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盛华 第10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老郭?老郭!”见郭胜突然僵住,连两只眼睛都直了,徐焕吓了一跳,连叫了几声。
    郭胜恍过神,笑容灿烂,“没事没事,我想明白了,这鞋和脚……你太婆是高人!行了,今天这酒不能喝了,我有事,要紧的事,你自己走,我不送,回见回见!”
    徐焕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郭胜一把揪住拖起来,连推带拖,脚不连地的推出了门。徐焕一只手里还拿着杯子,一声哎没喊完,那院门咣的一声就关上了,差点撞到他鼻子。
    郭胜将徐焕推出去,随手栓上门,一边急急往里走,一边叫道:“富贵!把人都叫过来,快!”
    郭胜这是间三进的院子,他住在最前一进,从胡磐石那儿挑来的二十来个长随,分住在后面两进,富贵听到郭胜的吩咐,几步冲到后面两进院子,喊了两嗓子,就叫齐了人。
    郭胜在上房炕上端正坐下,看着挤挤挨挨站了一屋子里的诸人,神情严肃,“诸位兄弟是磐石优中选好,好中再挑尖儿,挑出来的,磐石的眼力,我一向很信得过。”
    郭胜几句简短开场白后,顿了顿,看着昂首挺胸的诸人,接着道:“虽说还没出年,可这活不等人,各位就辛苦了。”
    “不敢当!大爷请吩咐,这几天就闲的难受了。”众人拱着手,七嘴八舌表着态。
    “头一件事,咱们得把这京城的底,摸出来。长贵,访行就交给你,一定要打听清楚,这访行后头,站的是谁。”
    “是!”前排一个文质彬彬,一说话就有几分羞涩之意的年青男子,拱手答应。
    “金贵,打行和把行交给你,也是一样,背后站的是谁,一定要打听清楚。”紧挨长贵站着的一个精壮的大汉拱手应诺。
    “银贵,京城几大行,你去打听,特别是官媒这里,多花点功夫。”金贵旁边,一个看起来象个有些冬烘的私塾先生的宽厚中年人,急忙答应了。
    “具体怎么打听,你们自己安排,要用银子,就找富贵支用,一千两以下,不用跟我说,你们直接支用,好了,赶紧去安排吧,这些事,越快越好。”
    众人答应了,垂手退出。
    郭胜招手留下富贵,沉声交待道:“一,魏国大长公主那边,不能松懈;二,留心听着江府、苏府的信儿,不要派人去盯,更不要多打听,咱们人生地不熟,这会儿盯上去,或是打听多了,只怕立刻就被人家发现了,留心听着信儿就行。”
    “是。”富贵垂手答应。
    “京城几家小报,想办法摸清楚底细,还有,想办法拢到手几个过得去的帮闲清客,要是有好苗子,也留心拢到咱们手里。”
    富贵一脸笑,“爷真要做大事了。”
    “屁话,什么叫真要做,爷这几年,做的都是大事。”
    “那是那是,爷您从在绍兴府起,就只做大事。”富贵一脸崇拜的仰视着郭胜。
    郭胜噎了口气,他算听明白了,富贵说的大事,跟他正在做的大事,一个天一个地,差的没边了,唉,这帮没见过世面的井底蛙。
    “还有件事,你捎个话给磐石,让他派个人,往横山县走一趟,往衙东巷找官媒杨婆子,捎句话给杨婆子,就说郭师爷正在京城招兵买马。”郭胜接着交待。
    富贵应了,出去上房,先去找人捎话。
    ……………………
    秦王府,秦王又是很晚才回到府里,陆仪迎在二门里,落后半步,往书房过去。
    ”说吧,最好都是好事儿,累了一天,不想再听糟心的事儿。“秦王看起来十分疲惫,陆仪心疼的看着他,笑道:“李家年酒上的事。”
    “嗯,说说。”
    “是,阮氏说,徐家那位老太太,把姚氏骂了个狗血淋头,手指直戳到脸上,是真戳到脸上了,把姚氏腮上戳出好几个红印子,直到散了席,还没消下去。”陆仪斟酌着,先说这件热闹大事。
    秦王脚步顿住,转头看着陆仪,两根眉毛飞起,“你仔细说说!”
