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盛华 第23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我让你打理汤水点心,你听明白我的意思了?”江皇后又看了眼李夏,掉转目光,看着太子妃魏玉泽,声调阴森。
    魏玉泽轻轻打了个寒噤,疑惑的看着江皇后,这句话听到耳朵里,她头一个反应是她要让她下毒么,念头刚刚冒起,又急忙否决按下,她想哪儿去了,她怎么能生出这样的念头……
    “调碗汤给李氏送去,你亲手去调,东西我让人拿给你。”江皇后声音低而冷。
    魏玉泽呆了片刻,不敢置信的看着江皇后,“娘娘的话,我没懂……”
    “杀了她。”江皇后目光中带出了几丝鄙夷,她厌恶这样的故作姿态,或是,这样的怯懦。
    “娘娘!”魏玉泽脸色都变了。
    江皇后没说话,只冷冷看着魏玉泽,魏玉泽被她看的汗毛倒竖,冷汗顺着后背往下淌。因为江皇后目光里的阴森,也因为江皇后这句吩咐。
    “你听着,你我一体,和她们……”江皇后从李夏看向苏贵妃和离苏贵妃不远的唐家玉等人,“不是她们死,就是我们死,你不想死吧?”
    魏玉泽没能说出话,后背的冷汗却不再往下淌,只后背上湿湿凉凉的极不舒服。
    “那是个比太后还要可怕的恶煞,今天我们不动手,到明天,你我都得死在她手里。去吧。”江皇后伸手端起碗参汤,垂着眼帘慢慢抿着。
    魏玉泽低低应了一声,往旁边茶水处挪进去。
    ……………………
    韩尚宫传了话再回来,这一次的更衣歇息的一刻钟就到了,韩尚宫站在殿角,看着女侍收拾着好几碗一动没动的汤品,怔怔的有几分出神,王妃的这份戒备,比起从前娘娘在王爷身上的那份警惕和戒备,还要浓厚。
    ……………………
    墨黑帷幔另一边,金拙言总算找到机会,靠近秦王。
    “你没事吧?”金拙言看着一夜之间仿佛老了十年的秦王,这句话问出来,干巴巴的让人简直有几分讪讪难堪。
    “你都知道?”秦王看着金拙言,金拙言一个怔神,“知道什么?”
    秦王没答话,好一会儿,眼泪涌出来,“我活着……能活着……”秦王抖着声音,说不下去了。
    金拙言目光呆直的看着秦王,片刻,眼睛一点点瞪大,突然一把抓住秦王的胳膊,“他?”
    秦王看着满眼惊恐的金拙言,慢慢点了下头,又点了下,“走了,一起走的。”
    金拙言手一松,胳膊仿佛失了活力,扑掉在地上,一张脸扭曲,“我就知道!我该杀了他,早该杀了他!”
    “不是,回去再说吧。”秦王轻轻拍了拍金拙言,“递个话给舅母,照顾好阿夏。”
    “好,你放心。”金拙言应了,扫了眼四周,“让承影进来侍候?”
    秦王沉默片刻,低低应了一声,“好。”
    金拙言呆了一瞬,立刻如临大敌般全身戒备,王爷身在危险中。
    ……………………
    半个时辰歇一刻钟,其实是半个时辰里歇上一刻钟,三刻钟之后,诸人再次退到偏殿以及各处临时搭起芦棚中,更衣歇息。
    唐家珊扶着李夏往偏殿过去,魏玉泽迎着李夏,垂眼道:“请王妃保重自己,奉娘娘吩咐,特地替王妃备下了汤水,王妃可要爱惜自己。”说着,伸手握住李夏的手,用力捏了两下,退了一步,侧身让开,和李夏擦身而过。
    唐家珊眼里闪过丝丝疑惑,魏玉泽这话平常得很,可她怎么有股哪儿不对劲的感觉?
    李夏低眉垂眼,看着自己的手。
    奉娘娘的吩咐,特意为她准备的汤水……
    唐家珊扶着李夏刚刚坐下,一个女使托着托盘,送到李夏面前,“王妃,这是为您准备的汤水。”
    “多谢你。”李夏伸手端起汤水,唐家珊看着垂手退下的女侍,下意识的想伸手拦在李夏面前。
    李夏推开她的手,“我想到外面透透气,你陪陪我?”
