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宅屋

盛华 第34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五爷今儿可是一大早就去了李家。”黄府尹探身过去,吴推官急忙迎上,咬耳朵说了一句。
    “说到这个。”吴推官左右看了看,站起来,挪到黄府尹旁边,和黄府尹附耳道:“有句闲话,昨儿个我回家,路过我们家那巷子口,您也知道,我家那地方,人杂嘴杂,巷子口那个算命的张铁嘴,正跟几个闲人胡扯,我站着听了两句,李五爷走那天,大睛的天,不是突然就下了暴雨么,张铁嘴说,他从乌云眼里,看到了龙爪龙头,是条黑龙。”
    “啊?”黄府尹眼睛都瞪大了。
    “还有呢,那张铁嘴说他看到龙爪,就接了几捧雨水尝了,那雨水里腥味儿浓的很,说这是龙随身的雨云,说那天那暴雨,是因为龙动了真怒,这才狂风暴雨,下下来的,都是从龙随身雨云里下的雨,能治大病的,他说他接了半桶。”
    吴推官接着道,说到接了半桶,啧啧几声,极是羡慕。
    “等等,”黄府尹只觉得头一阵接一阵懞,“他看到真龙了,是因为那真龙动了真怒,那天,谁能动这真怒?”
    吴推官斜着黄府尹,一脸意味深长的笑,“府尊,您说呢?还能有谁?反正吧,五爷肯定不是真怒,真怕还差不多。那个张铁嘴,有点儿小本事,去年底他给我批过一卦,说我今年这一年,如同巨浪中的小船,一个浪头接一个浪头,不过有惊无险,到现在,您瞧瞧,从过了年,满肚子惊气儿就没散过。”
    “老吴,这可不是小事!”黄府尹一口接一口抽凉气儿。
    “可不,不是小事儿!”吴推官这一声可不,透着丝丝愉快的幸灾乐祸。
    黄府尹听出了这丝幸灾乐祸,斜眼看着他。
    “府尊,”吴推官凑过去,“咱俩,这搭档,二十多年了吧……”
    “这是第五任,二十三年了。”黄府尹说到二十三年,一声郁闷之极的长叹。
    这京府府尹的位置,照规矩是皇上亲点,不是极得皇上信任看重,是点不到这个位置上的,先帝之前,点上这个位置就意味着飞黄腾达,做上一任,最多二任,出去就是一个封疆大吏,几任之后入主中书门下,都是寻常事。
    可到了先帝,他上一任府尹,从先帝即位第二年点了府尹,一直做到老死在任上,皇上点到他头上时,先头十年,他还有个念想,这十年,早就断了这个念想了,他肯定也和前任一样,老死在这府尹的任上了。
    吴推官干笑了几声,黄府尹这一声闷叹,他太知道原因了。“皇上还年青着呢,至少比咱们年青,我看哪,咱俩这搭档,得搭一辈子。”
    “唉!”黄府尹又是一声长叹。大概是老了,这两年他老是想起年青时候的雄心壮志。
    “这京城多好,不说这个,象咱俩这样一搭就是一辈子,不多,咱们俩,也没什么不能说的话,府尊,照我说,不是坏事,您瞧瞧那位,黑色的,做的几件事,头一条几路驻军,到现在,再怎么艰难曲折,都清理完了,这事儿,我记得早些年可没少听您说什么大患。”
    黄府尹点头,那是早好些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还一腔热血,关心朝政,不过这十来年,他连邸抄都懒得看了。
    “后来大小弓,这个都不用您说,我都知道,多大的祸害呢。那事儿,别人知不知道咱们不知道,可咱们是知道的,那背后,不也是那只黑……爪子,就冲这两件,至少比,那个,强多了。”
    吴推官手指头往上捅了捅,一脸干笑,“再说了,皇上还年青着呢,比咱们年青,咱们这任上,也就是小风小雨,大风大浪的时候,你我早就乞骸骨了,看戏都靠不上去了,这是好事。”
