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1012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春秋》所云,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此为圣贤之语。
    如今我大燕开疆辟土,正是用人之际,当海纳百川,吸引天下之才为我大燕所用,才是强国之道。
    尔等所大言不惭在此蛊惑的华夷之别,实在是不符潮流,荒诞可笑至极。”
    孙志良也昂昂然道:“如今陛下一代雄主,开疆辟土,大燕版图在短短数载中陡然暴增。
    这么大的疆土,需要大量的人才治理,才能确保大燕江山永固。
    而在蛮夷之地,也唯有异族之人才通晓本族之情,其代表朝廷施政地方,远比汉人官员更加可靠。
    更重要的是,你们所谓的异族,无论是西夏,蒙古,高昌,高丽,契丹,如今要么是我大燕的子民,要么是大燕的藩属之国民!
    陛下说过,于大燕而言,不论何等种族、出身,只要是大燕子民,凡效忠于朝廷者,必须一视同仁!
    未来,我大燕将复汉唐盛况,疆域无比辽阔,我大燕国土之内,在这片国土上,生存繁衍者可不光是我汉民一个种族,难道那些异族之人,不是大燕之民,反不能效忠家国天下?
    以陛下海纳百川之胸怀,才有了今日大燕之百年难遇之盛世!尔等为了反对而反对,实在是居心叵测!”
    此言一出,言之凿凿,理直气壮。
    连王霖都忍不住鼓掌喝彩道:“说得好!对于朕来说,不管是汉民,还是蒙古人,回鹘人,西夏或吐蕃人,乃至高丽人,等等一切皆在大燕朝廷管制下的各族之民,都为朕之子民,朕不但要一视同仁,还要给予他们报效家国的机会!
    这天下之大,何其幅员辽阔。光指望汉民官员去治理,我们大燕便只能蜗于中原一隅,当一个蝇头小国。
    史上,异族做高官最早的记载,可以算是汉朝时的匈奴王子金日(jin midi)了。
    他本是匈奴休屠王太子,后来率整个部落投汉。
    武帝临死之前将他封为车骑将军,将其视为托孤重臣。
    至于唐时,异族为官者,位居高位者数不胜数,还需要朕来一一例举么?
    正如那敏与孙志良所言,若我等连这点胸怀都没有,谈何复汉唐盛况,创万世之丰功伟业?”
    皇帝与那敏孙志良三人的言辞慷慨,说得一干反对者哑口无言,渐渐沉默下去。
    沉默了一阵,突然在人群中传来一个颤巍巍的声音:“陛下,老臣有几句话说,不知可否?”
    皇帝和众臣望去,见居然是多时称病不上朝的御史大夫于忠朝了。
    王霖嘴角一抽,心头立时充满了警惕之心。
    此人此时站出来,到底想要干什么?
    但在面上,王霖却微微一笑道:“于爱卿,有话请讲,今日朝会上,你我君臣,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切都为了国家大事,非个人私心之争。”
    于忠朝深吸了一口气,躬身拜了一拜道:“陛下,老臣以为,吸纳异族人为官,动摇国本,绝不可行!”
    王霖神色微变,却淡然道:“怎么说?”
    “老臣刚才听陛下与那大人、孙大人所言虽然貌似有理,但实则有本末倒置之嫌。
    何为国本?我大燕为汉人王朝,以亿万汉民为立国之根基。那么,异族为何?异族为我大燕征服之族,理当世代臣服归顺,他们虽也为民,但民分数等,区区异族蛮夷,岂能与我华夏苗裔相提并论?
    如辽人如此,金人也如此。这天下之大,各国莫不以本国根本之民为统治之族。
    况且,陛下自己说过,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可陛下此番却要以异族入朝为官,岂非本末倒置,岂非前后矛盾否?”
    王霖闻言面色立时冷漠了下去。
    张浚、马扩、韩庭、顾庆川、刘琦、岳飞等人先后出班怒斥道:“放肆!于忠朝,汝竟敢当众诋毁圣躬?”
    于忠朝凛然不惧,淡然道:“老夫一腔热血,对陛下一腔忠诚,何谈诋毁圣躬?
    难道此话,不是陛下当日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说的么?难道是老夫杜撰?”
    王霖心中冷笑,这老贼偷换概念,这分明是故意想要触怒于他……分明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到底想要作甚?
    王霖深望着貌似颤颤巍巍弱不禁风的于忠朝,眸中掠过一丝鄙夷,如此种种,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这老贼八成是要借此故意触怒皇帝,然后顺势乞骸骨,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
    既达到了退隐归山享受荣华富贵的目的,又在朝野上下留下了清清白白和刚正不阿的大好名望,可谓是怎么算怎么不吃亏。
    见皇帝面色不变,无动于衷的样子,于忠朝眸光一闪,他陡然又慨然道:“陛下,老臣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异族入朝为官绝不可行!
    我等读书之人寒窗十年苦读还未必能科举晋身,这些化外异族凭什么不劳而获,占我大燕朝堂职位?还请陛下莫要寒了天下汉民读书人的心!”
    这话显然有些过重了。
    还带有一丝丝要挟的味道。
    李纲等人面色大变,宗泽更是忍不住出班斥责道:“于忠朝,放肆!”
    王霖摆了摆手,冷淡道:“于忠朝,你是在指责朕吗?”
    “陛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圣人又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于忠朝决定最后再加一把火。
    他自忖在这种朝堂争辩中顶撞皇帝,风险极小。皇帝最大的可能就是准他辞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