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629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李纲缓缓点头:“然也。某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亲眼见燕王率我大军,光复我幽燕故土,洗雪大宋百年耻辱!”
    ……
    原先的京师齐王府与燕王府已经被打通,王霖亲书四字“还我河山”悬挂于府门前。
    燕王家眷归京,自然引起京师各路权贵纷纷前来送礼拜谒,很是热闹了一阵。
    直至晚间,王霖才见到了自己与完颜什离的骨肉,破虏。
    逗弄孩子半天,完颜什离依偎在王霖怀中轻柔道:“郎君,我能不能见一见四哥兀术?”
    王霖点了点头:“我已经命人将他提到府上,明日,你就可以见他一面。你放心,我并未苛虐他。”
    完颜什离幽叹:“他既为大宋俘虏,那就是他的命!当日,我曾苦劝诸兄不要与郎君为敌,更莫要轻启战端,但他们各怀私心,人人都要灭宋而代之,我又能奈何?”
    “我父皇在世时常说,我大金灭辽,乃是为子孙后代争取生存之土。既已灭辽,自当与宋共处。我父皇竭力反对侵宋,可惜父皇驾崩后,已无人能制得住他们!”
    “既如此,那也只能各安天命。我只希望,对我诸兄,郎君能杀之,却莫辱之!”
    王霖点点头:“自古以来,国与国之间都是弱肉强食。即便你几位哥哥不侵宋,日后也难保后人不侵宋。只是两国交战,各为生存,他们踏入我疆土,那便是我的敌人,绝不会心慈手软便是。”
    突然又笑道:“不过,我虽怀有必胜之信心,但也不能排除我败在你几位哥哥手上的可能……”
    完颜什离沉默片刻才坚决道:“若郎君战死,什离绝不独活!”
    完颜什离紧紧抱住王霖的腰身,“郎君,大祭司说,你是天命所归之人,是神在人世间的使者,你绝不会败!”
    王霖无语。
    眼前却是浮现起金国那位神秘的女祭司。
    第374章 秦桧老婆你表妹?
    诸女在王府后宅的安置很快就完毕,毕竟有些规矩是心照不宣的,根本不需要争抢,况诸女也都不是个争强好胜的主儿。
    譬如赵福金虽然名列韩嫣之下,但她终归是大宋公主,她的个人用度自然也就相对高一些。
    这些,其他姐妹都会心知肚明,不会捅破这层窗户纸。
    再譬如朱涟,虽然至今公开身份不过是王府女官,但谁不知她在王霖心目中的地位。
    所以后宅这些事,便让韩嫣和潘金莲赵福金三人商量着办便是。
    不可能完全做到绝对的公平公正,但尽量一碗水端平就是。
    王府中人心知肚明,以王霖如今身份和在大宋的权势地位而言,王府与后宫基本等同了。
    在来京师之前,韩嫣三女已经开始商议着用宫廷的法子来管理后宅了。
    衣食住行,甚至连如何侍寝,都要弄出一个章程来。
    不然,真就乱了。
    对于王霖而言,他是不希望自己的后宅变成了冷冰冰的后宫。
    因此他坚决反对按照品阶给诸女安置住处和安排用度。
    他提了两点,一是尽量维持青州时的原状,不要轻易加以打破。
    二是尽量尊重诸女自己的需求和要求。
    譬如张贞娘性子恬淡,她的住处就要随她心意,以简洁朴素为主。当然要兼顾舒适。
    再譬如李清照和朱淑真,是分开住还是照旧一起,也得让她们自个提出来。
    实际在来东京的行李中,唯有李清照的东西多了。
    主要就是古籍和书,她平生无他好,只喜欢搜罗古籍文册和各种书画案卷。
    有些还是她的嫁妆。
    她的父亲李格非藏书甚多,最终都归了李清照。
    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曾官至礼部员外郎。
    李清照出身名门,本身又名动天下,但天下人却很少有人知道她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李迒。
    在京担任敕局删定官,类似于机要秘书类的小官。
    李清照的生母王氏,为宰相王珪之女。
    所以说起来,李清照作为名门闺秀,在东京的朋友圈是蛮广的。
    但世人总会以她的才学而忽视了她的出身和家世。
    也正因如此,李清照的人刚抵京,王府门口就冒出来诸多来直接求见或者下请帖的人,多是寻李清照的。
    韩嫣虽是京师韩家嫡女,但她的朋友圈却不大,局限在少数几家与韩家有往来的大家族间。
    稍有几个闺蜜罢了。
    但这些家会找韩家,不会找她。
    但李清照就不同了,她娘家在东京故旧众多,除此之外,还有诸多仰慕她才名的各地士子。
    当然,如今这些递帖子的文士,主要攀结的对象还是王霖。
    诸女早上起床后都会来韩嫣这边相聚,谈天说地,除了要联络感情之外,大概也是因为后宅女子实在是无聊,借此打发时间而已。
    时间久了,就成为一种习惯。
    所以韩嫣还撺掇李清照、朱淑真牵头弄了个诗社,自娱而已。
    现在来看,诸女各有所长。
    韩嫣的书画。
    李师师的抚琴,独步天下。
    李清照和朱淑真的诗词。
    赵福金也是琴棋书画都有涉猎。
    朱涟就更不用说了,她的诗词功夫,其实并不亚于李清照。只是所作纯属自娱,很少流传出去,所以籍籍无名罢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