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盛华 第12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不急,谢谢太外婆,谢谢单嬷嬷。”李夏紧挨徐太太坐下笑道。
    “听说九姐儿昨儿个又淘气了?”洪嬷嬷接过丫头递上来的茶,递给李夏。
    “没有!”李夏拖长声音坚定的否认,“姐姐来了,不信你问姐姐。”
    “你把屋顶拆了,你姐姐都得替你掩饰说:她正想晒晒房子!”洪嬷嬷不客气的堵了李夏一句,单嬷嬷噗一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迎着李冬曲膝见礼,“恭喜六娘子。”
    李冬忙还了半礼,一张脸上绯红一片。
    “太外婆看过董家哥哥没有?”李夏一根眉毛飞起,看着单嬷嬷问道。
    单嬷嬷笑个不停,“怎么没看,昨天得了信儿,急的坐不住,打听着董家少爷在什么枫院的会文,急急忙忙就去了,给掌柜塞了这么大一块银子,硬是挤了个雅间出来,你太外婆就趴在雅间门上,隔着门缝看了小半个时辰。”
    李夏听的哈哈大笑,李冬一张脸涨的通红,想笑又不好意思笑,苏叶笑的手里的托盘乱抖,托盘里的茶水全洒出来了。
    徐太太一脸的无语无奈又想笑,洪嬷嬷一边笑一边和单嬷嬷道:“老太太还是年青时候的脾气。”
    “可不是。”单嬷嬷看着李夏笑声停了,才接着道:“老太太说,一共二十四个丫头,说是让太太先挑几个,余下的给六娘子和九娘子,老太太还说,”单嬷嬷看向李夏,“这些丫头里,有几个不怎么驯服的,让九娘子挑出来用。”
    第291章 她很忙的
    “哪几个?”李夏眉梢微扬。
    “我出来得急,竟然忘了问了,想着九娘子必定挑得出来,怕耽误了时辰,就没再回去问老太太。”单嬷嬷笑眯眯看着李夏。
    李夏斜着她,哈了一声,转头看向李冬,“姐姐先挑吧,让苏叶和姐姐一起挑。”
    “我不少人用,让你姐姐多挑几个,她陪嫁的人还缺得多呢。”徐太太嘱咐了一句。
    李夏答应了,拉着姐姐出来,单嬷嬷,洪嬷嬷和苏叶跟在后面出了上房。
    走近台阶,李夏松开姐姐,往后退了半步,回头示意苏叶上前,自己又退了半步,站在廊下阴影中,仔细打量着站了满院子的小丫头们。
    单嬷嬷出了上房门就垂手站住了,洪嬷嬷往前走了一步,犹豫了下,也站住了。
    李冬走到最前,挨台阶沿站住,看了一遍,回头看向李夏,“还是你先挑吧,我觉得都挺好。”
    “姐姐先挑,规矩不能错了。”李夏一脸的严肃认真。
    苏叶噗一声笑出来,李冬跟着笑起来,边笑边轻轻拍了下苏叶,苏叶一边笑一边看着李夏打趣道:“九娘子也讲起规矩了,真是难得。这一回,姑娘无论如何都得先挑,咱们九娘子难得规矩一回,姑娘可不能辜负了。”
    李冬一边笑一边往前下了一级台阶,仔细的挨个打量起来。
    李夏瞄着姐姐的目光,随着姐姐的目光,一个个看着垂手侍立,都是一模一样打扮,看起来几乎没什么分别的小丫头们。
    李冬挨个看了一遍,指了几个,一个个细问起来,叫什么,多大了,哪里人,怎么个来历,一边问一边挑。
    李夏看了三四个,暗暗松了口气,姐姐也就是性子太好,太能吃亏,别的,可是哪儿都不差。
    李夏不多理会姐姐这边,开始挨个打量小丫头们。
    李冬挑了五六个,看着李夏笑道:“你挑几个吧,让我歇一歇,喘口气。”
    “好。”李夏爽快的答应一声,往前两步,站在台阶边上,看着众小丫头吩咐:“你们一个一个走到我这里,说说叫什么,今年多大了,识不识字,会做什么,家里还有什么人,就这些,好了,开始吧。”
    站在后排的,和头一排中间的小丫头们还好,依旧规规矩矩垂手站着,第一排的两头的两个丫头,一个低着头出前曲膝答话,另一个却瞄向低头出前的小丫头,见她往前,立刻垂下了头。
    第一个小丫头答好了话,垂手正要退回队伍,李夏点了点旁边:“站到这边吧。”
    小丫头抬起头时,李夏的手指已经点完了,不再理她,第二个小丫头已经上前一步回话了。
    第一个小丫头顿时紧张了,急忙看向单嬷嬷,单嬷嬷没看她,小丫头再看向李夏,又飞快的四下看了眼,急的脸色都有些变了。
