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盛华 第20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象谁都好看,小孩子刚生下来不好看,要养上两三天,三四天,就可爱的不得了。”金太后眼睛里都是笑意,“岩哥儿刚生下来的时候,头脸都是皱巴巴的,可那小手小脚,怎么看怎么好看,我看的舍不得合眼。”
    金太后不知道想到什么,突然低下头,啜起茶来。
    “时辰差不多了,娘娘今天要穿大礼服,更衣可比平时慢。”韩尚宫微微曲膝笑道。
    “我侍候娘娘更衣。”李夏忙站起来。
    “我瞧着,九娘子可比王爷有孝心。”韩尚宫笑道。
    “这孩子可比岩哥儿心眼多。”金太后一边扶着李夏伸过去的手站起来,一边笑道,“也比岩哥儿懂事。”
    金太后换这大礼服,也没比平时慢多少,刚刚换好衣服,就有小内侍一路小跑进来禀报:吉时到了。
    金太后带着李夏,一边不紧不慢往外走,一边说着话儿。
    “魏家姐儿脾气柔韧,这极好,这宫里,就是得柔,得有韧劲儿,耐得下性子,进都进来了,不耐得下性子,怎么能行呢。”
    李夏听的心里一跳,犹豫了下,看着金太后低低道:“唐贵嫔这样年纪,恐怕还不知道什么叫耐得下性子。”
    “这跟年纪有什么相干?你比她还小呢,你早就知道了,这会儿耐不住性子,以后也耐不住。”金太后极不客气道。
    “听说唐家从江宁府来了不少人。”
    “你怎么知道的?这不少人还在路上呢。”金太后看着李夏,目光从她脸上,滑到她手腕上那串浓浅不一的紫气东来翡翠珠串上,眼里带着笑意。
    “五哥在平江府遇到唐家的船了,是江宁府主事的唐老爷次子唐家盛唐二爷带来的,说是唐二爷连家眷也一起带来了。”李夏答道。
    “嗯,你五哥还说了什么说?怎么说这事儿的?”金太后不紧不慢的问道。
    “五哥很担心。”李夏只答了一句,金太后就笑起来,一边笑一边点头,“那你呢?”
    “我很担心唐贵嫔,我六岁那年,就认识她了,她一直对我很好,不知道唐尚书……”后面的话,李夏没说下去。
    “各人有各人的福祸,不用多想这个,至于唐承益,先耐心看着,咱们是最不急的,唐家这样,这很好,等唐家盛到了,先好好热闹热闹,这唐家盛,要是再能才干出众,那就更好了。”
    金太后声调平和,李夏却听的一阵寒意,一颗心慢慢往下落,越落越坚硬。
    “太子纳妃这样的热闹事,说起来,我活这么大,竟然是头一回。”金太后再次岔开话题,“倒是难为江氏了,宫里能翻出来的成例,最早也是七八十年前的事儿了,听说礼部也头疼得很,好在,江氏和礼部,凡事好商量,一会儿咱们好好看看热闹,这样的热闹,难得的很呢。”
    “是,大伯娘也这么说,京城好多人家,都高兴得很,太子纳妃,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李夏想着金太后这个热闹,随口笑道。
    “普天同庆?”金太后笑起来,“就是热闹罢了,普天同庆,皇上可不是这样的性子。”
    李夏一个怔神,随即醒悟,这普天同庆里,必有大赦和恩科,这两样,听说皇上无论如何是不肯的。
    第424章 一君一臣
    太子纳妃的仪礼大约和册封皇后有几分类似,反正,是民间娶妇完全不同。
    李夏跟在金太后身边,别说新妇进门的热闹,就是新妇,也没能看到,这一趟贺太子纳妃之喜,其实就是一场喜庆而隆重的大型宫宴。
    金太后独居上首,江皇后稍侧稍后,如同朝会上站在群臣和皇上中间的太子,左边第一是苏贵妃,苏贵妃之下,却是姚贤妃,对面,唐家玉坐了右手第一,唐家玉之后,就和唐家玉一起进宫,封了贵仪的几位。
    李夏紧挨严夫人坐着,在满满当当的大殿中,位置不前不后。
    这是一场极其无趣的盛宴。不过这种宫宴是为了展示皇家的气派和威仪,原本就不是让大家高兴的。
    李夏眉眼微垂,坐到严夫人身边,偶尔抬头看一眼高居上首,看起来安然喜悦的金太后,和一脸淡然的江皇后。
    冗长的礼仪过去的也很快,金太后起身,江皇后跟着站起来,满殿端坐的贵妇贵女急忙跟着起来,曲膝下跪,
