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盛华 第7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164章 强多了
    郭胜想笑又赶紧忍了回去,连连咳了好几声,才说出话来,“那个,这趟误了春闱,不是没运道……咱们先不说这个,你这几句话,才真是想多了,下一科,我觉得你必定能高中。”
    “算命先儿都这么说。”徐焕一边笑一边接了句。
    郭胜忍不住又笑起来,“我不是安慰你,咱们处了这一两个月,你的才学,我也看出来了,你又是个豁达有福的性子,福运不会差,下一科能不能中进士,我不敢多说,五五之数总是有的……好好好,就算,九一之数……好好好,万一之数,那也要未雨绸缪,不然到时候,好不容易考出来,却栽在不通仕事上,那不是亏死了?”
    徐焕被郭胜说的笑不可支,“明明是便宜死了……先生的意思我懂了,跟着先生历经几年,至不济,还能做个师爷,比我原来做塾师的打算强多了。”
    “你们郎舅两个,这不通世情上头,倒真是一家人!”郭胜又气又笑,仰头喝光了一杯酒,“我跟你姐夫说话,凡事都得说透,这跟你说话,还是凡事都得说透!”
    徐焕瞪着郭胜,“你是说五哥儿?”
    “你比你姐夫聪明多了!”郭胜用空杯子点着徐焕,急忙夸奖道。
    徐焕斜着郭胜,半晌,长长唉了一声,“这趟春闱,我本来打算直接进京,是太婆说的,正好路过高邮,过门不入不好,太婆还说,当初过继我时,往京城和太原府写信,都是说姐姐没有娘家兄弟,往后有什么事,连个能出面说话的人都没有,所以才要过继,结果我过门不入,这是打她的脸呢。”
    “这话在理!”郭胜连连点头。
    “不过太婆的打算,我心里明明白白的,太婆常说,朝里有人好做官,她是想着让我走这一趟,看能不能攀一个朝中有人,万一呢!是不是?”
    郭胜哈哈笑起来,“你太婆想的明白。”
    “我是觉得,这么些年,连个来往都没有,现在看人家做了官儿了,哥儿有出息了,就赶着来了,这面皮……”徐焕划着自己的脸,“太婆说我这面皮不值钱。”
    郭胜噗一声笑喷了,“这话……也是,老徐啊,我就说一句,从前那些年,你就是想来往,有那位钟老太太在,你能来往的了吗?别说跟你们,就是跟京城伯府,那十几年不也是断了来往?你姐姐、姐夫至少没糊涂到这份上。你姐夫说过不知道多少回,和亲戚都断了往来,是他的错。这一件,你想多了。”
    “就算这件想多了,五哥儿那么大点孩子,一个人在伯府,不容易,我这个舅舅帮不了他也就算了,还想着托他的福,这说不过去。”
    “你比你姐夫强点,也强的有限。”郭胜哼了一声。
    “嗯,他十窍通了九窍,我通了八窍。”徐焕扔了粒花生到嘴里。
    “你通八窍半了。”郭胜不客气的说了句,接着道:“你这,也是没家没族的人的通病,你这样的,算是没家没族。”
    徐焕点头。
    “五爷头一趟到江宁府,李漕司一看这个侄子是个可造之才,当时就遣了七八个精干管事长随,先到横山县候着侍候五爷,那时候,钟氏还在,你姐夫看他那个大哥,还横鼻竖眼呢。”
    徐焕剥花生的手停了,若有所思的看着郭胜,郭胜迎着他的目光,笑起来,“说错你了,你差不多通了五窍了。明白了?这连亲带族,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一家一族,亲族姻亲中,这人才要越多越好,同气连声,相互支撑,各人就都容易了,只有一根独木,就算撑起来,也极其艰难。”
    徐焕敛了笑容,慢慢嗯了一声。
    “永宁伯府,这会儿看,也就五哥儿这一个有出息的,好在如今结了唐家这门姻亲,要是你这个舅舅再能立起来,五哥儿至少不是独木了,六哥儿心性单纯,太爱风雅,好在他读书极有天份,往后入到翰林院,做个侍讲什么的,可做半份支撑,李家还有几位姑娘待字闺中,如今有了五哥儿,要是你下一科再考中进士,几位姑娘,大约都能攀到好亲。”
    郭胜一边说,一边看着徐焕,徐焕看着红红的炉火,片刻,抬头看着郭胜,笑起来,“我懂了,多谢先生指点,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不要老想着从前没有来往,如何如何,从前有从前的不得已,就象我常劝你姐夫的话,俱往已已,真有这份心意,往后,有的是机会。”
    徐焕连剥了四五粒花生吃了,拍拍手,语调十分轻松,“那我写封信到明州,再问问太婆的意思,郭兄不知道,我这个太婆,虽说是妇道人家……太婆说:这男人嫌弃一句妇道人家,多半是不及人家妇道人家,又要撑着脸,就只好强压一句:妇道人家!”
