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674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知道自己纵然继位,日后也需让位给师傅王霖,但就算是一个过度,他也愿意坐上那把椅子,当一二年皇帝过过瘾!
    “师傅,孤当仁不让!”赵构脱口而出。
    他旋即又小心翼翼追加了一句:“日后,孤会将皇位禅让给师傅的……”
    “构儿,这天下之大,超乎你的想象。你若能陪为师征伐天下,建立不朽功勋,恢复我汉唐山河……日后,总少不了你一个皇帝坐!”
    王霖霍然起身,指着挂在南墙上的舆图,又道:“我会进宫与官家商议,暂先交由你来监国。待益王赵棫、莘王赵植从封地返回京师,安置妥当,便由你继位称帝!”
    王霖说得是当初赵佶安排出去的另外两枚棋子,皇八子和皇十二子。
    若不把这两人弄回京来,必定会被人所乘,成为赵构继位成宋钦宗的重大障碍和日后国家割据内乱的重要隐患!
    赵构焉能不懂这些,听王霖居然连这些都为他考虑周全,他心中情怀激荡,泣不成声。
    韦莹俏面也是神色震动,美眸中的感动之色溢于言表。
    王霖望着赵构,缓缓点头。
    他心中早有定计。
    至于日后赵构会不会失控,这种可能性是绝不存在的。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他要想坐稳皇位,唯一的指望就是王霖。
    至于京师,若无他点头,一只鸟都飞不起来。
    再说他随时可以掳夺了赵构的气运。
    第399章 欲擒故纵
    朝中旋即传出皇帝赵佶要南巡两浙,由太子赵构监国的消息,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坊间不少百姓背后暗骂,皇帝老子要跑了。
    王霖与孔琳婚后第三日,便是归宁之日。
    若是依着孔家的意思,归宁要返山东曲阜的孔家本府。
    但王霖怎么可能有时间千里迢迢跑去曲阜一趟,所以归宁的就是孔瑞的府上。
    为了孔家的体面,王霖第一次启用了燕王的整套仪仗。
    旗帜,车马,护军,仪仗。
    浩浩荡荡一行百余人绕皇城一圈,就去了内城的孔瑞府。这场动静其实不小,因为在燕王府的仪仗队伍之后,还跟随着数十上百的狂热士子,就跟后世明星的铁杆粉丝一样。
    孔家在京的族人倾巢而出,大开正门,迎接燕王和阜国夫人归宁。
    听完王霖的建议,衍圣公孔阶、其子孔瑞及侄子孔琦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孔府、孔庙施行收费制度,或收取祭祀供奉孔圣的香火钱?
    大意就是说,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全国各地读书人前往曲阜,拜谒孔府孔庙,谓之朝圣。
    而孔家衍圣公本宗管理孔府、孔庙,承继香火,对前来拜谒朝圣的士子收取一定费用。
    具体标准另论。
    孔阶迟疑良久,轻道:“王爷,这……不妥吧?我孔家祭祀圣人香火,若是将之用于牟利,怕是要引起天下人的诟病。”
    孔瑞和孔琦也附和。
    王霖笑笑:“衍圣公本宗承继圣人香火,日常祭祀、供奉都需要花费不菲,若不收费,光指望衍圣公本宗的俸禄和朝廷供养,你们永远会入不敷出。
    除非,孔家如地方豪强般大量圈占土地,横征暴敛。不过若是如此,怕是对圣人清誉更产生负面影响吧?”
    “名目可以供奉圣人香火和维护养护修缮孔庙设施而立,譬如像佛寺道观一样,售卖香烛平安符之类……”
    孔阶三人听着有些心动,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太舒服。
    毕竟圣人教化万民,乃无上功德,这是何等纯粹的德行,岂能被金钱所玷污了?
    王霖又道:“天下佛寺、道观何其之多,接受信众供养又何其正常不过,儒道释三教并立,以圣人之德,毫不亚于佛祖道祖,收些香火钱其实名正言顺。”
    “佛祖尚且说经不可轻传,否则后辈教众就要挨饿。圣人传承亦如此理,天下读书人既承受圣人恩泽沐浴,也自当为圣人传承尽一份心力。衍圣公,你们孔家对此不要有什么心理障碍。”
    “佛祖立教养活后世亿万僧众,而圣人文华光耀古今,却养不活圣人苗裔一族?这不正常。”
    “再者,可由朝廷出面,由地方官府广而告之,以衙门之力协助孔家推之。你们无非告诉天下人,收取的香火钱专款专用,绝不会挪做孔家私财便是。”
    王霖此言一出,孔阶真正动心了。
    若是由官府出面帮着孔家为之,此事就有百分百的成功率。而且朝廷公告在先,在大义上就不会再有瑕疵。
    每年前往曲阜的各地读书人何止万计,若是每人收一笔香火钱,积少成多,可就不是小数目。
    此事推行,孔家本宗的经济困顿问题由此迎刃而解。
    孔阶三人大喜,连声拜谢。
    王霖笑而不语。
    其实后世的孔庙收费、消费孔圣,收入归国有,他的提议是将相关收入归入孔家本宗罢了。
    这个口子一开,想必在利益驱动下,孔家不会放过这块唐僧肉。
    但若是孔家毫无节制疯狂敛财,圣人的清誉当真就会一点点被他的不肖子孙给消磨光。
    那就是孔家的事了。
    他只是提供了一个思路。
    再反过来说,从古至今,佛寺道观这些香火鼎盛,求神拜佛者络绎不绝,庙里的和尚多半都是肥头大耳,赚个盆满钵满。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