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分卷(15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谭昭拿着壶小酒,喝了一小口,才道:大圣生来神异,可曾在人间待过?
    猴哥想了想,摇了摇头,却又点了点头:不曾真正识得过,俺老孙现如今不就在这破人间吗!
    谭昭听出了一起怨念和不甘,他心头一颤,抬头望了望山顶看不见的佛偈,忽然用很轻的声音开口:大圣,你想过,出来后做什么吗?
    殷温娇等了十八年,尚且身心俱疲,没有生志,更何况是五百年呢。
    谭昭突然就放下了手中的酒。
    据说是要陪个大唐来的和尚去西天取经,俺老孙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等送完这和尚,俺老孙自然是回花果山了!到时候你来,俺老孙带你去见孩儿们
    山间无风,谭昭拎着酒壶,忽然幽幽开口:其实,那和尚是我外甥。
    这才是真正的相对无言,连风儿都没有,四目相对,寂静无言。
    猴哥眨了眨眼睛,忽然吼了一声:快去把你外甥绑过来!
    是我猴哥的强盗作风没错了。
    算了算了,俺老孙明白了,不就是等嘛,五百年俺老孙都等得,不差这一时半刻!
    谭昭原以为需要很多言语去解释,但显然猴哥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天生灵性,果然非凡。
    他忽然会心一笑,原以为是他陪伴猴哥,却没成想是反过来的,谭昭再度拎起酒壶,倒了一口,甘甜绵密,自然是好酒:大圣厉害。
    猴哥一听,吃桃的声音都快乐了许多:好说好说。他没说的是,既然这和尚都出生了,那就不过几年的光景,一眨眼就过了。
    你瞧着很是疲惫,最近搬砖很辛苦吗?猴哥看了人一眼,随意地开口
    凡人对于猴子来说,还是太难理解了,对他而言,能自由自在地吃桃,就是天底下最快活的事情,至于其他烦恼事,那都不是事儿。
    大圣你真是很会活学活用了,谭昭失笑:那倒也没有,只是闲得太久,准备做点事情忙一忙了。
    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你开心就好。猴哥吃桃向来是不吐核的,反正铁胃铜汁铁丸也能消化,更何况区区桃核呢,谭昭每次看到都觉得胃疼。
    跟老狐狸打交道这种事情,有一回就有第二回 ,大佬想抓壮丁时,那是总会有法子的。
    洪福寺出了个惊悚的案子。
    这案子。自然是不归魏征管的,也不归袁天罡管,但却是归大理寺管的,因为出事的人是官员的家属。
    大理寺卿来找谭昭时,谭某人正跟人小儿子在平安坊听曲儿,唱的倒不是什么靡靡之音,但也绝对不是什么阳春白雪的东西。
    我去!我阿耶怎么来了!哥,哥快让我躲躲!贾明思吓得往桌子底下钻,显然在家里,地位不咋地。
    其实
    谭昭还没说完,大理寺卿就找过来了。
    贾公拧着眉,看着小儿子撅着的屁股,头隐隐一疼,心里却更酸了:还不快出来!
    贾明思:阿耶!我最近真的很乖的!
    丢人现眼啊,大理寺卿决定眼不见为净,转头冲殷元道:洪福寺出了命案,小友可要同老夫走一趟?
    谭昭自然应承了下来,先不说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就是洪福寺这三个字,就值得他走一趟了。
    贾明思一看,不对啊,说好的一起当纨绔呢?殷大哥你这个叛徒!
    因为过于义愤填膺,贾明思决定跟上去看看,反正他阿耶是大理寺卿,没人敢拦他。
    从长安城到洪福寺,乘着大概要半个时辰,因为距离不是很远,所以大多数的达官显贵都喜欢来这里上香祈福。
    出事的,是礼部侍郎家的嫡女。
    因为出事的人是女眷,且是突然被挖了眼睛,来报案的人说当时非常怪异,也是因此,大理寺卿才会拐道来叫殷元。
    而事实证明,这事儿也确实有些怪异。
    谭昭看到了一身白色僧衣的外甥,与前几日小孩,青年僧人看上去沉稳平和了许多,就像是所有情绪都沉淀了下来。
    通俗来说,大概就是大彻大悟后的圆润贯通了。
    阿弥陀佛,殷施主安。
    谭昭自是不觉得难过的,他笑着同人打招呼:看来你过得很好,就是不见舅舅,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少年僧人从容不迫:舅舅好。
    所以说嘛,他不喜欢佛教是有原因的。
    舅舅可是因为陈施主而来的?玄奘轻声道。
    谭昭点了点头:倒真是被你说着了,最近长安城有些不太安生啊。
    阿弥陀佛。
    非常凑巧,那位陈娘子出事的时候,玄奘刚巧从殿外经过,他同另外一位师兄听到尖叫声冲进去,就只看到女子痛苦地抱头跪在地上,背对佛像,身边空无一人。
    一个人也没有?连陪着的小丫头都没有吗?陈娘子怎么都说是侍郎家的嫡女,长安城的贵女哪个出行不带几个丫头婆子的。
    玄奘颔首:一个也没有,只不过小僧进殿时,闻到了一股特别奇异的味道。
    奇异的味道?可以描述一下吗?谭昭望着并不算偏僻的佛殿,忽然开口,这个佛殿里,供奉的是哪位菩萨?
