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兵工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曹操开始的时候,狮子大张口,想要李琛给他招募一千青壮为兵,另外再赠他一些器甲,这已经是做好了李琛跟他讨价还价的准备了。
    可是没成想李琛直接答应给他从李琛手下拨出五百郡兵,另外再给他招募一到两千青壮,还赠他二百副甲胄,二百张弩,五百张弓,箭矢更是一次性拨给他两万,再给其余兵卒配齐刀枪盾牌之物,这简直让曹操都有点觉得跟听错了一般,像是做梦的一样。
    更让他感动的是,眼下天下各地都是乱糟糟的,粮食都很紧缺,而李琛一次性就助他一万斛军粮,这可是最难得的!这么多粮食,足够他养不少兵,让不少兵马吃一段时间了,现在说不好听的,有钱都不见得能买得到,但是李琛一张嘴就赠给他一万斛粮食,这如何不让曹操感激万分。
    曹操现在很清楚他眼下的情况,他眼下孤身从京师逃回来,可以说是无一兵一卒,接下来他打算起兵讨伐董卓,手中没有兵,那么仅凭着他的声望,又能做什么?
    加上父亲曹嵩此次坚决不肯支持他起兵讨董,在得不到父亲曹嵩支持的情况下,他起步是非常艰难的,这也是他为何准备前往陈留郡,投奔张邈,借助张邈的帮忙,在陈留郡招兵买马的原因。
    但是李琛这一下,就解决了他起步的难题,不但给兵,而且给他配足器甲,还给了这么多粮食,他之前面临的问题,可以说一次性在李琛这里给他解决了。
    所以曹操对李琛简直是感激涕零了,顾不上太多,翻身想要拜倒给李琛道谢。
    李琛连忙伸手搀住了曹操,微微一用力,便让曹操再也拜不下去,对曹操说道:“曹君不必如此,我敬你乃是一个英雄,故此才会助你!你一心为大汉江山,不顾个人安危,一心讨贼,我如果不竭尽全力助你,又如何对得起良心?
    故此曹君不必谢我,此乃是琛分内之事,你我皆为汉臣,此乃是为了大汉江山,就不必虚礼了!”
    曹操被李琛架住拜不下去,直感觉李琛双臂如同铁铸一般,不由得暗自佩服李琛确实是力量超群,难怪能成就现如今天下名将,于是便放弃了拜下去的打算,改为拱手道:“李候的忠义,令曹某钦佩!大汉能有李候这样的忠臣,乃我大汉之幸,天下人之幸!既然这样,恭敬不如从命,李君对操的帮助,操铭记于心,绝不相忘!
    希望他日时机成熟,你我能并肩上阵,为国除贼!”
    他们二人接下来又商讨了一阵之后,李琛当晚留在谯县曹家,跟曹操痛饮了一场,第二天一早,便动身赶回了相县,开始为曹操筹措兵卒以及器甲还有粮食。
    李琛之所以如此慷慨资助曹操,是有私心的,他绝不想曹操留在沛国是一个原因,另外就是接下来群雄讨董的时候,他希望曹操能在袁绍集团之中,能拥有更强的话语权,也拥有更强的实力。
    接下来他肯定也要参与群雄讨董,他很清除那些讨董的群雄都是什么德性,这帮人之中,绝大部分都是只图一个名声罢了,实际上根本无胆跟董卓来硬的,唯独只有曹操才真的是一心想要讨伐董卓恢复汉室,当群雄起兵之时,李琛也希望能得到一个强有力的助力,而不是被袁绍那群各怀鬼胎的所谓群雄给拖了后腿。
    现在扶植曹操,其实就是在为他未来起兵之时,拉一个强援做准备,毕竟他虽然肯定要站在袁绍集团这边,可是他在袁绍集团之中的分量还不太够,需要曹操未来帮他扬名,帮他说话,这样的话他未来才能在袁绍集团之中,拥有更强的话语权。
    所以李琛才会下了这么大的本钱来扶植曹操,其实这其中自有他的私心作祟。
    五百郡兵对李琛来说不算什么,他前些时候从京师返回沛国之后,就已经开始扩充军队了,其中招募了大量的新兵,在一边忙于秋收的时候,一边对新兵进行操练,另外这两年来,他也招募了不少沛国本地的兵卒,从中拨出五百人,根本不算什么。
    当然他不可能将他从冀州带来的那些老兵拨给曹操的,不过还是暗中安排李源,挑选了一些对他忠心耿耿的冀州老兵,掺入到了这五百郡兵之中。
    另外他传令给沛国的各县,命各县各自在当地根据各县的大小不同,募选五十到一百青壮,送往谯县交给曹操。
    至于器甲方面,经过这两年多他不遗余力的准备下来,暂时可算是比较充足的,现如今他已经在竹邑,让陶章建起了大型的军器作坊,铁作的规模也不断的扩大,还通过李家的商业网络,不断的四处搜购铁料甚至是铜锡,源源不断的运回沛国储备起来。
    在这些军器作坊之中,既有铁作,也有弓弩作坊,又搜罗了不少工匠,充入到各个作坊之中,生产各种兵器。
    为了加大产量,提高效率,他还请老工匠专门培训新工匠,重金赏赐老工匠,命他们不吝惜手艺,将如何制作弓弩以及如何打造铁器的手艺传给这些学徒。
    这样一来学徒便能更快的掌握技艺,更快的投入到生产之中,为李琛打造出更多的军器。
    但是起初陶章对这种做法有点怀疑,因为像打铁、炼铁、制弓等技艺,并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学会的,需要很长时间的练手和积累才能真正上手,不像是制造箭杆,用几台圆木机就能解决,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手艺。
    为此陶章还专门到相县拜见过李琛,询问李琛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李琛听罢了陶章的疑问之后,顿时就大笑了起来,对陶章说道:“这件事太简单了!制定规范,在你管辖范围之内,完全统一度量衡,制作标准量具,所有产品全部按照统一标准制作,要求不差分毫!误差必须小于规定范围!这就是标准化生产!
    先秦的时候,其《工律》便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并定有专门的赏罚,故此春秋战国时期,战国诸雄以秦军器最利!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