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盛华 第12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太婆发作他们小三房是常有的事,最近发作大伯娘也不算少见,可发作二伯娘,这可稀奇。
    “就是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才叫你过来说一说。”严夫人眼里闪过丝惊讶,看五哥儿这样子,他竟然不知道?难道是郭胜自作主张?
    “我让人打听打听,看看是不是二伯出了什么事。”李文山有点儿急了,他在京城这几年,这位二伯,大事没有,小事还真是没断过,回回出的事吧,都还不怎么上台面,阿夏回来之后,二伯这一块,阿夏让他交到郭先生手里看着,他就没再留过心,二伯出了事,怎么郭先生没跟他说呢?难道不上台面到郭先生没法跟他说?
    严夫人仔细看着李文山的神情,见他是真的不知道,是真的担心着急起来,这心里就一股接一股的纳闷涌起来。
    “好象不是你二伯出了什么事。”严夫人看着李文山,话里带出了几分试探,“我让人问了几句,象是你太婆身边一个姓胡的婆子,姓胡也爱胡说八道,在你太婆面前多说了几句闲话,说到了你翁翁和你二伯,大约有什么事,让你太婆生气了。其实也不是大事。”
    李文山呆了呆,瞬间反应过来,前几天阿夏跟他说过一句:那位老夫人太不知进退了,得让她不得清静了,她们才能清静。
    “这个!”李文山拧眉苦脸,抬手挠头。
    他真是昏头的厉害了,郭先生教过他多少回,人家说的事,他不明白的时候,不要说话,要拧眉作苦思状,等听明白了想明白了再说话,要是一直不明白,那就拧着眉嗯哈到底。这一招,他在外面学的差不多了,怎么到了大伯娘这里,就全忘了呢?
    “这个事……”李文山用力想着怎么回转,可是那位胡说八道婆子说了什么?他该往哪儿转?不能说话了,万一再转错了方向,那就更糟糕了。
    严夫人看着李文山尴尬无比的神情,心里一宽,又气又笑的唉了一声,抬手拍下李文山不停挠着头的手,“那个郭先生,我听过他几件事,是个手段厉害的,大约听五哥儿说过什么,他就动了手,五哥儿,你太婆……唉,我都知道,可那毕竟是你太婆,不能太过了,可不能真把她气出个好歹,你大伯秦凤路这一任,要紧得很……”
    “我懂我懂!我知道,大伯娘放心,就算为了大伯……不是不是,我是说,这个孝字……对吧,总之,大伯娘放心。”李文山赶紧表态,他真没跟太婆计较过,毕竟是长辈,他们一家又不是她的血脉,跟她全无关系,他也不在乎她待他怎么样。
    阿夏肯定也只是想让她消停点儿。
    “那就好。”严夫人替李文山理了理挠歪了的幞头,“你这孩子,总听说你在外头怎么怎么老成,一回到家,看看这样子,就是个孩子,这做事也是一股子孩子气,这不是大事,你交待那个郭胜一句就行了,跟他说,别太过了就行了。”
    “大伯娘放心,我这就去找郭先生。”李文山站起来,告退出来,赶紧去找郭胜。
    第295章 满园红霞
    严夫人得了李文山的保证,这心差不多就算放下了。五哥儿是个稳妥人,再说摆在眼前的要紧事,一件接着一件,头一件,就是五哥儿成亲的事。
    再有个十来天,唐家夫人姐儿就到京城了。
    因为唐家姑娘嫁妆里好些大家俱是在江宁府打出来的,随夫人和她商量下来,她这边新院子新房子,里面的隔断什么的,等大家俱到了,量了尺寸再让人动工,这么一来,这工期什么的,就全压在她这里了。她这会儿就得把工匠和物料什么的,该请的请进来,该采买的采买进来。
    这府里要动工,还不能惊扰了那几位,比如那位老祖宗,比如考了童试还要考秋闱的六哥儿,真是无数烦杂……
    唐家姑娘嫁妆的事儿,听随夫人说,她们唐家老宅里几位族老都拿出了体己,给瑞姐儿添妆,也不知道添了多少,随夫人也不知道,总之先前的细帖子肯定不中用了,这嫁妆变了,她先前预备的各色礼就有点少了,这些都得跟着嫁妆,斟酌着往上添……
    还有迎亲的几位傧相,低了肯定不行,高了……高到哪儿呢?前儿松哥儿说,古家六少爷说过一回,要替李五接亲,这是玩笑,还是当真?玩笑也就算了,要是当真,古家六少爷算一个,那其它几个总得差不多才行,这可怎么搭?找哪家合适?如今朝里这局势,这人,真心不好找……
    刚出了正月,老三家的就拿了两万银票子给她,说是五哥儿他太外婆给五哥儿成亲的花费,这两万银子,再怎么添改都够了,人家这银子给足了,她这个办事的,再不把事情办的风风光光、体体面面,那可说不过去……
    嗯,这事重要,可不能算头一件,岚哥儿考试这事,才要排头一位。
    这些年,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她越来越相信这命格儿,吉兆什么的,岚哥儿先头那股子气势起的太高,她一直担心,这样平地突然窜起,后头多数不好……
    “老刘呢?”严夫人想到这里,扬起声音,叫进心腹婆子老刘妈,郑重吩咐道:“六哥儿再有两天就要下场考试了,这几天别的事你都不要管,只管看着各处,不许有不好的事儿出来!说话办事,不许带着那些不好的字儿出来,谁敢违了,不论是谁,都是一顿棍子撵到庄子里去!”
