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盛华 第25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唐帅司现在驻军何处?”秦王接着问道。
    “东江镇。东江镇在太湖边上,唐帅司在东江镇驻了有大半个月了,江南东路在柏帅手里的时候,精兵强将,后头柏帅剿匪,从江南东路上抽调了不少人走,现在在苗帅司手里,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江南东路那些人,就守着江宁府,哪儿也不去,太湖那么大,唐帅司手里那点儿人,撒进去跟就是一碗汤里放几粒胡椒面一样,人都找不着,怎么剿?”
    胡磐石有话直说,他这有话直说,至少八成是真的。
    “说说江淮的情形。三路报上去的折子,各有说法。”秦王眉头微蹙。
    “怎么说呢,大事上我不懂,就说几件小事,就说咱们两浙路吧,刘漕司管民政,刚在杭州城大宴宾客,请平江府杭州城富户施粥施药,隔天,谢宪司上门抓人了,哪家粥棚开出来的早,就抓哪家,说是有人举告通逆匪冯氏。
    大家都是明白人对不?谁还敢施粥施药?谁也不犯着当这池鱼对不对?刘漕司是新来的,压不过谢宪司,两浙路么,现在就是家家关门当缩头乌龟。
    听说江南东路也这样,咱们两浙路好在还有个唐帅司,那是个公正无私,正人君子。江南淮南还不如两浙路,三驾马车,各往各的方向,下套拿绊子,都是全挂子本事。
    要不是这样,不用什么漕司宪司的出面,就是他们什么都不管,都啥事儿也没有!
    江阴军这场祸事刚出来,邱将军的人马就到了,邱将军这个人,王爷是知道的,那手多狠,也就一口气,叛军就被他杀的差不多了,余下的被唐帅司赶进了太湖,这会儿大约比难民还不如。
    咱江南多富,仓什么实而知礼,江南有钱人最爱做善事,可是现在,不敢哪,照小的看吧,这场祸事,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不对,江阴军这事也是人祸,十分全是人祸。”
    秦王凝神听着,神色如常,这样的情形,和临行前阿夏的话,以及他的预想一样,并没有出乎他的预料,既然是这样,那就可以照他的打算来了。
    “这一趟辛苦你的事很多,”秦王看着胡磐石道,胡磐石急忙欠身,“不敢当,王爷只管吩咐。”
    “把你的人都用起来,查清楚哪一处受灾如何,哪里聚集有难民,有多少,情况如何,再替我盯着各处,若有象谢宪司抓人这样的事,立刻报给我。”
    “是!王爷放心,听说王爷领了赈济的差使,小的就让人留心这些了。”胡磐石一边说,一边从靴筒里摸了细长一张折子出来,“这是来前刚理出来的,王爷先看着,我让人再细打听一遍。”
    秦王瞄着胡磐石那双明显不干净的靴子,伸手接过细长折子,顺手放到了茶几上,还是等散散味儿再看吧。
    胡磐石告退出来,陆仪送出两步,胡磐石忙连连长揖,“将军请回,当不起,实在当不起。”
    “不是送你,我有话跟你说。”陆仪失笑。
    胡磐石夸张的抬手抹了把汗,“那就好那就好,将军有话只管吩咐。”
    陆仪干脆越过胡磐石,又往前走了七八步,才站住,声音落的极低,“太后走了,你也知道,如今王爷的安危,盯着人的多得很,你抽些信得过,有本事的人手过来。”
    胡磐石顿时浑身绷紧,“将军放心,小的立刻就办。将军的话,小的懂。”
    陆仪抬手拍了拍胡磐石的肩膀,嗯了一声,转身回去了。
    胡磐石怔了片刻,下意识的抬手摸了下陆仪拍过的地方,被陆将军这几句话,这么一拍,他有点儿激动的按耐不住。
    谢余城对着左右两个侍卫,满肚皮怒气无处发泄。
    他是半夜里被这两个拿着秦王手书的侍卫叫起来,几乎是赶着他立时出门出城,一路上马不停蹄的赶往扬州城,这一路上,简直连押运犯人都不如。
    这两个侍卫简直就是两块生熟不忌的浑不吝滚刀肉。
    他让他的仆从护卫拦住,这俩人抬脚狠踹,举刀就砍,半点不把人命放眼里,也不把自己的命放眼里,可他却不敢伤着他们。
    秦王爷是钦差,总领江淮及两浙路等赈济安抚,江淮及两浙路等诸司须一力协助,这是有旨意的,他不听秦王的调遣,往大了说,就是抗旨,他敢伤了杀了这两个钦差的钦差,那跟伤了秦王没什么大分别。
    他可不犯着为了两只老鼠伤了自己这只玉花瓶。
    可想归这么想,他是个明智讲理的人,想是想通了,可气,还是气的很。
    听这两个侍卫的说法,江淮和两浙路三司,除了在太湖围剿残匪的唐帅司,别的,都必须在明天正午之前,赶到扬州城。
    刘漕司在他前面不远,江南和淮南东路三司,大约也是这样被赶押过去的,等见了诸人,最好联名上个折子,弹劾秦王欺辱官员,霸道无礼!
