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分卷(15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玄奘颔首:师父已替小僧找了去处,就在长安城外的洪福寺。
    挺好的,皇家寺庙,藏书丰厚,是个好去处。谭昭如是说道。
    听到佛经多,少年僧人忍不住眼睛一亮:当真?
    自然当真,一谈起佛理,你就眉飞色舞,出家人戒急戒躁,你还需学啊。
    天地良心,谭昭这可真是打趣,但玄奘显然当了真,甚至觉得此话非常有利,立刻就收敛了神情,道了声佛偈。
    啧,他是不是说错话了?
    系统:你才发现?
    [别这样,反正人是要肩负西天取经的重大任务的。]
    系统:所以,这就是你搞事情的理由吗?
    不是,阻止人自杀这种事情,怎么能叫搞事呢,谭昭不认同。
    说起来,因为江州的事情,有两天没去五指山看猴哥了,不知道猴哥有没有想他呀?
    系统:估计没想,但想你给他带的桃子了,个头饱满,清甜爽口那种。
    真的,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第227章 一个正经人(八)
    虽说是表面塑料师徒,但该送的桃子, 还是要送的。
    你这小子, 与水族的关系倒是不错。
    谭昭一楞:此话何意?
    俺老孙五百年前与那东海老龙王颇有交情, 水族的气息一闻就能认出来,你这次来, 身上就有三股水族的气息了,可不就是关系好!猴子控制着法术啃桃子已经非常熟练,边吃还能边说话, 也是非常厉害了。
    三股?谭昭掰着手指头算了算, 东海龙王送的避水珠, 河伯冯兰,再加上一个洪江龙王, 没毛病, 只是光听过哮天犬的鼻子好使, 没想到猴哥的鼻子也这么好用。
    只是发生了一些事情, 与一小江的龙王有些瓜葛。
    猴哥对此不屑一顾,他连四海龙王都打过, 区区一小江小河的没甚意思:打得过不?
    这模样, 就跟上个世界的猴哥一模一样, 谭昭有些忍俊不禁, 回道:没打起来, 而且十来年前,那龙王曾经被江上的渔民网住卖与人,差点就成了一碗鱼头汤。
    猴哥:光知道水族不行, 没想到这么不行,哎。
    谭昭摸了摸下巴,其实这么一算,冯兰也不算太废柴了,毕竟这河伯当着至少没被人捉了去。
    再来一个。
    那是最后一个了。
    四目相对,谭昭将剩下的其他果子放下,拍拍屁股走人了。他偶像这肚子,就是多少桃子都不够填的,啧~
    回到江上,已是晨光熹微。
    谭昭很喜欢朝阳,就干脆坐于船头看旭日东升,岸边还有丝鹭飞走,伴着远处的芦苇荡,一派盎然生机。
    今日又是个好天。
    前头就是刘家店了,当初捡到玄奘的老婆婆就住在刘家店,殷开山老早让人注意着,待到了地方就下船去感谢。
    原本殷开山是想请人回去养老的,但老婆婆故土难离,便拒绝了。殷开山留下谢礼,便再度上船赶路。
    再剩下的路,就很短了。
    船行不过一日半,便到达了长安城外的渡口,早有殷家的仆人在此等候,众人换了马车,就往长安城而去。
    而此时此刻的长安城,流传着一个非常神奇的奇幻故事。
    故事的撰写人是谭某人,润笔则由说书先生来。却说那丞相家的殷娘子,十八年抛绣球与状元郎喜结连理,一对美满姻缘,因一贼子贪婪沉睡水底十八载。
    那贼子原是个久考不中的穷童生,后来做了艄公,十八年前接待状元郎夫妻,心生嫉妒,竟将状元郎夫妻齐齐推下水,自己冒名顶替了状元郎,竟在那江州做了一十八年的州主!
    何其诡计多端、狼子野心!
    幸好呢,好人有好报,状元郎夫妻当年心善,连一条金鲤鱼都舍不得杀,这才有了十八年后的福报。原来呀,那金鲤鱼竟是洪江的龙王,龙王一看落入江中的竟是恩人夫妻,当即使夜叉去地府索要恩人的魂魄,又用定颜珠将夫妻二人的尸身定住。
    只是定住之后,龙王就发现这状元夫人竟然怀了孕,稚子无辜啊,龙王怜悯其投胎不易,便使了法子让孩子生下,只是龙宫不留活人,便将孩子的身世写于布上,至于江中漂流。
    这江流儿后来得一老婆子相救,入了那佛门,竟是天生修佛的苗子。
    等这孩子长到一十八岁,得知自己的身世,便找到自己的外家,捉了那贼艄公,又去江底接了父母团聚,是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这故事,要情节有情节,要感动有感动,要内容有内容,要正能量有正能量,还有龙王这等义气的神仙存在,当即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街头茶馆里,有说状元郎夫妻善有善报的,也有痛恨那贼艄公的,一时之间,官府对江上艄公的检查都严苛了不少,更甚至,洪江之上出现了艄公组织,严格把控艄公品性,促进艄公职业的透明化。
    但不管怎么说呢,这故事深入人心,大家都对这对倒霉又幸运的状元夫妻很有好感。
    陈光蕊回到长安没多久,还没等圣上传召呢,就听到了这样的传闻。
    他当即一懵,想解释吧,又不对,不解释吧,传闻有误啊,到底是谁传出了这样的传闻?