    老刘妈连声答应:“夫人放心,唉哟,这几天的功夫,您这一顿棍子不知道说了多少回了,您放心,我跟老沈,还有赵大家的,不错眼的看着呢。”
    “那就再多嘱咐一遍。”严夫人抬手挥出老刘妈,接着盘算,还有冬姐儿的亲事,这件还好,嫁人比娶妇事儿少多了,至少不用收拾院子,忙事都在嫁妆上,可冬姐儿这嫁妆,她太外婆早就说了,这边就照定例,别的,都由她准备好了送过来,没有准备嫁妆这件大事,冬姐儿出嫁这事,她就省心太多了……
    这几件大事办完,也就入秋入冬了,老爷这回调任,直接从江宁府往秦凤路,大哥儿来信说,这几天就启程了,算着脚程,她办完这几件大事,老爷也该到秦凤路了,等过了年,不知道能不能走得脱,一转眼,她又好几年没见老爷了……
    在严夫人严防紧管,满府全是吉利兆头吉利话儿保佑之下,李文岚头一场考试,顺顺当当考了个内圈出头,拿了个第一名回来。
    原本两个来月考完的三场考试,今年要挤在一个月内考完,放了榜隔一天,李文岚就拎着考篮又进了场。
    这一考就是一整天,大清早,李文山和郭胜、徐焕将李文岚送进场,留几个小厮守着万一有什么事儿,李文山和郭胜、徐焕,就各自去忙了。
    午饭后,李文山带着李夏,从伯府里出来,李夏坐在车上,车窗帘子高高掀起,一边看着两边的热闹,一边和步行跟在车旁的五哥李文山说着话儿,穿过西角楼大街,沿着御街到了贡院所在的朱雀门街,离贡院不远,找了家茶坊,准备喝着茶说着话儿,等着接李文岚出场。
    刚刚进了茶坊,还没坐定,江延世的小厮枫叶就从外面小跑进来,冲李文山拱手笑道:“果然是李五爷,我们爷说看着象是李五爷,给五爷请安。”
    枫叶刚刚见了礼,后面,江延世穿着件墨灰薄斗蓬,轻薄的斗蓬随着脚步扬起,露出里面的月白长衫,迎面而来,人还远,那股子清新俊逸,先扑面到了。
    离了七八步远,江延世就拱手和李文山笑道:“这几个厮儿,竟然还说我看错了。阿夏也在。”江延世仿佛刚刚看到李夏,露出一脸惊喜,冲李夏拱手欠身。
    李夏忍不住笑,一边笑一边曲膝还礼。
    江延世被李夏笑的跟着笑起来,还没站直,又拱手往下揖了半礼,“失礼之处,还请九娘子担待一二。”
    “不敢当,江公子要是先看到我,那倒是失礼了。”李夏知道他这陪礼陪的是扯谎的那个礼儿,深曲膝还了一礼笑道。
    江延世满眼的赞赏,转向李文山笑道:“来接六哥儿?这个时辰,还早得很呢。枯坐无趣,要不,我请两位到旁边法云寺品茶赏牡丹如何?正好偿了我欠两位的茶债。”
    李文山拧眉犹豫,李夏眼睛里亮光闪动。
    她差点忘了法云寺的牡丹,她想要看一看,还有法云寺的牡丹!
