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379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伙计眉开眼笑,他压低声音指了指楼梯道:“郎君且去,你没有请柬,就在外围落座,瞧个热闹就好了。”
    王霖颔首,便上。
    整个二楼拥挤着数十名衣冠楚楚的士子,正在听一个俊秀公子哥儿高谈阔论。
    王霖站在人群后头,略听了听,就随意找个角落坐下。
    身边人都在认真听讲,也没人注意到他的到来。
    无非是四书五经。
    王霖兴趣缺缺,却一眼看到了端坐在主位上的韩庭。
    蓝色的儒衫,清瘦的身材,五官精致,气质优雅,只是偏阴柔一些。
    王霖见过韩庭两面,但没有过多交集。
    韩庭左右两侧,分别还趺坐着三个同样姿容华美的同龄公子哥儿。
    不断有士子请缨发言,畅谈的内容无非还是未来会试的题目,诗赋,经义,论,策什么的,王霖越听越是头大,有些后悔不该上来凑趣。
    很多人说他当初放弃文科而攻武科,为大不智。其实他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诗词歌赋还好,毕竟他还可以抄,可让他去考这些四书五经之类,那真就要了他的命。
    好在这群读书人讨论了会会试的考题内容,关注的焦点很快就转移到了别处。
    无非时局、政事和经济、民生。王霖本来还听得津津有味,必须得承认,有不少人还是颇有见地。
    但谁知一位来自陇西李氏的士子,突然就将话题转到了文、武孰高孰低及王霖身上。
    结果……质疑声四起。
    尤以为秦桧鸣不平者甚众。
    第236章 醉里桃灯看剑,赠张叔夜!
    以王霖如今的权势、地位,公开非议,估计也就是这群书呆子愣头青敢了。
    或许他们认为,如此更能显示风骨吧。
    即便朝堂上那些翰林言官,也只敢在朝堂上公开弹劾,而私下里是半句也不敢妄议的。
    想想王霖的三尺剑。
    王霖早料自己在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名声”很臭,屡屡被指摘为“幸进之徒”或“凶残之辈”,闻之倒也没有动怒,只是却没想到秦桧的名头这么大。
    一个卖国贼,至于么?
    ……
    陇西李延年义愤填膺道:“秦会之前科文榜状元,文名动天下,乃清流翰林,尔那王少师却仗剑行凶,当殿诛之,流血五步,其人残暴之气贯于宫阙,岂能不令人扼腕震惊!”
    弘农杨建志也站出附和道:“吾闻此噩耗,涕泪交集,实情难自已。如我辈者,寒窗苦读十余载,千辛万苦方有与国效力之机,可若遇上王少师其人,怕满腹才华、一腔热血都瞬间做了土!”
    河东裴相宜表现得更激烈:“在下听闻这王霖不过一介武夫,得天家恩宠方可幸进,却仰仗权势为所欲为,动辄执凶器伤人,视人命若草芥……实乃国之……”
    这厮本想说“实乃国贼也”,但话到嘴边,突然想起王霖位高权重,他这句话一旦出口,怕要给自己惹来祸端,就生生咽了回去。
    主位上的韩庭眉头紧蹙,心头不爽。
    本来好好的以文会友,突然就变了味。
    竟然这么多人站出来背后对妹夫王霖说三道四,他正琢磨着该如何反驳,且赶紧结束这个危险的话题。
    王钰突然起身淡然道:“诸位,我等在此以文会友,讨论科举,还请莫谈国事!”
    李延年轻笑:“我等只是就事论事,为秦会之鸣些许不平罢了。”
    王钰目光一凝,心道:真是一群乡下来的乡巴佬,大傻子。
    这王霖也是你们敢议论的?
    简直不知死活!
    狗屁的为秦会之鸣不平!
    王钰心中明镜一般,这些地方世家名门的士子,一向自诩清高,他们在这般场合以王霖为谈资,无非是借王霖扬名而已。
    韩庭终于忍不住了,王霖是他的亲戚,也是韩家时下最大的靠山,他要再不表态,消息传回韩家,他爷爷奶奶不打死他才怪。
    “李兄,王少师乃国之栋梁,此番又平叛有功,实不能妄加非议。况,那秦桧附逆从贼,罪恶昭彰,王少师为国除奸,何错之有?!”
    李延年打定主意要踩着王霖的肩膀往上走,此刻焉能偃旗息鼓。
    自振振有词道:“韩兄,吾知你韩家与王少师有亲,但大义所在,岂能因亲而隐?秦会之或许有罪,但堂堂翰林名臣,不经三司会审,不经朝堂议罪,如此当堂而诛,浴血圣前,可谓斯文扫地,我辈文士岂能不心有戚戚焉?”
    杨建志、裴相宜旋即高声相合。
    又引起了一群士子吵吵嚷嚷,总之大意是秦桧有罪也不容王霖擅自诛杀,若这口子一口,武将动辄就杀文臣,至天下读书人于何地,云云。
    王钰勃然大怒,突然冷森森道:“诸位莫要呱噪,王少师贵为公爵,又掌伏虎军,国之干臣,妄加非议乃是重罪!况此番王少师平叛救驾立下盖世奇功,朝廷正在酌定封赏,此时汝等言语若传扬出去,定然引起官家震怒,如此种种,断了科举之路倒是小事,若被议定为附逆者鸣冤,则当处同罪!”
    王钰这番话可谓是惊天雷。
    瞬时所有人都冷汗津津,赶紧都老老实实闭住了嘴。
    杨建志、裴相宜也一脸悻悻,缩了回去。
    只剩下李延年犹自有些不甘心,今日之事若就此而止,他不但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会面临得罪王霖的风险,太不值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