    与陈光蕊的懵逼不同,殷家父女乃至于玄奘殷瑶,大概都能猜到这手笔是殷元的手笔。
    殷温娇当即是又感动又心酸,弟弟为她考虑到这一步,她当真还要踏上那一步吗?但她很快又想起夫妻团圆后,丈夫对她的冷淡。
    言语间关怀,却连同塌而眠都没有,女人都是敏锐又敏感的,殷温娇能清楚明白地感受到。
    都说那情到浓时方转淡,她这连淡都没有,便没了。
    但她能怪夫婿吗?十八年时光,太长了。
    于是殷温娇找到弟弟,说了跟暴躁老爹一样的话:阿元,龙王的事情,怎好如此编排!
    阿姊安心便是,龙王是个好神仙,必不会怪罪于我的。谭昭脸不红心不跳地说着谎,反正那洪江龙王也打不过他。
    系统:宿主,你已经被大圣影响了你造不造!
    [有吗?没有吧。]
    这脸皮,也是厚得没谁了。
    殷温娇不知道的是,殷开山正带着玄奘站在门外,原本是玄奘要告辞去那洪福寺,听到这样的对话,两人心里都忍不住泛起一丝波澜。
    我大唐女儿家,何惧那些!阿姊以后若是想做那行侠仗义的女侠,也是使得的。本朝对女儿家的束缚本就不如前朝大,君不见皇家的公主搞婚外恋还是跟和尚,也只是一桩风流谈事罢了。
    殷温娇被逗笑了:我要是女侠,你不成女侠的弟弟了!
    那感情好啊,弟弟就有劳阿姊保护了。说着,还装了一回乖。
    殷温娇的情绪,难得开怀了一些,玄奘也不傻,他意识到此时的亲娘受不得任何刺激,为此推迟了去洪福寺报道的时间。
    殷开山听闻,拍着外孙的肩膀,感叹道:你是个好孩子。
    少年僧人却摇了摇头,若论通透知世故,还是舅舅更明白,身在红尘,心却剔透,让他明白有些时候过分的迂直,并不是一件好事。
    阿弥陀佛。
    外孙就这点不好,动不动就阿弥陀佛,时不时就善哉善哉,脑壳疼。
    脑壳疼的殷开山终于恢复上朝了,他第一天去,就被圣上留了下来。
    圣上自然也听到了长安城中的传闻,很有意思,传流言的人还非常聪明,那刘洪能冒名顶替那么多年,自然有吏部和官场的失误,此人却弱化了这点,只说那贼子秉性恶劣、诡计多端,倒是省却了压下这桩官场丑闻的力气。
    圣上既然和颜悦色的问起,殷开山哪里不懂,但他还是似模似样地认罪,表示这是他那不成器的儿子为了护佑家姊的声名才出此下策,污了圣听,望陛下治罪。
    陛下当然不会为了这点细枝末节治人的罪,况且都是忠良之后,状元虽然在读书人中挺值钱,但在皇帝而言,三年就出一个,翰林院数得上名的,十个里仨个都是状元出身,更何况是十八年前的状元,委屈了就委屈了,他权当不知晓便是了。
    明晦都快三十了吧,朕记得他也有功名在身?
    殷开山就应道:陛下好记性,老臣那不成器的儿子不过是个秀才,说是读书天分不够,早些年儿媳没了,他就带着女儿散心去,便没再读书了。
    君臣多少年,圣上哪里看不出来,便笑骂道:你也由着他?
    哎,不由着也没法子,他志不在此,性子又野得很,全不似个读书人。当然了,殷开山也觉得自己没说谎。
    全长安城的人都知道他家儿子生得好,就是没什么大出息。
    朕看你啊,心里乐着呢,如今儿女团圆,走路都生风!
    陛下圣明。
    找个时间,带你家儿子进宫来给我朕瞧瞧,也说说那外头的山水如何好!
    喏。儿子,阿耶就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君臣又说了会儿话,殷开山这才告退。
    圣上待人出去后,便笑着冲身边的老太监道:朕看那殷明晦是个有才的,江州的事情处理得那么利落,这老狐狸竟还能睁着眼睛说他儿子不中用,他儿子要是不中用,全长安城的男儿恐怕都不中用喽。
    老太监笑着陪着,至于附和,那是傻子才会做的事情。
    殷开山火急火燎地回到家,先去看了女儿和孙女,这才叫了儿子去书房。
    谭昭有点懵:啥?