    法云寺的牡丹跟江延世一样,只灿烂了短短十余年。
    法云寺的牡丹,她只听古玉衍说过一两回,却印象深刻。
    古玉衍头一回跟她说起法云寺的牡丹,是因为一个被押送到京城的和尚,金拙言定了秋后斩,古玉衍没办法,只好求到她那里,希望她能法外施恩,饶了那和尚一命。
    这个和尚,就是现在法云寺的主持云空。
    云空是个极其不通人情世故,脾气怪异的高僧,爱养牡丹,会养牡丹,只养牡丹。古玉衍说他是借养花而修行。
    云空怎么认识的江延世,古玉衍也不知道,他知道云空的时候,云空已经是法云寺的主持,法云寺已经在江延世的护佑之下。
    云空养牡丹,却极其厌恶别人靠近他的牡丹,江延世除外。
    江延世死那天,云空挖出法云寺后园所有的牡丹,堆在一起,浇了不知道多少油,一把火,烧尽了牡丹,也烧了半条朱雀门街,国子监,太学和贡院,都烧成了一堆灰烬。
    古玉衍跟着江延世,到法云寺看过两回牡丹,古玉衍找她求情的时候,说云空罪不可恕,可是那牡丹太好了,他是为了牡丹,向她求不可恕之恕。
    江延世看到了李夏眼睛里跳过的亮光,眉梢微挑,眼神里都是疑问,李夏看着他笑道:“我听郭先生说过一回,法云寺的牡丹是京城一绝,是真的吗?”
    “各花入各眼,这要姑娘亲眼看了才能知道是真是假,法云寺离这儿很近,到前面街口,转个弯就是了。”江延世看看李夏,又看向用力拧着眉的李文山。
    “去看看吧,看几眼就回来,不耽误接六哥。”李夏拉了拉李文山的衣袖央求道。
    李文山拧着眉,一脸无奈,“好吧,那就烦扰江公子了。”
    江延江没答话,只笑着欠身抬手,作了个请字手势,让过李夏,和李文山并肩出了茶坊,在众小厮护卫拱护之中,果然没走几步,就到了法云寺门口。
    法云寺大门紧闭,江延世引着李文山和李夏,径直走向旁边角门,离了四五步,角门从里面拉开,几个长随垂手侍立,让进江延世和李文山、李夏三人,重又关上了门。
    法云寺里清静的就象那天的明州馆子里,江延世带着两人,绕过大殿,径直进了看起来十分宽阔的后园。
    后园里只种了牡丹,地栽盆栽,高低错落,密密匝匝,数不清有多少牡丹,这会儿正是牡丹最盛的时候,放眼望去,娇艳夺目,令人眼花缭乱。
    “这法云寺的牡丹,果然名不虚传。”李夏低低感叹了句。
    “郭先生大约是听古六说起的这些牡丹。”江延世落后李夏半步,和李文山并行,随着李夏的步子快慢往前踱步,“去年我请古六来过一趟,有些晚了,他看的是残花,不如这会儿,盛开之势将成未成,这几天的牡丹,才叫国色天香。”
    园子看着宽阔,其实不算大,几句话之间,三个人就到了一间高出四五级台阶的草亭里,这高出的四五级台阶,足够让人站在草亭里,就能将整个园子收于眼底。
    草亭中间摆着茶桌,一角放着只小小的红泥炉,草亭四周摆满了盛开的牡丹,站着,能看到整个园子的美景,坐下,眼之所及,也都是一朵朵、一株株的国色天香。
    江延世慢慢转着折扇,看着站在草亭门口,慢慢转着身,一脸惊叹的欣赏着满园牡丹的李夏,嘴角笑意隐隐。
    李文山挨盆看着草亭四周摆放的牡丹,一边看一边赞叹不已,“这盆这么小,一二三四……足足开了十六朵!这十六朵花排的真好看,这花是天生的?”
    李夏转头白了他一眼,江延世顺着李夏的目光看向李文山,笑着点头:“五郎好眼力,都是天生的。”
    李夏失笑,微微掂起脚尖,轻快的转了个身,进了草亭,坐到茶桌旁,招手叫李文山,“五哥别看了,咱们还是喝茶吧,省得人家笑话你眼力好。”
    “九娘子这话真是冤枉我了。”江延世坐到李夏侧边,将折扇递给小厮,一边稍稍挽起袖子准备沏茶,一边笑道:“头一回看到这些花,我也跟五郎一样,把那盆花儿翻来倒去的看,就以为那些花是别的地方剪来,攒到一起的。”
    李夏看着提起银壶正要烫杯子的江延世,“还是让小厮沏茶吧,省得我和五哥又想看花,又想看你,眼睛不够用。”
    江延世手里的银壶一歪,水差点倒到桌子上,“九娘子这话……唐突了这些花儿。”江延世一边说着,一边放下银壶,招手示意小厮。
    李文山坐在江延世对面,看着将银壶茶滤等收拾下去,重新布置茶桌的小厮,笑道:“阿夏说的对,不过我觉得还是江公子沏茶更好看,花儿是死的,不好看。”