    第238章 一个正经人(十九)
    阿弥陀佛,此为罗尽无度尊者的法殿。玄奘双手合十, 虔诚地开口, 说完才表示那股味道非常神奇, 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如今佛教大兴,上行下效, 长安城的百姓多多少少都有些佛学修养,谭昭一听,大概就知道是哪位菩萨了。所谓罗尽无度尊者, 其实就是无尽意菩萨, 据说这位菩萨因能看穿世上一切因果为无尽, 故而发度无尽的宏愿。
    简单点来说,这位菩萨看到众生沉迷红尘滚滚, 立志度化世人, 也达成自己的大圆满。
    当然了, 在谭昭这样的大俗人面前, 他会觉得这位菩萨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啊, 反正他就喜欢红尘纷纷。
    如果大家都成佛了, 那多无趣啊。
    现如今长安还是小乘佛法更为盛行, 像无尽意菩萨这样的主张自然不太受主流追捧, 难怪会在这么偏的佛殿里。
    而所谓小乘佛法, 简单来说就是修已身,追求的是自身的圆满与超凡,现在大多数高僧大德都是如此。
    谭昭望向眼前尚且年轻的僧人, 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真的很难猜到这位是今后一力扭转佛教流行趋势的人。
    玄奘,你难道没有发现吗?
    青年僧人不解:发现什么?
    你通了第六识。佛学意义上,人是有八识的,前五分别为眼耳鼻舌身,这第六识就是意。说是识,其实更像是一种境界,包括第七第八识,都是。
    谭昭心想着,或许行走在取经路上的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就是因为通了八识的原因。唔,或许吧。
    楞严经有言,元依一精明,分作六和合,恭喜。
    玄奘却是一楞,他少有这种怔忪的时刻,许久脸上才露出一个浅淡的笑容: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没劲。
    玄奘被人一点,只觉得五内畅通,他这些日子在洪福寺修行,确实很有进益,只舅舅能一眼看穿,当真非常厉害:舅舅佛缘深广,小僧不及矣。
    谭昭却摆了摆手,朝着出事的法殿而去:别,不过都是些流于浅淡的话罢了,我听佛法,不生欢喜,还是红尘俗世更吸引我呀。
    那亦是殷施主的缘法。玄奘双手合十,微微一笑,如同旁边莲池里尚未开苞的花骨朵一般。
    果然嘛,天选之子就是不一样,别人修佛修个几十年照样还是苦行憎,再瞧瞧这慧根深种的,十八岁修出第六识,那所谓的奇异味道,恐怕更像是一种感觉。
    故而难以形容,却足够有存在感。
    陈娘子尚未出阁,今岁十五,去岁与辅国公家次子定亲,因要准备及笄,故而近些日子极少出门,这回来洪福寺,也是由陈夫人带着上香祈福来的。
    女儿在出嫁前被人生生挖去了眼珠子,陈夫人几乎哭得晕死过去,大唐贵女虽然地位较高,但没了眼睛的姑娘,婚事自然是要结不成了。
    花骨朵一般的年纪,这今后可怎么过啊?
    陈夫人抱着已经疼晕过去的女儿,哭得悲伤而动容,这种时候,是没有人会去打扰一位母亲的。
    因出了事,在大理寺排查过香客后,洪福寺就已组织僧人送香客们下山,并且表示未来三日内,寺中要做法事,要关闭三日。
    皇家寺庙,就是这么硬气,即便香客们来头都不小,也都没什么异议。
    谭昭带着便宜外甥进去佛殿时,大理寺卿正带着人询问寺中的僧人,但显然收获甚少。事情发生得太快,除了听到陈娘子惨叫冲进来的两位僧人,其他大多数僧人甚至都不记得陈娘子这号人。
    现如今,也只能等疼晕过去的陈娘子醒过来再作打算了。
    大理寺卿自然是知道殷相公家的外孙在洪福寺出家,看殷元与一年轻俊秀僧人关系密切,大概就猜到这僧人的身份了。
    事情也真是凑巧,其中之一发现陈娘子出事的,便是这位玄奘僧人。
    办案多年,大理寺卿从来不相信什么凑巧。所谓巧合,绝大部分都是处心积虑的谋划。
    明晦,这位是?