    “是。”陆仪将霍老太太怎么进门,姚老夫人如何,霍老太太如何,一直说到霍老太太放言要到礼部门口搭棚子叫骂,仔仔细细,几乎一字不漏的说了一遍。
    两人一路走一路说,陆仪说完,两人也进了书房,秦王将内侍小厮止在廊下,进了屋,一边随手甩下斗蓬,一边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和陆仪道:“真不愧是能让那帮海匪尊一声老太太的人,这一手打一闷棍再塞颗甜枣,看到现在,就数她玩的最好。”
    “这位霍氏,是真聪明,她跟姚氏比,身份门第,就连亲疏,样样论不过,干脆就靠一股子蛮力,开口先摆出自己光着脚,不怕你们这些有鞋的。”
    “这叫一力降十会,泼妇最难缠。”秦王从暖窠里中拎出壶,给自己倒了杯茶,端着杯子,还笑个不停。
    第249章 豪赌之人
    “嗯,也够胆子,竟然放话说银子不比江家少,不管真少假少,这胆子都不小。”陆仪看着笑个不停的秦王,跟着笑意融融。
    “嗯,”秦王放下杯子,来回踱了几趟,看着陆仪低声道:“她既然放了这样的话,霍二当家那边,可以走一趟。”
    “让柏景宁安排?”陆仪反应极快。
    秦王看着他,目光幽幽,陆仪瞬间反应过来,“我没想周全,柏景宁乃国之统帅,不是……我挑个人走一趟。。”
    “你不是让人跟着徐焕去看过一趟了?霍二当家的不简单,这话还是你说的。”秦王背着手,看着暗沉沉的窗外,“不光是因为柏景宁乃国之统帅。你想想,霍连城要是想投国,之前没有机会,柏景宁到任后快一年了,郭胜在中间牵了两三回线,霍连城可有半分要投靠的意思?”
    “只是稍稍避让而已,柏帅也避让着他。”陆仪低低答道。
    “霍氏这一趟海岛之行,是作说客去的。”秦王声音很低,站起来,来来回回走了几趟,站住,看着专注看着他的陆仪,露出笑容,“一定是这样,霍老太太是为了做说客,走了这一趟,要是只为了银子,递个信,让霍连城安排人送过去就行了,用得着带着徐焕,带着你那两个尾巴,冒险走这一趟?”
    陆仪目光微闪,“那两个尾巴是郭胜找我要的。”
    “郭胜不会瞒着徐焕,徐焕不会瞒着他太婆,这个郭胜……”秦王有几分出神,片刻,才又接着道:“霍连城要投,投的也是人,柏景宁不足以让他依附。”
    陆仪看着秦王,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霍连城这是豪赌。
    “不用挑人,一来没法把话说透,二来,说出的话,份量也不够,除非你亲自走一趟……不用你去,拙言还在南边,让拙言约霍连城见面,这事急,你现在就给拙言传个话,不必多说,把霍氏那几句话写给他,就说我让他便宜行事,他知道该怎么办。”
    “是。”陆仪抽出张透明竹纸,写了几行字,拿给秦王看了,转身出去递信。
    片刻,陆仪回来,内侍已经侍候秦王换了衣服,松了头发,正坐在榻上喝着碗汤,见陆仪进来,屋里的内侍小厮给他沏了茶,垂手退出。
    “接着说。”秦王看起来神情轻松。
    “阮氏说,阿夏那丫头,果然鬼精灵的很……”陆仪接着刚才的话题,将阿夏夸奖阮氏那几句话说了。
    秦王凝神听着,失笑出声,“这小丫头,阮氏长相人品远不如你,她还敢来一句你真有福气,真是夸的花样百出。”
