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临安城美食录 第1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沈小七:“……”他家阿郎审美就是独特!
    蒸好的寒燕分成豆沙版和传统版,一个礼盒放六只,取“六六大顺”之意,供食客们任意选择——当然,都是正常的飞燕形状,只不过豆沙版的寒燕为了能装下更多馅料,个头稍大而已。
    至于小猪豆沙包,还是关起门来自己吃比较好。
    原以为本朝人民会更偏爱传统风味,却没想到豆沙版的寒燕销量更好。
    “没想到这东西加了馅料更好吃,从前怎么没想到。”
    有人附和:“是啊,从前怎么就没想起来呢!”
    豆沙版本的销量太好,对比之下传统口味就显得有些门可罗雀,不到半日就被豆沙版甩开一大截。
    为了让两种寒燕同时售出,林稚只好稍稍调下价格,把它们混合着卖。到了傍晚,总算将两种寒燕都卖了出去。
    沈小七捧着自己挑出的那碗豆皮豆沙,假装抹泪道:“早知道我就多挑出一些了!”
    将入夜时,孟琼舟迈进林氏食铺。
    林稚和沈小七正在吃暮食,看见那抹熟悉的绯红衣袂,沈小七把头扭到一边,林稚则放下筷子,“孟少卿可是来用暮食?”
    孟琼舟看了看他,道:“来买礼盒。”
    林稚“啊”了一声,弯了弯眼睛:“孟少卿来得太巧,寒食礼盒一炷香前刚好卖完。”
    孟琼舟垂下眼帘,瞧见食案上那几只小猪,“不是还有吗?”
    林稚:“……”
    救命,孟琼舟要吃小猪豆沙包!
    确定对方没在和他开玩笑,林稚忍俊不禁地给他装好。
    “……孟少卿请拿好。”
    不愧是长了个二十一世的胃,一眼就相中了二十一世纪的食物!
    作者有话要说:
    不光相中了二十一世纪的食物,还相中了二十一世纪的人
    1“麦粥”和“冻姜豉”做法参考《边缘历史》
    第27章 太庙祭祀
    为期三天的火禁眨眼结束,很快,清明就要到了。
    林稚拿着火折子,边点燃柴火边和沈小七闲话家常:“听说每年清明寅时,官家都会让几十个小太监围在一起钻木取火。”
    “钻木取火?怎么钻,怎么取啊。”从来没听过这些新鲜事的沈小七一脸好奇。
    “就是用削尖的枣木橛去钻干透的榆木疙瘩,利用摩擦生热钻出火星子,慢慢地火苗就燃起来了。”
    “摩擦生热”对沈小七来说是个陌生词汇,但他很好地理解了其中含义,咧着嘴念叨:“榆木疙瘩……那得多难钻出火苗来啊。”
    “确实很难。”林稚顺着他的话道,“不过宫里有那么多人,总会有一个成功的。最后成功的那个人能得到一笔丰厚的赏赐,因为他为皇家带来了新火。”
    沈小七才不管什么新火不新火,那些对他来说都太过遥远。
    忽然想起几年前的往事,他道:“宫里月钱多,当初我还想过要不要去当个太监玩玩,现在看来,幸亏没去。”
    没想到他还有这么一出人生经历,林稚笑道:“你要是真当上太监,可就不是‘玩玩’那么简单了。”
    眼见对话往“当不当太监”的路上越跑越偏,林稚连忙把话题拉回来,“不知道今年的新火钻得怎么样了。”
    沈小七边擦地边道:“阿郎想这些做什么,反正和咱们没关系,又不会把新火分给我们。”
    林稚淡淡一笑,觉得也是。想这些做什么?不如想想一会儿祭祖扫墓的事。
    今日休沐,孟琼舟习惯性早起,随手拿起书架上一本古籍翻阅。
    不知看了多久,忽然瞥见一句“稙稚菽麦”,视线在这几个字上停留许久,直到陈平的话打破心绪。
    “阿郎,肖都知来送今年的金莲烛了。”
    每年火禁结束,皇家会用新火点亮许许多多的蜡烛,名曰“金莲”,送到宗室亲贵和文武大臣家中,以示薪火相传、关怀群臣。
    有资格得到金莲烛这一赏赐的,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都知肖继才是官家身边的红人,每年都负责分送金莲烛。
    孟琼舟点点头,放下书本,“请他进来。”
    不多时,一个身穿宦服、约莫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捧着一盏罩着琉璃灯罩的红蜡烛走进来。
    “小底参见孟少卿。今年的新火已燃,烦请孟少卿收好。”
    五品以上穿红着紫的官员平均年龄不会低于四五十岁,很少有人像孟琼舟一样,不过二十五六便位居高位,前途无量。
    见惯了一众大腹便便的糟老头子,冷不防看见孟少卿这样俊美不凡的郎君,肖继才觉得自己的眼睛都得到了休息,连带着吉祥话都多说好几句。