    “五郎和九娘子今天是专程来打趣我的吧?”江延世微微蹙眉,摆出一脸苦恼,“若论生得好,谁能比得过贵府六哥儿?若论灵气,九娘子一人独占天下灵气十之八九。”
    江延世一边说一边摆着手,“咱们是来赏花儿喝茶的,这儿花香太浓,茶里的花香,连我也喝不出来了,是我疏忽了,这一趟就是赏花,茶就算了,回头我另寻好地方,补五郎和九娘子那一场茶。”
    江延世连说带笑,转了话题,“这一本是云空禅师新种出来的,有满园红霞的艳,又有赵粉的娇,前儿云空请我起个名字,我看……”江延世站起来看了看,重又坐下,“巧了,正好九朵,就叫九娘子吧,花如其人。”
    李夏眉梢微挑,正欣赏着一盆牡丹的李文山看向笑看着李夏说话的江延世,又看向李夏,突兀的问道:“这里的牡丹都有名字?这一本呢?我觉得这一本好看。”
    “嗯,那一本是金阁,明黄璀璨,我也很喜欢。这园子里的牡丹,各有各的姿态,名品却不多,云空从来不理会哪是名品哪是凡品。”顿了顿,江延世看着李夏解释道:“云空是这寺里的主持,这些牡丹都是他打理出来的。”
    “会种牡丹的主持?肯定也长袖善舞。”李夏转头打量着园子。
    江延世笑起来,“这一趟你猜错了。要说长袖善舞,云空就是个穿半臂的,连袖子都没有。他在佛法上造诣深厚,除了佛法,只爱牡丹,性子孤僻古怪。这园子里的牡丹,大约也只有我时常来看,偶尔邀一两个好友,刚才你说,郭先生听人说这园子里牡丹极好,这人,只能是古六了。”
    “这么好的牡丹,被你深锁内院,不为人知,真是可惜。”李夏感叹了一句。
    江延世眉棱微动,微微欠身笑道:“姑娘可不能这么说,延世不是那样的人。这牡丹是云空的牡丹,他不想为世人所扰,力所能及,我必定依他的心愿,他若希望为天下所知,我必定替他倾力宣扬,一切都随他的心意。”
    “这个云空真是个怪人,养了这么多牡丹不让人看。”李文山接了句。
    “确实是个怪人,世人只爱长袖善舞、平常随和之人,云空这样的,愿意护佑的人极少。”江延世看着李文山,话说到尾,却瞟向仰头看着一株牡丹的李夏。
    小厮奉了茶上来,李夏端起杯子,抿了几口,站起来,欣赏着满园的牡丹。
    江延世和李文山对坐,眼角余光瞄着李夏,和李文山说着话儿,“这三场考试都是唐尚书亲自主持,六哥儿上一场考了头名,这一场必定不差,就算不能第一,一个内圈是必定的,六哥儿的才华人品,几年之后,京城就又多了一道景致。”
    “江公子过奖了,六哥儿上一场那个头名,不过是侥幸。”李文山赶紧替弟弟客气,不用几年,他觉得他弟弟现在就是道景致。
    李夏转了几步,出草亭,下了台阶,沿着一块块大青石连起来的花间小径,慢慢走着,一本本欣赏着这园子里的牡丹。
    江延世喝了两杯茶,示意李文山,“令妹是爱花之人,咱们也到园子里看看?”
    李文山站起来,和江延世一前一后出了草亭。
    李文山心不在焉的赏着牡丹,瞄着四周,现在不知道什么时辰了,上一场就散的就早,小厮都哪儿去了,刚才草亭里连个滴漏都没有……
    李文山瞄着江延世离他三五步,弯着腰看着一株牡丹看出了神,悄悄退了两步,转上岔路另一边,到门口找小厮问一句去了。
    江延世仿佛没留意到李文山哪儿去了,也没留意到他不知不觉走到了李夏旁边。
    “这就是满园红霞,云空嫌它太绚丽了,我倒觉得好。”江延世指着两人面前的一大丛牡丹笑道。
    “我也觉得好,这名字也好,满园红霞,应该一个园子里全种这一本,才应了这满园红霞的名字。”
    “与我心有戚戚焉!”江延世折扇拍着手掌,“可惜这不是咱们的园子,等我闲了,修一座牡丹园,只种这一本。”
    李夏笑着没接这句话,“六哥这一场不知道考的怎么样,六哥考试,你知道我们家里最紧张最担心的人是谁吗?”
    “嗯?是谁?”江延世立刻问道,从声调到神情,都透着好奇。
    “是大伯娘,早好几天,就不许说个落字,也不让人多说六哥考试的人,说好事不能多说,多说就要破了,大伯娘眼巴巴盼着六哥这回能考出这个童生试,大伯娘还说:这事儿可不敢想,就是随口说一句。”李夏学着严夫人的口气,“我们岚哥儿要是秋闱能考出来,那可就是古往今来年纪最小的举人了,那可不得了!能在史书上留名的。”
    江延世看着李夏绘声绘色的学着严夫人的话,笑的肩膀耸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