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2359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早在他看了西宁开过来的军需单子,看到獾油与烈酒缺额甚大,他就上了密折,陈诉此事。
    烈酒还好,还能从西北各的集结;獾油一项,是东北特产,只能跟朝廷开口。
    算算日子,现下獾油也该快到了。
    令曹颙失望的是年羹尧的反应,看来他是不忿自己在西北战事上分一份功劳。要不然,不会任由儿子给自己戴“帽子”。
    如此,小肚鸡肠至此,损人不利己之事还做,败亡在即,也是终有因果……
    第1072章 皆大欢喜
    进了腊月,京城各处就开始渐渐有了年味儿。
    去年过年时。正值国丧,满城缟素,过的冷冷清清。今年就不一样了,选秀过后,被留牌子指婚的人家要预备婚嫁;被撂牌子的人家,也能自行婚配。
    多少人家预备成亲,不说旁的,就是稻香村里的饽饽席,也比每年要多销售三成。
    天慧与妞妞的靴子铺,也是卖光了所有的存货,几位大师傅吃住都在厂房里,加班忙活。
    曹家的年货也置办得差不多,各处庄头管事也送来土产钱米。
    可是,到底美中不足。曹颙不能回京过年,这让西府上下都很是惦记。
    曹颙在甘州,却是又开始忙碌起来。
    他留在甘州,不仅仅是为了替年羹尧办后勤,主要差事还是为了移民垦荒。
    甘州与西宁之间的新城,已经在修建完毕。圈定的垦荒土地,就在新城与甘州之间。
    为了不耽搁明年的春耕,在三月之前,就要将垦荒与春耕所需要的种子、器械、牛马都预备好。
    这移民的来源,就来自山东与直隶的流民。
    曹颙已经收到信函,移民已经分五批押来甘州。第一批,在腊月底就能到甘州。
    甘州知州姓段,科班出身,四十来岁,原在四川做官,上月才调到甘州。原还以为是个轻省衙门,自己不过做个摆设,没想到赶上移民垦荒之事。
    辖下设新县,增加人口,若是内地,是好事。可在西北边陲,移来的又是流民,但凡有个不好,他脑袋上的顶戴就要保不住。
    三千户,一万二千多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根据朝廷的意思,这些移民只是前期,若是安置的好的话,将在西北扩大垦荒规模。
    要是有一个不好,他就要落不是。
    甘州是军事要地,地方百姓并不富足。不说旁的,就是这三千户移民,在甘州过境暂住,甘州怕就承受不了。
    新城虽修建好了,可这移民多是要安置在城外。
    如今正是寒冬腊月,西北又冷,移民不可能露宿。那样的话,还不知要冻死多少百姓。
    曹颙也在为如何安置移民过冬犯愁,以甘州的能力,安置几百户还行,多了话也容易出问题。
    看来,还是要直接送到新城。
    只是修建简易的窝子,还是直接从西北军后勤购淘汰下来的帐篷暂用之间,他还拿不定主意。
    前者麻烦些,后者要省事得多。
    最后,他带着段知州、户部几个司官,去城外空旷处,做了个实验。
    那就是叫人挖了一个的窝子,又搭好一处军用帐篷。而后,两处里放了水盆,用怀表掐点,看两处在没有任何取暖情况下,水上冻的时间。
    前者一个时辰,水面只有点冰碴;后者不过一个时辰,就冻成了实心。
    而后,又在两处各放了个铁炉,点火供暖,看两个水盆中的水用多长时间解冻。
    用此,来确定两种简易住处,哪种更抗旱保暖。
    不用说,地窝子比帐篷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只是这天寒地动的时候,挖地窝子可是不容易。一家四口,少说也要挖七、八尺见方,三尺进深,才勉强能安置得下。
    这样一个地窝子,需要两个壮劳力挖一天。
    曹颙望向段知州,段知州不禁变了脸色,苦着脸道:“曹大人,今年的徭役已经用完了,这眼看就要过年,老百姓也要歇歇啊。”
    他这样说,不只是体恤百姓,而是因为在修建新城时,也征调了甘州百姓的徭役。如今百姓才归家不足一月,再在这个时候调人,怕是要引起民怨。
    甘州民风彪悍,虽说有大军驻扎,可真要激起民愤来,那可是大事。他虽是新官上任,却有前车之鉴在。
    在他的上上任与上上上任,都是因民乱罢官的。
    “段大人,可知甘州地方短工薪酬是什么行情?米粮多少钱一石?”曹颙问道。
    段知州显然没想到曹颙会问这个,怔了怔,随即低头想了想,道:“西北不产稻谷。白米贵,上米要一两二钱银子,次米也要一两五分。麦子高粱便宜些,麦子八钱,高粱五钱。佣工这块,则是根据各行行情不同,或多或少,每月五钱到几两银子不等。”
    对这个段知州,曹颙原没好感。
    年羹尧这个时候将他调到甘州,说白了还是防曹颙小人。
    虽说现下雍正器重年羹尧这个大舅子,对于西北人事全顺着年羹尧的意思。可是曹颙知道,这样的风光不会长久。
    这个段知州,从七品知县到从五品知州,算是幸进。可是打上“年选”标签,若是没有意外,仕途也就止步于此。
    没想到,他倒是个踏实的好官。
    曹颙看过这个段知州的履历,康熙四十八年的进士,初授知县,没等赴任丁忧。康熙五十二年复出,补了四川新津县知县,而后连任三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