    第二个小丫头上前一步时,脚步微斜,不易觉察的往旁边推了下第一个小丫头,第一个小丫头下意识的往旁边让了半步,听第二个小丫头已经开始回话,更着急了,李冬怜惜的看着她,往旁边指了指。
    第二个小丫头答完话,稍稍抬头看着李夏,李夏手指点了点,“你站到那边。”
    第二个小丫头应了句是,转身走到队伍另一面,面对队伍垂手站定,第一个小丫头瞄着第二个小丫头,赶紧和她一样,面对队伍垂手站定。
    后面的小丫头挨个上前答话,李夏几乎是一言不发,只是听完了往东指一个,往西指一个。
    也就一盅茶的功夫,院子里的小丫头,就东一堆西一堆分成了两堆,李夏指着西边一堆四个丫头,回头看着单嬷嬷,“我先挑这四个,余下的,等姐姐和阿娘挑好了,都给我吧。”
    单嬷嬷笑的眼睛都眯成一条线了,“九娘子这眼力可真是没话说。”
    “阿夏净挑有主意的。”李冬一直看着,忍不住笑道。
    单嬷嬷转头看向李冬,“六娘子这眼力也没话说。”
    李夏挑了四个,李冬将余下的丫头,挑了四个给徐太太,指了六个给李夏,自己留了十个,带回各自院子里。
    ……………………
    严夫人没回议事堂,直接回到自己院里,端坐在南窗下的炕上,隔着大开的窗户,看着院子里盛开的山茶,一肚皮闷气。
    刚喝了一杯茶,闷气还没开始散,孙忠媳妇禀报了进来,见了礼,瞄了眼左右,见只有蔓青在屋里侍候,上前半步,低声禀报道:“夫人,刚刚老夫人身边的胡婆子来说闲话,说夫人刚走,老夫人就打发人把二老爷叫过去了,让二老爷给大老爷写信,好好说说夫人不孝的事,说是一定要大老爷拿个章程出来。”
    严夫人紧紧抿着嘴,片刻,冷笑一声,示意蔓青拿了两个小银锞过来,吩咐孙忠媳妇,“拿给胡婆子,就说是我赏她的。”
    孙忠媳妇答应一声,拿了银锞子垂手退出,蔓青上前给严夫人换了茶,低低劝道:“夫人别往心里去,大老爷是知道夫人的,也知道老夫人。”
    “我不是往心里去,也不担心你们大老爷,我是……”严夫人的话戛然止住,她是怕她把小三房惹急了眼,惹到不可收拾!
    ……………………
    下午的课上,郭胜和李夏把上房让出来,让李文岚象正式考试那样,写一篇经论,一篇文章,一首诗,不过考试要一整天,这会儿,郭胜只给了李文岚一个半时辰。
    李夏那张桌子搬到了院子里的银杏树下,郭胜站在旁边,瞄着上房里的李文岚,和李夏低低说着话儿。
    “……老太爷交往的人不多,除了几个清客闲人,也就是几家伯府,也没见他有什么爱好,平时也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人家放生他也放生,人家赏春他也赏春,实在闲了,就去听听小曲儿。”
    关于永宁伯府这位老太爷,郭胜觉得简直没一句话能说,这么乏味的人,他是头一回见到,这样的人,这么活着,有什么意思?
    李夏抬头看了眼郭胜,郭胜微微颔首代替欠身,以示恭敬,“盯了这几天,富贵说,一想到这位老太爷,他就呵欠连天。”
    “喜欢听谁唱的小曲儿?”
    “也没什么特别喜欢的,他习惯去翠云楼,我觉得,也就是去习惯了。”
    李老太爷在翠云楼听小曲儿时,他特意过去看过两趟,李老太爷听小曲儿时那幅样子,跟他平时过日子一样,就是没滋没味四个字。
    “嗯,老夫人那边呢。”李夏对这位翁翁知道的真不算多,她只知道当年在他眼里,她和姐姐,还有五哥,就是三坨令人恶心到不能再恶心的东西。
    “有点儿眉目了。”郭胜立刻振作了不少,“老夫人身边有一个姓胡的婆子,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府里的庄头,小儿子叫二贵,今年十七,极得胡婆子夫妻疼爱,心头肉掌中珠,说是一直生病身体不好,从来没领过差使,每天就是鬼混到处玩儿。这个二贵,和东大直街上的帽店孙家的二媳妇,勾搭在一起了。”
    李夏知道这个胡婆子,最会梳头,是那位老夫人身边说得上话,也很得她信任的人。
    “能用吗?”
    “能,孙家老二没了小十年了,这个二媳妇当年要殉夫,差点一头碰死,很有几分贞洁名声,二贵是跟孙二媳妇那个独养儿子一起玩耍,才入了巷的,这事儿闹出来就是大丑闻,搭进几条性命都是常事儿。”
    李夏嗯了一声,“就用这个胡婆子吧,越快越好。”
    郭胜应了句是,迟疑了下,低声问道:“请姑娘指点,姑娘用这胡婆子?怎么用?”
