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农家子的科举奋斗路 第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孙氏不说话了。
    她跟穆梅花这小姑子接触不多,没啥感情。但不管咋说,也是一条人命。
    她为自己儿子打算不假,但还不至于真就叫她人死如灯灭,连句公道话都别想有。
    抱怨了穆老二两句,孙氏也就睡了。
    躺在一边的穆空青,却被孙氏一句话激起了念头,琢磨了大半夜,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第二天,穆老头提了半袋子细面,领着穆空青去了村长家。
    穆家村的村长,也是穆氏一族的族长。
    族长是个老童生,如今须发皆白,手上还拄着拐。
    穆家早前出过的举人老爷,便是族长的亲叔叔。
    现如今收成不好,族田产出也不多,聘是聘不来夫子了。族长作为这穆家村唯一的童生,便也担了教书的担子。
    “族长爷爷好。”一进屋,穆空青便扬起笑脸,甜甜地打了个招呼。
    老族长一见穆空青就笑眯了眼。
    这孩子常来族学里,看着就是个聪明好学的。
    若是运道再好一些,将来说不定能有个功名。
    穆老头摸摸孙子的头,先是递上那半袋子细面,而后搓着手,巴巴地开口道:“我家大柱也快到年纪了,我便想着,将他送来您这儿,也好识两个字,将来谋个出路。”
    穆族长没接那面,只捋了捋胡须,笑道:“应该的。”
    族长是知道穆老头家的情况的。
    梅花是个好姑娘,可惜。
    这穆老头家的孙子若是能出头,说不准还真能替他姑姑讨回个公道,也算对得起他姑留下的这笔钱了。
    穆老头见族长不接袋子,又向前推了推,才有些局促地说:“咱家都是些泥腿子,原先这一日日地叫大柱也就罢了,可这孩子就要念书了,也不好就这么混叫着,还想请您给起个文名儿。”
    族长摆摆手,叫穆老头把东西收好。
    “这孩子好学,我也喜欢。”穆族长看了看穆空青,眼神清亮,仪态大方,满意地点点头,略一思忖便道:“我看这孩子眸中有神,便叫空青吧。空青明目,也望你擅辨小人。”
    穆空青一愣。
    竟然是他前世的本名!
    难道这还是什么缘分吗?
    空青明目,擅辨小人,族长这是在暗示什么吗?
    穆空青摇摇头。
    他现在都不到五岁,族长能对他暗示什么。
    穆空青甩开脑子里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端端正正地向族长行了个揖礼,口中道:“穆空青多谢族长。”
    小小一个人儿,做出这样一本正经的模样,倒叫在场的两个大人看乐了。
    族长也一本正经地应下了。
    笑过后,族长又嘱咐道:“族学里还有些笔墨纸砚,若是空青要用,可自族学中采买,还得便宜些。”
    穆空青当然是感激的。
    不仅是族长愿意给他们写便宜,更是因为族长体贴,不想叫穆老头刚失了女儿,又要到镇上去。
    若是回头再撞见李家人,那可大大不妙了。
    穆空青又一次认真拜谢。
    老族长确实是一心为族人考虑的,这一拜,是应当的。
    而后,穆老头和穆空青便跟着老族长去取纸笔。
    穆空青还太小,不适宜长久习字,便只买了一刀纸,一支笔,并一块方墨、一口砚台。
    都是最劣质的东西,可加起来,林林总总也有了一两银子。
    梅花留下的荷包里,统共有近十两银子。
    老穆家一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银子,却一眨眼便花去了一个角。
    这还得多亏了族学中有先头长辈们抄的书,不需他自己买。
    不然的话,这十两银子,怕是买书都不够。
    古人考科举,并不是现代人想象的那样,先读三百千,再读四书五经这么简单的。
    这还得从现在这个朝代开始说起。
    在穆空青那个时代的历史上,宋朝原本应该在1279年,随末帝自尽正式宣告灭亡。但在这个时空里,历史拐了个弯。
    先是岳飞未死,南宋苟延残喘近二百年。
    再是炎朝太宗皇帝异军突起,先北伐、后南征,直接将蒙古铁骑挡在了居庸关外,一统中原大地。
    历史进程变了,该出现的文化名人却没怎么变,科举要考的书也……一本没少。当然,是针对当前这个时间点来说的。
    经典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自不必多说,除此之外,还有《幼学琼林》《千家诗》《笠翁对韵》《性理字训》等,待蒙学书读完了,还有《增广贤文》《朱子家训》这样的拓展书。
    以及一时半会儿看不完史书的人,讲经史典故的《龙文鞭影》得读吧?《史学提纲》这类简史总要看看吧?这些都不看,你文章用典写什么?总不好凭空杜撰吧?
