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临安城美食录 第8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旁的孟淮安道:“阿娘,这就是您有所不知了,七皇子可是小郎君酒楼的常客,柿饼这件事,多半是他告诉小郎君的。”
    林稚笑了笑,不置可否。
    “原来如此。”秦夫人道:“七殿下虽素来喜好品鉴,但也挑剔,不是什么吃食都能入得了眼的。”
    “能让这位殿下做了食店常客,林小郎君果真不一般。”
    “说到挑剔。”孟淮安挑眉道,“兄长不比七殿下挑食多了?还不是天天去林小郎君那里。”
    秦夫人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道,“是啊,阿舟也是。”
    林稚不自然地咳了一声,岔开话题:“前几日托孟郎君给夫人和小郎君带回了些小食,夫人和小郎君吃着可还适口?”
    “我喜欢得紧。”秦夫人笑道,“特别是那糖炒栗子,油润香甜,不干不噎,比往年在马记从食那里买的还好。”
    “还有那蜜煎金橘和糖葫芦!”孟淮安在一旁补充。
    见他们吃得好,林稚放下心来,“过几日我再做一些,给夫人和小郎君送去。”
    秦夫人笑着说好。
    “阿舟近日公务繁忙,不然的话,小郎君直接给他便是。”
    在秦夫人面前提孟琼舟,林稚莫名有点不好意思,“孟少卿夙夜为公,很值得敬佩。”
    “嗯。”秦夫人点点头,故意逗他,“也很值得喜欢。”
    看见对面小郎君微微发红的面色,秦夫人以手掩唇,开怀一笑。
    阿舟太闷,从小就逗不起来;小安性子活泼,自己就能逗自己,没什么成就感;林小郎君这种脸皮子薄的,逗起来最合适……
    秦夫人像打量新妇一样打量着林稚,觉得挺满意。林小郎君个子高,皮肤白,长得好看,还做得一手好饭,没什么地方不好——就是瘦了点。
    她语重心长道:“小郎君可要多吃些饭食。”
    林稚温声应下:“是。”
    话音刚落,不远处梵音响起,讲经活动要开始了。
    秦夫人笑道:“我去听听经文,小郎君自先逛着。”
    林稚叉手行礼。
    秦夫人和孟淮安离开之后,林稚带着沈小七他们看了一会儿击球剑舞的庙戏,见佛塔前排了一串长队,有些好奇地走过去。
    问了队伍末尾的男子,原来是在求签。
    林稚问:“这签子可有分类?”
    “不分的。”那人道,“姻缘、家宅、事业、功名,排到哪个算哪个,也不必担心签不准——今日来的可是无尘大师!”
    林稚倒不知道无尘大师是谁,只觉得这种像开盲盒一样的求签方式挺有意思,当即也去队伍后面排着了。
    “我排排这签子,你们若是觉得无聊,可以先去别处看看。”他对沈小七他们道。
    没想到对方三人也在他身后排了起来。
    “我们也想看看签文!”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林稚笑道:“好。这样也好。”
    过了片刻,轮到他了。
    那无尘大师从签筒抽出一支,低头一看,竖起手掌道了声“善哉”,把签子递给林稚。
    林稚看过签文内容,手掌合十,微笑着还了一礼。
    身后排队的阿青阿蓝也很快抽到自己的签文,都是上上财签。
    阿蓝笑道:“近日酒楼生意红火,这签确实很准。”
    沈小七却哀嚎出声,“我怎么抽了个下下签!”
    林稚拿过一看,上面写了“一寸相思一寸灰”,确实是姻缘下下签。
    阿青看了一眼,随口道:“不是财运下下签就行。”
    沈小七或多或少得到了一丝安慰。
    几人又看向林稚,“小郎君,你抽的是什么签?”
    林稚微微一笑,想起自己那句签文——“风弄竹声,只道金佩响;月移花影,疑是玉人来。”
    姻缘,上上签。
    作者有话要说:
    1签文是从百度上看来的
    第81章 九宫格锅
    林稚把提前包装好的糕点盒子递过去, “李小郎君拿好,当心沉。”
    福娃笑盈盈地接过,“多谢店主郎……怎么这么沉?”
    除了对方定了六盒糕点, 叠起来沉,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用来包装的礼盒沉。
    和前朝相比, 本朝的纸张价格已经便宜许多,各类商铺门店不乏开始用精贵的纸张来包装自家货品, 以此作为卖点。
    像林稚卖的这种精致糕点,就更需要好好包装一下了。
    去纸市挑了些质量过关的硬纸, 让店铺老板制成礼盒,再染上素净典雅的颜色——这活儿就不必劳累郭画匠再画图样了, 不然造价实在太高。
    这样制作而成的礼盒高端大气, 拎在手里颇有分量,但是六个拎在一起, 就有点沉了。
    林稚道:“我帮小郎君提到马车上。”说着就要提起一盒。
    却被福娃拦下,“店主郎君不必, 不必。”
    “虽然有点沉,但我还是能拿动的。”福娃说完,深吸一口气,把六个礼盒都拎了起来。
    大抵这个年纪的小孩身上都有点不服输的劲头,林稚能理解, 更何况看对方膘肥体壮的身形, 是该好好锻炼一下,便也没拦着, 只送他到了马车前。
    车夫搭手把六个糕点礼盒放进轩车, 福娃空了手, 瞥见酒楼门口草把子上晶莹剔透的冰糖葫芦,又有些心动,问林稚道:“不知哪个口味最好吃?还请店主郎君推荐推荐。”
    “当然是冰糖山楂,酸甜可口。”林稚道,“新出的冰糖金橘也很不错,味道没那么酸,偏甜了些。”
    “小郎君喜欢哪种?”