    郭胜哈哈大笑,拍着徐焕的肩膀,“你太婆这话,与我心有戚戚焉。”
    隔天一早,徐焕写了信送回明州,就先暂时在高邮县住下了,隔三岔五带岚哥儿李夏出去,就由郭胜一个人,成了郭胜和徐焕两个人。
    ……………………
    转眼到了三月下旬,这天出了衙门,郭胜和徐焕商量,这会儿正是河鲜肥美的时候,不如去平津码头,看看漕运,赏赏河水白帆,吹着春天的河风,再饱吃一顿河鲜。
    徐焕连连点头,不能再赞同了。
    平津码头离县衙不算太远,一行人就安步当车,一路慢慢逛过去,围着码头转了大半圈,找了家视野开阔的酒楼,要了二楼正对着河的一个雅间,点了炝青虾、炒螺蛳、白水鱼等六七样河鲜,闲闲坐着,吃着饭,看着河里来来往往,繁忙密集无比的船只。
    高邮号称车船汇集之都,并不是徒有虚名。
    李夏和李文岚都坐在靠窗的位置,李夏对着河水下游方向,正对着半条白水鱼,低着头,仔仔细细剥着鱼刺,一点点吃着鱼肉。
    第165章 看一看柏家
    刚吃了一半,就听到郭胜示意徐焕,“那几条船,桅杆顶上那旗子上,好象是个柏字,只怕是刚刚离任的江南西路柏帅司一家,进京述职,算着,正差不多该到高邮了。”
    徐焕忙探身往外看。李夏不剥鱼刺了,抬头看向从南而来的几艘光鲜大船。
    正中一只两层大楼船,正落着帆,缓缓往码头靠过来,后面跟着条稍小一些的楼船,再后面,是三四条大货船。一齐靠向原本就十分拥挤的码头,码头上顿时杂乱的如同在平静的鱼池上撒了一大把鱼食。
    徐焕皱着眉,一边看着站在船头,冲四周船只挥着手大叫的船老大,一边和郭胜担忧道:“咱们是不是得下去看看?这码头上这么挤,怎么挤得进来?别万一出了什么事,他是帅司,再发了火,姐夫……”
    “这平津码头是运河一线数得着的大码头,这几条船还能挤不下?你坐下吃你的螺蛳,看着就行,就算挤不下,这会儿也不宜下去。你坐回去,别耽误阿夏吃鱼,咱们就看着,正好看看这位柏帅司家风如何。”郭胜推了把徐焕,示意他坐回去。
    见郭胜这么淡定,徐焕心里稍安了些,坐回去,将桌子和椅子都挪了挪,斜对着码头,以便看的更清楚。
    果然象郭胜说的,看似密不透风的码头,在几个船老大和众多船工挥着胳膊又叫又吵一通乱动之下,竟然真挤出了容下柏家这几条大船的空儿,五六条船,都靠到了码头边上。
    那只两层大楼船居中,稍小的楼船紧挨着,似停稳还没算太稳,船上就往码头上放了跳板出来,其余几只货船,排在楼船左右,也很快放下了落了锚,放下了跳板,船上的人下到码头,各自忙碌。
    从柏家几条大船出现,到这会儿停稳,也不过两刻来钟的样子。杂乱的码头,重新又恢复了刚才的秩序和平静,柏家那几只大船,仿佛一直就停在那儿一样。
    徐焕长长松了口气,眉开眼笑,“郭兄这眼力果然厉害,还码头还真是,眼看着挤不下了,怎么就挤得下了?”
