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713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四人的资历、战功都差不多。
    王霖思量再三,心中拿定了主意。
    王霖目光锋锐,淡然道:“老种相公,你子种浩、你侄孙种为、你部将郭顺三人擅自调兵谋反,其罪当诛,我要杀此三人正军纪,你可心服?”
    种浩三人早萌死志,也知不可幸免,闻言倒也没有惺惺作态引人嗤笑。
    种师道苍发微颤:“我种家出此孽障,触犯军法,自当以军法从事,老朽心服口服。我种家除此三人外的14人,都任由燕王处置!”
    “呵呵……”王霖淡然一笑:“念在种家有功于国的份上,此事孤就不行那株连之法了。
    但种老相公,经此一来,你种家人实不能再在西军为将了,孤意,汝等自行辞去军职,返乡归隐如何?孤给你种家留个体面。”
    种师道老泪纵横,知道今日便是种家军土崩瓦解之日,到此刻,再无任何反弹的余地,只能认命保命。
    种家人被带出帅府。
    王霖环视诸将,沉声道:“西军不可一日无将,孤今日便会上奏朝廷,暂以折可求为顺安军节度使,统率原种师道所部西军,姚古为节度副使和霸州观察使。”
    折可求和姚古大喜,赶紧出班拱手拜谢:“谢王爷提携,末将遵命!”
    “这支西军桀骜不驯,战斗力也只算一般。两位,孤希望你们能勠力同心,管好这支军马,不要再生事端。”
    “敢不为王爷效死命!”
    王霖眸光深沉:“吃空饷、喝兵血的事,以后不能做了。但是请两位放心,汝等为国出力,无论朝廷,还是大宋子民,都不会让在前线流血牺牲的将士吃亏。”
    折可求和姚古深躬一礼:“末将等自当唯王爷之命是从!”
    ……
    燕青陪王霖回归王府,路上,燕青轻笑道:“末将本来还以为王爷会以刘光世取种师道而代之。”
    王霖摇摇头:“不可。刘延庆坐镇河东西军,若再让刘光世独掌种师道所部西军,未来刘家就是第二个种家,危害甚远,不可不防。”
    第421章 慕容婉儿的令牌
    有些话,王霖没有往深里说,即便是对心腹燕青。
    刘家与种家其实颇多相似之处。
    累世将门。
    同为大宋名将,尤其刘光世还是中兴四将之一。
    但王霖还是对刘家怀有一定的警惕之心,不敢大用。
    因为种家人有的毛病,刘家父子也有。
    贪财,吃空饷倒也罢了。
    史载,刘光世一贯畏惧金军,每逢奉诏移驻前线,大多不奉诏而设法退避,治军不严,不少流寇、叛军乐于投附为部属,成为当时人数最多的军队之一。
    刘光世常虚报军额、多占军费,作战时又多不亲临前线,而是坐守后方,以便必要时逃跑。
    所以,王霖敢重用韩世忠,却不敢轻易大用刘光世。
    至少,不敢让其独挡一面。
    但不能说刘光世就一无是处了。
    至少在当前这个抗金为第一要务的特定阶段,刘家在军中的作用、刘家父子的军事指挥能力还是不容置疑的。
    南宋后来册封的七王——鄜王刘光世,鄂王岳飞,蕲王韩世忠,循王张俊,涪王吴玠,信王吴璘,和王杨沂中,刘光世能据七王之首,肯定也不光是吹出来的。
    燕青也没有多问。
    但对于燕青来说,王霖对刘光世这般后来从西军中加入的“新人”存有疑虑,也属于正常。根子里说,他认为王霖还是信任当初伏虎军初建时的一班老人。
    仔细想想,当时的老人,现如今都已位高权重了。
    如他自己。
    如岳飞。
    如花荣,甚至武松。
    见燕青欲言又止,王霖忍不住轻笑道:“小乙,有话就说,你我之间,其实不必这么外道。”
    见燕青面色微红,王霖又道:“你想说卢员外吧……小乙,以武功、骑射、韬略来说,我麾下诸将中无人可及卢员外。
    只是卢员外素来以客卿自居,我也不好硬是给他压担子,而作为一军主将,要谋划的事很多,以卢员外闲散的性子,如何能承受起?”
    燕青叹息:“王爷,其实自金人入侵河北以来,大名府卢氏死于金兵屠戮下的何止数百人……卢员外就已转变心念,发下血誓,意欲与金人决一死战。”
    燕青话就说到此处。
    王霖一怔。
    燕青的意思他当然听得出来,也就是说,卢俊义已经转变了,但他却还是在拿过去的眼光来看卢俊义……
    王霖忍不住笑了:“这事闹的……就请卢员外暂在帅府听命,任护军将军吧,待我通盘考虑下再斟酌换将。”
    燕青大喜,忙拜谢不提。
    天下第一高手,卢俊义的本事毋庸讳言,也不需要怀疑。
    但现在王霖的军事谋划早已确定,不可能轻易临场换将。
    暂且留卢俊义在中军,本身也是一种器重。
    回到王府,刚进堂中,便发现朱涟、崇德带着萧夺里赖诸女都盛装打扮迎候在此,堂中还摆了家宴。
    王霖这才陡然意识到,今儿个是大年初一,时光进入了大宋的宣和三年。
    转眼之间,他穿越这个摇摇欲坠的大怂王朝已经数年之久了。
    从山东清河县的一个穷书生,到如今位极人臣掌控大宋权柄的燕王……旁人看到的都是他的荣耀,唯有他自己才知这一路走来,是多么谨小慎微和不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