    你自己的聪明,自己去圆,陛下要见你。老父亲端着茶,老神在在道。
    哈?这年头做皇帝的,这么清闲的吗?没事还管朝臣家没用儿子的吗?谭昭狐疑地看向便宜父亲,阿耶就不能搪塞过去吗?
    他不信殷开山没这本事,都当到丞相了,咋还卖儿子不手软呢!
    老父亲对此,也非常坦然:你也在外面潇洒清闲五年了,有本事还藏着掖着,你也体谅体谅阿耶当官不易啊。
    你那分明就是乐在其中!有本事,你致仕回老家养老呀。
    第228章 一个正经人(九)
    腹诽是这么腹诽,但谭某人体谅暴躁老爹的不易, 还是没有忤逆不孝地说出来。
    繁华热闹的长安城里, 总归是不缺新鲜事和稀奇玩意儿的, 太平盛世,最适合混迹街头, 浪荡度日,而且他亲爹还是当朝丞相,那真是给个神仙都不当的。
    少爷, 少爷您慢点儿!
    少爷显然并没有慢下来的意思, 谭昭拎着壶从小店里买的竹叶青, 也不喝,就这么提着, 边走还边拉着好不容易出来走一趟的少年僧人介绍这介绍那, 才几天的功夫啊, 俨然一个长安城活地图了。
    论玩儿这件事, 谭某人自然是各种翘楚。
    你是佛门中人,我就不请你吃酒了, 等下次舅舅酿了素酒, 再请你喝。
    出家人荤酒不沾, 但素酒除外, 虽也有僧人不喝, 但如今的佛门并没有严苛的规定,再则如今佛门兴起,宫里的陛下还请洪福寺的住持喝过素酒哩。
    小僧不胜酒力, 恐
    这样啊,那就果子甜酒,玄奘你喜欢吃什么果子?桃儿?李子?还是寒瓜?正说着呢,人就窜前面去了,美其名曰给闺女买礼物。
    玄奘:舅舅好生活泼。
    但总归鲜活的人,更讨人喜欢,至少玄奘下山以来,同舅舅相处最为轻松,他可以谈佛法,也可以听舅舅讲些他未曾听闻过的东西,或趣事,或稀罕物什儿,竟也奇迹般地并不冲突。
    或许他师父在这里,也会很喜欢他舅舅的。
    谭昭提着东西回来,就看到少年僧人掐着佛珠微笑,看着心情不错的模样。
    我说了吧,出家人也得出来见见世人,佛渡自己,也渡世人,你不瞧瞧世间百态,还能活活把自己憋出佛理来不成?
    阿弥陀佛,舅舅说的是。玄奘觉得这话非常有道理,是他太拘泥于形式了。
    这种认真的性子,也不好,开不起玩笑。
    街上热闹地方,自然是舞坊和酒肆,晚上更往里面走,就更加热闹了,但谭某人还没丧病到这个地步,只略略介绍了前头部分,就带人找了家素斋馆坐下了。
    这里的素斋,据说做的那叫一绝,你可别说什么出家人粗茶淡饭的话,能吃好的,为什么要去吃粗茶淡饭?
    玄奘觉得自己永远都说不过小舅舅,他拿不出平日里舌战群僧的讲经口才,也就听之任之了,出家人既来之则安之,阿弥陀佛。
    谭昭一乐,他最近在长安城里玩得心有些野,说话都眉飞色舞的:这便对了,据说连城外洪福寺的和尚来城中讲佛,吃的也是这家的斋菜。
    则话音刚落下,便有身着僧衣的沙弥走了进来,一行三人,打头的年长些,后头跟着俩小和尚,显然是熟客,小二马上就迎了上去。
    谭昭定睛一看,这才发现这家素斋店对僧人是不收银钱的。
    这老板,很会做生意嘛。
    玄奘不解。
    打响名声,赚好声誉,以小博大,生财之道。谭昭竖起了一个大拇指,不过他说得小声,只有两人能听到。
    玄奘显然并不懂这里面的门路,只道听不懂。
    听不懂便罢,既然遇上同僚,要不要去打个招呼?谭昭随即转移话题。
    玄奘思考片刻:确实该如此。
    谭昭自然不好掺和和尚们的事情,他一个俗人,带着出家的侄子过去,像什么样子?还不如低头乖乖吃菜。
    但显然,安静吃顿好的没那么容易。
    这不,刚吃了五分钟,那边的和尚们已经相谈甚欢起来,他就收到了来自河伯的私信语音聊天。
    一般来说,他都是无视的。但这不无聊嘛,就接了听听。
    然后,他就不得不抹油跑路了。
    是真的要跑路,不是口头说说那种,不过临走之前,他还告诉小厮他的去向,只让小厮在位置上等甥少爷回来。
    另一个小厮倒是想跟上去,但追不上啊。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