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天朝仙吏 第73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飞天入地了。
    有十来人没能登天门,渡幽桥,他们身上的金光就消失不见,失去了接引之力。
    失败者无不跪倒在地,伤心欲绝。
    观礼之人,有人幸灾乐祸,也有人扼腕叹息。
    楚尘作为观礼之人,他并不在此列之中,恰恰相反,此刻的他,整个人沉寂不动,脸上古井无波。
    太山乃是神仙之府,天地人三界交汇之地,上通南天门,下通幽冥地府。
    在天朝仙庭祭祀之际,天地交融,乃是最好的悟道之地。
    楚尘没有浪费机会,观礼之际,神游天地,感悟大道。
    第一时间感悟的是“太山之力”。
    习得师门超品法门后,楚尘点化“腿元君”,觉醒超品大神通【太山神腿】。
    这“太山”便是东岳泰山。
    身处东岳泰山,又是封禅之际,楚尘盘膝在地,双腿沟通泰山,感受到天下第一山的伟岸神力,【太山神腿】神通隐隐蜕变着,潜移默化间,越发神妙。
    当然,更令楚尘惊喜的是,他隐隐间似乎顿悟了。
    此刻在天地交汇,大道涌现之际,他有所悟,进入了玄妙境界,对参悟不透的【天信印】有了不同的理解与感悟……
    第766章 新帝登基!年轻的优势
    当初在云州玉琴山秘境,楚尘击杀神秘虫修分身【庚金甲虫】,助攻斩杀大神通妖族三目金狮,心庙显现了【天髓灵文十二印信诀】中排名第一的【天信印】秘法。
    只可惜,楚尘大道感悟稍有欠缺,未能参悟这门法印神通。
    这情况对他来说相当少见。
    心庙显现的所有法门皆是心诉神传,相当于一座万法传承宝库。
    楚尘是开悟之人,天生悟性极高,心庙又能增益悟性,平时只要是心庙显现的秘法,基本上是无往不利,很快就能参悟透彻,将其掌控。
    唯独在参悟【天信印】上遇上了瓶颈,迟迟没能参悟“天之道”。
    此番,灵威帝率领群臣超脱离世,天地大道法则涌现,形成一股强大的压制之力,阻挠他们飞天入地。
    对于灵威帝与群臣而言,天地法则是他们封神的阻力,封印了他们的法力神通,他们只能燃烧功德金光、功行,步行登天门,渡幽桥,一朝“生死”,极为残酷。
    不过,对于观礼之人就是一桩机缘,有望感悟大道,增进道行。
    半炷香功夫。
    盘坐在席位上的楚尘悠悠醒来,脸上满是欣喜与满足。
    一睁眼,他便见自己席位周围划了一个圈,隐隐有一股强大的禁制之力笼罩。
    “凌霄,收获如何?”
    耳边传来了玉楼真人的神识传音。
    紧接着,观礼席主座的玉楼真人打出一道法诀灵光,楚尘身边的金圈应声消失不见。
    楚尘见状,当即明白他席位上的“金圈”是玉楼真人的手笔。
    “多谢玉楼前辈为我护法,此番收获极大。”
    楚尘恭恭敬敬作揖行礼,心中很是感激。
    悟道机缘难得,让人坏了好事,哭都没地方哭去。
    此番无意间进入了“顿悟”状态,他收获极大,一举窥得“天文”,对“天之道”有了初步的感悟,道行大涨。
    回去后,他有信心修成【天信印】,神通大涨,收获之大,超乎他的想象。
    “那就好。”
    玉楼真人满意地点头,脸上满是赞许之色,当初,邀请楚尘观礼封禅登基大典是他推荐,此番算是给他长脸了。
    观礼席上的朝廷诸公,仙庭高功以及一众大神通修士投来目光与神识,一个个满脸羡慕之色。
    观礼封禅,大多数人皆有所感悟,道行有所精进,不过进入“悟道”状态的人却是不多。
    道行修为越高深,“悟道”机缘越发难得,可遇而不可求。
    每一次“悟道”,对大神通修士而言大有裨益,甚至发生某种质变。
    众人之中,最为感慨的莫过于东海十三太子敖东以及玉霞娘娘了。
    十三太子敖东脸上满是落寞之色,即便他对楚尘存在敌意与偏见,不过时至今日,他也不得不承认,楚尘的确很优秀,是人中龙凤,是真正的灵根仙苗。
    同样是观礼封禅大典,他有所感悟,道行有所精进,心中就颇为欣喜了。
    可人家却是进入了顿悟。
    虽不知参悟了什么,不过只要能顿悟,不管如何,对修行一道都是大有裨益。
    身为先天神灵后裔,刚突破大神通境界,面对身为人族的楚尘,他天赋异禀,有着不小的优势。
    可是亲眼见证楚尘顿悟,好强心旺盛的十三太子敖东不由心生紧迫感,浑身不自在,不得不承认一个残酷的事实。
    现在都压不住,以后想必拍马难及。
    玉霞娘娘心中亦是打翻了五味瓶,心思极为复杂。
    身为东岳府君之女,先天神灵后裔,她虽不怕得罪人,不过因为一件小事,得罪这么一位仙途广大的仙苗,那无疑是一件极为愚蠢的事。
    想到这,玉霞娘娘心中越发庆幸当初做事留一线,没有彻底得罪死人。