    “这算什么眼力?你看过这一回,下回不也知道了?那码头两边又没框住,也就是往边上挤一挤,你看看那头,还有这头,能停船靠岸的地方,还空着两三里呢,这会儿这码头,不算太忙。”郭胜一边笑着说着话,一边紧盯着那只大楼船。
    李夏紧挨舅舅徐焕坐着,也专注的看着那只大楼船。
    大楼船最上一层,几个长随上去,支起了竹棚子,片刻,柏景宁带着儿子柏乔,上到了楼船最上一层,凭栏站着,柏景宁一只手抚在儿子肩膀上,一只手指着四周,和儿子说着什么。
    “这是柏家父子?”徐焕凝神看着,问了句,郭胜嗯了一声。徐焕又看了片刻,感叹不已:“柏家人这气势,真是没话说。这父子两个,就象两杆枪,一股子锐不可当的气势。至少看起来,是一员良将。”
    “这柏家,家风确实不错。”郭胜看着李文岚解说,“象他这样进京述职,也算是有差使在身,有些威风大的,是不肯这样和民船挤在一起的,多半会动用官防,命民船回避,拦出一块地方专用,就算征用整个码头,也不算太少见。象他这样,跟民船一样,硬挤进来,十分难得。”
    “要是征用整个码头,是不是得阿爹出面,替他征用,那阿爹是不是就得过来?在码头上侍候着?”李文岚已经学会了不少明规矩和潜规矩。
    “嗯。”郭胜扫了眼看着楼船上柏家父子出神的李夏。
    柏家几只船上,下来四五个管事,带着诸多长随下到码头,个个脚步飞快,没多大会儿,挑着青菜肉食,以及各种各样东西的挑夫们,就开始流水般往船上送东西。
    一个多时辰后,管事和长随回来,船工抽起跳板,撑起船,离开了码头。
    “这柏帅司,倒真是不扰民。”徐焕赞叹了一句。
    “咱们也该回去了。”郭胜会了帐,牵着李夏,徐焕牵着李文岚,下了楼,往县衙回去了。
    ……………………
    京城。
    秦先生站的离文庙正中那堆激愤的人群老远,额头上冷汗一层接一层的往外冒。
    他刚刚看了榜,永宁伯府大爷李文杉高中二甲,他亲眼过去看过,又花钱买了份抄榜,在茶坊坐着,心情愉快的喝了杯茶,刚刚会了茶钱,就听说这文庙前,有士子聚众闹事,抖了名单出来,说明尚书这一科按价取士,童叟无欺,乃国之罪人。
    等他一路小跑赶过来时,没想到,这里已经闹成这样,眼前这一堆聚起来的士子,少说也有两三百人了,四周还有越来越多的士子聚过来。
    秦先生又往后挪了几步,抬手抹了一把冷汗,目光从那群激愤无比的士子身上,看到离这群士子十来步,都扎着黑布绑腿,彼此呼应,仿佛在看热闹的精壮汉子们身上,却又不敢盯着狠看,那些汉子,一看就不是善茬。
    秦先生瞄几眼,就赶紧移开目光,目光在四周溜一圈,再看几眼,脚下一步接一步往后挪,一路挪到了街道对面的茶坊里,干脆退到茶坊里面,要了碗擂茶,站在窗户边,心神不宁的喝着擂茶,看着越来越激愤的文庙。
    京府衙门方向,一阵脚步声,水火棍撞地的警告声传来,秦先生咣的一声,将茶碗扔到桌子上,一步跨到茶坊门口,从伸长脖子看热闹的众多茶客看客中间,奋力挤到最前,正看到京府衙门的衙役们,腰间佩着刀,手里拎着红黑相间的鲜亮水火棍,往文庙中间那群士子直冲过去。
    秦先生紧盯着士子外围的那些精壮汉子,看着他们迅速聚拢,形成人墙,一边推搡着前面的人群,把他们推向冲过来的众衙役,拦着衙役们的路,不知道从哪儿传出尖利高亮的叫喊声:“杀人啦!打死人啦……”
    第166章 激愤的士子
    文庙前,激愤高昂,恐惧弥散,眨眼间就混乱成一团,那群一共只有二十几人的衙役群,被人群推搡冲挤,很快就一个一个散在人群中,被不知道谁扭打着,鲜亮无比的水火棍举起落下,落下扬起,惨叫声连片连群。士子们有的仓皇而逃,有的更加愤然,跳到高处,振膊高呼,有的,则被人扭着踩着打着,惨叫连连……