    君子报仇,十天不晚。
    谢余城的愤怒,很快就被磨破了皮的屁股和大腿上火烧火燎的疼痛取代了。
    疼痛中又生出新的愤怒,他一定要好好写一份弹折,他要让他付出代价!他的腿,他的屁股啊!
    不过,谢余城屁股和大腿的血肉模糊总算没白磨,赶在正午前,两个侍卫押着他,赶到了扬州城外的驿站。
    一行人进了驿站外护卫的视线,两个侍卫不再理会谢余城,纵马进了驿站,他们得赶紧找将军交差去了,这一趟,虽说头痛无比,好在按时赶到了。
    谢余城痛苦无比的从马上滑下来,岔着两条腿,全无形象的挪进驿站大门,一进大门,就看到斜侧空地上临时搭起的棚子外,刘漕司两只手抓着根柱子,一脸苦楚的吸着凉气。棚子里面,站着四五个官员,个个龇牙咧嘴,一脸痛楚。
    谢余城扫了一遍,突然噗一声笑出了声,眼前这情景,百年不遇。
    刘漕司痛楚的拧过头,看着笑容还在脸上的谢余城,苦笑道:“谢宪司腿不痛吗?”
    一句话问的谢余城屁股和腿上的火又烧了起来,谢余城唉哟一声,用力挪了两步,抱住了另一根柱子。
    第513章 济难
    周围侍卫和长随小厮来来往往,却没人往棚子里来,甚至连看一眼都没看。
    谢余城抱着柱唉哟了一阵子,痛意渐平,又觉得口渴难忍,往棚子里扫了眼,一眼看到正中的八仙桌上放着只农村常用的粗大锡茶壶,茶壶旁边,扣着十来个粗陶杯子。
    谢余城又瞄了一圈众人,没人开口,他也别做出头鸟。
    谢余城挪到八仙桌旁,杯子倒是十分干净,茶也算不错,谢余城连喝了几杯,一眼又看到旁边纱笼下放着一大盘子厚羊肉片,另一只竹筐里,放的全是炊饼。
    谢余城看的眼睛都瞪大了,这是什么意思?
    大壶茶,成筐的炊饼,这是准备让他们在这儿呆多久?
    “诸位,王爷来过没有?”谢余城屏不住了,回头看着各自为政,散在各处的其它几个官员。
    “我刚到不久。”离谢余城最近的官员微微欠身答道,其余几个人七零八落的应道:“我也是刚到。”“我也是。”
    谢余城紧拧着眉头,咽下了后面的话,犹豫了片刻,还是出来,迎面看到个脚步急匆的小厮,忙伸手拦住,“这位小哥,请问秦王爷,或是陆将军在不在?”
    “不在。”小厮答的爽快无比,“一大早就出去了,小的是在大门外头侍候的,只看到将军和王爷一大早出门,别的,那就不知道了。”
    “那在王爷身边侍候的人,哪一位在?能请出来问一声吗?”谢余城见小厮抬脚要走,急忙上前一步,再次拦住问道。
    “这个真不知道,小的连大门都进不了,哪能知道二门里的事儿,先生别急,王爷和将军肯定得回来,您说是不是?”小厮客气又热情。
    谢余城见实在问不出什么,缩手回步,一步迈猛了,大腿和屁股上一阵剧痛,忙屏气站住,等痛劲过了,才轻轻吁了口气。
    这话也是,总归得回来。
    谢余城挪进棚子里,看着棚子四周摆了一圈的老榆木长凳子,嘴角扯成了八字,他累得很,可这凳子坐不了啊,最好有个松软的春凳让他趴着,再叫几个手脚灵巧的丫头用湿水洗干净伤口,抹上上好的金创药。
    这里……唉,忍一忍吧。
    谢余城又转了一圈,比他早了一会儿的刘漕司年纪比他大,这会儿已经撑不住了,挪了两条长凳并排放好,趴在了上面。
    谢余城犹豫了片刻,咬牙狠心,也同样并了两条长凳,闭着眼睛趴在上面,顿时舒服的简直想呻吟一声。
    秦王带着陆仪,确实是一早走的,不过不是今天早上,而是到扬州驿站的隔天一早,陆仪挑了人往各处衙门催人时,他就带着众人,出了驿站,照胡磐石列出来的被祸乱的地方,以及难民聚集的地方,查看灾情去了。
    胡磐石指挥着余大头,董老三,海庆等人,余大头等人再指挥着小伍小六赖子二皮,整个平江帮,忙了个人仰马翻,神采飞扬。
    临平县城外,一大早,天有些阴,寒风阵阵,冷意沁骨。
    小伍三步一跳,连跑带窜的冲进间破土地庙里,一眼看到董老三,顿时眉开眼笑一张脸象开了花,“三爷!”
    “你他娘就不能稳重点儿?老大不小了吧?”董老三一脸嫌弃的撇着嘴。
    小伍笑的更灿烂了,他家三爷象这样一开口先骂他挑刺,那就表示三爷心情很好,非常好!
