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37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过王霖说要率军入辽营救遣辽使团,这话他是不信的。
    张叔夜拱手道:“王爷孤军深入辽境,下官以为不妥,若为金人主力所困,怕是凶多吉少。”
    王霖笑笑道:“所以,才请张太尉起河北主力,过易州,佯攻幽州,摆出我大宋要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姿态。吸引完颜宗望回援,策应我大军完成使命。”
    张叔夜猛挑眉梢,一丝喜悦是藏不住的。
    辽境被金所灭,现在乱成了一锅粥。
    张叔夜这段日子不知思量了多少次,想要趁金人立足不稳,率军突入幽燕,取了燕云十六州,完成大宋人的百年梦想。
    但没有朝廷允许,他不能轻易出兵。
    王霖缓缓从怀中掏出枢密院签发的调兵公文,命燕青递给了张叔夜。
    他又道:“张太尉,此次只为佯攻,虚张声势,调虎离山之策。至于幽燕之地,暂时不取。”
    张叔夜沉默下去,良久才道:“王爷,其实趁金人立足不稳,我大宋三路兵马齐出,光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
    “张太尉,燕云之地落入辽人之手百年之久,燕云之地蛮夷杂处,汉民不占主流。而即便是北地汉民,也人心不思归宋,此刻,我军即便趁乱攻取幽燕,也绝对守不住。”
    “一旦金兵反应过来,大举来攻,加上辽人乱兵作祟,我大宋兵马深入险境,最终也只能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下官知王爷所言甚是,但……”
    张叔夜头上白发苍苍,颤巍巍道:“王爷,若不取幽燕之地,日后待金人修整完毕,必将从云中、河北两线大举进攻我大宋,这河北之地,一马平川,最终,是守不住的。”
    作为河北主帅,张叔夜最了解河北军情况。
    怠于军备,兵力单薄,军心不安。
    靠河北军阻挡入侵金兵,几近于痴人说梦。
    所以他一直在盘算,是不是以进为退,将战火前移至燕云之地,延缓金人的入侵时间。
    王霖缓缓点头。在大宋朝野上下,张叔夜是难得的一个明白人。
    不像其他朝臣,至今还抱着与金联盟,互为兄弟之邦的幻想。
    但失去了辽作为屏障,河北是守不住的。
    即便是将西军主力调至河北,也无济于事。
    金军全部都是骑兵,经灭辽大大小小百余战,气势如虹,以步卒为主的宋军本身就处在下风。
    这是胎里的弱啊。
    张叔夜慨然又道:“为防金兵长驱直入京师,老夫早与河北军诸将立下遗书,发下血誓,将以身许国,不计生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不让出一寸土地!
    死战殉国!金人若是要过,须得从我等尸体上踏过去!”
    张叔夜身后,河北诸将面露慷慨之色。
    自打金人大举灭辽的消息传至河北,河北守军就知道,金人大举入侵的时间已经迫在眉睫。
    大战,不可避免。
    作为边将,他们明知以河北军之羸弱兵力,以河北之地毫无险峻之地势,与金人铁骑对抗,相当于是螳臂当车,迟早都是一个死字。
    但军人马革裹尸也是寻常事,食国俸禄,当为国战死,也是边军之宿命。
    这些边将都做好了必死的准备。
    王霖心中一热。
    他翻身下马,向张叔夜等河北诸将躬身一礼。
    这群铁血边将,值得自己一拜。
    河北军是扛不住金人南下的脚步的。
    河北沦陷是迟早的事。
    他只能指望张叔夜能率河北军尽量与金军周旋,给他争取来更多的时间。
    ……
    太原府。
    河东宣抚使、兵马大总管、种家军主将种师道官衙。
    太原府知府张孝纯率其子张灏匆匆而入,正堂上,种家军诸将及西军大将姚古等人悉数在场。
    现在的种师道,已经是年过七十的老翁了,但白发苍首,精神依旧矍铄。
    作为种家军第三代的主将,他一辈子生在军中,长在军中,镇守边陲,抗击西夏,战功赫赫。
    自去载从秦风路防御使任上调至太原,他已经将太原这座古城打造得固若金汤。
    张孝纯拱手道:“相公,下官得报,那齐王王霖,率大军进入河北真定,似有突入辽境的迹象。”
    此言一出,种师道子种浩、种师中孙种为立时并肩走出,怒道:“父帅,逆贼王霖谋害大宋储君,杀我大宋忠良之将,罪孽滔天,还请父帅下令,某愿与种为起兵两万,突袭河北,将此贼杀之,为叔父报仇雪恨!”
    第323章 梁红玉擂鼓助阵,王霖与金首战
    种师道沉默不语。
    种师中死于王霖之手,消息传至太原,种师道痛不欲生。
    而种家子弟更是义愤填膺,日日都闹着要起兵诛君侧灭王霖。
    太原知府张孝纯与其子张灏对视一眼,却没有吭声。
    兵马统制折可求则与姚古交换了一个眼神,也一言不发。
    关乎种家的私仇,他们还能说什么呢。
    但西军却是朝廷的西军,岂能沦为报私仇的工具?
    种师道向儿子和侄子投过威严的一瞥。
    淡道:“王霖为大宋齐王,总领枢密院事,领太师衔,我河东西军以何名义起兵讨伐之?”
    “清君侧?当今大宋天子仍为今上,储君为官家九子赵构,皇宋基业尚在,朝廷大义健存,我辈为朝廷兵马,岂能因私仇而动刀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