    秦先生看的两腿战战,眼前这样的局面,不是士子聚众闹事,这是……有人谋划……
    秦先生不敢再多看,茶坊前面已经混乱成一片,掌柜正惊恐的叫着关门快关门。
    秦先生退后几步,一把揪住个正抱着板门板的茶博士,胡乱摸了块小银块塞给他,“你这茶坊,有后门吧?带我出去。”
    茶博士接过银子,立刻丢了门板,拉着秦先生,直奔茶坊后门。
    秦先生从一条极狭的巷子里出来,站着原地转了几圈,辨清了方向,直奔永宁伯府。
    ……………………
    京城另一头的秦王府里。
    秦王站在长案后,至少看起来神气十分平和,正悬腕写着字。
    金拙言手指紧捏着折扇,和陆仪并肩站在书房门口,书房门口,帘子高高掀起,金拙言和陆仪,神情凝重的紧盯着垂花门。
    垂花门外,承影一路小跑进来,从院子中间直冲进屋,飞快的见了礼,“已经闹大了,到现在,死了两个士子了,说是衙役打死的,一个用水火棍打在头上,头塌进去一大块,还有一个,是被刀捅死的,穿心而过,刀还在身上,是衙役的刀,衙役们都带了刀。”
    “是谁杀的?看清楚没有?”金拙言上前一步急问道。
    “不是衙役,从衙役身后抽刀杀人那个,看清楚了,杀了人就跑,已经让人盯上了,另一个……人实在太多,就连是不是衙役打碎了头,也没能看清楚。”承影有几分羞愧的垂下了头。
    “用水火棍击碎天灵盖,京府那帮衙役,没这个力气。死的两个士子,是哪两个?”陆仪皱眉道。
    “一个是最早发声,抖出名单,揭发春闱舞弊的湖北士子吴清,一个是西凤路士子丁庆。已经让人去查丁庆的来历了。”
    陆仪嗯了一声,看向金拙言,金拙言挥了挥手,承影垂手退出,一路小跑出去了。
    秦王已经放下笔,站到了陆仪和金拙言身后,“这吴清,活着用一趟,死了再用一趟,真是好大用处。那个丁庆,必定出身贫寒,全无来历,才能说死就死了。让人去查他什么时候进的京城,都和哪些人来往密切,进京城之后,有什么不寻常的地方没有,死到他头上,必有缘故。”
    “是。”陆仪答应一声,出门吩咐了下去。
    秦王转身从长案拿起刚才写的字,抖了抖,看了一遍,放回长案上,看着金拙言,低声道:“明家,这一回只怕是在劫难逃了。”
    “自作孽!”金拙言伸手拿起那张纸,看着上面一长串的人名。
    这些,都是那个叫吴清的士子揭出来的这一科受惠之人,该在的都在上面了,不该在的,也有不少……
    ……………………
    永宁伯府上上下下,正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中,府门口,一群管事长随正在喜庆无比的往外派送文房四宝。
    一拨拨报喜的闲汉,还在坐在大门台阶上,喝着伯府的香茶,算着今天的赏钱。
    伯府内,正堂里,严夫人浑身紧绷,直直的瞪着秦先生,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李文杉半张着嘴,呆的泥人儿一般,他被秦庆带来的这个消息冲击的太厉害了,这会儿心里一片混乱,完全反应不过来。
    李文山呆呆坐着,两眼看着窗外,直怔怔出了神。
    这么大的事,阿夏一定知道,阿夏怎么没告诉他?难道上一回没有这件事?就象阿夏说的,上一回,秦王没去杭州,他也没认识秦王……不对,也许,就是闹一闹,大前年杭州秋闱,放榜后也有人闹事来着,他还去看过热闹……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