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481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92章 词中龙、情中圣,卷起钱塘浪堆雪!
    红日高悬。
    给阴寒的杭州带来一丝丝的暖意。
    柳林巷中,源源不断的读书人乃至贩夫走卒,不断蜂拥而至,此刻已经将柳林巷围了个水泄不通。
    琴曲悠扬,两名西湖花魁在朱淑真门前设案抚琴,长袖飘飘,容颜绝世。
    而在两女之间,架设一高案,摆满笔墨纸砚。
    王霖一袭青衿儒衫,头戴逍遥冠,面如冠玉,神采飞扬。
    周遭人声鼎沸。
    可待王霖伏案疾书时,却又变得鸦雀无声,隐隐能听见众人激动雀跃之急促心跳声。
    实在是太疯狂了。
    短短半个时辰之内,这位来自京师的青年儒生,已经连出三首佳作妙词向闭门不出的朱淑真求爱,无一不是当世精品。
    王霖一蹴而就。
    旋即待笔墨字迹稍干,便扬起交给一位主动请缨来做唱客的杭州士子朱林。
    朱林扫一眼,面露惊艳之色,旋即抑扬顿挫开始朗声吟诵起来,周遭忙有不少士子低头匆匆记录。
    “鹧鸪天、寄真娘子。”
    “三径芳根自不群。每於霜後播清芳。枝头蛱蝶如羞见,篱外征鸿不可闻。情脉脉,思纷纷。绕窗吟咏理馀薰。卷帘人在西风里,知是新来瘦几分。”
    朱林吟罢,人群中的士子闻之惊呼连声,旋即是此起彼伏的叫好声。
    有人更是跳脚大呼道:“韩公子,当世大才也,如此妙词,堪可传世,不知公司还有无?”
    “好一个卷帘人在西风里!公子好才情!”
    “朱淑真,出来唱和!!!”
    此时也有混在人群中的仕女,尤其是一些官宦家未出阁的千金小姐,此刻正是思春之际,这一连串的求爱之词,听得她们是芳心大动,恨不能以身相替。
    见朱家门依旧紧闭,寂静无声。
    人群中忍不住就有人开始抱不平来:“朱家娘子,韩公子如此情深意重,何不开门一见?韩公子诗才绝世,人品高华,家世显赫,如此如意郎君,汝还待何时、还要怎样?”
    就连王霖派燕青请来抚琴助阵的两名西湖花魁,其实也是西湖上响当当的头面人物,杭州权贵家的座上宾,见王霖连番惊世之作都始终打动不了朱淑真,心中更是不平。
    两女偷摸瞄向王霖。
    人如玉,气势如虹。
    如此才貌双全之辈,也不知道是不是瞎了眼、昏了头,竟然看上了朱家女!
    杭州遍地佳丽,倾国倾城者不乏其人,何以单选了朱淑真!
    两女心道,如此如意郎,若假以辞色,她们宁肯自赎身,以追随,为奴为婢亦不悔。
    朱淑真躲避在门板后,面红耳赤,心跳急促。
    王霖在外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开始吓了她一跳,而随后,一首首妙词横空出世,直接切动了她的芳心。
    王霖诗才,果然犹胜传闻,难怪李清照一代才女,她心中的偶像,竟也以身相许之!
    若王霖当真是求爱而来,没准朱淑真早就开门相迎了。
    但她知道王霖绝非是真心求爱。
    搞出此番,除了还是别有图谋之外,可能还有一点点为她洗刷污名的心思。
    私相授受,是为轻薄和触犯世俗礼教。
    可当众求爱,而且是以煌煌诗文坦坦荡荡、正大光明求爱,这便是令人艳羡的风流佳话!
    自此以后,怕是她朱淑真的名字,也该走出江南,走向大宋天下,真正追平了李清照了。
    到了此刻,朱淑真心底对王霖的那些恶感渐渐消散。
    甚至还有些感激。
    待王霖事毕,真实身份曝光,她在杭州,将无人敢动她。
    哪怕是钱家人。
    开玩笑,伏虎神将,渤海郡王王霖心仪的女子,谁敢轻动?
    众人期待无比,紧盯着朱家宅门。
    良久未动。
    众人失望至极,哄笑声甚至是唾骂声四起。
    两名花魁心中恨恨,手中便也不停,再次抚起凤求凰。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琴音未落,竟有不少士子和仕女掩面抽泣。
    如此痴情郎,奈何所爱不良人!这般朱家女,何德何能?!
    却听王霖轻叹一声,似有失望,又似百折不回,又伏案疾书起来。
    人群不断涌动,很多士子都忍不住想要上前去看,王霖又会写出何等经世之词。
    朱林也凑近来看。
    王霖终于搁下笔。
    数百读书人和混在人群中的不知凡几的仕女青春,都一起屏住了呼吸。
    朱林深望着,捏着诗词的手都有些哆嗦。
    他良久才缓缓高声吟道:“沁园春·冬夜如年。”
    “冬夜如年,客枕无眠,怎到天明。待数残二十五、寒更点,听馀一百八、晓钟声。雨却敲篷,滩头激缆,总与离人诉不平。遍闻得,我浚深恨海,砌起愁城。问君何事牵萦。想最苦人间是别情。念千山万水,沈鱼阻雁,一身两地,煼燕煎莺。绣枕痕多,锦衾香冷,意有巫山梦不成。怎撇下,这两字相思,万里虚名。”
    众人眼中旋即起了一幅优雅的画面。
    锦衣少年,站在一艘船上,沿运河南下,他静静凝望着远处的杭州城,饮一盏酒,诉多少相思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