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049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初瑜点点头,放开乐春、乐秋的胳膊,进了二门。
    兰院上房中,李氏算了算日子,自言自语道:“怎么这么早就回了……要是再熬几个月,保不齐就有了……”
    她记得清楚,丈夫生前曾专门交代过,子孙凋零是家族兴盛大忌,要是儿子三十岁还不添丁,就叫她劝媳妇给曹颙纳妾。
    儿子今年二十八了,她不愿做个逼媳纳妾的恶婆婆,自是盼着添个嫡孙。
    见了媳妇进来,李氏少不得抱怨两句,道:“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不是叫你在热河带着,同天佑他老子一块儿回来么?”
    “老爷随扈行围去了,要九月能转回热河,带家眷不便宜,又不放心老太太同孩子们,叫打发媳妇先回京。”初瑜柔声回道。
    李氏扫了眼初瑜的肚子,不无惋惜的叹了口气,道:“折腾一趟,才待了两个月。”
    初瑜迟疑了一下,说了自己有身孕之事。
    这两日来,她也一直后怕,这般赶路,若是有了闪失,她也没脸见婆婆与丈夫交代。毕竟,孕期前三个月,多要静养的。
    李氏听了这个好消息,却顾不得责怪媳妇粗心,已经是带了几分激动,道:“有了,真有了?祖宗保佑,我这就去告诉老爷……”
    走到门口,她才止住脚步,看着初瑜道:“你才回来,定也乏了,快回去歇着。”说着,又道:“看我毛毛躁躁的,这样的喜事,当挑个好日子,咱们一块儿去祠堂告诉老爷才是。”
    初瑜道:“媳妇不累,昨儿在城外已经歇了,还是先去芍院给外祖母请了安,再回去。”
    李氏见她并无异处,点点头,道:“我同你一块去,也叫你外祖母欢喜欢喜。”
    芍院中,高太君正在捡佛豆。
    听说外孙媳妇回来,还有了身孕,她倒是没有说什么扫兴的话,只留初瑜说了两句话,就打发她早点回去歇着。
    初瑜没看到香玉,有些不放心,随口问了一句。她记得清楚,丈夫对李家这位表侄女防范甚严,生怕她同自家男孩玩儿在一处。
    听说在张嬷嬷处学针线,初瑜才安心,别了两位长辈,回梧桐苑了……
    塞外,西拉诺海,圣驾行在。
    今日,几位蒙古王公来朝,驻地一片热闹。
    要赐宴,还要安排各种赏赐,十六阿哥带着内务府众人与理藩院的司官,忙成一团。
    曹颙眼下,算不得清闲,但是日子也不算好过。
    原因无他,只因为四阿哥前些日子无意看见曹颙读《农政全书》,就跃跃欲试的当起老师来,全然不顾曹颙是否乐意接受。
    用他的话来说,曹颙能晓得自己的短处,没有“不懂装懂”,算是行事稳当,但是书是死的,有些经验,不是从书本上能获知的。
    曹颙心里郁闷无比,面上还得欣然接受,满足了四阿哥“好为人师”的心愿。
    自此,曹颙除了跟户部司官整理公文,或者在御前轮值回事儿,其他时间就被四阿哥叫到跟前教导“功课”。
    曹颙开始还觉得难熬,毕竟自己不是小孩子了,面对的又是不苟言笑的四阿哥,要是待着好受,才是有毛病。
    不过,随着四阿哥深入浅出的道理,结合朝廷近十年对农政上的举措,还有各的农桑情形的总结,让曹颙更加全面的了结了大清农业的分布与发展。
    曹颙心中,从最初的无奈,剩下的就是钦佩。
    其中,四阿哥重点提了国家农业赋税与地方钱积欠的弊端,振振有词道:“丁额无定,丁银难征,‘摊丁入亩’已经势在必行!”
    自打康熙五十年康熙下了“盛世添丁,永不加赋”的恩旨,废除了康熙五十一年以后出生的丁税,这“摊丁入亩”就屡屡被提到台前。
    但是土地兼并厉害,多集中在士绅手中,而他们的顶端,就是官员与宗室权贵,对这条政策的反对声,甚为强烈。
    闹得最后,最先试行的省份,都不了了之。连康熙也不得不下旨安抚,训斥地方督抚,安抚士绅阶层……
    第0914章 会亲(上)
    曹颙听着这些国家大事,心潮也是澎湃不已。
    看来,在户部当差二十年,使得四阿哥收益良多。对于雍正朝的政事,曹颙只听过“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若没有在户部当差这些年的经历,四阿哥也不会做出这些切合时事的政策。
    论年龄,四阿哥比曹颙年长十七岁;论辈分,曹颙是他侄女婿,或许还有其他的,所以四阿哥在曹颙面前,尊长架子端得很足。
    曹颙眼中,四阿哥不仅是顶头上司,还是下任帝王,这态度自然越发恭谨。
    如此一来,四阿哥越发教导得津津有味,曹颙心里也存了不良念头。
    要是能混成未来帝王的弟子,那对曹家可是天大的福气。
    虽说在四阿哥的“热心”教导下,想这些不地道,但是身在官场,身不由己,不由得曹颙不多想。
    这一个教得入戏,一个学得有模有样,看在别人眼中,却不是好事。
    先不满的就是三阿哥,他这两年行事“淡然”的紧,但是“目明耳聪”,对于御前与诸位兄弟也都盯得紧紧的。
    “做戏!”三阿哥守着个空棋盘,对坐在对面的十五阿哥抱怨道。
    虽说圣驾离开热河行围,但是也没有依照往年似的每日拔营,而是到草场辽阔的地方,就多驻扎几日,等到蒙古各部王公来朝。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