    “能得阮氏相伴,确实是我的福气。”陆仪笑接了一句,“这一句阿夏没说错。”
    “这小丫头长高了?”秦王有几分心不在焉的问道。
    “长高了,阮氏说,都过了她下巴了,也长大了,瘦了,阮氏一直夸她好看,一双眼睛特别亮闪,笑起来总是一边嘴角先翘起来,十分可爱。”陆仪说的极其仔细。
    秦王凝神听着,片刻,撇了撇嘴,“那丫头刁钻得很,你看看她挑出来的这一场大事,一边嘴角先翘起,那是想嘲笑,发现不对赶紧掩饰吧。”
    陆仪失笑,“何至于!王爷真是。”
    “六哥儿呢?”出了半天神,秦王才接着问道。
    “很好,文采绚烂,才思敏捷,天生的风雅名士,又全无杂念,极其难得。”陆仪总结了一句。
    秦王嗯了一声,陆仪看着他,犹豫了片刻,还是将江延世不请自到,以及还没进门,就提起永宁伯府那块匾额的事说了。
    秦王顿时沉了脸,陆仪瞄着他的脸色,接着道:“我留人看了一会儿,年酒刚散,永宁伯就带着李学珏,直奔库房,说要理东西。”
    “这事咱们可管不着。这是李五的事,正好,看看他,先看他如何处置这件事吧。”秦王声调微冷。
    陆仪低低应了一声,站起来正要告辞,秦王突然吩咐道:“我得了几样没用的东西,一会儿让人送到你府上,你让阮氏给她送去。”
    “好。”陆仪答应一声,嘴角笑意隐隐,王爷只有对着阿夏这个小丫头时,才能看得出年纪。
    ……………………
    永宁伯府,姚老夫人几十年头一回,没出十五就病倒了,严夫人忙着打发人请太医,拿药,和郭二太太、徐太太轮流看着人煎药,人前人后,只字不提姚老夫人这病是怎么病的,以及初七年酒的那场大热闹。
    永宁伯府上下,表面上没人提起这件事,可私底下,这是整个永宁伯府最大的话题,确切的说,这几乎是整个京城内宅最大的话题之一。
    永宁伯府从上到下,人人怀着心思,都盯着姚老夫人的荣萱堂,看着徐太太真就和严夫人、郭二太太一样进出,一样侍候起来,啧啧之余,这心里,要掂量的东西可就多了。
    李夏在明萃院,一天两三回的接着管事婆子孝敬来的一节藕半棵葱,听着各种各样的闲话,听的眉头忍不住往一起皱。
    从初七文会当天晚上起,永宁伯就带着他最疼爱的二儿子,象打了鸡血一般,先从府里那些不知道多少年没人开门的最老库房起,一间一间的看,一件一件的理,要找当年李太后留下的物件遗迹,找到他们永宁伯府才是李太后正宗娘家的证据。忙的连十五的大相国寺灯展诗会也顾不上了。
    大相国寺的灯展和诗会,和钱塘潮一样,是李夏一直听到现在,想到现在的盛事,钱塘潮她已经看过了,今天要去看大相国寺灯展诗会了,这让李夏激动的简直坐立不安。
    大相国寺灯会,已经没有人记得确切的开始时间了,前朝的前朝,好象就有了,大相寺几位早就圆寂的方丈的手记中,说这灯会,源于一位德高悲悯的方丈,为了救济贫苦,让人做了灯笼,抄了些劝世之言之诗在灯上,灯下放箩筐求施舍。
    第250章 亲眼不一定看到
    也有人说,最早是寄居在大相国寺的穷文人,把写了自己诗文写在灯笼上,挂在大相国寺,算是卖酸文儿求个糊口钱……
    传说很多,不过,前朝起,在灯笼上留诗,用得铜钱多少,来衡量那诗写的如何,已经有了定例规矩,也成了京城一大盛事。
