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八零之从摆摊开始 第4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好。”姜利海一口答应。
    姜丽云这时候又道:“哥,你这事儿办好了,自己也是能挣钱的,说不定可以早点攒够贺家要的东西,你看孙金山,人家就不缺钱。”
    姜利海进运输队这事儿,是对她有好处的。
    如果处理好了,她也能借此挣钱。
    第28章 盖房子
    上辈子的这个时候,姜丽云虽然已经一心想要赚钱,但她见识有限,对这个世界也就不怎么了解。
    后来她衣食无忧,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才知道八十年代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有些人以为进入八十年代,老百姓就能自由做生意了,其实并非如此。
    在八十年代初期,因为种种原因,政策曾经有过反复。
    1981年1月,□□就先后两次发出紧急文件,要求地方上“打击投机倒把”。
    1982年,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
    据姜丽云所知,  1982年的时候,某地最早的八个体户,被老百姓称为“八大王”的八个人,就被抓了起来。
    一直到两年后,这几人才被平反。
    所以其实一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大家才敢放开了雇人干活,再往前的话……找多个雇工帮自己干,搞不好就被当成是在搞资本主义了!
    也是八十年代中期,为了搞活经济,他们国家开始实行“价格双轨制”。
    在那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国家都处在计划经济时期,当时所有的商品都由国家定价,价格很低,老百姓要购买商品,则需要各种票证。
    商品价格低,企业的利润就低,企业利润低,就没有生产积极性……
    那时候的生产力,根本就跟不上老百姓的需求,商品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
    为了盘活市场,国家在原有的计划经济的基础上,又建立了一个自由市场。
    计划内的商品依然按照计划价格来,不在计划内的商品,则按照市场价格来。
    用他们生活中的事情来举例的话,那就是城镇人口拿着粮票去买粮食非常便宜,但如果他们不用粮票,自己花钱买计划外的粮食,价格就比较贵。
    猪肉、食用油、鸡蛋也都一样。
    姜丽云现在买猪肉价格贵,是因为这时候的养殖业不发达,也是因为她压根没有肉票。
    姜丽萍为什么一心想要嫁到镇上去?因为镇上的人的生活,在七八十年代,就是比农村人要好很多。
    当然了,这个时代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所以这时候,已经有试点城市全面取消各种票证了。
    还有就是八十年代的倒爷,这批人其实不是简单的倒买倒卖。
    计划内的商品价格很低,但不容易买到,想要批量购买更是非常难,需要拿到官方部门的批条。
    那些赚大钱的倒爷,基本都在官场上有人,他们利用各种关系拿到官方批条,大量购买计划内商品,然后再以市场价出售,自然赚得盆满钵满。
    普通人的话,想当倒爷根本不可能!
    但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普通人也有一些赚钱路子。
    姜丽云上辈子,就听说过一些赚钱方法。
    那时候有人在乡下收了鸡蛋,然后去大城市找那些用不完手上的粮票的人,换了他们的粮票之后,低价购买粮食,再把粮食带到粮价较高的地方,以市场价出售。
    当然了,这时候买粮食还需要粮本,所以整个过程,都需要手上有粮票的人进行配合。
    当时城市里一些老人,是吃不完供应粮的,他们又想吃鸡蛋想吃肉……反正用鸡蛋换粮票这事儿,双方都乐意。
    姜利海如果愿意这么来回折腾,想发财不可能,但每个月多赚个二三十还是可以的。
    他还可以帮人去大城市买东西,或者找其他的赚钱路子赚钱。
    比如从大城市批发一些那边比较便宜,但他们这里比较贵的东西,带来他们这里出售。
    当然,姜丽云并不指望能一蹴而就,任何事情,都是要慢慢来的。
    她没有去过大城市,对大城市了解不多,还没有本钱……想一下子赚大钱压根不可能。
    就看孙金山……孙金山靠着运输队赚了一些钱,但并没有成为大富翁。
    暂时的话,姜丽云只打算让姜利海换了粮票,从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帮她买点便宜的面粉回来。
    她做饺子需要很多面粉,他们这里的面粉,卖得还挺贵。
    当然,她也会给姜利海一些利润空间,毕竟姜利海现在很缺钱。
    第二天姜利海就去砖瓦厂上班了。
    他刚到砖瓦厂,姜四叔就把他叫去,带他去办了手续,让他正式加入运输队。
    对此,谢祖根是不乐意的,谢父倒是并不反对。
    谢父觉得自己儿子前段时间做得有点过了,不过是相亲没成这么一件小事,他儿子耿耿于怀一不肯罢休,反而让人看笑话。
    谢父甚至觉得姜利海去运输队挺好的。
    冯易已经不在了,姜利海再跟着船队出去……到时候谢祖根碰不到人,也就能安生一点了。
    最近他正在给谢祖根选别的对象,他觉得谢祖根与其盯着姜利海,不如多出去相亲。
    想到谢祖根相亲的事情,谢父又有点发愁。
    谢祖根一心想找个比姜丽云更好的对象一雪前耻,而他心中的更好指的当然不是家境,而是相貌。
    但姜家姐妹在乡下,已经算很漂亮了,想找比姜丽云还漂亮的很难。
    就算有比姜丽云漂亮的……漂亮的女孩子大多娇气,追求者也多,她们不一定能看上谢祖根。
    反正这事儿,一时半会儿怕是办不好。
    另一边,姜利海已经进了运输队。
    进去之后,正好遇到孙金山他们从外面回来,孙金山还把姜丽云后来要的两口平底大铁锅给带了回来。
    姜利海:“……”所以他今天晚上,要背着两口锅回家?