    谭昭自然作了介绍,少年僧人并不在意别人对他评价,平淡地冲大理寺卿行了佛礼。
    如今兴佛,大理寺卿自然不会生气,他依照惯例询问了几个问题,见无错漏,便止住了话头。
    刚巧,也是要做晚课的时候了,玄奘告别舅舅,大理寺卿便有了同谭昭单独说话的时机。
    贤侄可看出什么不妥?
    谭昭抬头望向殿中慈悲而平和的佛像,依稀可见青烟袅袅,华光辐照,按照基本法,殿中有菩萨法身,妖邪尽退,再说洪福寺可是皇家寺庙,香火鼎盛,又是金光熠熠,寻常妖孽连寺门都进不了,更何况是行凶伤人了。
    菩萨们虽然菩萨心肠,可却也是爱恨分明的。
    但便宜外甥也说了,他闻到了一股奇异的味道,这就说明犯案的绝不是什么普通凡人,那么除却妖邪,可能性就非常少了。
    暂且不大好说,只是小侄有个疑问。
    大理寺卿一疑:什么疑问?
    礼部侍郎家未出阁的嫡女,怎么会好端端一个人来拜罗尽无度尊者?他家里也有个娇俏的小姑娘,小姑娘出来拜菩萨不稀奇,稀奇的是拜这么冷门的菩萨。
    而且还甩掉了仆从,一个人来拜,这听着就非常不合理。
    大理寺卿自然也注意到了这点蹊跷,只是出事的是女眷,又因为陈夫人伤心过度,调查工作实在称不上顺利:确实,只是那些仆从被吓了封口令,恐怕要费些唇舌才能让他们开口了。
    谭昭也能明白陈夫人的顾虑,恐怕是怕再损了女儿的名声,虽说如今的风气对女儿家并不吝啬,但总归还是有些束缚的。
    那小侄出去走走看看。
    去吧。
    哎,别人家的儿子啊,同样是纨绔,咋就差别这么大呢。
    贾明思原本都跟到洪福寺了,一听是出了什么怪异的案子,当即就来了兴致,他本就对这些神异之事很是好奇,只是挖招子这种事情太多残忍,他心里有些害怕,就只敢逗留在大雄宝殿附近靠着佛祖求心安。
    这不,一瞧见熟人,立刻就扒了上去:殷大哥,快与我说说,究竟是如何回事啊?
    不是怕吗?竟还要听?
    贾明思有些犹豫,谭昭见他这模样,不由有些失笑,倒真有个问题要问人:这长安城里,不管是纨绔子弟,还是有才之子,你都知道一二,对与不对?
    那是自然。
    刚巧,有个人不知你认得不认得。谭昭问的,是与那陈娘子订了亲的辅国公次子。
    说起来,老辅国公已经过世,曾经的人脉也去了大半,如今的辅国公虽担着名头,但实权其实并不大,他家的两个儿子也都声名不显,既不是成天闯祸的祸头子,也不是名满长安的有才人。
    谭昭翻遍记忆,都没找出这人的讯息来。
    他啊,老学究一个,年纪轻轻,比我阿耶还要老成,成天之乎者也的,前些年考举人,他考了个吊车尾的孙山,估摸着因为他家的爵位,否则以他的学识,恐怕是要落榜的。贾明思的评价,出乎意料的非常犀利。
    谭昭道:听你这话,似是有些讨厌他?
    贾明思满不在乎道:倘若你玩乐的时候,别人要同你说大道理,你会不会觉得讨厌啊?
    那确实是挺讨厌的。
    这人无趣得紧,说是不考上进士不成家,成天在国子监闭门读书,听说他家里面给他订了亲,他都不出现一下的。贾明思撇嘴道,我觉得,他就应该同四书五经成亲才是。
    这你都知晓?
    那是自然,我虽然读书不如何,我有朋友却读书很好,国子监说大不大,凑巧我朋友就住他隔壁,出来就跟我吐槽这位神人。
    看来,他是问对人了。
    贾明思忽然一楞,随即转头:我听说是一位贵女出了事,不会是同那钱学究订婚的女子吧?
    我去,这可真是
    贾明思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遭事了,有毒,剧毒啊。
    其实,我最近听说听说了一桩事,原以为是假的不能再假的八卦,如此一来,却是有些不大确定了。
    谭昭都忍不住叹了一句:你怎么那么多听说?你要把这份心思花在读书上,你阿耶睡梦里都能笑醒了。
    殷大哥不也如此,若能将聪慧放在正途,殷相公也能笑醒。
    那可不一定,他那便宜爹只会使劲奴役他,嘲笑他,看他忙成狗。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