    但真正使大相国寺灯展诗会,成为闻名天下,成为文人心目中最盛大的雅事的,却是在文正公那三首描述做学问心得用三首诗,经李太后之手,展于世人面前之后。
    仁宗即位后,几次微服出宫,都是到大相国寺看灯看诗。
    每年春节,文正公生辰大祭大前,她就会听古玉衍说一遍文正公那几首词现世那一年的盛况,才星聚集,风云际会,如何如何,以及,当年的大相国寺灯会和诗会,又发生了哪些趣事,出了什么人才,她听了很多年,向往了很多年……
    今年她也能看一看了,也许还能看上很多很多年。
    李文岚更是兴奋无比,他早就准备好了两三首诗,忐忑不安又急不可耐的等着去写他的诗。
    姚老夫人病着,严夫人是个很会疼孩子的,吃了午饭,就放从二爷李文栎夫妻,到李夏这一群孩子出去逛,自己忙到傍晚,和郭二太太,徐太太侍候了姚老夫人的汤药,也换了衣服出来,郭二太太和赵大奶奶各自去了娘家灯棚,算是回了趟娘家,严夫人带着玉姐儿,去了严家灯棚,兄长严尚书照例要随侍在皇上身边,正好,她和嫂子安安生生说说话儿。
    徐太太则会合了霍老太太,去了陆将军家的灯棚,好几天前,阮夫人就打发人往永宁伯府和徐家送了请柬,请霍老太太和徐太太带着李冬、李夏到她那儿看灯玩耍。
    陆家和她娘家人几乎都在原籍,陆将军这一晚,也和严尚书一样,都是要从今天凌晨随侍忙到明天早上的,陆家灯棚,就她一个人。
    李文栎等人出了永宁伯府,就各自分开,李文栎、李文松夫妻逛他们的,李文山带着李文岚,和从李冬到李夏这四个妹妹,在大门口会合了郭胜,在十几个婆子长随的拱卫下,浩浩荡荡,在李文楠兴奋的指点下,先奔金明池去赌几把。
    十五这天,皇家避让,整个金明池,都是京城百姓的。
    这金明池,李夏来过无数回,可挤在人群中,仰头看着高高耸立在岸边的皇家楼台,以及远远望着泊在金明池中间的水军大船,这是头一回,从前她都是站在那楼台最高的地方,往下俯视的。
    嗯,还是象现在这样,挤在人群中,听着七姐姐大呼小叫,和姐姐的笑声,更让人高兴。
    “阿夏快来!”
    李夏微微的失神,被李文楠一声兴奋的尖叫,叫了回来。
    “阿夏你快看,他可厉害了,能隔空送物,你看你看你快看!在那里,那只碗,不对,换那只碗了!”李文楠大睁着双眼,看着一个干瘦老头,将手里的泥丸放到面前三只倒扣在碗里,飞快的移着碗,嘴里行话套话如水一般滔滔不绝,请人下注,那泥丸,究竟在哪一只碗里。
    “这一只,就这只!”李文楠盯紧了一只碗,拍出十个大钱,信心满满。
    “这位小娘子您眼力真好!”瘦老头扬声夸奖,掀开李文楠盯死的那只碗,碗里空空如也。
    “我明明看的清清楚楚!”李文楠气的跺脚。
    李夏也看出兴致了,“七姐姐你肯定没看清楚,你再放一回,我来看!”李夏对自己的眼力,那是信心满满。
    郭胜站在最后,听到李夏叫着要看一回,立刻掂起脚尖看过去,姑娘这是与民同乐了,这小把戏在姑娘眼里还不是……
    “就这只!”李夏伸手指点住一只碗,李文楠拍着手叫:“对对对,我看的也是这只!”
    郭胜目光有些呆滞,姑娘这是……彻底与民同乐?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