    “出去别笑成这样,娘的,外面一地的灾民,你笑成这样,你瞧瞧你这张脸,没法看!”董老三接着嫌弃了一句,才转入正事,“听着,王爷未末前后到,临平县里的那只王八犊子,老子非得眼瞧着他倒霉!”
    小伍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两只眼圆瞪着董老三,“三爷,朱县令他不是每天都出来,昨天刚出来过,今天这么大风,他指定不能出来,那个……唉哟!”
    小伍话没说完,就被董老三一巴掌拍在头上,“你他娘的,跟着老子混了这几年,你他娘的都白混了是吧?他能不能出来你听他的?要是听他的,老子让你在这儿一守三四天干嘛?让你看热闹的?”
    “啊?噢!三爷,唉哟三爷,别打了,我懂了,我刚才,那个啥,见到三爷太高兴,我懂了我懂了,我走了!三爷放心!”小伍被董老三连着几巴掌打的唉哟连连,转身就跑。
    “放心个屁!不行,老子得盯着,这事儿要是办出了差错,老子可交不了差。唉,你小子等等!”董老三从胡老大想到郭大爷,从郭大爷想到那位云彩眼里的爷,头皮一阵接一阵发紧,今天这差使,可半分错不得!
    临近正午,太阳露了下脸,就又埋入厚厚的云层中。
    一群三四百灾民,散在一处背风朝阳的洼地里,老病幼三五成堆挤在一起瑟瑟发抖的取着暖,年纪轻一些,能挪动的,散在四周,挖虫挖草根,寻找一切能填进肚子里的东西。
    东城根方向,一溜十几辆装的满满的独轮车,不紧不慢的走过来。
    车队旁边,跟着个穿着半旧棉袍,戴着皮帽子,揣着手的老者,老者旁边,跟着个穿着打扮的差不多的老仆,同样揣着手,一边走,一边四下张望。
    “别看啦,”老者声气和缓,“朱县令怕冷,这样大冷的天,请都请不出来,不是一回两回了,从来没出来过,放心,没事儿。”
    “我这心里七上八下,那姓朱的发了好几天的狠劲了,说是说啥也得逮着着老爷您,要不,老爷您回去,我跟过去就行。”老仆忧心忡忡,他家老爷年纪大了,身子骨又不怎么好,真被捉进大牢,可熬不了几天。
    “你看看这天,捂雪呢,我不放心。”老者仰头看看天,连叹了几口气。
    “您不放心,又能有什么法子?这一群人,从这个县赶到那个县,现在连家都回不去了,姓朱的一门心思就想着把他们赶走饿走冻走,满县城谁敢救济?谁救济谁就是跟县太爷作对,老爷能有什么法子?唉,这天道这么好,这世道人心,怎么能坏成这样?”
    老仆说着,猛啐了一口。
    “这个天,一场大雪,真能冻死人。”老者没理会老仆的抱怨,忧虑忡忡的再次仰头看天。
    “老爷可别打没用的主意,小少爷刚进了学,邻县的赵大爷,就因为这事被革了秀才,这辈子都别想功名的事儿了,老爷您可不能害了小少爷。小少爷多聪明,状元之才!”老仆急忙提醒。
    “我知道。”老者再次叹气,“一会儿你去看看,数数,有几个孩子,有多少老人,多少病人,等天黑了,再悄悄来一趟,送几件棉衣服,送点药。”
    “行。”老仆听老者这么吩咐,放下了心,痛快答应。
    说话间,几辆人两个人就到了背风的洼地旁,老仆伸手拦住老者,“老爷,您就在这儿看着,别过去了,真就有什么事,您就当不认识我,您就说您是路过看热闹的。”
    老仆说着,挥手示意独轮车继续往前。
    洼地里的灾民看到老仆和车子,急忙聚拢过来,缩在洼地里挤团取暖的老弱病幼也急急挪着,努力要挪过来。
    “别急,都别急,跟前儿一样,人人都有,谁抢谁没有。”老仆看起来常做这样的事,驾轻就熟,一边招呼着独轮车成竖一字停好,一边招呼众人,“跟前儿一样,老幼妇人排前头,大男人往后排,都有。”
    三四百人很快排成歪歪扭扭几队,一个接一个,从推车的壮汉手里接过一个个巨大的杂面硬馒头。
    刚发了几十个人,远远的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夹杂着大呼小叫传过来。
    “快快!往那边!”
    “你!往那边,快,围住!”
    ……
    人群顿时一阵骚动,老仆急忙冲老者挥手大叫,“老爷快走!快!快走!”
    老者站着没动,。
    不是他不想逃,而是逃无可逃。
    他逃了,老仆逃不了,推车的十来个长工也逃不了,被捉进牢里,还是一样要把他交待出来,他们敢不交待,朱县令就敢打死他们,都是蝼蚁一样的人。
    几乎就是一眨眼,十来辆独轮车和老仆,以及老者,就被十几个衙役,一二十个护卫长随小厮,围在了中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