    唐家珊忙应了,跟在端着那碗汤水的李夏后面,从偏殿出来。
    偏殿后面是一片小园子,花木正好,鸟雀欢鸣。
    李夏站在廊下,转头看着四周,唐家珊站在李夏旁边,时不时瞄一眼她手里的汤水,犹豫道:“娘娘还特意吩咐了汤水……”
    李夏似是而非的嗯了一声,端着汤水往旁边走到只正张着翅膀饮水的八哥旁,抬手将汤水倒了些到八哥的水里。
    唐家珊不知道想到什么,脸色微变,直直的盯着八哥。
    八哥一口接一口喝着比刚才浓香许多的汤水,喝了四五口,顿住,伸了伸脖子,又伸了伸,突然发出一声尖利的惨叫。
    李夏手一抖,手里的汤水和碗一起,砸在了地上。
    唐家珊惊恐的看着张着翅膀用力扑通的八哥。
    不远处当值的小内侍急忙上前摘下八哥架子,一边紧捏住八哥背到身后,一边惊恐不安的扑跪在地,对着李夏请罪,“小的……”
    “是我吓着它了,拿下去好好埋了吧。”李夏低头看着地上的汤汁和碎瓷,“提几桶水,把这儿擦干净。”
    唐家珊只觉得头皮发麻,两条腿一个劲儿的抖,伸手按在廊柱上,目光随着淡定安闲走向另一边的李夏,深吸了口气,推开廊柱,跟了上去。
    “多亏了玉泽……”
    “当年娘娘看她看了两三年,却总是下不了决心,大约就是因为这个。”李夏打断了唐家珊的话,斜睨着她。
    唐家珊直直的看着李夏,好一会儿,突然猛抽了口气,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你亲自走一趟,把刚才的事告诉世子,再告诉他,江家血脉,都是一样的品性。”李夏接着吩咐道。
    唐家珊还没怎么缓过来的那口气,又猛抽上来,是了,这边能有这样的手段,那王爷那边……
    “我这就去。”唐家珊刚要转身,却被李夏一把抓住,“先平一平气,又不是什么大事。”唐家珊连连点头,深吸了口气,慢慢吐出来,片刻,看着李夏点头示意,“好了。”
    “嗯。”李夏松开手,唐家珊转身往对面绕过去,李夏盯着她的背影看了片刻,移开了目光,还算好,至少看起来和平常没什么两样。怪不得金拙言不让她靠近自己,靠近宫廷朝政。
    唐家珊找到金拙言,低低说了那碗汤的事,话没说完,眼泪就止不住往下掉,“……王妃还说,江家血脉,都是一样的品性。我……”
    唐家珊看着金拙言,一个我字卡在喉咙里,抖个不停,她活了这二十多年,受到惊吓冲击加在一起,不如这一会儿看到听到的百分之一。
    “镇静,这会儿不是哭的时候,王妃还吩咐什么事没有?”金拙言抓着唐家珊的手用力捏了捏,口气有些严厉。
    “让我把端砚带进来,太婆说她安排。”唐家珊用尽全力,往回咽下一阵接一阵的颤抖和嚎啕大哭的冲动。
    “别怕,没事儿。”金拙言抬手按在唐家珊肩上,“这几天你就跟在王妃身边,她怎么说你就怎么做,你要是不知道怎么办,就去找太婆,没事儿,这不算什么。辛苦你了。”
    “嗯。”金拙言用力按在唐家珊肩膀上的手,让她感觉好多了,“那我走了。”
    金拙言揽着唐家珊,送出几步,看着唐家珊快步转不见了,才转身去寻陆仪。
    第476章 附骥
    歇了一回,又歇了一回时,端砚青衣白裙,一身和宫中女使差不多的丧中打扮,带着湖颖,悄悄从旁边挪到李夏旁边。
    李夏看到两人,暗暗松了口气。
    “半夜起,将军就下令封了府,我想着姑娘这边肯定比府里要紧,只留澄心看家,我和湖颖、新安,挑了天青,金星和青花三个一起来了,新安带着她们三个在外头候着。”端砚靠近李夏,一边给她整理着身后的靠垫,一边低低禀报。
    “嗯,我渴得很。”李夏往后靠了靠,心稍稍放松下来,身上一阵接一阵的酸痛漫涌上来。
    端砚低低应了,示意湖颖近前侍候着,自己转身出去了。
    ……………………
    偏殿另一角,江皇后冷冷看着李夏,和李夏身边的丫头,片刻,从眼角斜着太子妃魏玉泽,低低骂了句:“蠢货!”
    魏玉泽低眉垂眼,一声没吭。
    ……………………
    没多大会儿,端砚就托着一壶茶,一只杯子,送到李夏面前,倒了杯茶,又从荷包中取了一小包点心出来。
    李夏慢慢抿着茶,听着端砚低低的禀报:“茶水司当值的是老左,侍卫那边,是方统领当值,方统领的小厮刚沏了壶茶,我就截下了,尝过了,老左拨了只茶炉,已经让新安带人看着熬燕窝粥了,食材都是咱们带进来的东西……”
    老左是信得过的人,方统领是柏家门下出身,也是能信任一二的,李夏暗暗松了口气,掂了块点心。
    “咦,”对面不远处,正跟随老夫人说着话儿的唐嫔唐家玉见李夏从油纸包中掂了块点心,咦了一声,起身过来,伸头看着旁边几上摆的满满的各色点心,“这点心怎么不吃?这些都是你爱吃的,你不是说宫里的点心做的最好?”