    黄府尹揪着胡须,呆了片刻,点头,“你说的对,至少不是坏事,唉,那个黑……那啥,真到他手里,这府尹,大约就不用一做一辈子了。”
    不过这好事,是轮不到他头上了。皇上,还年青着呢。
    ……………………
    隔没多远的一间酒楼里,二楼雅间,灯光昏暗,窗户半开。
    这会儿,围在迎祥池边上的酒楼茶坊,对着迎祥池这边的一楼二楼,全是这样灯光昏暗,窗户半开,一只只眼睛从昏暗半开的窗户后,看着迎祥池边那堆好象越来越旺的化纸堆,和旁边络绎不绝的人流捻香祭拜。
    雅间里,陈江和朱喜对面而坐,桌上放了几样下酒菜,陈江捏着杯子,眼睛看着络绎不绝的人流,神情郁郁的慢慢啜着酒。
    “一整天了,早上我过去时,看到了那位郭先生,真是不容易。”朱喜一句话说的含含糊糊。
    “照我看,不是假的。”陈江仰头喝了杯中酒,朱喜给他斟上酒。
    “最早那位杨大娘子,李五爷对她姐弟,甚至对她们杨家,说是恩同再造,一点儿也不为过,后头那几家,都是如此,这些,”陈江往那边人流方向努了努嘴,“我已经看到了好些受过他恩惠的,别的,你去打听打听,我觉得,应该都是受过他恩惠,得过他援手的。”
    “嗯。”朱喜一声嗯里,有几分感慨。
    “说李五爷要钱有钱,要人有人,随手施恩的本钱厚。这话有点儿道理,可有钱有人的,这京城多的是,人家眼里看不到你的难处,人家眼里根本看不到你。李五爷能看到,且是真心实意替你为难,替你着想,这是难得处。”
    顿了顿,陈江再次长叹,“不亢不卑四个字,能得其精髓的,我只见过李五爷一个。就是三岁小孩子,他都能凭着本能分出真心假意,何况这满京城的精明人呢。唉。”
    朱喜也跟着叹了口气。
    陈江沉默着喝了四五杯酒,放下杯子,看着朱喜道:“老朱啊,从明儿起,你别过来了,咱们一场主宾,就到此吧。”
    朱喜愕然,“东翁这说的什么话?这是怎么了?”
    “我打算把婆台山一案,明折上奏,实话实说。”陈江语调清淡。
    朱喜听的更加愕然,“东翁……”
    “接到婆台山一案时,我偷偷去见了王爷。”陈江抬手止住朱喜的话,声音很低,话却很清晰,“问王爷,这案子,要怎么审,王爷说,其一,国有律法,其二,王爷说我饱读圣贤书,久经历练,熟知民情,深谙人心,该怎么审,只该看律法,察民情,不该问他。”
    朱喜听的眉梢挑动。
    “老朱啊,从王府出来,我一夜没睡着,真真正正是思绪万千,想着我入仕这些年,两成的精力查案子,其余八成,都在挖空心思想着怎么把无数伸过来的手挡回去,怎么让那些案子真相能大白,让那些凶手能伏法,越是大案,越是如此。
    就是这样,别的不说,你我经手的大案,真正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将案情公之于众,将真正的黑手真凶绳之以法的,有几件?明明查明了,却非要葫芦提抹成一团漆黑的,有几件?大小弓里无数人命,无数案子,全都是葫芦提三个字!”
    陈江越说越愤懑,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因为王爷这几句话,婆台山一案,我决定装聋作哑,老朱,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因为我的私心,我要保全自己,在以后,清明世界到来之时,能专心一意,痛痛快快查几年案子,唉!”
