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626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在王霖的引导下,这其实是经过了局部改良的一种新体制。
    有总牵头如李纲,但宰相们又各分工配合。
    王霖笑道:“郭相,我意,让郭相负责东南财赋粮米和全国经济之事。”
    郭志舜大喜,这可是一项肥得不能再肥的肥缺了。
    但他还没来得及起身拜谢,又听王霖道:“国难当头,朝廷兵马后勤辎重,战备给养,一概依赖于东南财赋。此外河北河南山东各地农耕经济也为重中之重。”
    “郭相,这是一场持久战。若战备跟不上,大宋必败。而若我兵败,你我均沦为亡国之奴,一切再也休谈。”
    王霖言尽于此。
    对聪明人说话就说半截,点到为止。
    郭志舜自然明白王霖是在郑重警告和敲打自己,个人之利或谋,但要有底线,不可因私废公。
    否则,大家一起玩完。
    或者说,若被王霖发现,绝不会手下留情。
    郭志舜面色微红,起身行礼慨然道:“请王爷放心,郭某不敢误国,更不敢辜负王爷厚望!”
    郭志舜焉能不明白这是王霖的巨大信任,把大军的后勤命脉交给他了呀。
    若是助王霖成就千古霸业,那么郭家,日后必定荣华尊崇。
    王霖缓缓点头:“郭相老成谋国,朝中有口皆碑。我是信得过的。”
    王霖顿了顿,又道:“媛儿明日抵京,可回家小住几日。”
    郭志舜心神激荡,却是无言,只躬身一揖。
    王霖这是在告诉他,将来他女儿郭媛会有妥善安排。
    又与郭志舜谈了一会,尽欢而散。
    郭志舜走后,王霖揉了揉眉心,觉得好生头疼。
    他终归是一个懒人,可到了他现在的份上,已经很难再当甩手掌柜的了。
    兵权他牢牢掌握在手,可现在后方的财赋政事,百姓民生,他一样都不能放松,也需要交给信任的人去做。
    郭志舜便是他考察了许久的一个人选。
    而郭志舜的副手,便是他在两浙路巡查时有过交集的杭州知府顾庆川。
    估计此刻擢升他为两浙路转运使兼东南财赋督办大使的诏命,已经早到杭州了。
    至于两浙路转运使杜朴,王霖的建议是荐拔入朝,担任户部尚书。
    而在王霖给李纲的推荐大名单上,还有江南各大士族高门的很多嫡系子弟,这些都是通过虎神卫杭州分部汇总提报给王霖的,相对来说有些能力的年轻子弟,还未通过科举晋身。
    王霖准备让赵佶赐这批人同进士出身,国难当头一切可从权,尔后让他们充实到河北、河南和山东各地任地方官。
    一则是真缺人。
    尤其河北各州县,地方官衙几乎全空了。
    二则,江南世家子弟在江北为官,也可增强东南财赋上缴的源动力。
    何乐而不为?
    这是将江南捆绑在战车上的关键一刀。
    当然,这种事只能做不能说。
    王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诗,估计同时传播到了江南去: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而事实上,此刻,原两浙路学政、后继任两浙路转运使的杜朴,已经在入京任职的官船上,沿河而下,眼看就要进入山东地界。
    在他的官船上,除了他的家眷之外,还有江南各大世家子弟。
    如他的儿子杜成。
    再如顾氏顾一帆、郑氏郑通志。
    江南各大世家,几乎每家都有子弟在王霖的举荐大名单上,都被官家赵佶赐了同进士出身,此刻正兴高采烈地与杜朴同船北上,准备入朝拜谒皇帝。
    作为世家子弟,他们锦衣玉食,缺的就是建功立业。
    而此番王霖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事,已经在江南传为佳话,人人以名列其中而为荣。
    清风徐来,杜成在最高处的船舱中设宴与顾一帆等人小酌赏景。
    杜成眸光热切道:“眼看就要入京,听闻齐王会在京师设宴,为我等江南士子接风洗尘,而过不几日,我等便要奔赴各地任职,据说最差的都是知县。”
    顾一帆举杯一饮而尽,轻道:“好个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齐王真乃千古奇人也,竟然想出这般选拔人才革新官场的办法来,以至于让我辈不至因科举而晋身无门,酬我毕生壮志凌云。”
    郑通志笑:“老顾,你这厮是真赚了便宜的。就你这懒散的性子,又不喜读四书经义,就是二十年都考不得进士出身,如今好了,官家给了!”
    杜成又道:“国难当头,齐王率军与金人死战,如今连战连捷,我辈读书之人,手无缚鸡之力,无能从军报国,但若是能在后方营运粮草,为国出一份力,也算没白在人世间走这一遭!”
    顾一帆拍案而起:“入京之后,某当求见齐王,以七尺之躯,当投笔从戎,去河北一线!”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顾一帆轻轻吟诵,杜成和郑通志缓缓起身站在了他的身后,三人一并凝望着船外运河两岸与江南迥异的北国风光,心生慷慨悲壮之情。
    ……
    就在江南士子北上京师时,其实早有山东、河北、河南及东南、蜀中等地士子也渐往东京而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