    “娘娘不知道,王妃有个毛病儿,大病初愈那几天,不能沾油荤,不然就要肠胃不适。”李夏刚咬了一口莲蓉酥,端砚急忙曲膝答道:“王妃这会儿比大病一场还要疲弱几分,这几样点心,都是一丝油荤都没有,连糖也不放,味儿不大好,可王妃只能吃这个。”
    “王妃自小身子就弱,你又不是不知道。”唐家珊上前拉开唐家玉,“你眼睛有点儿肿了,过来我瞧瞧。”
    靠近殿门的凹角里,姚贤妃抿着碗汤,不动声色的看着眼前一幕幕你来我往。
    喝了一壶茶,又吃了两三块点心,李夏感觉好多了,抿着茶,看着将余下点心包起来的端砚,低低吩咐:“传话给郭胜,江阴那边,越乱越好,要快,还有,把姓王的拖进来。”
    “嗯。”端砚低低应了,将油纸包小心的放到荷包里,瞄了眼滴漏,这一刻钟又过去了,李夏站起来往棺前守灵举哀,端砚收拾了茶壶茶杯,往茶水间送回去。
    又到更衣的时辰,李夏刚撑着了站起来,姚贤妃伸手扶住她,“王妃可还好?您脸色苍白的很。”
    “还撑得住。”李夏低应了句,靠着姚贤妃借着些力,往偏殿进去。
    “这偏殿人多,有些气闷,要不,我扶您到外面小园子里透透气?”姚贤妃建议道。
    “我正想出去透透气,多谢娘娘。”李夏应了,和姚贤妃一起,出了偏殿,坐到小园子中间的石凳子上,端砚垂手站在偏殿门口,远远看着等着听吩咐。
    “娘娘的事,昨天听韩尚宫说了。”两人坐下,李夏先开口道:“太后娘娘已经走了,过往已经过去,从今往后,娘娘只须照顾好自己,万事以自己为重。”
    姚贤妃一个怔神,她没想到她这么直接,更没想到她竟然直接撒手放开她,一别两宽从此各自其路。
    “王妃真是干脆。”姚贤妃抖了抖裙子,神情目光仿佛一阵风卷走薄雾,露出碧青的天。整个人由温吞柔婉而棱角分明起来。
    “要是只有我自己,这会儿抽身退步,站干岸儿看场大戏,高兴了拨拨火挑挑事儿,活也好死也行,都不是大事。可我还有两个弟弟,一群侄子侄女儿,大侄女儿今年春天里,十里红妆嫁了,听说现在已经怀上身子了。”
    姚贤妃的话顿住,脸上露出丝丝笑意,仿佛笼了层春日暖阳,“弟弟常常打发人来说些家常,我最爱听这些,上个月胜哥儿带了封信给我,说他阿爹偷偷摸摸跑到寺里上香,求菩萨保佑大姐儿这一胎平平安安,顺顺当当,结果被他和他阿娘迎头撞上了。我笑了好久。”
    姚贤妃看向李夏,“娘娘有什么打算,从来没跟我说过,不过,我看了这些年……”姚贤妃顿了顿,“现在呢?王妃有什么打算?”
    李夏看着她,没说话。
    姚贤妃一声干笑,“江氏心狠手辣,不知道容人二字怎么写,也没有原谅饶恕这一说,太子即位的时候,也就是我姐弟三人倾家灭门的时候,苏氏反复无常,象娘娘说的那样,闺阁女子而已。我早就绝了生育,年纪又大了,宫中没有依恃,朝中没有援手,王妃有什么打算?”
    “为人儿女,孝字最重,我和王爷没什么打算,不过尽力做好一个孝字,不让娘娘的心愿落空罢了。”李夏迎着姚贤妃的目光。
    “请容附骥。”姚贤妃微微欠身,垂眼恭敬道。
    “娘娘言重了,有娘娘援手,必定事半功倍。”李夏微微颌首,以示还礼。
    “宫里的人,真要都撤了?”姚贤妃打量着四周,语调闲闲。
    “该撤的都得撤走。”
    “嗯,明面上,或是露出行藏的,撤走比留下好,不然,照江氏的手段,揪出一个,指定能审出扯出几个。江氏是个有本事的,娘娘一走,不过一年两年,这宫里,只怕就是铁桶一只了,你得有个数。”姚贤妃看着李夏,郑重道。
    “嗯。”李夏眼皮微垂,“魏玉泽心软人善,是个可以来往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