    陈江一声长叹,“可是,你看,大家都象我这样,想着保全自己,想着未来一展拳脚,一个个,就只敢在这阴黑的夜里,偷偷过来上一柱香,或者,连这一柱香也不敢来上,只敢在自己家里,偷偷掉两滴眼泪,洒一杯水酒,那这清明世界,只怕就得跟那堆火一样,总是要熄灭的,我想添把纸钱,以我这无牵无挂的一条命。”
    “东翁,这可不是小事!”朱喜眼睛都瞪大了,这可是要命的事儿!
    “我意已决。”陈江给自己斟了杯酒,一口喝了。
    “这是大事,东翁至少得跟王爷说一声,这可不是擅自作主的事儿。”朱喜急的额角汗都出来了,伸手按在陈江手上,急急的劝。
    “王爷说过,让我眼里只看律法,心里只要衡量圣人教导民情人心,我现在就是这样,以后,如果有命,也必当如此。”
    陈江推开朱喜的手,“明天起,你不用过来了,大约还要一两天,你准备准备,不过,想来秦王府应该是能护得住你的,不用管我。”
    “东翁!”朱喜一只手不停的拍着桌子,心情复杂到无法理清。
    他和陈江相处这么些年,知道他这是下定决心了,他下定了决心,那是任谁也没办法的了。
    第629章 攻守之别
    隔天早朝后,关于秦王府门口那场劫杀,就查清查明,有了定论:
    江延锦为泄私愤,罔顾国法,丧心病狂,与其妻已经畏罪自杀,江延锦祖父江荣明治家不谨,罚俸三年,江延锦父江会贤革去功名,令闭门读书一年。
    李文山舍身救护秦王,其父心疼其子而亡,感人至深,令礼部祭祀,翰林院立传传世,封其母徐氏为国太夫人,食一百户,其妻唐氏为夫人,其子李章恒为六品忠训郎,其弟李文岚食双俸。
    李夏扫了一遍抄来的旨意,放到书桌,眯眼看了片刻,曲指将那张抄纸弹到了地上。
    郭胜看着那张纸飘飘摇摇落到了地上,才抬头看向李夏。
    “晚上去见一见金相,告诉他,无论如何都要护下陈江。”
    李夏不再理会那张纸,看着郭胜吩咐道。
    “是。”郭胜应了一声,刚要告退,却看李夏神情犹豫,忙屏气静声,垂手等着。
    “先去趟李家,跟五嫂说一声,把阿娘那一百户食邑,还有六哥的双俸拿出来,在迎祥池找个地方施药,替五哥祈福,替天下祈福。”
    李夏沉默了好一会儿,开口时,语调却干脆坚定。
    郭胜有些错愕,“王妃,这是……”
    这是怨望!
    “就是要这样。李家先要有态度。”李夏站起来,走到窗前,“陈江那些话,他要做的事,我想了半夜。让诸如陈江等人发声,冲锋在前,秦王府,李家,长沙王府沉默无声,稳妥是稳妥极了,可这不合王爷正大光明的性子,也配不上五哥的厚重憨直。”
    “是。”郭胜喉咙微哽。
    “我和王爷做的事,冒天下之大不韪,可一步步走到现在,如此艰难,并不是因为这件事是逆天行事,而是,要往后想,行大逆不道之事,立心却不能阴暗卑劣,因为是这样一路行来,才能有陈江那句话,才能有陈江那样的以为,大逆不道之后,是一个清明世界,走到现在,该站出来的,可以站出来了。”
    李夏说的很慢,郭胜只听的一阵热血上冲。欠身垂首,“是!”