    上头这些都学完了,才是正式开始科举教学的时候。
    之后的四书五经、史书律法、诗词文集、各类集注,更是书山学海。
    饶是穆空青前世经历过几次备考地狱,也不禁对这情况开始发愁。
    不过,不知道是他现在年纪小,又或者是穿越了之后有了什么金手指,穆空青现在的记忆力,好得让他自己都惊叹。
    不说是过目不忘,那也差不了多少了。
    至少,他靠着自己空闲下来的时候,蹲在族学里断断续续听的课,现在差不多是能背完《三》《百》《千》的了。
    虽然对释义的了解还不透彻,但能只凭这听来的那些,就能把内容完整记下,足以见他现在的记忆力有多好了。
    这一点,也算是给了穆空青一点信心。
    穆空青一想到自己要学的内容,就觉得头皮发麻,时间紧迫。
    虽然现在还没有人告诉他穆梅花的事情,但想也知道,要是他真的过了二十来年才中个秀才,那黄花菜都凉了,还谈什么公道。
    采买好纸笔,族长又吩咐他,若是想早日进学,明日卯时三刻便要到学堂。
    穆空青认真应下,穆老头也连夜给他打了个小书箱。
    第二天一早,穆空青就背上了他的小书箱。
    早上,差不多全家都起了。
    穆老太和孙氏殷殷不舍地叮嘱,穆老二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按在小儿子的肩上。
    还有穆二丫从门后探出的脑袋。
    明明学堂就在村子里,却给穆空青一种他即将远行的感觉。
    穆空青露出惯常的笑脸,挥挥手,迈着欢快的小步子,往熟悉的方向去了。
    第3章 一个同学
    穆家村几十户人家里,穆氏族人占了一多半。
    可穆家村并不是什么富裕村落,即便族学只需自备纸笔,能来念书的也是少数。
    起初,那位举人老爷还在世时,穆家族学是不问年纪,皆可入学的。
    后来举人老爷去了,穆家也没能再出个读书的苗子,渐渐便有些入不敷出。
    考虑到先生精力有限,再加上农家活多,年纪长些的孩子都得为家里干活,这才定下了五岁到八岁的三年之期。
    如今在穆家族学中念书的,拢共只有六人。
    有族长家的两个孙子,穆云平和穆云安,两人是堂兄弟,上下差了几个月,今年七岁。
    一个穆家村的富户家的独子,叫穆正廷,只比穆空青大一岁。
    还有两个已经满八岁的,都不是能走科举的料,已经预备去镇上当个学徒了。
    穆空青第一天上学,来得很早。
    学堂里只有穆云平穆云安两兄弟。
    这两兄弟自小便被族长寄予厚望,小小年纪看着便是一身文气。
    据穆空青这些年偷摸观察到的情况,这两人的成绩也确实是族学中最好的。
    如今不过七岁,就已经学完了蒙学书。
    听闻过些日子,就要去镇上秀才开的私塾念书了。
    穆空青进屋的时候,这二人正对着书,看着像是在复习。
    穆云平听见开门的声音,转头望了过去,见到穆空青后愣了一下,才说道:“是空青啊。昨日爷爷同我们说过,你来得真早。”
    穆云平兄弟平日里,是不常和村里的小子们玩耍的,但对穆空青这个时不时就在族学附近溜达的同族弟弟,还算是比较熟悉。
    昨天听爷爷说了一句,穆云平就把人对上号了。
    穆云平一开口,穆云安也注意到穆空青了,但他只是冲穆空青点点头,便算做是打过招呼,又埋头苦读。
    穆空青也不在意,他规规矩矩地向两人问过好后,又四处张望了一下。
    学堂里只摆了四张大桌子,每张桌子前都有一条长凳。
    可能是考虑到族学中都是些稚童,桌子和长凳都是放矮的版本。
    除了穆云平两兄弟坐的那张,还有两张桌上是放了砚台和瓷碗的。
    穆空青想了想,还是选了那张空置的桌子坐下。
    他平时也不常和村里的孩子一起玩耍,对学堂里的人都不算熟悉,万一碰上不好说话的,倒是给自己平添烦恼。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