    什么“积厚流光”、“百世不磨”,一连串吉祥话不要钱似的响在耳边。孟琼舟波澜不惊,颔首道:“有劳肖都知。”
    陈平上前接下新火,塞过四枚八宝联春金银锞子,一番客套过后,肖继才美滋滋地甩着袖子离开了。
    陈平小心翼翼将金莲烛收好,准备像往年一样安置于烛台,正要动作,却听孟琼舟道:“去给林氏食铺送一份。”
    仿佛早就料到孟琼舟会这么说一样,陈平默默应下,心道:“看来阿郎是真的很喜欢林小郎君做的吃食啊。”
    林稚还不知道自己即将得到“和他没什么关系”的新火,已经坐上了出城的马车。
    清明是回乡扫墓的日子,街上一色的青色车幔,浩浩荡荡,全是去郊外祭祖的人。
    马车、骡车一辆接一辆,好不热闹,一个冷清清的节日,愣是被他瞧出了几分热闹的氛围。
    原身宗族被父亲所累,连个衣冠冢都没有,林稚想祭拜都找不到地方,只好吩咐马车停在一处太庙前。
    太庙里人不多,他把提前买好的麦饼和乳酪摆在香案上,恭恭敬敬地献上三柱香,寻了个蒲团跪坐下去。
    这具身体五岁之前的记忆都太过模糊,只能从一点零星残影里拼凑出零碎的快乐片段。
    虽然快乐,但也遥远。
    他想了很久也没想到该对原身的父母说些什么,最后硬邦邦在心里憋出一句:“下辈子一定要做个好人。”
    做个好人,好好活着。
    仿佛是听到了他的祝告,三支线香安静地燃着。
    此情此景,林稚不可避免地想到远在异乡大陆的亲人,他的母亲和外祖父。
    现在他能去哪里为他们上柱香呢?
    想着想着,他微微红了眼眶。
    来祭祀的人大多会去自家祠堂,很少有人会来太庙,包括林稚在内,偌大的庙宇里只有零星四五个人,寂然无声。
    直到有哭声打破这份宁静。
    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小姑娘正捂着脸嘤嘤哭着。
    小姑娘打扮得十分花枝招展——或者说,太花枝招展了,让人看一眼就能猜到她的职业。
    因着这份猜测,站在她身边的几个人漠然而立,不为所动。
    林稚从悲伤的情绪里抽离,微微叹了口气,上前几步,从怀里掏出一方帕子,递给了那个小姑娘。
    自从那天忘带手帕被孟琼舟逮个正着之后,他就一直随身携带一条帕子,以备不时之需,却没想到在这种场合派上了用场。
    那小姑娘正捂着鼻子抽抽噎噎,见自己面前突然凭空出现一条手帕,好半天才反应过来,抬头看向林稚,边哭边道谢:“多、多谢小郎君。”
    林稚摇摇头:“不过是举手之劳,小娘子莫要伤怀了。”其余的话他没再多说。
    那小姑娘擦干净眼泪,没过多久便离开了。
    等到庙里的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林稚又重新续上三柱香,恭敬地拜了拜。
    正准备起身走人,没成想跪坐太久,两条腿发了麻,一个没留神就往前栽了过去。
    他心说完了完了,初吻要献给太庙的地板了!
    谁知突然被人环住肩膀,用力向后一带——林稚跌进了一个温暖坚实的怀抱。
    孟琼舟低头看着他,皱眉道:“哭了?”
    作者有话要说:
    抱了!
    第28章 奇葩碰瓷
    “没有!”
    顾不得这个靠在别人怀里的尴尬姿势,林稚出声反驳,可惜眼角余红未消,这话说得实在很没有说服力。
    “好吧。”他投降道,“只是有些思念母亲。”
    孟琼舟没有说话。
    盯着对方沉郁的面色,林稚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尽管此母亲非彼母亲,可他现在的身份是罪臣之子,怎么能当着一个四品京朝官的面说这种话!
    他连忙从孟琼舟怀里退了出来。
    离开那莫名灼人的热源,林稚冷静下来,又分析一番,脑子清醒了许多:自己现在是罪臣后代没错,可是孟琼舟并不知道此事啊?。
    所以,他刚刚说的“思念母亲”这句话没有任何问题。想到这里,他稍稍松了口气。
    刚要说些什么缓和一下气氛,就见孟琼舟不知何时已经举起三柱香,神色恭谨地插*进方才进香的香炉里。
    他这是……在给自己的母亲上香?
    林稚讶然。
    他不过是让孟琼舟多吃了些饭而已,对方竟然愿意做到这种地步,孟少卿真是一个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
    等孟琼舟施完礼,林稚发自内心地向他道了谢。
    “不必。”顿了顿,孟琼舟又补充一句,“别难过。”
    林稚轻轻笑了一下,摇了摇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