    十三太子敖东、玉霞娘娘心思复杂,不过场面事却也没有落下,纷纷向楚尘道喜。
    与此同时,观礼席上一众大神通修士也纷纷神识传音祝贺。
    “楚道友,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
    楚尘向四方道友作揖行礼,场面极为热闹。
    正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
    楚尘这边遇上了喜事,可有人却是颇为不幸。
    此番封禅大典,四百多人因天朝仙庭推举得到了“玉诏鬼符”,不过有十九人因为功德金光、功行不够,失去了接引之力,没能飞天入地,功败垂成。
    观礼席上的众人议论的话题很快回到了飞升失败的“十九人”身上。
    “诶,飞天入地又变难了,所需功行越来越多,真是令人头痛。”
    “谁说不是,上次五千五百道功行就能入幽冥地府封神,眼下有人五千六百道功行都没能渡过【通幽桥】,保守一点估计,下次恐怕要六千功行才能渡过【通幽桥】。”
    “天门就更难了,四品仙官神将,九千功行都没能登上天门关,唉,下次四品仙官神将恐怕得一万功行才行,以后没有一万功行,别妄想一步登天。”
    “唉,太难了,我眼下功行不知积累了多少,没舍得测,想来不过四千出头,想要飞升天庭,谈何容易。”
    ……
    楚尘默默听着一众大神通同道议论,心中颇为感慨。
    修仙界有秘法推演自身积累的功行,不过需要花费不小代价才能推演,一般人不会频繁推演。
    楚尘身怀心庙,随时都能窥得自身积累的功行,心中门清。
    眼下,他总功行两千三百道。
    在大神通修士中,属于积累功行偏少的。
    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不行,积功累德不够。
    恰恰相反,他所修功行极为丰厚,他从区区一道童修炼至大神通境界,只花费了区区十年,能积累两千多道功行,已经是非常惊人的了。
    毕竟,他前几年只是一位小修士,每日忙忙碌碌,兢兢业业,积累的功行并不多,直到跻身五品道行后,他积累功行的速度这才快了起来。
    除了主政一方,每月三十道功行外,斩妖除魔,破获大案,收获极大,功行蹭蹭涨,他积累的功行远超同道。
    故而,听着观礼席上同道们感慨“登天太难”,楚尘并没有太多共鸣与焦虑。
    原因无他,年轻就是最大的优势。
    观礼席上,大多数大神通修士年纪都超过了两个甲子,身怀大神通修士后,有能力抵御劫数,道行修为不至于大幅倒退,不过劫数加身,功行会不断亏损。
    历经一次劫数,功行就会损失一波,不容易积累。
    更别说,天朝仙庭的仙职一个萝卜一个坑,僧多粥少,一届五十年,并不是年年都有机会任实职差事,广修功行,大多数都是轮值上岗。
    若没有差事,就得闭关修炼,一个个排着队。
    换而言之,大神通修士修功行不难,一年修个几百,大几百功行不成问题,不过想要积累数千,乃至上万功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运气不好,一年之内几次劫数加身,所修功行还没有损失的功行多,一年白干也实属正常。
    这十九人飞天入地失败,体内功行消耗一空,多年苦修之功付之东流,他们日后就难了,想要重修功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初,青云先生就是因为功行没了,绝了飞升入地的封神之路,这才一门心思证道成仙。
    这也是为何修仙界称呼年纪轻轻跻身大神通境界的后生为“仙苗”的原因。
    年龄不超过两个甲子,只要不做坏事损功行,所修功行就能完美积累,不担心劫数加身,功行亏损。
    故而,百岁之内若能突破大神通境界,就有望积累丰厚功行,二三十年下来,随随便便修个上万功行不在话下。
    而楚尘呢,眼下不过三十岁,距离劫数加身,还有整整九十年,当个三朝元老不成问题。
    这九十年,他能积累多少功行,恐怕数以万计吧。
    证道成仙不好说,不过,楚尘飞天入地封神却是根本不用担心。
    论卷,楚尘不虚任何人。
    对于“封神”失败的十九人,观礼席上大多数人都报以同情。
    尤其是年岁极大的大神通修士,年纪越大,修行越难,时时刻刻要对抗劫数,才能保证道行修为,功行不倒退,如履薄冰,进步极为艰难。
    见到这“十九人”,他们就仿佛看到了自己,心中唏嘘感慨,隐隐还有兔死狐悲之感。
    当然了,观礼席上众人并没有沉浸在感慨之中,话题也没有一直停留在“修功行”难,成仙封神不易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