    福娃左思右想,只觉哪种都好,酸的也喜欢,甜的也喜欢,“一样来一串吧。”
    林稚就知道会这样,笑着给他抽了两串,“小郎君若一次吃不下,记得别放屋里太热的地方,否则糖就化了。”
    “能吃得了!”福娃接过那两串糖葫芦,付过银钱,喜滋滋地说道。
    目送对方的马车慢慢驶远,林稚把防尘罩子重新扣到草把子上,拍了拍手,回到庖厨。
    他们四人一向随意,谁得空谁就做饭,看着正在切菜丝的阿青以及忙里忙外的阿蓝,林稚拿刀剁起了猪肉。
    猪肉剁成肉糜,分次加入葱姜水,顺着一个方向搅上劲儿,挤出丸子,下锅开煮,等煮到汤水表面上浮起一层油脂浮沫了,再把丸子捞出来。
    另起砂锅,放切好的豆腐片,放高汤,再把猪肉丸子下进去。
    “千炖豆腐万炖鱼,煮得越久越好吃”,多煮一会儿,煮到豆腐用筷子一夹即断,猪肉丸子里的油脂融化在汤里,就能吃了。
    掀开盖子,放一小把烫熟的蒜苗,原本稍显清淡的豆腐丸子瞬间鲜亮好看起来,再撒上海米、点上芝麻油,盐和胡椒调味,砂锅豆腐丸子就好了。
    盛出一碗,林稚先喝了一勺汤,鲜美可口,胃口就此打开,这才开始吃起嫩滑的豆腐和细腻的肉丸子。
    “这肉丸子吃起来似乎格外弹滑。”阿青一本正经地问,“小郎君是不是捶了它?”
    林稚觉得“捶了它”这个形容听起来很喜感,没忍住笑出来,笑完才道,“嗯,确实捶了。剁肉糜之前用刀背捶了一遍,剁完肉糜还摔了几下。”
    阿青一本正经道:“难怪。”
    吃过午食,剥了一小盆用来做栗子酥的栗子,估摸着快到时间,林稚用皂荚洗净手,去西市铁匠铺取前些日定好的锅子。
    让他惊讶的是,人们对火锅的接受速度比想象中快多了。
    不仅知道哪种锅子最适合涮哪种涮品,还能根据不同涮品调出各式蘸料,比如鸭血要蘸干碟、虾滑要蘸海鲜汁、羊肉片裹着芝麻酱最好吃……
    林稚觉得,原先对于“锅子太多会眼花缭乱”的担心完全就是多余的!这才让铁匠把之前没定成的子母锅、九宫格锅都赶制出来。
    看他来定了这么多锅子,就知生意不错,铁匠也产生一种与有荣焉之感,“那日我也去小郎君店中吃了一次火锅,啧,带劲得很!特别是那芥辣锅子,够味儿。”
    林稚挑眉笑问:“您爱吃辣?”
    铁匠挺起胸脯,“无辣不欢!”
    “那您肯定喜欢这九宫格锅。”林稚笑道。
    “哦?”那铁匠来了兴趣,一边给他运锅子一边道,“小郎君说来听听。”
    “这种锅子的锅底以麻辣为主,分为九个大小不同的格子,每一个格子受热程度不同,所涮的菜品也就有所不同。中间格子火力最旺,适合放鸭肠、猪肚、喉片之类的涮品。”
    林稚指了指手边的一个锅子,“边上的格子名曰四角格,火力最小,适合炖煮时间长的涮品,比如鸭血和柔鱼。”
    那铁匠都被他说馋了,“小郎君好口才!等过了忙人的这阵子,定要去好好尝一尝。”
    临近年关,商门百铺都得忙上一阵子,林稚深有体会,微笑说了声好。
    买回来的锅子先仔仔细细清洗一遍,免得里面残留的铜铁等物吃进去中毒,当天晚上便上新了这子母锅和九宫格锅。
    与鸳鸯锅相比,子母锅的优势在于汤汁不容易互相混淆,适合真正想吃两种口味锅底的人。
    而据林稚观察,不“真正想吃”两种口味锅底的人——年轻的小情侣们,大多还是喜欢点鸳鸯锅。
    究其原因,大约和七夕节的“情意绵绵”一样,沾了名字好听的光。
    所以当初是谁给鸳鸯锅起名叫“鸳鸯锅”的?要让林稚来取名,大约只能叫太极锅或者八卦锅。
    回过神来,他把与那铁匠所说的九宫格锅的作用,又向食客们介绍了一遍。
    或许因为大宋人民无辣不欢,又或许因为这九宫格锅新颖奇特,今日来店内吃饭的食客,竟全点了这九宫格锅,且都是加麻加辣版本。
    一进门来,听到的全是此起彼伏的抽气声。
    看了一圈店内众食客的情状,程令宜直摸不清头脑,“这是怎么回事?”
    那日结亲宴上对方说月试结束就来,还真是说到做到。
    林稚迎他,“今日新上了加麻加辣的火锅,程小郎君来得正是时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