    砖瓦厂的事情,姜丽云并不知道。
    眼瞅着饺子卖得差不多了,她对冯易道:“冯易,剩下的饺子你卖一下,我去那边看看书。”
    姜丽云的摊子摆在篮球场附近,篮球场的旁边是“工人俱乐部”。
    姜丽云喜欢跟人聊天,也愿意去探索周围的环境……在跟一个天天去工人俱乐部的老大爷聊过之后,她就得知,工人俱乐部那边有一些书可以看。
    最重要的是,那边还订了好多份报纸!
    这些书和报纸,都是免费给人看的,不管是谁,想去看都可以去。
    姜丽云对看书兴趣不大,但她想要看报纸。
    她上辈子是三十几年后去世的,早就已经忘了八十年代发生的事情,但如果每天看一下报纸,她就能知道现在正在发生的国家大事了。
    这些东西她看了,并不能让她马上挣大钱,但可以让她对未来有一个清晰的规划。
    “好。”冯易一口应下。
    姜丽云就这么去了工人俱乐部的阅览室,在里面看各种报纸。
    她也不细看,把报纸翻一遍,了解个大概就算完了,因而总共也就看了半小时。
    看完,她回到煎饺摊那边的时候,煎饺已经卖完了,正好可以收摊回家。
    这样的安排挺合适的,姜丽云打算接下来的时间里,每天都去看报纸,了解国家大事,还有他们这里发生的种种事情。
    这个时代每个地方的政策都不太一样,了解地方政策是有必要的。
    卖煎饺这事儿已经走上正轨,因为是全家出动一起干,虽然需要早起,但并不累。
    吃过晚饭,姜丽云还有闲心辅导姜丽雨做作业。
    他们家兄妹四个,姜丽雨的脑子是最拐不过弯来的,但她不怕苦不怕累,做事非常认真,愿意跟数学题死磕几个小时。
    只是……学了这么久还学不好,着实让人焦躁。
    姜丽云辅导了一会儿,就有点佩服冯易了。
    辅导作业真的很烦人!冯易上辈子到底哪来的耐心,愿意十年如一日地辅导她那个白眼狼儿子?
    姜丽云正打算放弃,就见姜利海背着两口锅回来了。
    “哥你回来了!”姜丽云笑着迎上去:“你把锅给我吧,我去开锅。对了丽雨有数学题想不明白,你去教教她。”
    姜利海对上姜丽云的笑脸,受宠若惊。
    他这个妹妹,已经很久没对他这么热情了!
    原来帮忙背两口锅,就能让他妹妹对他好一些?
    以后有机会,他一定多帮妹妹干活!
    姜利海这么想着,坐到姜丽雨面前,给姜丽雨讲题。
    小学的题真的太简单了!姜利海看了一眼,就已经算出答案,信心满满地给姜丽雨讲起来。
    姜丽雨茫然地看着姜利海。
    姜利海对上小妹茫然的目光,也茫然了。
    今天,姜丽雨的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五道差不多类型的应用题,姜丽雨把它们抄在本子上带回家做。
    之前姜丽云已经给她讲了两题,但第三题她还是拐不过弯来不会做。
    现在姜利海给她讲了第三题,第四题她还是不会。
    姜利海忍不住问自己父母:“爸妈,丽雨平常考试都考几分?”
    “丽雨语文每次都考八十几分,字写得也好……”吴小春有些得意。
    “数学呢?”姜利海问。
    吴小春道:“数学也有七十几分!比隔壁冯笑笑考得好。”
    冯笑笑是周巧霞嫁给冯老头之后生的小女儿,比姜丽云大一岁,但两人读书的时候一个年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