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093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告诉我,为何收拾曹小二?总不会是为弘景前头挑唆的那几句,他是耍心眼子,要拿咱们当枪使,我就不信你没看出来。”弘历搬了小凳子,坐在炕边,看着弘昼道。
    “谁想收拾他?不过是赶巧罢了,谁会想到校场那挂着的铸铁同这边府里一样。几年前,三哥在校场哄我舔上面的霜,我没上当,还让他身边侍候的冬生舔了。有四、五年了,我六、七岁时都不信的!他大爷的,长个傻大个,我只当他跟咱们差不多大,肯定不会上当,谁会想到那小子这么实在!”说到这里,弘昼倒是不知该叹自己倒霉,还是叹小恒生倒霉。
    弘历听了这些,却是皱眉紧皱,道:“三哥欺负你,你怎么不早说?”
    “算不上欺负,四哥放心,如今他要是想跟弟弟交手,占不了便宜。”弘昼信誓旦旦道。
    弘历看着他,半晌方道:“弘景不厚道,往后少同他一块玩儿。”
    说起来,这兄弟两人不过相差数月,但是弘历稳重,弘昼调皮,相处起来倒是颇有长兄幼弟的架势。
    所以,对于弘历的说教,弘昼也不陌生,笑着道:“那家伙,那点心眼子,算计不到我,四哥就放心吧……”
    弘昼只消停两天,便跟四福晋请示过,要去曹府赔罪。
    两家关系甚好,四福晋自不愿意因孩子的缘故疏远了情分,见弘昼确实无碍,就允他出府。与弘昼形影不离的弘历,当然是跟着前往。
    因李氏身份不一般的缘故,四福晋还专程为两位小阿哥预备了礼物。
    曹颙去了户部衙门,并不在府中。
    初瑜听说两位堂弟来了,亲自到前院接待。
    她虽是恼弘昼的胡闹,但是晓得丈夫重视雍亲王府的往来,也就格外看重些。
    听说两位小阿哥不仅上门赔罪,还要给李氏请安,初瑜不敢自专,使人回内院请示李氏。
    李氏原是不见的,但是听说这两位小阿哥十来岁,又是尊奉了四福晋的意思,只得出来相见。
    前几个月,关于李氏身世的传闻沸沸扬扬,弘历弘昼也听过。
    他们虽不会天真的直接喊“姑母”,但是也趁机打量李氏。不说旁的,就是这细眉细眼的,确实有些爱新觉罗家人的影子。
    只是穿着宽袖汉服,梳着圆髻,丝毫没有满洲贵妇的华丽与气派,看着倒是比其他长辈要可亲几分。
    李氏也想到血脉之事,想着这两位小阿哥是自己的侄儿,心中颇为古怪。
    见弘昼真心赔罪,她倒是埋怨不起来,只是嘴里说着请两位小阿哥往后多照拂天佑兄弟的话。
    弘昼最惦记的就是恒生,方才听初瑜说过恒生这两日“养病”,他就有些不安,好说歹说要亲去探视。
    其实,恒生前日不过是吓到了,论起伤来,还不若弘昼身上的厉害。
    只是曹颙想着以弘昼好动的性子,这两日指定要过来,就让恒生停了课业,在葵院“休养”。
    关于这次事件,曹颙叫孩子们记住三点,一是不要轻信人言,要多思多想;二是要晓得,除了父母亲人,旁人不会无缘无故对自己好,要多留个心眼,分辨好坏;三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算心中记仇,也不要挂在嘴上。
    他倒是不怕将孩子们教成小肚鸡肠,他宁愿孩子们都是自私凉薄的性子,这样未来的人生才能少受一些伤害。
    见弘昼阿哥真如父亲所说的来探病,恒生倒是不知怎么说好了。
    嘴唇上的伤口虽好些,但是舌头上的伤口好的慢,如今还生疼生疼的。
    若说恒生心中不怨弘昼,那是假的,但是他恪记父亲的吩咐,将自己的不满抛开,“诚惶诚恐”只说是自己的错,却是说话漏风,支支吾吾不清,看着更是可怜。
    这时,初瑜已经使人从书斋叫了天佑回葵院。
    天佑少不得在旁提上两句,弟弟如何高烧不退,父母如何守了两天,弟弟如何只能吃粥,还不能带盐味的,云云。
    说得连弘历都不好意思,更不要说始作俑者弘昼。
    从曹府出来时,弘昼的心里比来时更加内疚。
    “四哥,弘景不是说这个恒生是曹家养子么,不像啊?”弘昼闷声道:“不会是大额驸在外头私养的吧?”
    弘历瞪了他一眼,道:“浑说什么?这个恒生是大额驸从蒙古带回来的,这事儿不是秘密,瞧恒生长相,脸阔,颧骨高,正是蒙古人的模样……”
    户部衙门外,曹颙看着眼前蒙古装扮的汉子,心中不解。
    这汉子二十五、六岁,留了短须,看着有些面熟,身材高大威猛,身上穿着宝蓝色团福袍子,身后跟着几位个健壮仆从。
    这位哪位?竟然直接找到衙门来。
    这关系到蒙古番邦事务,是由理藩院负责,也不该找到户部衙门来,又是指名道姓。
    他看着那汉子,那汉子也在打量他,神情却是有些复杂,像是怨愤,又像是其他的。
    “是阁下寻曹某?”最后还是曹颙先开口。
    “我叫格埒克延丕勒,从扎萨克图旗来,尊奉汗妃之命,来见曹大人,询问孩子下落。”那汉子汉话说得生硬,缓慢。
    扎萨克图旗,这是曹颙无法淡忘的名字。
    曹颙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
    因恒生的缘故,曹颙对西北蒙古也颇为关注。只是因他们远的缘故,每年塞外朝见,不像东北各部这样都来朝见,都是轮班,所以曹颙也没有机会见到王府中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