。
    “你们看一套的那个纪录片了没?感觉很好看啊!”
    “给我看馋了,大半夜的起来煮了包泡面!”
    “居然有我们鄂省的藕汤,导演很懂行啊!”
    “你们都不看新闻吗?这是李逸拍的,就是那个去年爆火的厨师。”
    “是他拍的?那怪不得这么好看,人家是专业的啊!”
    与此同时,各个平台上也有无数网友聊起了这档节目。
    播映结束后不到二十分钟,“舌尖上的华夏”就迅速窜上了热搜。
    热搜下方,很多网友都在兴奋的讨论着。
    “这种专门介绍美食的节目我还是第一次看诶!好有意思!”
    “终于有人拍我们华夏的美食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