    “老夫人太闲了,让胡婆子跟她说说,老太爷在外面风流快活得很,最爱小曲儿唱得好的小美人儿,怜香惜玉什么的,怎么香艳怎么说。”
    小美人儿和香艳几个字从李夏嘴里说出来,没有一丝香艳味儿,倒听的郭胜一身鸡皮疙瘩。
    “姑娘,这个……”郭胜闷了片刻,鼓起勇气道:“世人讲究一个孝字,姑娘身在世间,这个……孝这个,这个规矩,这个……”
    总得守点儿规矩吧。
    “孝字怎么了?规矩怎么了?”李夏抬头看向郭胜,“那些太祖们,在世人眼里嘴里,不都是最英明神武最圣明的么。”
    郭胜眼睛瞪大又赶紧收回去,连眨了好几眨,嗯,姑娘圣明!
    “在下懂了,姑娘放心。”郭胜说完,咳了一声,喉咙稍稍松驰些,才接着道:“陆将军问了五爷和姑娘见江公子的事,听他那意思,是要我提醒五爷……五爷和姑娘,跟江公子不宜多来往。”
    “嗯。”李夏随口嗯了一声。
    郭胜听出李夏这一声嗯里的浑不在意,一直纠结在他心头的疑惑又涌上来,郭胜下意识的左右瞄了眼,压低声音道:“王爷,江公子,还有几位皇子,未来,姑娘的打算?有什么打算?在下不敢妄窥姑娘的意旨,只是,姑娘若是能指点一二,在下心里有数,行事说话,也能稳妥些。”
    李夏抬头看向郭胜,片刻,垂下头,“你想的太多了。”
    郭胜呆了呆,他想的太多了,这是什么意思?
    片刻,郭胜咽了口口水,接着道:“陆将军说,好好打一仗,夺回两座关的事,朝廷已经议定了。统兵之帅,这几天大约就要定下来,陆将军说,和贺将军比,关将军诸多不如,只怕要点贺将军为主帅。姑娘说过,关将军才是最佳之选。”
    “贺武也不算差,不是大事。”李夏笔尖流畅,“如今建国不到百年,正是国运昌盛之时,一场小战而已。”
    这会儿的北边,刚刚经历过将近十年的权力争战,整个部族疲惫成了强弩之末,夺下两座关,余力已经用尽,那对大头领夫妻正急切的要用这点子胜利,把还没能紧紧拢在手心里的诸部族笼络起来……
    可这一回,没有了和亲,没有了之后十年,北边蛮族休养生息的时间和机会,朝廷也不是经历了之后十年惨烈的争位绞杀、四分五裂的朝廷。
    现在的朝廷和那位乙辛大头领,如同上一回的那个休养生息了十年,将各个部族紧紧握在手心里,如臂使指的乙辛大头领,和当年的她。
    上一回,她艰难成那样,照样看到了她乙辛的人头,这一回,有什么好多理会的?
    这会儿,她想做的,是看一看从前心仪而不能得见的人事和物,比如江延世,从前她只在那个晚上远远望了一眼,之后十来年,她听古玉衍说过无数次江延世,江延世的人,江延世的画,江延世的那管笛子,江延世的才能谋略,江延世的风华绝代……
    这一回,她见了江延世的人,还没见过他的画,他的笛声……
    除了江延世,还有龙津桥的夜市,贡院放榜的盛况,奇货聚集的马行街,快活林纵马追逐的轻狂少年,华严庵尼姑们的素斋,崔府君庙会,重阳夜登独乐岗……
    无数的繁华热闹,她很忙。
    第292章 一对好朋友
    金拙言面见皇上,出来去见金相,详细禀报了,又进宫见了太后,再到枢密院禀报,再到吏部交还钦差印信等一应物什,到兵部销了差使,忙了整整一天,临近傍晚,才进了秦王府。
    金拙言进到秦王府那间书房院子时,秦王正站在上房门口,手里转着折扇,一幅悠闲模样,金拙言转过垂花门内那座巨大屏风,看到秦王,笑意从眼底往外流溢,径直穿过院子,大步过去。
    秦王看着他大步过来,手里的折扇愉快的转了几圈,丢给内侍,迎上几步。
    两人站在廊下,看着彼此,同时笑起来,秦王命人赶紧摆饭上来,示意金拙言进屋,“你忙了一整天,先吃饭,吃好饭咱们再好好说话。”
    两人对坐吃了饭,小厮沏了茶送上来,垂手退出。
    “这一趟都还好?你瘦了不少。”秦王再次打量金拙言。
    “还算顺当,原本咱们的打算是清理五路驻军,只清了三处。”金拙言声调里透着遗憾,秦王低低嗯了一声,他们当初想的简单了。
    “虽说只清了三处,这一趟,还是比咱们预想的收获好。”金拙言前后动了动肩膀,松泛着身体和心情,舒服的往后靠在靠枕上,“一是运河和胡磐石,胡磐石是个人才,看似粗豪,其实心眼多的很,小心眼也很多,心里极其有数,光这一条运河,这一趟就足够了。”
    秦王也露出笑容,点头笑道:“阿凤也这么说,运河是大事。这个胡磐石唯郭胜马首是瞻,郭胜到京城这两三个月,和阿凤时常往来说话,阿凤说他很不简单。”
    “嗯,这是咱们的福运。”说到福运,金拙言眼底闪过丝黯淡,“接了你的信,我就找胡磐石,递话要见霍二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