    李夏紧挨着严夫人,随在人群中鱼贯退出,一个小内侍从后面小步紧趋,赶上李夏,欠身笑道:“九娘子,太后娘娘请您过去一趟。”
    李夏先笑应了,再看向严夫人,不等她说话,严夫人先笑道:“我在外头等你。”
    李夏应了,跟着小内侍,逆着人流出来了大殿,走没多远,就赶上了缓步慢行的金太后和姚贤妃。
    “走,咱们瞧瞧新妇去。”金太后看着急步赶上来的李夏,微笑道。
    李夏笑应了,走在金太后另一边,金太后还是一样的缓步慢行,和姚贤妃说着话儿。
    “……这是苏娘娘的话,”姚贤妃看了眼李夏,“魏家这一趟推恩,确实有点儿不一般,苏娘娘说,她让人查过当年的旧档,江娘娘嫁给皇上的时候,也不如魏家这一趟推恩人多位高。”
    “这不一样。”金太后缓声道:“当年皇上虽是独子,可那时候并没立太子,江氏那时候是皇子纳妃,这会儿是太子,大不一样。”
    “理是这个儿理儿,不过,宫里好些人,都觉得魏氏嫁进来,不该压过当年江娘娘。”姚贤妃话里带着笑意。
    李夏听的专心,听这话意,这一趟太子纳妃的仪礼,必定有很多地方超过当年江皇后。就算同样是太子纳妃,这会儿魏氏这场礼仪,是江皇后主持,也肯定比当年由先郑太后主持的那场仪礼,奢华气派不知道多少。
    毕竟,先郑太后是以节俭著称,现在的江皇后,可是出了名的奢华讲究。
    可闲话从来不讲道理。
    三个人慢慢走着,说着话儿,进了喜庆无比的皇太子宫,廊下一对对站满了女使和喜娘,此起彼伏的曲膝见着礼,让进金太后三人。
    上房外间十分宽敞,魏氏穿着黑底绣金凤吉服,浑身上下繁杂奢侈到逼人眼目,端坐在外间榻上。
    李夏不知道这皇家的仪礼是不是也和民间一样,这会儿的魏氏,也是在坐帐,不过看起来,应该是差不多的。
    金太后进屋,满屋多的几乎有点儿拥挤的喜娘女使急忙曲膝见礼,李夏侧头看着端坐不动的魏氏,嗯,看这样子,这是在坐帐,这坐帐的规矩,也和民间一样,是不许动的。
    金太后侧身坐到魏氏对面,微微低头往前,仔细看着满头步摇珠玉之下的魏氏,伸手轻轻拍了拍魏氏的手,笑容温和无比,“好孩子,今天一天辛苦你了,一会儿太子回来,结了发,就能去了这一身累死人的衣服,好好舒缓舒缓了。”
    “等太子回来,去了这衣服,只怕更不能舒缓了。”姚贤妃连说带笑,“明天一大早要祭太庙,还有什么来,我在江娘娘那里看过一眼那张单子,一行行长的不行,只怕要辛苦一阵子呢。”
    “成亲是大事,哪有不辛苦的?你嫁进来,你母亲高兴得很,往后,这宫里也算能有个人,给她搭把手,分担一二了。”
    金太后语调和缓,魏氏不敢动,只笑着垂了垂眼皮。
    “娘娘已经到了,我还到处找娘娘,想着和娘娘一起来呢。”江皇后的声音先在门外响起,话音落了,帘子才打起,江皇后提着裙子,带着外面的秋风,迎面而进。
    “你忙成那样,我们可等不得你。”金太后看起来心情相当不错,笑接了句。
    “可不是,刚才娘娘还说呢,魏氏嫁进来,往后你就有了帮手,也能轻松一二了。”姚贤妃一边曲膝见礼,一边笑接道。
    江皇后没理会姚贤妃,微微侧头斜看着李夏,“咦,你在这里,唐氏到处寻你呢,说要找你说说话儿。”
    “今天不比平时,来的时候,大伯娘交待了我好几遍,不许我乱走乱动乱说话,说要是错了,就是错了国法,都是大罪。”李夏低眉垂眼,带着些过度的谨慎。
    “那倒也是,你和她,从前是要好的姐妹,如今……”江皇后微微拖着长音,“一个贵为贵嫔,是君,一个,是臣,这君臣之分际,一天一地呢。”
    李夏心里猛的一跳,低眉垂眼,“是,大伯娘也这么说。”
    这一君一臣,这似有似无的长音,这一天一地,甩出一丝隐隐约约的长线……
    “什么时辰了?”金太后转头看着屋里,只看到满屋的喜娘,看不到滴漏,不用过也不她看到,立刻就有人答了话。
    “快到时辰了?”金太后看着江皇后道。
    江皇后带着笑,“还早呢,这是钦天监定的时辰,说是宜晚不宜早,娘娘有了年纪,我先陪您回去歇一歇,等到了时辰,再请娘娘过来。”
    “唉,这人上了年纪,连看个热闹,都支撑不住。”金太后一边说,一边站起来,李夏急忙上前扶着她,“要是还早,我可就等不得了,让阿夏扶我回去,不用你们送,这会儿事儿这么多,姚氏也留下,陪陪魏家姐儿。”
