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501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等过上个两三年,战局稳定了。
    朱宏煜就会开始着手,用温水煮青蛙的手段,将地方官员用升官为借口,调往其他地方轮换。
    升官去其他地方做主官,还是继续留在原地做小吏,这些地主士绅的子弟会做出怎么样的选择,可想而知。
    然后,朱宏煜就可以将自己的人填补到地方去,用以掌控地方权力。
    再然后,才是开始着手改革的时候!
    说白了,就是玩阳谋!
    阴谋诡计或许能得意一时,但真正强大无解的还得是阳谋才行。
    至于说万一明军在和清军的战争中战败了,战局没能稳住,明军被迫退出大陆怎么办?
    那样的话,地方会怎么样,朱宏煜就更不在乎了。
    地方势力越大越好!
    滋油皿煮嘛!
    随即,朱宏煜召集光复军诸将,商讨下一步的战略。
    大帐中,光复军诸将围坐在一座沙盘四周。
    沙盘很详尽,整个南国的山河地理都能看出一个大概。
    一面面红色或是绿色的小旗在沙盘上插着,表明着明清双方的兵力布置。
    明军诸将对着沙盘指指点点,陈述着自己不同的意见。
    “对我军来说,当前最主要的事情,还是要稳住广东一线的战局。”
    “清军的下一次反扑,大概率会是从广西,湖南和江西三个方向而来。”
    徐斌手中捏着指挥棒,指挥棒在沙盘上移动,细细讲述着这段时间以来,清军的动向。
    他之所以这样说,那是因为,不管是福建方向的耿精忠,还是云贵的吴三桂,大概率都会按兵不动。
    耿精忠不必说,早就想戴白帽子了,现在是唯恐天下不乱。
    而吴三桂方面,也是早已对清廷有了异心。
    让他直接起兵反清他不敢,但有猛腊方向的李定国牵制,吴三桂也是大概率不会东进动兵。
    刨除了耿精忠和吴三桂,清廷想要出兵广东,也只能是从广西,湖南,江西三个方向出兵。
    朱宏煜端坐在上首位置,脸上的表情满是赞许。
    徐斌感受着四周投来的一道道目光,接着开口说道。
    “清廷在湖南,广西,江西三省的绿营兵力,相加大概在十三四万人!”
    “刨除必要的留守地方的兵力,清廷可调动的机动兵力,大概在七八万人。”
    “可如果加上地方的督标,抚标,再加上清廷可能调动的驻防南京的八旗督战,这次清军若要兵进广东,调动的兵力将会在十万以上!”
    “而我军此战能调动的兵力,不会超过四万!”
    四万都属于是往多里数了!
    这还是光复军在不断的扩军,不断的有完成新兵训练的新兵,被补充进各编制。
    补充战损的同时,一个个新的编制成型。
    计算一下明军的扩军速度,以及清军消息和命令传达,集结兵力,筹备粮草,以及军队行军的速度。
    到时候,光复军的陆军最多扩兵至五万人。
    刨除驻守地方的兵力,最多也就能调动四万人参战!
    四万对十万甚至更多,双方的兵力对比,将会达到惊人的2.5比1,甚至更加夸张。
    到时候,若是双方硬碰硬的正面交战!
    明军虽然胜率依旧不低,但这并不符合战争的基础准则。
    也就是所谓的,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的准则!
    明军虽然有能力正面会战取胜,但正面硬碰硬的会战,一定是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
    李广远开口感叹道。
    “清廷在南方的实力,依旧不可小觑啊!”
    “这还是耿精忠和吴三桂这两个贼子未曾下场的情况下。”
    “若清廷上下齐心,我大明这次怕也是只能退避海外,以待将来了。”
    朱宏煜微微颔首说道。
    “眼下清廷上下猜忌,主少国疑,君臣无信,党争迭起,正是我大明复国最大的机遇!”
    朱宏煜话音落下,然后将目光投向了徐斌,然后开口说道。
    “对于此战,参谋部的意见是?”
    徐斌微微欠身,然后开口说道。
    “回禀监国殿下,参谋部的意见是擒贼先擒王!”
    “此次清虏若要南征我大明,其真正的核心,绝非十万往上的绿营或是督标抚标。”
    “而是清廷在南国唯一的一只满洲八旗兵,南京八旗!”
    “我军若是在清廷将整个南方的重兵汇聚起来之前,派出一只精兵,自长江口登陆,奇袭南京,一举打掉清军在南京的八旗兵。”
    “如此一来,清廷哪怕是将连带整个江南的二三十万绿营都给集中起来向广东用兵,如果没有八旗压阵,那也只是二三十万乌合之众。”
    “在我大明王师面前,将不堪一击!”
    “到时候,清廷若再想要调集重兵增援南国,便只能从北边调兵!”
    “一来一回,最起码也能拖延半年时间!”
    朱宏煜沉吟一阵,然后开口说道。
    “除此之外,我军若沿海北上,还能支援舟山战事!”
    “重创,甚至是全歼清廷的长江水师,一举捣毁清廷的龙江造船厂!”
    朱宏煜想到了舟山的战事。
    赵二虎所部虽然还在坚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清廷不断的从整个江南调集兵马和民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