    ……………………
    午后,迎祥池后的葆真宫,正对着迎祥池的经楼里,江延世一身素白,和裹着件黑色薄斗蓬,黄瘦了很多的莫涛江站在窗户后面,远远看着离那堆还没有清理的纸灰堆不远,刚刚摆出来的施药长案。
    “这是怨望。”莫涛江叹了口气。
    “她就是要把这份怨愤摆出来,诱出更多的怨愤。”江延世语调平淡,好象这件事跟他全不相干。
    “图穷匕首见了?”莫涛江紧皱着眉头。
    “不是,她要由暗而明了。”这一句,江延世的语调里透着说不出的味儿。
    莫涛江转头看着他。
    江延世盯着已经开始施药的长案看了一会儿,眼睛微眯又舒开,“你看,明明是她和他们步步紧逼,一步步走到现在,倒象是他们才是苦主。”
    “之前,谁能想到?”莫涛江又叹了口气。
    “姑母想到了。”
    “娘娘不是想到,她只是感觉到了。在战场博杀之人,刀枪弓箭没到之时,就能感觉到那股子杀气,有些人迟钝些,有些敏锐,娘娘是极其敏锐的那种,可她脾气太急,太耐不下性子了。”
    莫涛江的话说的有些急,一阵咳嗽涌上来,咳的连绵不断。
    江延世远望着那张施药长案,神情有些晦暗。
    “要是娘娘能多些耐性,别那么暴烈,觉察到了,不动声色,暗中去查真相,不是查不出来,甚至,极其好查,宫中多的是当年旧人,那时候,魏国大长公主还活着,全具有还活着,当年的人,当年的事,都在那儿。唉!”
    莫涛江攥拳捶在窗台上,呼吸又有些急促。
    “已经过去了,多说无益。”江延世低低道。
    “唉!”莫涛江又是一声长叹,“好好一局棋,原本稳操胜券,唉!娘娘性子急躁暴烈,公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是我错了。”这四个字,江延世说的快而轻,却发自内心,他确实错了。
    “唉。”莫涛江这一声叹气,透着疲惫无浓浓的无奈。“现在,攻守已变。”莫涛江看着那张施药长案,“从那堆纸钱起,就已经出手了。公子和娘娘,和江家,甚至太子,勇猛刚烈,宜于冲锋,短于防守,唉。”
    “先生觉得,下一步,她会往哪儿走?”江延世沉默离久,才低低问道。
    “太子。”莫涛江的回答快而简洁。“不过,我以为,不会有大事,前天傍晚,皇上把太子叫进宫里训斥,将柏乔那份折子扔给太子,这不是训斥,这是护卫。”
    “我也这么想。”江延世点头。
    “皇上一向讲究制衡,先前有二爷三爷,和太子龙争虎斗这么些年。”莫涛江的话顿住,再次长叹,“唉,要是没有秦王府……唉,公子说的对,再多说这样的话,就成了无知妇人了。
    如今二爷和三爷一系土崩瓦裂,秦王府亮开爪牙,皇上必定极为忌讳,如今朝中,只有太子,能和秦王府势均力敌,皇上不会怎么着太子。”
    “她也想到了,所以才有此举。”江延世示意迎祥池。
    “是,这是要用民心民意,逼压皇上。”莫涛江又是一声压不住的咳嗽,“公子,如今太子是守势,只宜忍耐,太子占着大义,只要无错,就能全胜,不用多做什么,只要忍耐两个字。”
    江延世似是而非的嗯了一声,好一会儿,低低叹了口气,“先生不要低估了她,当初姑母的想法,也和先生说的一样,太子占着大义,只要耐心等待,可是,你看看,她怎么能容太子只守着忍耐两个字?阮谨俞已经递了折子,要锁拿骆远航进京审讯,折子上说,骆远航勾结的并非江延锦,而是江家。”
    莫涛江眉头紧拧,好半天,开口前先叹气,“婆台山一案,还没结案呢,赶到盱眙军善后的是赵老夫人,丁家如今紧紧跟在秦王府身后,这案子,皇上不想多牵多连,可陈江这个人,无牵无挂,孤僻无常,他身边那位朱喜,我总觉得是秦王府的人。”
    “前天皇上召见太子训斥时,说过一句,他觉得太子该好好的闭门读上几年圣贤书了。”江延世低低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