    姚贤妃一边笑应,一边扶着金太后,一路送到垂花门,江皇后站起来,送出正殿,站在正殿门口,看着金太后脚步缓慢的出了垂花门,转身吩咐了几句,沿着游廊出去了。
    背太痛,心情身体一起作妖。坐得住还会再更一章,会努力。
    第425章 退
    李夏出来,严夫人从车里掀起帘子,先看李夏的神情,“没耽误多大会儿。”
    “就是跟着太后娘娘去看了趟新妇,皇家坐帐的规矩也跟咱们一样,端坐不能动,没什么好看的。我看着唐贵嫔气色挺好。”李夏上了车,和严夫人笑道。
    “是不错。”严夫人顺着李夏的话意,说起了唐家玉,“我到的时候,随夫人和古大太太都在,唐贵嫔气色心情都不错,说皇上待她极好,太后待她也极好,娘娘也待她极好,还有苏姐姐,姚姐姐,都待她极好。”
    “苏姐姐,姚姐姐?”李夏下意识的重复了一句。
    “嗯,她就是这么叫的,还跟在家里时一样,一开心就说个不停。随夫人倒还好,人老成精,有什么也不能让人看出来,大太太那气色,就有点儿不怎么好,照理说,贵嫔这样好,她该放心才是,不过……唉。”
    严夫人连声叹气,换了她,把阿玉换成楠姐儿,她这气色,再怎么强撑,大约也好不起来。
    “大伯娘别想太多,如今海清河晏的,再怎么也能太平上三年五年,三五年之后,谁知道怎么样。”李夏低声劝道。
    “这话是。”严夫人挺直了下后背,语调往上,打起精神,“别说三五年,就是明天,谁知道是个什么样儿?不说这个了,你也饿坏了吧?咱们赶紧回家好好吃点东西是正经。”
    “什么时辰了?”李夏掀起帘子,看了眼已经灯火通明的车外,今天是来不及了。
    隔天一早,李夏吩咐富贵看着秦王和陆将军什么时候回府,直到傍晚,富贵才回来禀报,王爷和陆将军回去了。
    李夏忙上车往秦王府去。
    在二门里下了车,就看到陆仪站在影壁后,笑着冲她拱手微微欠身,“门房说富贵过来问了好些趟了,王爷担心你有急事,吩咐我在这里迎一迎你。”
    “没什么急事,就是想过来逛逛。”李夏下了车,冲陆仪曲膝笑道。
    陆仪见车上只下来李夏一个人,微微有些意外,他已经习惯了她走到哪儿都带着端砚……看来是真有要紧的事。
    陆仪落后李夏一步,一路说着花如何草如何的闲话,往书房院子过去。
    进了书房院门,李夏在廊下站住,看着陆仪,“听说点了唐贵嫔进宫那天,我心里闷,就到这园子里逛了半天。”
    陆仪不知道李夏怎么突然提到这件事,忙凝神细听。
    “后来逛到湖边两棵树下的一个小亭子里,那里居高临下,看湖里的荷花荷叶,特别好,陆将军知道这个地方吗?”李夏看着陆仪问道。
    “是照晚亭。”陆仪答的快而确定,她那天什么时辰来,去了哪些地方,在哪些地方歇脚,他都知道,这间王府的后园,几乎是空关的,极少有人逛到湖边。
    “嗯,我和端砚在照晚亭坐着看景说闲话,说到君臣之别,唐贵嫔进了宫,往后她和我们,就是一君一臣了。”李夏顿了顿,“昨天在皇太子宫里,江娘娘说,我和唐贵嫔从前是要好的姐妹,可现在,唐贵嫔是君,我是臣,一君一臣,天地之别。”
    陆仪脸色变了,张嘴想说什么,李夏直视着他,“不是多疑,这府里从宫里挑了那么多人,人太多了,好在这些话都是在照晚亭说的,能听到的没几个人,查起来容易,试探几次也就知道了。”
    “是。”李夏话没说完,陆仪神情已经恢复如常,微微欠身答应。
    垂花门里,秦王转出来,李夏迎着秦王,急步过去。
    …………
    过了平江府,李文山和秦先生商量了半天,傍晚,船靠进一个小码头,秦先生带着四五个长随,悄悄上岸,买了马匹,星夜兼程,从陆路直奔江宁府。
    他要在李文山到江宁府之前,把唐家的庄子,田地,和在农人中的风评,打听清楚。
    …………
    夜半,唐承益唐尚书和夫人随氏的上房没点灯,唐尚书和随夫人一左一右坐在南窗下的榻上,窗户半开,清亮的月光洒进来,照的屋里清亮而静谧。
    “我想,明天就递折子。”唐尚书打破静谧,低低道。
    随夫人眼泪夺眶而出,“玉姐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