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763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在这件事上真正受损的,其实是广东的盐政衙门。曹总兵用海量的精盐做武器,掀了桌子,掌握了事实上的广东盐政,侵蚀了固有的官府权利。
    最终,穿越众大获全胜,得以在广东复制了福建的盐业格局,形成了新的,和穿越政权利益捆绑的新盐业集团。
    这之后,一种后世再熟悉不过,却在这个位面属于惊天一声雷的合同要求,实实在在颠覆了两广商人们的认知:两广盐业总公司给所有代理商都规定了最低销量,代理商来年卖得少,有惩罚,卖得多,总公司有返利。
    商人们确实震精了:从古到今,只听说过货物不够,还从没有听说过这种逼着大伙多卖货的章程。
    其实穿越众在这件事上也满无奈的。三年多来,他们在台湾开办工业区疯狂搞工业建设,然而到了今天,真正能在数量上颠覆传统的卖方市场,实现倾销,体现工业化优势的,却反倒是食盐这种原材料——尽管这些食盐也是用工业化模式生产出来的,但是总不如流水线上出来的东西有成就感。
    食盐大肆倾销的后果,就是第一时间消灭了私人盐枭。现如今在福建和广东,大盐枭都洗白当了穿越众的经销商,小盐枭真绝迹了。因为各地经销商都在地盘内按照合同拼命销货,以前没去过的沟沟坎坎都被经销商开发了起来,遍地都是价格便宜的私盐,私人盐枭的获利空间没了,这种职业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
    前因后果说清楚后,吴掌柜这一次来到贺家坝子的真实背景也就呼之欲出了:白记连锁杂货公司作为增城县的食盐代理商,现如今需要把之前不重视的本地市场都开发出来,所以吴掌柜这次在年后不久,就带着商队来到了偏僻的贺家寨,其根本目的,还是联络老客户维护渠道,为今后更多的商品找到销路。
    事实上明人一点都不傻。认识到食盐货源充沛到需要订合同完成规定销量后,反应过来的白记杂货,很快就调整了商业模式,从等客上门变为主动出击,多年未见的老兄弟,这次主动上门来看望老哥哥了。
    第524节 吴掌柜的日常(三)
    穿越众先是用倾销冲垮了盐业旧格局,然后利用自身庞大的武力做担保,强行建立起了新的市场机制。
    关于新规则,执行力度最强的,自然是在穿越众眼皮底下的广州城。至于县域,由于时间太短和交通信息闭塞,所以很多地方目前还处在新旧交替的混乱状态中。
    不过增城县是例外。借助一波剿匪,当地有能力和曹总兵作梗的势力眼下灭得灭散得散,其余人等噤若寒蝉,县域内一夜间变得路不拾遗平安喜乐,所以包括盐业在内的商业新秩序很顺利就执行了下来。
    商业需要+道路安靖,这2条原因,也是促成吴掌柜此次亲自带队来贺家坝子的前提条件。
    ……
    双方在寨子里的晒场称量完盐货后,贺管事扔下手中一把细盐,然后满意地捋捋胡须,点头赞道:“俱是上等货色,价钱也合适。老弟,有心了啊!”
    “呵呵,这也算是年礼了,自然要克己一些子。”吴掌柜当即是打蛇随棍上。
    贺家寨子由于地处偏僻,不管什么消息通常都要落后一些,故而这里的人对于县城方面的商业格局肯定是不太清楚的。老练的吴掌柜肯定不会告诉对方,其实盐价已经降下来了,而且货源充足,现在是渠道为王的时代。
    验看完盐货后,接下来是农具。
    这之前,由于穿越政权不愿意用工业品冲垮已有的传统手工业,所以产自窑区的农具基本上就是在岛内使用,鲜有外销。
    然而这种情况随着广州特区的新建,已经有所松动。
    考虑到即将在本地修建钢厂和开办一系列金属加工企业,所以穿越众现在开始在广州本地试水销售一点金属制品,其中尤其以农具居多。
    这中间的用意很明白:打出夷州金属制品在广大农民那里的口碑,顺便给传统手工金属加工业制造生活压力,为下一步收编这帮人做好准备。
    于是,伴随着吴掌柜的到来,贺家寨子的农夫们,生平第一次见到了钢制农具。
    用高碳钢锻压而成的锄头,闪烁着一层灰蒙蒙的金属光泽,刃口锋利,大小厚薄规格完全相同,从外表上看去就和传统的手工货有很大区别。
    另外还有闪烁着蓝色光芒,看上去单薄,却是韧利无比的钢铲,以及斧头等等一批高档农具。
    得知这批农具是精钢打造的夷州货后,寨子这边当即现场实验了一下,效果自然是不用说,传统的熟铁农具根本不是对手。
    贺人仲这下又笑呵呵地点头表示愿意掏银子了,尽管这批农具的价格要比普通货色贵一些。
    最重要的两种战略性货物验收后,剩余的就是一些日用品。这些日用品就不用寨子里统一收购了,而是放开来归各家自行采购。
    到了1631这个时间段,穿越众对这个位面的渗透已经越来越深,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些产自窑区的独特货物。
    就像当年的洋火洋烟洋铁钉销遍我大清一样,穿越众生产的暖瓶,油灯,灯油,缝衣针这些特产,一直以来也已经被商人们销售到了全球各地,哪怕是大明一个偏僻角落的寨子里,人们也对这些独一无二的美好货色不陌生。
    这个时候,寨子里赶来的贺家族人,已经将晒场位了个水泄不通,家家户户都在挑选着商队里的货物,男人女人那粗糙的脸上,纷纷露出了笑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